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旅游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

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旅游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22-03-20

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旅游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随着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已成为党中央、国务院对各级政府的重要要求。其中,无论是分类推进乡村发展,还是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或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离不开乡村旅游业的助力。而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高水平的专业人才。2021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进一步提出要支持职业院校加强乡村文化旅游专业建设,支持职业院校加强对高素质农民、能工巧匠等本土人才培养;探索建立农民学分银行,推动农民技能培训与职业教育有效衔接等,对职业院校委以乡村旅游人才培养和长期培训的重任。本文结合乡村旅游业转型升级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探讨职业教育如何通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教育教学手段,培养出乡村旅游新产业新业态所急需的,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精、管理和创新能力强的乡村旅游从业队伍,以助推乡村旅游实现高质量、高层次发展。

  一、乡村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新要求

  在市场需求变化的外在驱使和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下,我国乡村旅游业正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机遇与挑战,而且新趋势、新变化也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和技术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复合型管理人才。随着乡村旅游业态融合趋势愈发明显,“旅游+商务会展”“旅游+健康医疗”“旅游+教育科技”等“旅游+”新兴业态层出不穷,这些新的旅游业态呼唤着打破行业企业界限,需要跨界融合的旅游人才。具体来讲,乡村旅游管理者不仅要具备现代管理理念,还要懂得营销的策略和技能;不仅要了解旅游消费的需求特征和变化趋向,还要对旅游消费市场发展趋势有足够的判断;不仅要熟知传统旅游业态运营特点,更要主动掌握新业态的发展规律,以及将单一旅游产品整合为特色旅游产品的能力,只有成为跨界人才才能对当地的资源优势进行充分开发。因此,如何培养适应乡村旅游“业态融合”发展趋势,兼具人文素养、现代管理思想和旅游业经营管理技能的复合型乡村旅游管理人才,是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新挑战。

  2.信息化技能人才。随着信息技术不断革新,尤其是大数据、物联网、5G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乡村旅游产业对信息化的依赖逐渐加大。例如,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建设,都有效地利用了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为旅游提供了综合一体化的在线服务,大幅度地增强了行业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而既懂得如何对信息进行快速筛选、分析、传递,又懂得如何利用微信、抖音、电子商务平台等新媒体进行产品营销,还能对数据平台所出现的技术性问题进行及时处理,打造出人性化、精准化旅游产品的高素质人才还较为稀缺。所以,通过学历教育和终身教育培训提升乡村旅游从业者“信息化”技能,完成生产力的升级再造成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当务之急。

  3.创新型创业人才。业态单一化、产品同质化、供应链短、价值链低是当前制约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只有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才能够积极提出新思路、新模式、新举措,切实补齐短板,推动乡村旅游向更高层级转型、向更长产业链延伸。而当前,大学生返乡往往选择门槛低、技术含量少的创业项目,这样的项目由于缺乏市场竞争力,失败率比较高,再加上大学生缺乏创业经验,创业成果并不十分理想。因此,职业院校应积极搭建创新创业平台,鼓励学生进行乡村旅游线路设计、品牌营销等模拟实训,参与文创产品设计、“互联网+旅游”等创新创业大赛,切实增强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和能力。

  二、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旅游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目前,职业教育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培养培训力度并没有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才培养目标与乡村旅游业发展需求不一致。乡村旅游业的转型发展,急需对旅游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进行调整,但是很多职业院校在进行专业和课程设置时,并没有对乡村旅游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进行全面深入的调研分析,专业设置落后,教学资源与教学方式陈旧,培养的人才很难与乡村旅游产业需求进行对接。旅游人才的匮乏直接影响着乡村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消费升级的各个环节。前期缺乏旅游策划的专业人才,导致旅游目的地整体布局不规范,旅游产品和服务链条短,拉动旅游消费的活力不足。中期缺乏组织管理和营销宣传的人才,会使旅游产品运营模式过于单一,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的动力不足。后期缺乏富有经验的“复合型”管理人才,无法对当地的文化、经济进行可行性把握,具有竞争力的特色旅游产品将出现供给不足,影响当地旅游业的提质增效发展。因此,面对乡村旅游业发展的日新月异,职业教育必须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置,培养出行业急需的复合型人才。

  2“.双师型”教师队伍缺乏。乡村旅游专业的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需要大量既具备旅游专业知识,又擅长旅游产品设计、旅游项目策划,还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教师。而当前职业院校大多数专业教师只具备相关理论知识,不具备乡村旅游从业经验,通过创业指导师培训认证的教师数量就更少,缺乏创新创业骨干教师和带头人。这使得很多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主要是通过理论讲述和案例分析,将许多陈旧过时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对已经应用在旅游产业中的一些新的知识和技能却不能及时跟进。另外,师生与企业之间互动不充分,教学内容与旅游企业的实际需求存在距离,造成学生所学理论和工作实际相脱离。因此,建设一支旅游业务过硬、教学经验丰富、年龄结构合理、理论和实践双过硬的“双师型”教师团队是重中之重。

  3.乡村旅游类创新创业实践开展不够。目前,开设旅游类专业的职业院校大多安排了实践教学环节,诸如导游带团实践、景点讲解实践、酒店服务实践、旅游营销实践等。但是,因为没有自己主导的旅游企业或者没有深度合作的旅游企业,乡村旅游类实践教学大多是知识验证、技能学习、技能训练,创新创业型实践缺乏。而各职业院校虽然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但担任此课程的教师大多属于非专任教师或者非专业教师,因而并没有将创新创业教育内容有机融入专业课程理论中,不能结合教学内容进行针对性的创新创业实训,致使创新创业教育流于形式。另外,旅游管理专业对行业大赛及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参与不足,没有以成果输出为导向,助力地方文旅产业转型升级,职业院校旅游专业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在促进成果孵化中的引领作用还未充分发挥出来。

  4.乡村旅游终身培训体系不完备。乡村旅游从业人员主要包括原本的农村劳动力、返乡农民工、农村内学历不高的中学生等。这些人年龄普遍较大,学历不高,主要从事乡村旅游的接待、服务和商品售卖等工作。而且给予他们的有关规划、管理、营销等知识的系统培训并不多,即使有,大多也只是走形式,其技能水平并未真正得到提升,因而无法为游客提供特色化、个性化、多样化的服务,限制了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另外,从事乡村旅游管理工作的大学毕业生,想要不被飞速发展的时代淘汰,也必须不断地学习新的技能。因此,职业院校需要立足“面向人人”的定位,发挥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并举的优势,将非学历教育和培训作为办学的重要功能与新的增长点,针对从事乡村旅游的不同群体开发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职业教育课程,使其能够不断接触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满足乡村旅游转型升级对人才的需求。

  三、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旅游人才培养的策略

  新时期,职业院校要紧紧抓住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乡村旅游业的历史性机遇,加快与乡村旅游业的全方位对接,为乡村旅游发展培养复合型、创新型和实用型人才,助力乡村旅游实现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1.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对接乡村旅游新业态需求。第一,增设乡村旅游相关专业。积极探索职业院校旅游专业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对接机制,增设乡村旅游急需的新专业,打造体现乡村旅游特色的品牌专业。目前专业设置目录中旅游管理大类只有旅行社经营与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策划等专业,没有乡村旅游管理专业,不适应乡村旅游蓬勃发展的趋势。因此,有条件的院校可以设立旅游管理专业乡村旅游管理方向,为乡村旅游培养专门人才,对有志于服务乡村旅游工作的学生进行专业的教育,让他们更好地为乡村旅游发展做出贡献。此外,针对乡村旅游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可开设乡村旅游电子商务专业;针对乡村旅游发展对高层次旅游管理人才的需求,可开设乡村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以改善当前乡村旅游专业设置上存在的滞后性和专业同质化、特色不明显等突出问题,提高职业教育对乡村旅游业发展的贡献度。

  第二,开发乡村旅游校本课程。校本课程的设置要充分考虑当地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趋势,在一段时间内超前于形势的发展。校本课程可整合经济、人文、法律、计算机、外语等多个学科的力量,对通识课程、核心课程、乡土课程、技能课程等课程模块进行优化。在保留专业基础课程的前提下,增设经济类、管理类、计算机类等拓展课程,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例如,乡土课程模块可增设地方建筑、风土人情、名人名物等有关课程,以便学生在进行乡村旅游规划和导游服务时掌握更专业的知识;技术技能课程模块可增设旅游信息化技术、旅游门户网站建设、数据库技术、营销系统等相关课程,以满足网络时代旅游行业对人才旅游数据分析能力的新需求。

  第三,课堂融入国情乡情和生态旅游教育。要想打造一支稳定的专业型人才队伍,就必须让他们扎根热土,真心实意地热爱农村、农民,熟悉风土人情。一是加强国情教育,通过“旅游地理”“旅游文化”“导游知识”等核心课程引导学生欣赏祖国壮美的大好河山,灿烂辉煌的艺术文化,激发爱国情怀,提升专业认同感和自豪感;二是推进旅游与当地文化的融合,充分挖掘和宣传民族化、本土化的旅游元素,让学生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形成对当地风俗文化的热爱之情,引导他们毕业后服务家乡、造福家乡;三是在教学中采取情景教学、实地调研、小组讨论等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理念,使其开发旅游资源的时候,能够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从而保证乡村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2.加大“双创”活动开展力度,对接乡村旅游提质升级需求。第一,建设“双师型”乡村旅游创新创业师资团队。打造一支专业过硬、素质优良的“双师型”师资团队是职业院校培养高质量人才的根本所在。一是要整合旅游管理专业中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优秀师资力量,定期送他们到企业参与项目实践和培训交流,鼓励他们参加乡村旅游相关从业资格证培训考试和旅游行业技能大赛,使他们及时更新专业知识,把握行业发展动态,更好地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二是要优化专兼结合的师资结构,积极从旅游行业企业中聘请有技术专长、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家或高级技师作为兼职创业教育指导教师,构建由校内导师、校外就业指导师、创业企业家导师组成的专兼结合的导师团队,聚力推动乡村旅游“双创”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发展;三是要强化政策保障,提高创新创业指导教师的工资待遇,在成果认定和职称评聘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增强创新创业教师队伍的吸引力。

  第二,搭建“政产学研”一体化创新创业平台。要构建创新、开放、协作、共享的“政产学研”一体化创新创业平台,为企业和学校打造良好的创新创业项目孵化环境。学校可通过平台加强和地方文旅龙头企业的沟通与合作,鼓励学生在乡村旅游文创产品设计、包装设计及品牌营销等领域进行模拟实训,为学生提供进行乡村旅游创业的机会。在创业项目导师和专家的指导下,学生可通过平台促成创新成果转化,同时也可以获得创业服务、知识培训和启动资金的支持。完善的“政产学研”创业平台,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创造创新思维、创业能力和创意水平,还可以让学生深切感受到企业创新发展过程中对员工能力和素质的具体要求,不断增强学生对自我创新创业创意能力培养的紧迫感,通过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研发推动乡村旅游经济蓬勃发展。

  第三,构建“阶梯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要从“双创认知、模拟演练、大赛实战、项目拓展”四个环节入手,构建“递进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路径。一是在创新创业课或第二课堂上安排创新创业基础、涉农相关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创业基础知识和涉农相关政策法规,提升学生“双创”核心素质。二是利用“双创”孵化基地进行创新创业模拟训练。结合互联网创业投资成本低、收益快等特点,鼓励学生参加“互联网+旅游”创新创业项目演练,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网络技能。三是鼓励学生参加教育部和行业协会主办的乡村旅游创新创业项目大赛,校内外创业导师对项目进行“一对一”指导,确立项目核心竞争力,撰写创业计划书。四是大力推动产学研合作,指导学生开展创业项目推介、创业资金筹集、投资路演、创业盟友探寻等,全程跟进项目落地。在项目参与过程中,学生通过晒点子、飙创意的方式解决问题,可有力地激发自身创造力和创新力。

  3.构建多元立体职业培训体系,对接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需求。第一,建立稳定的培训基地。职业院校可以和当地乡村旅游龙头企业合作设立培训基地,以行业标准为依据制订学习计划,建立相关培训考核制度,委派专业教师或邀请相关领域的职业经理人开展农村旅游项目开发与策划、电子商务、服务礼仪、乡土文化讲解等专项培训,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提供技术指导,项目结束后进行有效考评,使部分优秀的从业村民“就地成才”;还可以和乡村政府联合设立培训基地,以行政村为单位,依托当地重点旅游项目,定期定点组织已毕业的新成长劳动力、乡村青壮年劳动力和返乡农民工进行联合培训,共同进行产品开发、营销等工作,发挥旅游产业集聚的优势,促进乡村旅游从单一的、零散的、一家一户的农家乐经营方式,走向一村一片合伙制经营运行。

  第二,设置科学的培训内容。根据旅游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与岗位职责的不同,进行“菜单式”培训内容设计。比如,培养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等高层次旅游管理人员,可以将人才培养目标设置得更高,开设乡村旅游服务与管理、乡村旅游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等培训内容,培养其乡村旅游发展战略思维、全局观念和企业管理能力;培养中级技能型人才,可以使其学习高层次的酒店餐饮服务技能、计算机网络知识、电子商务知识和抖音、短视频营销知识,提高他们的从业能力;培养基础旅游服务技能人才,可以将人才培养目标更加具体化、本土化,着重培养其导游讲解、礼仪待客、餐桌摆台等技术技能,确保不同层次的旅游从业人员在接受培训后,能够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

  第三,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在有条件的地区,可以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方式。线上充分利用MOOC、虚拟仿真项目等各种信息化教学资源,进行案例研究、小组讨论、讲练展评等多样化教学,实现城乡优质课程的共享;线下通过面对面授课和辅导,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意识。学员可以先利用自己的业余碎片化时间进行网课学习,熟悉工作的基本原理与操作流程,然后再有针对性地参与线下教学。合理安排“线上+线下”的教学方式,能够降低教育成本,弥补师资不足的短板,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有效解决工学矛盾的问题。

  总之,职业教育对乡村旅游的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充分利用职业院校的师资优势和智力资源,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搭建“政产学研”一体化创新创业平台,构建多元化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体系,不断优化人才结构,是实现乡村旅游业发展升级的必由之路。

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旅游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职业教育 乡村旅游 人才培养
最新职业教育论文
1+X证书背景下BIM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
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旅游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
基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中医硕士专业学位
高职院校“工匠型”教师培养困境与路径探略
新时代女性职业发展探究
浅析高职英语教学中课堂导入的原则和方法
济南市体验式拓展培训行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动力链视域下功能性训练方法与传统体能训练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高职院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翻转课堂在高职院校幼教专业体育教学中的应
热门职业教育论文
职教教师的教学观念与学生个性发展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心理问题分析
提高学生自主性学习来进行班级管理的初探
论职业教育的泛化
迈向学习型社会的职业技术教育
职业中学教师招生体验的个案研究
职业教育兴衰与新旧教育思想更替—百年职业
论高职人文教育面向职业生活的问题
中国职业教育兴衰的制度主义分析—“市场化
论新型工业化过程中高职发展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