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会计审计论文 >> 会计理论论文 >> 试论大数据背景下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论文

试论大数据背景下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22-06-10

试论大数据背景下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

  引言

  大数据作为21世纪一项颠覆性创新技术,具有数据体量大、流转速度快、分析点可靠性强、数据价值密度低等特点,拥有很强的数据分析和数据处理能力。企业可以在大数据环境下,构建大数据平台,依据发达的现代信息技术对会计核算中繁杂的财务数据进行加工处理,提高数据集成度,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效率,降低人力成本,实现企业财务管理和大数据的有机融合。

  一、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转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必要性分析

  1.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求。当今市场,产品同质化、服务同质化对企业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企业管理成本和运营成本的上升对管理者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想精准掌握客户需求,做到提前预测、提前部署,同时压缩管理、运营成本,势必要依靠大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传统的财务会计主要是基于会计准则,从企业现有的历史数据出发,通过基础的会计核算对数据进行处理加工,形成反映当前业绩评价的财务报告。而管理会计更多的是从宏观方面对企业未来的经营战略、发展方式进行指导,立足现存的投资计划和成本控制方式调整运营模式,通过互联网捕捉财务信息,利用大数据技术对繁杂多量的数据进行科学分析,为管理层在生产经营及投资中提供有效的决策信息,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首先,管理会计可以为企业提供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帮助企业实现业财融合,规避经营中的风险,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最佳决策。其次,管理会计在计算机系统软件的辅助下,在企业融资、经营、投资决策中发挥引导作用。在融资环节,管理层可以用现金流管理评估当前融资成本、规模以及风险;在日常经营中,以成本控制为核心,以项目投入产出为出发点,帮助企业压缩生产成本,提高经营效益;在企业投资时为管理者决策提供生产规模评估,确保资源的合理配置,减少企业经济亏损。最后,管理会计可以预测企业未来经营情况,在大数据环境下可以实现客户和企业之间的信息互通,客户可以获得企业及其产品的即时性信息,企业可以全面掌握客户需求,进行销售预测,挖掘新市场,满足新需求。

  2.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进程的推动。随着会计信息数据量的加大,企业财务会计处理能力有限,无法对数据进行深层次的加工,也无法从数据的分析处理中挖掘出可供决策者利用的有效信息,满足企业信息化的发展需求。而管理会计在信息化技术的辅助下对企业内外部的大量数据和财务信息进行数据处理和资源整合,既节约了人力成本,减少了企业人力资源的投用量,也提高了经营管理效率,实现了资源的合理配置,防止企业资源的浪费。所以在大数据环境下,企业从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势在必行,有利于提高大数据的利用率,提升计算机数据应用效果,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辅助功能,从而推动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进程。在具体实践中,企业应积极合并会计职能部门,明确管理会计岗位要求,加大信息化技术投入,重视大数据企业文化

  (二)可行性分析

  企业财务会计记录、核算企业日常现金流,反映企业日常运营情况,财务会计的记录可以体现企业运营过程中对经营风险的把握程度,提供企业经营过程中关于管理控制的风险预警。管理会计侧重于指明企业战略决策发展方向,预判市场以便提前做好规划。从理论内容来说,虽然二者的侧重点不同,但是共同目的都是提高企业效益和效率,提高企业管理的科学有效性。企业财务会计通过对日常经营的核算,计算现金流的流入流出,得出财务报表,供决策者衡量企业效益发展,为管理者决策提供基本信息;而管理会计通过大数据整合的信息可以校正补充基础财务信息,在基本信息的基础上进行横纵向比较,有助于调整优化企业战略决策。在大数据背景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可以共享技术与数据资源,前者为后者提供基础财务信息,后者为前者扩充资源领域,管理者可以得到更科学、合理、有效的信息,做出更优决策。

  从成本计算方法上看,财务会计在核算企业日常运营成本时采用的是完全成本法,管理会计在进行预算管理、绩效管理、成本核算时采用的是固定成本加变动成本法。对于企业而言,单纯采用完全成本法,则不能全面披露出企业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信息,不利于反映绩效评价相关的财务信息。因此,为了更全面地核算成本、反映成本,企业应该加速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将两者成本核算方法结合,解决企业成本核算问题。结合大数据平台的建设,企业不仅要构建一个满足财务会计日常核算的成本系统,更要建立一个能满足管理会计核算、监督、评价的成本信息化体系,以便促进二者的有效融合,加速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在该系统中,一方面可以满足成本核算中对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核算需求,另一方面也可以满足管理会计对预算管理、绩效管理过程中成本核算的相关需求。比如需要提供责任成本信息来满足绩效评价需求,所以构建一个多维立体的成本核算系统能更好促使二者融合发展,加快企业转型。

  最后,从二者理念上看,财务会计中的财务报表可以为决策者提供基本信息,从而便于决策者衡量企业经营效益的好坏,而且其中现金流的波动还能反映企业经营方针的变化、人事的变动等其他信息。比如财务数据的变化可以反映企业管理层人员结构的变化、职工岗位的变动或人员的补充流失等,可以为决策者提供很多数据之外的信息,所以当今企业特别重视对财务会计的核算,将其纳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规划之中。管理会计在此基础上,将企业的融资活动和投资活动信息加入其中,首先形成大体的财务管理框架,在大框架下细化相关内容,进一步优化企业的战略决策,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二者相互融合的过程可以使得资源共享,提高资产配置效率,加速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从而优化企业决策,提高企业效益、效率。

  二、企业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现状

  (一)管理会计理论具有滞后性

  随着企业会计的转型,会计主要功能逐渐由基础核算向管理预测转变,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所服务的对象、核算的业务范围均有所差别,同时二者对于财务数据的分析深度和广度也不同,因此新的环境下必然要有新的会计理论来纠正企业实际运营中的偏差。会计制度是企业业务处理的理论依据,是企业管理制度中的重要构成,以制度为基础可以为财务会计的转型规划方向、提供保障。在大数据背景下,我国企业发展迅速,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但对于管理会计理论的建设还停留在20世纪90年代的水平,从目前我国管理会计发展现状看,我国还未形成一套完整、与时俱进的管理会计理论。制度的缺失限制了会计职能的转变,没有相应规则对会计人员的业务范围、工作内容做出明确划分。究其原因,其一是我国现有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其二是当前企业并未对新型管理会计理论给予足够重视,将其与财务会计理论混为一体看待。虽然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同属于财务管理范畴,但财务会计的数据处理规模小、数据来源有限且核算过程也并不复杂,但管理会计的数据处理规模大、数据体量大、分析处理层次深,因此管理会计的发展需要依托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其制度要将财务会计核算基础与计算机大数据紧密结合起来。

  (二)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紧缺

  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不仅需要创新精神和改革意识,更需要业务能力过硬、专业素养够强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是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关键,这种复合型人才包括管理会计专业出身的专业型人才,也包括企业做决策的管理者。首先,从会计基本职能角度出发,传统的会计专业人才要具备基础的会计核算和监督能力,能够熟练处理基本的记账、结账等工作,而管理会计要求专业型人才除了掌握扎实的会计基础理论外,还要掌握相关的信息化技术,能够对数据进行挖掘、比对、判断和分析。对于企业最后做决策的管理者来说,不仅要具备过硬的会计专业素质和数据处理技能,更要有前瞻性创新意识和宏观管理全局的能力,对企业的管理会计理念具有深刻的认识,也能根据数据的处理结果做出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决策。只有这两种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一起发力,企业的管理会计转型才能真正发挥作用。现如今多数企业中管理者目光短浅,未能意识到专业人才对财务会计转型的重要性,且财务会计部门从业人员也不喜欢管理者插手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致使管理者与财务部门的沟通缺乏时效性、有效性、协调性,模糊了财务部门的业务职责和分工,拖延了企业转型的速度,所以管理者要及时转变思想观念,认清转型的发展形势,加快培养、招募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做。

  (三)管理会计数据信息化程度低

  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过程也是财务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过程,企业要想利用这些数据进行财务分析,必须要搭建一个财务数据平台或系统,在这个平台上管理会计专业人才可以发挥大数据整合资源的优势,将财务管理中的对外披露数据、经营分析数据、绩效考核数据和预算数据衔接统一。但目前国内很多企业并未建立此类大数据平台,使得相关财务数据信息无法得到有效的整合,管理者更无从依据数据分析结果做出决策。

  此外对于建立了大数据系统平台的企业来说,保证数据在传输、存储中的安全性也是一大挑战。一方面,大数据的体量、计算量庞大,这就要求企业的存储设备要足够大容量,保证数据的保存完整及时;另一方面企业的财务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会面临信息泄露的风险,这对数据平台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不仅要加强平台的建设,更要注重平时对数据系统的维护,确保传输、存储的安全性。

  三、企业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策略

  (一)转变传统的财务会计理念

  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需要管理会计人员具备前瞻性眼光和大数据的应用意识。首先,企业要制定完善的管理会计制度,对现行的管理会计制度进行科学分工,明确管理会计人员的具体工作职能,用制度指导约束会计人员日常账务的处理,明确新型管理会计人才不仅要具备基础的会计核算能力,更要加强对成本控制、数据分析、绩效考核等工作的管理,形成科学系统的工作流程。其次,提升管理会计人员对大数据的认识和应用意识,为处理海量数据做好准备。最后,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将财务会计从业人员从烦琐的财务核算中解脱出来,不代表财务智能化最终会取缔财务从业人员,而是对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从业要求,增加了会计人员工作难度,财务人员要完成人工智能、大数据不能取代人脑的工作。大数据在会计中的应用是大势所趋,利用大数据我们可以提高数据分析的时效性和有效性,为企业的风险管理和决策部署提供数据支撑,作为会计人员更要以包容的心态、科学的眼光去看待,找准自我定位,转变思想观念。

  (二)提高管理会计人员职业素养

  一方面要提高管理决策者的职业素养,提高他们的财务数据分析能力、对数据的敏感程度,这样才能在数据的分析过程中快速找出企业发展的不足和存在的风险,制定完备的财务战略决策和风险处置方案;另一方面要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首先企业可以定期组织针对性的培训课程,课程设置包括思想道德教育、大数据处理、会计业务操作流程等,提高会计人员风险防控意识和实务操作能力。其次,建设完善的奖惩机制,细化会计财务人员业绩考核指标,将会计人员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成果与其薪资、职务职称、福利待遇挂钩,借此激励会计人员争先创优,尽早实现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变,适应新型的管理会计工作模式。最后实行会计岗位轮岗制度,定期对企业会计人员实行岗位调换,根据新老员工的专业特长、工作经验、外部环境等适时调整其岗位,有利于实现多岗位锻炼,激发会计人员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推动会计人员的全方位发展。

  (三)加大对信息化技术的支持

  第一,加大对信息化技术的支持,建立一个标准化数据平台是企业实现会计转型的基础。企业要提供充足的技术、资金、人才支持,建立一个多维度和多层次的会计核算体系,使会计数据的获取、处理、分析过程系统化。借助信息化平台,管理会计可以获取更全面的数据,进行更详细的处理,为决策者确立与企业未来发展更相符的决策方案,降低企业经营风险,使企业价值最大化。

  第二,加强管理会计信息的安全防范,保证数据信息的安全性。数据收集与分析效率的提升也带来了网络病毒入侵、数据信息泄露的风险,企业一方面要做好平时的数据保护与管理,对数据信息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专项安全检查,根据数据的涉密等级进行分级保护,平时数据的运行过程要严格执行安全标准;另一方面,企业要加强对员工的数据保密培训,增设一些数据保护课程,强化员工的数据保护意识。

  第三,强化财务数据的处理与分析能力,建立一个完整的财务数据系统。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需要企业财务部门在提供原始财务数据基础上提高数据的分析整合能力,为企业财务决策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企业内部建设首先要建立一个基于数据采集的管理框架体系,明确数据收集的范围,整理企业内部财务数据,强化数据收集与管理的重要性。

  其次,加强数据库管理建设,改进企业管理储存财务数据的方式方法;数据库的规模要随企业规模的变动方向发生变动,企业要为其提供充足的数据库建设资金,财务部门为其提供正确的原始数据,数据库进行数据整合、分析比对,为决策者提供分析后的数据,使其做出最优决策,实现信息交流共享,优化资源配置。最后,提升财务人员数据分析处理能力,通过专业培训提高财务人员对数据的处理分析能力,使其能够在数据处理过程中识别企业在运营中存在的风险,把握企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结语

  综上所述,在大数据背景下,企业由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是大势所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信息化进程都需要企业加速转型,同时成本核算方法的不同及理论内容、理论观念的差异也加快了两者相互融合的步伐。企业要直视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管理层应加大与财务部门的沟通协调,从转变思想观念入手,用长远发展的眼光看待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培养更多更专业的管理会计人员,加大对信息化技术的支持,充分发挥管理会计的优越性,帮助企业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价值。

试论大数据背景下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

论文搜索
关键字:大数据背景 财务会计 管理会计
最新会计理论论文
关于在财务会计中采用公允价值的思考
试论大数据背景下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
实证会计和分析式会计研究方法的融合探讨
农业企业会计网络化对策探讨
试论企业生产经营中高级会计理论的应用
浅谈信息化对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影响
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关系探讨
浅析互联网时代下财务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信息化对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影响思考
试论管理会计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热门会计理论论文
现代企业会计制度与会计管理模式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诚信的人际关系是会计的基础环境
论企业内部控制
浅论会计诚信
内部会计控制理论与实务
重塑会计诚信
会计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合法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其预防对策
会计诚信问题的经济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