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马克思主义论文 >> 浅谈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路径论文

浅谈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路径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22-04-18

浅谈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路径

  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国家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高度重视,要求教育领域深度解读文化内涵,并结合时代发展,与各类教学工作深度融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等思政课程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理论课程,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关内容,将其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有助于发挥文化育人效果,进一步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契合性

  (一)均注重塑造大学生“三观”

  在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塑造大学生正确的“三观”是其重要教学目标。在相关课程教材中明确说明,要求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解读,不能停留在表层,而是要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课程教学结束后,要引导当代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教学内容上,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为例,教学的第一章,带领学生学习物质世界观,这是帮助学生塑造正确世界观的重要教学内容;第二章教学内容为真理和价值的辩证关系,可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评价导向,对学生正确价值观形成具有重要作用;第三章学习的主要内容为唯物史观,学生通过深入解读唯物史观理论内涵有助于其自身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总而言之,在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思政课程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学目标还是教学内容,均注重塑造大学生正确“三观”。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过程中,教育部发布的文件明确指出,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信心,并充分发挥其“三观”塑造和涵养功能。可见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能够更好地发挥课程教学对大学生“三观”塑造的积极作用,有助于促进大学生健康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

  (二)均是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

  当前高校开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关内容的教学,主要目标是培养和提高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素养,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立场、原则和方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等思政课程都是开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的重要课程。在开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认知相关课程的人文素质教育功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其根本目标是促使大学生坚定政治立场,形成较高的政治觉悟,在高校的教育和培养下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由此可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素质教育内容。从当前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的相关课程设置来看,教学内容中包含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中国近现代史、思想道德等诸多内容,实质上这些都是至关重要的人文素质教育内容,充分体现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相关课程的人文素质教育功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本质与人文素养教育无法脱离,无论是融入各类课程教学还是开设独立课程,目的都是为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大学生在了解和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能够深入解读其中蕴含的政治思想、哲学思想以及伦理思想,了解中华民族的整个发展历程,对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形成正确认知,进而借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内容正确处理人与自我、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在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中,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水平。由此可见,无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相关教学还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二者均是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也为两者的结合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所开展的高校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必须始终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和发展指南,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被各个国家和民族继承发展,涵盖着整个人类所创造的优秀成果,不仅具有鲜明的先进性和科学性理论,亦是开展实践的重要指导。高校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所选取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应始终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立场、原则和方法高度契合,才能在思政教育中取得理想化效果。在设置教学内容与学时的过程中,必须秉持适度性原则,不能因过多的基本原理和文化内容影响思想政治课本身的内容教学。

  (二)基于原理高度解读文化

  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基本原理的高度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深入解读,而不是简单教授一些传统文化中的生活常识或体验,只有进行深入解读,大学生才能够深度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使其对大学生的个人成长和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促进大学生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传承者。作为当代大学生,必须充分认知自身所承担的文化传承责任,要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过程中,自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相关知识,是高校至关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再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相得益彰,优势显著。基于基本原理视角带领学生解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本质,明确传统文化与人类发展、社会文明之间的关联性,继而深化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基于原理高度解读文化,教学效果不言自明。

  (三)选取传统文化内容精髓

  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在选取传统文化内容时,需注重选择精髓部分。首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广泛,并非全部都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教师应秉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基本原则,将与现代社会和文明发展相背离的内容予以剔除,保证所选择的内容能够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充分结合,对大学生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其次,应尽可能选择经典原著,在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融合的过程中,尽量选择原著的摘选,而非学者对原著的解读,学者在解读原著的过程中,通常会将自身的主观意见融入其中,或存在与原著不符的情况,只有带领大学生解读经典原著,才能更好地体会原著传达的意蕴。最后,由于思想政治教育课时相对有限,所以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要注重传统文化内容选择的少而精。选择的内容需对大学生的“三观”塑造和人格培育具有积极推动作用,才能与思政教育相契合。

  三、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路径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以课程形式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在相结合的过程中应避免貌合神离的过度拼凑,同时也不能采取过度强硬化的意识形态教育,而是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的教学,潜移默化促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可分别从教学原则、教学形式、教学内容以及实践环节等多个维度着手,探索二者之间相结合的可行性路径。

  (一)加强顶层设计,融合教学原则

  在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加强顶层设计并推进与教学原则相融合至关重要。高校教师应该对马克思主义原理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内在关联,进行系统化梳理和界定。近年来,在多次全国重大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论述,其中关于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相协调的指示内容,可以作为高校推进二者相结合的精神指引和方向坐标,在组织和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明确主流意识与支流意识的原则和定位。在此基础上,在新时代中国发展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为人类认识世界提供工具,同时也引领着中国社会的行动和发展,是促进人类科学发展的真理,所以在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必须充分界定其主流地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经5000年的发展,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和深邃的文化精神,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必须要促进其与当代文化和社会的适应性发展,基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发展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支撑作用。只有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始终秉持这一基本原则,才能促进二者的深度融合并发挥有效的育人价值,实现对当代大学生意识形态的引领,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

  (二)尊重客观规律,融合教学形式

  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实质上是一个重大的系统化工程,需要从形式结合不断深入到内容结合。基于形式结合角度,要求缘起于西方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逐步结合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促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中国化发展。毛泽东曾说过,作为中国共产党,必须要能够将马克思主义原理,在实践中有机结合中国革命,换言之,则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须走向中国化发展道路,充分贴合中华民族特点和文化特色,才能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的真正价值。毛泽东同志所作出的重要论述,对于当今时代下的高校教育同样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应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角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行深入解读,例如运用知行合一解读理论与实践相统一,运用一分为二、合二为一,解释矛盾的对立统一。虽然在概念上不能完全画等号,但所存在的微小差异并不影响大学生对其的理解。并且这样的解读方式,能够避免学生无法理解抽象化的理论,且进一步增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大学生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促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思政课程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重新焕发出生命力。

  (三)开展学术研讨,融合教学内容

  基于内容角度促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要求教师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借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元素,进一步丰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文化内涵,促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现出层次感和立体化特征。民本思想虽然与民主思想存在差异,但二者并非完全背离,高校教师在为学生讲解关于马克思主义思想中上层建筑和人民群众历史作用原理的过程中,则可以充分融合民本思想。其中不乏一些具有典型性的成功案例,例如小康社会,则融入了古代思想家对生活的期盼,即安宁、富裕、稳定、和谐等,邓小平同志以小康社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第二大战略目标,并没有借用西方社会阶段划分的理论,而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一步丰富其内涵,同时也高度契合我国国情。因此,高校在开展教育的过程中,可以采取组织学术研讨的形式,针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展开深入的学术探讨和交流,促进二者在教学内容上的深度融合,巩固教学成果。

  (四)促进拓展延伸,融合实践环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被诸多古代思想家及文学家以文字形式记录在古籍当中,同时也以文物形式陈列在我国各大博物馆,或矗立在中国广阔的土地上,这些资源正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教学的重要实践资源。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组

  织广大学生开展古籍读书会活动,对传统经典展开深入的研究。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角度出发,重新解读经典的内涵,并在课堂中组织知识竞赛、辩论会等,进一步丰富实践教学环节。针对文化博物馆中保留的珍贵文化遗产,高校思政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参与课外实践,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开展实地的社会调查,并在参观与调查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感悟,撰写小论文、制作PPT或微视频,将心得感受完整地记录下来,继而与其他同学进行分享。大量的实践证明,依托当地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组织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能够更好地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理论自信。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为学生深度讲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时应充分促进其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塑造当代大学生正确的“三观”,并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信心。当前在促进两者相结合的过程中,可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汲取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内容,丰富思政课教学的文化内涵,进一步巩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效果。

浅谈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路径

论文搜索
关键字:高校 马克思主义 传统文化
最新马克思主义论文
试论党史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浅谈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
浅谈信息化技术在思政课程中的应用
探索马克思恩格斯贫困理论及其当代启示
刍议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理论的内涵
马克思的就业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浅析马克思实践活动的历史形态当代价值
容错纠错机制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
邓初民政党思想浅析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马克思人学基础
热门马克思主义论文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阶段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考
马克思主义的衰败?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现代性的建构
试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整体特征
从新的角度理解和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
浅谈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思想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走向新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