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工商管理论文 >> 企业文化论文 >> 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探讨论文

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探讨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22-04-20

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探讨

  高职院校的目标是培养具有高素质技能型的人才,包括培养面向生产一线的熟练的操作工人,培养能够适应企业技术革新和发展的专业人才,培养能够推动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从某种角度上来讲,高职院校的教育便是就业教育企业岗位所需的人才标准是高职院校办学的重要参考依据。但是校企合作不能只涵盖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等方面,还应进一步深入到文化融合与建设的层面。教育部印发的《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在高职院校文化建设上,“把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积极探索有效的方式和途径,形成常态化、长效化的职业精神培育机制”。《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确立了校企“双元”育人的一系列措施,提出“职业院校应当根据自身特点和人才培养需要,主动与具备条件的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方面开展合作”。因此,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是深化产教融合、提高校企合作质量的必然路径。本文将分析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现状,并根据台州科技职业学院文秘专业与台州本地老字号中医药品牌“方一仁”的校企合作现状,从实践角度提出校企文化对接的有效途径。

  1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现状

  职业教育的“适销对路”的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职业院校文化建设的“底色”,在市场本位的理念下,高职院校学生的成长和职业生涯需求具有内在的同构性,既具有一般校园文化的共性,又有职业(行业)“自我的对话、省察的方式”的独特意蕴。在高职文化育人的过程中,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具有以下作用:能够为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提升专业内涵建设,并实现课堂教学与岗位需求的对接;能促进企业文化与时俱进,焕活企业发展动力,为企业注入新鲜血液,重塑企业文化环境;能够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综合能力与就业竞争力,强化学生职业认知,有效缩短学生入行入职缓冲期。

  校企文化的对接过程中,在文化的核心内容与表现形式上更多地彰显了职业精神。因此,校企文化对接仍存在着精神层面、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实践层面的问题。1.1精神层面:对于精神文化的认知未全校企文化在内容和特色上存在方向性差异,校园文化以育人为主,注重培育学生综合素质,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往往忽略职业特性;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发展的内生力,更关注其对社会经济发展或企业本身效益的作用,因而缺少与校园文化相似的育人功能。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虽分属于不同的主体并存在差异,但二者在精神内核尤其是对人的价值引领方面又具有一定的相通性,由于我们对于校企双主体的文化认知不全面,致使校企文化对接中存在着精神层面脱节的问题。其主要表现为企业文化呈单向渗透趋势,导致校园文化未在融合过程中实现文化输出,而企业文化往往在文化输出中呈现功率化的倾向。校企文化对接中双方认知不全是由于高职院校强调为企业服务,校企合作处于倡导企业文化价值理念进校园的输入阶段,缺乏对称性和科学性,以育人为本的校园文化的输出往往举步维艰,偏离了校企文化融合建设的具体内涵。

  1.2物质层面:对于物质文化的环境构建未已

  校企文化的对接融合能够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不仅提升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能培育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素质、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等方面,缩短学生上岗适应期,提升校企共育人才的培养效率。因此,物质层面的对接融合能够使学生了解实际的工作环境与岗位需求,缩短学生上岗的缓冲期,使其能够更合理、有效地规划其职业生涯。目前,物质层面的校企文化对接存在着文化环境构建不完善的问题,如实践基地往往简单嫁接了企业的办公环境、设备,并未体现出企业物质文化环境的特色与内涵,而校园文化在文化对接的过程中呈现出具有影响力和文化话语权的物质形态,导致合作未达到缩短上岗适应期的人才培育目标。

  1.3制度层面:对于制度文化的建设未尽

  完善相关的政策与保障机制是推动校企文化对接有序开展的关键,在文化对接中起到了规范、引领作用。制度文化建设以校企协同育人运行机制为依托,融通企业管理制度和学校育人机制的文化属性,实现工学结合管理体系与校企共管共育机制的互通,校企共建一系列教学管理机制并强化生产实训环节的质量监控体系等,以期用制度塑造学生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由于校企合作未臻入成熟阶段,当学生参与到校企合作的项目中时,其身份还是以“校园人”为主,而不是“企业人”。因此校企双方的制度也未达到深度融合,以企业制度文化适应校园制度文化为主。各院校与各企业的合作中,企业制度与校园制度的融合也呈现出极大的共性,并未“因地制宜”地体现“一企一制”。

  1.4实践层面:对于实践文化的模式探索未毕

  根据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在校企共育人才的过程中,需要构建“基于工作过程,岗证课相融通”的课程建设模式;突出学生为主体、能力为本位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知识+技能+态度+创新”的考核模式,这就要求校企合作共育人才需要全方位地培育应用型人才的素质与技能,并形成具有特色的、有创新性的实践文化。高职院校与企业在对接文化的过程中,基本上采用了以下几种合作模式:产学结合、工学结合、订单培养、实训基地、现代学徒制、双师教学等。大部分高职院校在与企业进行对接时仅采用了其中一种方式,并且以形式上的对接为主,实践中的文化探索并未深入,仍有许多创新与融合的可能性。

  2校企文化对接的途径:以台州科技职业学院文秘

  专业与“方一仁”的合作为例台州科技职业学院秉承“厚德强技”校训,弘扬“老黄牛”精神,着力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领班”人才。学院实施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坚持“职教性、地方性、高教性”的办学定位,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与企业打造互利共赢“双元”育人平台。其文秘专业与具有百年历史的台州府城头牌药号“方一仁”药店主要以“产学结合+实训基地”的融合模式进行校企合作,为使学生快速完成角色转换,增强学生就业能力,文秘专业在校园文化的环境下为企业培育新媒体与行政后勤人才提供品牌运营方案,企业通过传播百年的企业文化感召影响着学生,并探索出了一套具有特色的校企文化对接的途径。

  2.1精神层面:增进双向沟通

  “方一仁”主要以“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的办店宗旨输入企业价值观,以影响市场感知与增强员工的职业道德。通过举办“我与‘方一仁’的故事”征文比赛,学生在调查品牌故事的过程中增进对“方一仁”品牌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企业通过到校园中开办讲座增进学生对企业品牌特色、品牌规划的了解,通过品牌文化的感染,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其职业生涯的定位与规划。而在校园文化的输出方面,通过在企业悬挂校企合作标识,在学校及企业还有当地新闻媒体的公众号报道“领班型”人才的人物典型、校企合作的进展新闻,来提升校园文化品牌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2.2物质层面:形成有形资产

  物质文化对接过程中,需要体现双方精神文化的匹配与衔接,以期用物质环境影响人,尤其要关注物质文化形成的有形资产、有形符号。“方一仁”与文秘专业合作打造仿真实训基地,不仅能够在校内通过基地展出中医药文化产品来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也能够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其岗位与素质技能要求;此外,还有校内外合作建立的“秘星苑新媒体工作室”,承接“方一仁”的新媒体营销与宣传需求。同时,学校的物质文化也常常缺乏特色,因此我们应找准校园文化品牌定位,打造校园文化品牌特色,如台州科技职业学院的“老黄牛”精神体现在其学校学生为企业服务的全过程中。

  2.3制度层面:体现“一企一制”

  当校园文化形成了品牌特色后,在校企合作过程中要融合文化的人文性与职业性,体现“一企一制”,为各企业打造人才共育机制与文化融合机制,尤其要使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互相补充,起到以制度规范和引领人的作用。如方一仁的企业考勤制度、员工评聘制度、绩效考核制度方面的制度,需应用到实训基地中,使学生具有真实的上岗体验,以企业的真实要求来约束其职业行为。而校园的制度应实现工学结合管理体系与校企共管共育机制的互通,关注教学管理机制并强化生产实训环节的质量监控体系,完善实训平台的各项管理制度。

  2.4实践层面:创新对接模式

  目前高职院校的校企对接模式较为单一,应该在现有基础上实现融合创新。为给企业培养人才,目前台州科技职业学院与方一仁的合作以“产学结合+实训基地”的模式为主,引入校企双导师制度,并且毕业生同时拥有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在此过程中,文秘专业也开展了“校内直播工作室”的探索,以工作室为平台、以项目为依托、以任务为驱动,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即承接包括“方一仁”等企业在内的直播业务外包需求,打造“特色项目+特色技能”的对接模式。

  3结语

  高职院校需要构建融知识性、技能型、道德性、职业性、实践性于一体的高职校园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术型人才塑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校企文化的融合对接需要精神层面的引领、物质层面的衔接、制度层面的规范、实践层面的探索,形成文化共同体,实现校企双主体更好更快发展。

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探讨

论文搜索
关键字:校园文化 企业文化
最新企业文化论文
试论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的协同管理策略
国有企业职能部门管理人员绩效管理优化研讨
企业员工工作积极性影响因素探讨
试论战略重组企业文化融合创新与实践
浅谈中小民营企业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建立与
企业管理以及经济效益的相关性研究
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探讨
基于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思考
企业品牌IP化在国企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研
企业文化创新对企业管理创新的影响探讨
热门企业文化论文
论企业文化的构建与研究
试论企业团队精神的培育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论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
浅议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
如何建立优秀的企业绩效文化
略论企业文化建设
浅谈企业文化在企业市场竞争中的作用
浅谈企业文化管理
“百年企业”的文化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