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艺术论文 >> 美术论文 >> 小学美术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研究论文

小学美术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22-01-05

小学美术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研究

  小学美术是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的重要学科,而审美能力是艺术素养的核心,教师应该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小学生正处于逐渐形成审美的阶段,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是启蒙教育的基本要求,而审美水平的提升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一、从生活出发,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生活是丰富而多彩的,艺术源于生活,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探究美的存在,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该从学生的特点出发。如对低年级学生,教师主要引导其观察生活中具体的事物,描述自己和同学的外形、特征、运动特点等;对高年级学生,教师在观察的基础上,要引导他们更多地去感受和思考,拓展学生的思维。

  如在教学“春天的颜色”这一节内容时,由于低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比较强,容易把握具体的景象,所以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观察生机盎然的春天,观察花草树木的颜色,感受春天丰富的色彩。这样,学生不仅可以体会春天的美好景色,还可以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在观察过程中,教师要告诉学生,不能粗略地观赏,而应该仔细观察。比如一朵花,花朵、叶子等不同部位往往有多种颜色,不同颜色之间还有一定的变化,学生只有仔细观察,才能更精准地把握生活中的事物,也才能绘画得更加生动具体。

  对高年级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发挥想象力,从具象到想象,感受更多的心理变化,将情绪和绘画相结合。如在教学“爸爸妈妈”这一节内容时,描绘父母的外表特征只是教学的一部分,通过外表体现爸爸和妈妈的性格,表现出生活中家长的情绪变化,才是学生学习的重点。

  另外,在生活中进行观察,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概念。以教学“画味觉”“画嗅觉”“画触觉”等内容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与味觉、嗅觉、触觉有关的一些生活现象,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在观察前,教师可以提问:“人吃到特别辣的东西是什么表情?人闻到了特别臭的味道会做出什么表情?人触碰到柔软和坚硬的东西会有什么表现?”学生带着问题观察,对这些抽象概念有了形象直观的体会,在创作中就不会无从下手。

  除了鼓励学生细致地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教师还要灵活运用生活中的物品作为教学工具。如在教学“运动的动物”这一节内容时,除了让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动物的形态和运动特点之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展示鱼、仓鼠等便于携带且比较安全的小动物,让学生直接观察这些动物的运动特点。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还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提升了学生对绘画对象的感知能力。

  二、从欣赏出发,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经典作品经过时间的沉淀,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而观赏名家名作是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渠道。教师可以结合课程主题进行名作欣赏教学,通过观摩这些作品,学生不仅可以领会名家的笔法运用、色彩搭配等基本绘画技巧,还可以感受到经典作品的艺术感染力,透过画作体会文化的变迁和影响。

  如在教学“画人物”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将西方不同时期、不同作者、不同风格的人物画整合起来,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播放和展示,让学生感受这些著名作家如何描绘人物,表现人物不同的特点,从而初步领会中世纪古典美学、文艺复兴时期、印象派和现代艺术的表现形式。另外,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后通过网络观看名家名作,而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博物馆、画展等渠道观赏原作。网络观看和直接欣赏原作,是完全不同的感受,原作给人的冲击更加强烈,多看原作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还对学生积累文化素养具有积极影响。

  在引导学生欣赏世界名画时,教师要注意介绍时代背景和创作风格,减少学生欣赏画作的障碍。如对小学生来说,欣赏毕加索、马蒂斯等人的作品有一定困难,教师要帮助学生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美术语言,从中发现独特的美。

  三、从实践出发,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在小学教学中,美术课的课时不多,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审美水平,仅依靠课堂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审美能力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学生需要日积月累,才能逐渐提升,所以教师应该积极开展新颖有趣的实践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获得直接的体验和感悟,不断提高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以“爸爸妈妈”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帮助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学生可以帮助妈妈做家务,体会家长的辛苦和不易。这样的实践活动看似和绘画没有直接关系,但可以调动学生的情感,而情感对创作优秀的绘画作品具有重要意义。

  绘画的素材来源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师应该在其他活动中积极引导学生观察和创作。如在学校组织运动会、春游等各种活动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活动内容绘画,将参加这些活动的所见所思所想体现在作品中。教师还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参观绘画展、博物馆等,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小学美术中有大量的手工制作课程,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带领学生操作,还要鼓励学生在课后动手实践,制作各种带有艺术设计感的物品。如在教学“印花布”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入扎染,介绍趣味扎染的基本方法,鼓励学生在课后尝试,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从评价出发,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美术课程和其他课程有着非常大的区别,很多时候没有标准答案可以评判学生的创作。因此,教师对学生作品的评价,一定不能以自己的审美为标准,而是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不断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给予积极的反馈,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如在教学“走进大自然”这一节内容时,由于教学对象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他们没有形成较好的绘画功底,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不必纠结于技法的好坏,要在画作中寻找优点,表扬学生的细致观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热情。

  另外,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创作之后互相评价,并点评其他学生的作品,这不仅可以让学生对照自己作品发现不足,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如在教学“这是我呀”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互相观看彼此的作品,观察和评价作品中的人物是否符合日常生活中的直观感受。这样,不仅显著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五、结语

  在启蒙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小学美术课程是培养学生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的主要载体,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如教师应从生活出发,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同时,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教师要有所区别,从具象到想象,不断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力。此外,教师应该通过各种渠道让学生欣赏更多的名家名作,并根据具体的学习主题,展示名家相关作品,鼓励学生找机会观看原作,体会到经典作品的永恒魅力,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

  小学生活泼好动,教师应该在实践活动中融合美术教学,通过设计一些活动调动学生的创作情绪。教师可以将教学和其他活动相结合,积极鼓励学生在课后动手创作,在个人直接体验中领悟艺术的感染力。教师还应该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避免用单一的标准去衡量和评价学生的创作,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小学美术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小学 美术教学 学生 审美能力
最新美术论文
写生课程融入学前教育美术教学的应用探讨
试论舞台美术设计中的LED屏幕应用
试论提高美术课程教学质量的措施
浅谈高校美术教学与现代艺术的关系
茶画艺术在美术鉴赏课的传承探讨
浅析传统茶文化在音乐艺术中的传承与发展
小学美术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研究
融艺术疗育的特殊教育专业美术技能课程实践
试论小学中国画校本课程的实施
试论广西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的困境与对策
热门美术论文
论绘画艺术的语言形态
设计 文脉/Design and Context
城市·水墨·现代性
浅谈中国大陆影视广告
中国广告发展中国国际化与本土化
在自主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依靠直觉进行儿童美术教育的探索
试论美育对学生右脑和智力的开发功能
绘画回归:当代西方艺术的一种趋势
“美术”对艺术100年历史的误读与偏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