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医药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大学附属医院组织使命内涵研究论文

大学附属医院组织使命内涵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22-05-20

大学附属医院组织使命内涵研究

  组织是向社会提供服务的基本单位,任何组织存在的基础都是其具备特定的社会功能,组织使命是该组织作为一个子系统在社会这个大系统中所处的特定地位、所起的专业作用、承担的义务以及扮演的角色。医院的使命是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大学的使命是培育人才、创造知识和服务于社会,科研机构的使命是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应用推广。大学附属医院最基本的社会组织使命是医疗服务,但同时也兼负医学教育医学研究多重角色,3个组织使命分别隶属于卫生、教育和科技行政部门管辖。长期以来,各行政部门受限于部门职责范围,使得大学附属医院的医教研3大组织功能未能从宏观管理层面充分融合统一;近年来在公立医院“管办分离”改革背景下,出现隶属地方政府管辖的医院整建制划转医科院校管理,或采取“政校合作”模式新建大学附属医院的现象,这些医院如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学附属医院值得深思。基于此,本文通过梳理我国各级政府近年来制定的相关政策法规,并将大学附属医院与一般地方大型医院、研究机构和学院组织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大学附属医院的组织使命内涵与特征。

  1大学附属医院组织使命形成的相关政策背景及内涵概念

  教育部、原国家卫生部于2008年下发《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规定大学是实施高等教育的机构,大学附属医院是指高等医学院校附设的担负临床教学和科学研究任务的医院,医学院校指独立设立的医学院校和综合大学中的医学院。大学附属医院从组织社会功能角度看,其首要社会功能是医疗服务和健康产品的提供者,组织社会功能属性是医疗机构,具体定义为医院,是国家公立医院体系的一部分;作为医科院校的附属机构,其又是医学创新和医学人才培养的关键主体,其组织社会功能属性是临床教育机构和医学科技创新机构,具体定义为临床医学院和转化医学院(中心)。教育部《普通高等医学教育临床教学基地管理暂行规定》明确规定:高等医学院校的附属医院是学校的组成部分,按全国医院分级标准,本科院校的附属医院应达到三级甲等水平,专科学校的附属医院应达到二级甲等以上水平,考虑到综合实力水平差异,本文以前者为主要研究对象。三级甲等医院是我国医院分级管理体系中最高一级标准的医院,大学附属医院的功能定位均应以三级甲等医院标准为基线。

  1.1对我国近30年来相关政策的梳理

  本文收集整理了我国近30年来制定的相关政策法规,对其中有关医院、临床教育机构和医学科技创新机构的功能定位内容进行归类梳理,试图从中找出大学附属医院的组织使命要素。

  1.1.1卫生健康领域

  根据原国家卫生部1989年下发的《医院分级管理办法》规定,我国医院实行分级管理制度,根据医院的功能、任务、设施条件、技术建设、医疗服务质量和科学管理的综合水平,将医院分为3级10等。三级医院的功能任务要求为:以向含有多个地区的区域(人口一般在百万以上)提供高水平专业医疗服务为主,并开展预防、保健和康复服务,三级医院是省或国家最高层次的医疗机构。中医院、专科医院等其他类别医院也有相应的级别定位。根据原国家卫生部1994年下发的《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国家对各级医院从床位规模、科室设置、人员配备、每床面积、医疗设备、规章制度和资金7个方面制定了基本标准。2011年原卫生部下发的《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规定,在分级管理的基础上,根据评审结果评定三级医院为甲、乙两个等级。

  不难看出,国家卫生健康领域对三级医院的功能定位要素有:床位规模、临床科目设置、人员配备、硬件设施、服务地理区域、服务人口规模、服务内容、在国家医疗服务体系中的定位等。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公立医院整体服务能力提升,国家对三级医院的服务内容由最初“疾病诊治、预防、保健和康复服务”的医疗服务全程覆盖,强调“基本标准”,逐渐演变为2010年原国家卫生部等5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和2017年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中提出的“主要提供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的诊疗服务”为主。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大型医院规模不断扩张,区域医疗资源分配失衡,对于三级医院的床位规模要求也发生了变化:1994下发的《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规定三级综合医院须500张以上床位,2010年《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中调整为“从严控制公立医院床位规模,对超出规模标准的公立医院,要采取综合措施,逐步压缩床位”,在“适度床位规模”基础上强化“医疗质量安全和运行效率”。2014年国家科技部、原国家卫生计生委、总后勤部卫生部联合下发《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管理办法(试行)》,2018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关于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推动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2021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十四五”国家临床专科能力建设规划》,这些政策文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设一批引领国内、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级医学中心,集中力量开展疑难危重症诊断治疗技术攻关,开展前沿医学科技创新研究和成果转化,实施高层次医学人才培养,掌握一批国际领先技术,推动相关专科进入国际前列,带动全国医疗水平迈上新的台阶,建立与国际接轨、体现中国特色的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促进我国医疗机构主要医疗服务质量指标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1.1.2高等医学教育领域

  2014年,教育部等6个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提出,我国的高等院校教育由院校学历学位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3个有机衔接的阶段构成。三级医院的教育功能要求其成为承担相应的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学、培训的区域性医疗机构,成为省内或全国的医疗、预防、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的技术中心。教育部分别于1992年、2008年发布《普通高等医学教育临床教学基地管理暂行规定》和《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规定,针对本科与研究生学历学位教育阶段,由教育部通过临床医学专业标准和教学基地标准实现规范管理,对承担教学任务的医院进行分类管理,其中“附属医院”属于最高标准级别。2013年,原国家卫生计生委等7部门下发《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2014年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并启动了原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临床医学等专业毕业后和规范化继续教育主要通过住院医师、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及在职进修制度实现,大学附属医院则是其中的主要教育培训基地。医师规范化培训因涉及临床教育、医疗技术培训和医疗资质由原国家卫生计生委牵头多部门协同管理,在职进修则由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负责管理。2016年国家卫生计生委等5个部门下发的《关于全面推进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的指导意见》提出,按照专业领域区分,除临床医师教育培养之外,医学科技、管理、信息化以及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也是大学附属医院高等医学教育的重点任务。从培养层次看,研究生学历层次和高水平专业人才培养成为大学附属医院的重点任务,尤其是研究型大学附属医院。

  综合来看,国家对于大学附属医院教育功能的定位要素有:床位规模、科室设置、教资师资配备、病种病例数量、临床教学内容构成,以及科研平台和创新能力等。由学历学位教育逐步拓展到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教育内容根据不同教育层次和人员,由“部分临床理论课、见习和实习等全程临床教学”的临床基础知识技能训练,逐步扩展到“职业综合素质教育和业务技术培训”。

  1.1.3医学科技创新领域

  2014年,教育部等6部门发布的《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中提出,科学研究是医学院校及其附属医院的主要功能之一。三级医院是省或全国的医疗、预防、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的技术中心。大学附属医院是国家医学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承担应用和转化研究,以临床/转化医学研究中心为核心组织形式。2014年国家科技部等部委联合下发的《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管理办法(试行)》规定了申报单位基本条件:三级甲等医院,在申报领域的临床技术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临床医学和转化研究能力突出,申报前5年内,在申报领域牵头主持过国家科技计划临床研究项目/课题,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优势明显;能够对拟申报的临床研究中心建设提供相应的条件保障。国家医学科技创新领域虽未对大学附属医院有明确的功能定位要求,但通过医学中心、科研平台、项目申报条件间接提出相应的要求,具备一定规模、研究人员数量和研究基础的三级甲等医院才有资格申报国家级的临床研究平台和项目,大学附属医院大多为此类医院中的佼佼者。近年来,对于科技创新能力方面提出,要在若干领域突破关键技术并形成独特优势,整体水平由跟跑为主向并行、领跑为主转变,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1.2管理组织学视角下大学附属医院的组织使命内涵从管理组织学角度描述的大学附属医院的组织使命内涵可以简述为:做为医疗机构、医学教育机构和临床研究机构,向社会提供疑难危重症诊治医疗服务、高水平医学人才全过程临床医学教育和顶尖基础医学研究与转化医学科技创新的三级甲等医院,大学附属医院既是医疗健康服务的提供者,又是高等医学院校教育的关键主体,更是国家医学创新体系的主导力量之一。大学附属医院作为国家医疗、医学教育和医学创新3大体系的塔尖,集聚了人才、信息、学科、教育和平台等大量优质资源,成为3大体系运行和不断发展的重要源泉和支撑力量。

  医教研综合实力是一所医院核心竞争力,大学附属医院在疑难危重症诊治、医学人才培养、临床研究、疾病防控、医院管理等方面应当居于一个区域的塔尖位置,在医教研防当中的一个或者某几个方面应当代表一个区域内的最高水平,而且通过自身不断的发展,最终达到全面成长,能够代表全国顶尖水平。具体而言,在医疗方面,具有区域内领先的医疗技术水平,突出的疑难危重症诊治能力,能为区域内的其他医疗机构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并持续提升区域内整体医疗水平,能够承担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卫生应急救援任务,拥有一定数量的国家级和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在医学教育方面,具有较强的临床教育能力和高级临床医学人才培养能力,成为国家规范化医师培训基地,或成为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在科研方面,具备一定临床研究和转化能力,拥有国家级或者省市级研究平台,促进推动区域内学术交流协作。在疾病预防方面,能够制定区域内重大疾病防控指南,承担疾病防控指导培训工作。在管理方面,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持续提升医疗质量与安全,积极参与公立医院综合改革。

  2大学附属医院与地方大型医院、大学学院、研究机构组织使命内涵比较

  大学附属医院与地方大型医院、大学学院、研究机构在组织使命内涵方面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特点,下面尝试从组织使命主体、医疗服务、医学教育、医学科研等几个维度进行比较,以探析大学附属医院组织使命内涵特征。从组织使命侧重点看:大学附属医院需同时承担医、教、研3大组织使命,缺一不可;地方大型医院以医疗使命为主体;大学学院以医学教育使命为主体,兼有医学研究使命;研究机构以医学研究使命为主体,兼有医学教育使命。从社会医疗服务角度看:大学附属医院以承担疑难危急重症疾病诊治为主,代表区域乃至国家最高医疗水平,以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为目标;地方大型医院以危急重症诊治为主,部分病种诊疗水平领先;大学学院和研究机构不具有医疗服务使命。从医学教育角度看:大学附属医院需承担各层次、各专业临床医学及相关领域教育;地方大型医院以本科临床医学教育为主,兼有研究生教育和规范化培训;大学学院以基础医学教育为主;研究机构以医学专业研究生教育为主。从医学科研角度看:大学附属医院以临床研究、转化医学研究为主;地方大型医院以区域医疗问题应用研究为主;大学学院以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研究为主;研究机构则以问题为导向的、区域或者行业的重大问题研究为主。

  2.1大学附属医院与地方大型医院比较

  大学附属医院的医疗服务使命主要是疑难急危重症诊治,尤其是一些罕见的疑难重症疾病综合诊治,这些医院的专科水平一般代表了整体区域的最高医疗水平。而地方大型医院主要承担临床急危重症诊治,对于较少见、病情非常重的病人和一些罕见的疑难疾病,则转至上级医院进行诊治;规模更大和实力更强的省级地方大型医院,也具备较强的某些疑难重症病种的综合诊疗能力,代表着市域或者省域范围内的最高医疗水平。大学附属医院需承担各学历层次、全方位、各专业的医学教育,以培养各种细分专业的高层次医学人才。地方大型医院则以承担本科层次的临床医学教育为主,部分具备临床医学二级学科较强实力的医院则兼顾承担研究生教育,这些医院在医学教育的学历层次和专业领域的覆盖面上低于大学附属医院。大学附属医院承担的高强度投入的高水平、大规模临床科研和转化医学任务,其科研平台、科研项目和产出方面较地方大型医院占据明显优势。地方大型医院主要根据实际医疗工作需求,承担针对特定范围的投入不大、规模较小的临床应用型研究,并作为子中心参与大型临床研究,贡献临床研究病例。其中也不乏部分省级地方大型医院具备很强的研究实力,承担一定数量的高水平临床研究项目。大学附属医院与地方设;三是通过信息化平台,推动区域医疗质量管理同质化,最终实现全行业医疗质量全方位、精准、实时管理;四是加强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按服务绩效付费等不同医保付费模式下的智能控费管理;五是探索药品、耗材联合采购模式,落实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有效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

  3.2推进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

  大数据时代将深刻影响医学教育、临床研究和临床决策模式,大学附属医院是医教研资源汇集地,同样也是医疗大数据的汇聚地,新时期担负着推进健康大数据应用的新使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任务:一是打通医院内部管理信息系统和临床信息系统之间的数据通道,整合分析临床、运营、质量评价数据,促进医院运营管理、医疗质量提升;二是利用医教研平台资源,建立临床医学大数据库和区域临床医学数据示范中心,提高医学科研转化及应用效能;三是消除数据壁垒,建立跨部门、跨领域健康医疗数据集成共享机制,加强健康医疗大数据在临床和科研、公共卫生、教育培训等领域的应用和决策辅助。

  3.3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

  “互联网+”技术将创造诸多新业态,改变传统服务模式,极大地提高社会整体效率。根据国家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战略需求,大学附属医院依托实体医疗机构基础,须承担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新使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任务:一是积极建设智慧互联网医院,推动健康医疗便民惠民服务。二是建立远程医学诊疗服务集成平台,构建远程医疗应用体系,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三是推动健康医疗教育培训应用。

  3.4发展便捷高效的智能服务

  人工智能通过多领域技术融合实现科技革新,为整个社会带来前所未有的技术革命新浪潮。根据国家推动人工智能发展战略,大学附属医院应发挥其医教研大数据基础优势,促进医学与人工智能相关学科交叉融合,推动医学服务从数字化、网络化向智能化升级发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任务:一是研发人机协同临床智能诊断技术,实现智能影像和医疗文书识别、智能病理分型、智能多学科会诊;二是研发人机协同的手术机器人等人工智能医疗设备,实现人机协同智能治疗;三是基于人工智能开展大规模基因组识别、蛋白组学、代谢组学等诊断技术研究。

  3.5成为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援主力军

  突发公共事件具有突发性,发生成因具有多样性,危害往往波及群体,常造成广泛的社会影响。在灾害发生后尽早进行现场救治处置是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的主要策略。在SARS、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传染病疫情防控中,大学附属医院在国家应急医学救援体系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全球经济和人群交流日益广泛、频繁,给传染性疾病防控带来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新形势下,大学附属医院须努力构建并完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常态化响应机制,整合资源信息共享的协作机制,建立防控知识普及推广的社会机制,成为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援的中坚力量。

  4小结

  大学附属医院作为国家医疗服务、医学科技、医学教育的主力军,应在医疗技术、临床诊疗标准制定、医院运营管理、医疗质量管理、医学教育模式创新、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等方面全方位打造中国模式,尤其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引领未来时代发展的技术进入新阶段时,更要抓住机遇,主动反应,全面加强新科技融合,加快新技术深度应用,形成发展的独特优势,打造健康医疗“中国模式”,为国家实现健康强国提供强大支撑。近年来,全国各地积极探索公立医院“管办分离”改革,将部分地方医院整建制划转为医科院校管理,或者采取“政校合作”模式新建大学附属医院,试图通过医院隶属关系调整和管理机制创新,借助医科院校专业资源优势,提升医院医教研整体水平。划转医院中不乏一些高水平大型“三甲”医院,也有一部分划转或新建医院整体实力不足。202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防止盲目增设附属医院,科学规划设置附属医院的数量”,改革过程中隶属关系划转至医科院校和以“政校合作”模式新建的大学附属医院如何能建设发展成为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大学附属医院,是摆在大学、被划转和新建医院、教育卫生行政机构面前的现实问题。只有从大学附属医院的组织使命入手,进一步明确大学附属医院的建设目标和标准,方能有的放矢,真正实现改革举措的落地,这也是学界、医院管理者和政策制定者需要努力的方向。

大学附属医院组织使命内涵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附属医院 大学附属医院 组织使命
最新临床医学论文
浅析泌尿造口病人自我管理能力
大学附属医院组织使命内涵研究
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疗效探析
浅谈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研究进展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诊治
15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分析
浅论护士分层管理结合目标管理模式在耳鼻喉
小针刀治疗拇指狭窄性腱鞘炎197例
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应用不同药物治疗临
浅析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治疗效果
热门临床医学论文
上消化道出血的健康教育体会
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影像表现及分析
全肺切除术后护理
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的辨治体会
妊娠期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及治疗
围麻醉期哮喘、支气管痉挛
护士规范化培训的实践与效果
当前乳腺癌诊治中的病理学新发展
浅谈麻醉教学中重视麻醉安全教育的几点体会
如何作好新形势下临床医学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