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文化自信视域下高职传统建筑文化课程建设论文

文化自信视域下高职传统建筑文化课程建设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23-01-27

文化自信视域下高职传统建筑文化课程建设

  一、课程建设背景

  (一)新时代文化自信的要求

  党的十八大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文化自信。2014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贵州团审议时,把文化自信作为道路、理论和制度自信之后的“第四个自信”提出来,意义深远。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1]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时代背景下,只有坚定文化自信,从历史走向未来,在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中国才能真正实现民族复兴的大业。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2]青年学生作为推进新时代“伟大事业”和实现“伟大梦想”的主力军,是传承、弘扬、创新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要力量。因此,培育青年学生文化自信关系到复兴伟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实现,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二)国家政策指出方向

  2014年,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教社科〔2014〕3号)提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2019年,《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教体艺〔2019〕2号)提出,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学校美育培根铸魂的基础。《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9〕13号)提出,高等职业学校应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列为必修课或限定选修课,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相关文件的紧密出台,为高职院校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了政策支持,为具体工作的落实提供了路径指导,以提高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和职业素养。[3]

  (三)当代建筑行业发展的需要

  历史学家曾说过,记载历史和文化有两条并行的主线:一条是文字历史,另一条是从古到今的建筑史。建筑是木石书写的史书,是最为显像的文化符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建筑文化在五千多年历史文明的发展和演绎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业迅猛发展,大量的现代建筑出现在华夏大地上。然而,形形色色的“奇葩建筑”不断冲击社会公众的审美底线,引起人们强烈不适。对此,习近平同志指出,城市建筑贪大、媚洋、求怪等乱象由来已久,这是典型的缺乏文化自信的表现。要改变这些城市建筑的乱象,根源就在于坚定文化自信。[4]

  (四)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需要

  高职院校是培养青年学生文化自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培育建设者的主阵地。现阶段,高职院校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上仍存在很多不足,主要表现为教育内容着力点分散、缺乏落地性课程、教育形式具有随机性等问题。不同学科、专业或不同部门(如宣传部、团委、学工处等)都可以组织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表面上热热闹闹,实质上着力点分散,结构不清晰,系统性不强,带有一定的随机性和任务性,甚至还带有形式化的倾向。不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和相关活动存在内容宽泛平浅、不落地的问题,甚至有的活动还存在娱乐化倾向严重、思想性不强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成效。如何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高职院校应结合所处行业和专业特色,找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落地点是关键所在。基于以上的现实和认识,在新时代文化自信的背景下,作为建筑类高职院校从传统建筑文化的视角切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将建筑专业特色与行业背景结合,既能促进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又能更好地实现高校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助力学生的专业学习以及未来职业的发展。

  二、当代高职学生传统建筑文化的认知现状调查

  我们针对高职学生对待传统建筑文化的态度、认知度以及获取的途径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关于高职学生对传统建筑文化的认知现状,问题与希望并存。第一,高职学生对传统建筑文化了解程度较低、认知度不够。传统建筑文化涵盖很多方面,如传统建筑的文化理念,以及空间布局、结构、建材及装饰艺术等,问卷中设计的问题主要选取了一般情况下人们应该有所了解的方面。传统建筑的朝向是坐北朝南,只有61.2%的学生选择正确;传统建筑的布局平面组群、中轴对称,只有38.1%的学生答出;传统建筑的外观特征外形方正,正确率只有38.6%。有关传统建筑文化理念如天人合一、阴阳五行、风水理念,学生只是知道一些名词,深入了解的少之又少。第二,高职学生对传统建筑文化的兴趣较高。对传统建筑文化有浓厚的兴趣和有兴趣的学生达64.1%,23.5%的学生对传统文化有点兴趣,12.4%的学生不感兴趣。对于如何看待传统建筑文化的问题,78.1%的学生认为对传统建筑文化应该继承并发扬光大,21.9%的学生认为传统建筑文化已经过时、无需继承。以上数据清楚地显现出大学生对传统建筑文化的兴趣还是比较浓厚的,但仍有一部分学生对传统建筑文化认识不清。第三,高职学生对传统建筑文化的学习途径有待拓宽。在回答“您主要通过以下哪种渠道了解传统建筑文化”的问题时,约41.5%的学生是通过专业课程学习,通过自行课外阅读的约19.3%,表示受亲朋熏陶的约25.6%,通过网络媒体平台获取的约15%。从调查结果来看,当前高职学生获取传统建筑文化的途径比较单一,还需要进一步拓宽。第四,高职学生普遍认为文化自信是传承建筑文化的关键。对于“城市建筑为何乱象丛生”的多选题,92.8%的学生认为我国建筑行业缺乏文化自信,85.6%的学生认为受到西方建筑文化的冲击,74.3%的学生认为扭曲混乱的价值标准以及单纯追求视觉冲击力是主要价值取向。因此,推动中国建筑的发展,关键是完成传统建筑文化在当代的重构,坚定文化自信。

  基于以上文化自信的时代背景及问卷调查结果,建筑类高职院校非常有必要开设传统建筑文化课程,将其作为一门单独课程,完善课程体系,系统地向学生讲述传统建筑文化的历史、发展和相关理念,让学生对传统建筑文化的了解不再是星星点点,不再是各种片段,而是拥有完整的知识体系,弥补其对传统建筑文化知识的欠缺,使学生提高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增强文化主体和文化自信意识,为我国建筑业培养新一代自信有为的建筑者。

  三、相关课程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

  传统建筑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相较于其他艺术形式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因为它是凝固的艺术,记载着时代的变迁,见证了从古至今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审美意识的改变。我国学者对传统建筑文化的研究与探讨从未停止。关于“中华传统文化”和“传统建筑文化”的国内外研究在中国知网文献中较多。从中国知网检索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共有记录1298条;检索关键词“传统建筑文化”,共有记录3614条。成果形式比较多样,有硕士论文、期刊论文或调查报告等。研究观点也精彩纷呈,有关于传统建筑的审美意趣、色彩文化以及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等,其丰富内涵以及代表的中华文化,都说明了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性。搜索关键词“传统文化课程体系建设”,也有一些研究成果,主要从不同角度阐释了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与教育意义,对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进行总结分析,阐释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将“文化自信”与“传统建筑文化”两个关键词相关联,在中国知网上检索,有19条记录。有文化自信视域下的传统建筑保护与传承的研究、文化自信与建筑专业相关课程传承建筑文化的研究、专业的设计风格与技艺的研究等;还有两篇传统建筑文化的高峰会议、知识讲座的报道。

  把“传统建筑文化”与“课程体系”两个关键词相关联,在中国知网上检索,只有4条记录,分别是:《基于闽南传统建筑文化的绘本课程研究》《传承创新———建筑学三年级专业课程与地域文化相结合教学实践》《地域特色文化与建筑学专业课程结合的实践教学》《开发传统建筑资源,传承闽南地域文化》。第一篇论文是关于建筑文化的儿童绘本的课程研究,第二篇论文是关于建筑学如何与地域文化相结合的研究,第三篇论文是关于地域特色文化如何与建筑专业相结合的研究,第四篇论文是关于闽南地域文化的传承研究。

  将“文化自信”与“传统建筑文化”及“课程体系”三个关键词关联,在中国知网上检索,记录为0条。从搜索到的文献资料可以看出,从文化自信视角进行传统建筑文化教育的研究文献资料极少,可见关于传统建筑文化课程建设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这也恰恰就是构建该课程体系的价值所在。

  四、文化自信视域下的传统建筑文化课程建设

  (一)架构传统文化与建筑文化的关系框架

  要构建传统建筑文化课程,首要的问题是厘清传统建筑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关系,因为建筑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建筑的灵魂,正是中华传统文化使中国古代建筑成为世界独一无二的建筑体系,与西方建筑及其他流派截然不同。

  首先,梳理、分析中国传统建筑的主要流派、风格特点,对传统建筑的内容形式及特点进行整理,深度挖掘传统建筑文化的内涵及资源。在此基础上,从文化典籍中查找传统建筑文化的相关内容,对其进行分类整理,提炼可供参考的课程内容。例如:在介绍古代都城的规划指导原则时,选取了《周礼·考工记》的“匠人营国”一节;在学习宫殿建筑时,选取了娄庆西的文章《紫禁城建筑布局》;在对比中西方建筑文化的差异时,选取了雨果的小说《巴黎圣母院》中对该建筑的介绍……在具体的文本中,概括其所体现的文化理念,让学生具体直观地感受到传统建筑文化是中国珍贵的文化遗产,是反映中华文化魅力的艺术珍品,从中找到文化自信的支撑点,这是构建该课程体系的创新点。

  其次,从天人合一、儒释道传统的哲学层面,查阅建筑文化相关文献资源(如《道德经》11章)提炼出传统建筑文化的特有元素,对蕴含其中的传统建筑文化资源进行有效汲取,搭建出中华传统文化与建筑文化的关系框架。

  (二)确定课程定位和课程目标

  传统建筑文化课程的定位是以高等职业教育为切入点的专业素质教育课,体现建筑专业的教育特色,注重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的统一。通过该课程,解读建筑文化的精髓,使学生掌握中国传统建筑的分类和特点,学会鉴赏建筑艺术美的方法,领略建筑文化的魅力,增加文化底蕴,提升人文素养。

  课程总体目标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认识中华传统建筑文化,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悠久建筑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建筑文化的关系框架图热爱之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引领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正确的价值取向。引导学生立足建筑行业,自觉传承传统建筑文化,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提升综合职业能力,适应就业、创业和终身发展的需要。

  (三)构建课程模块

  在传统建筑文化课程中,分析传统文化与建筑的内在逻辑与联系,针对高等教育的特点和学生的知识需求,深入分析和揭示传统建筑文化内涵,主要构建了三个模块:基础模块、提高模块、比较鉴别模块。在基础模块,讲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建筑文化的内涵,明晰基本理念;在此基础上构建提高模块,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建筑的几大类型(如宫殿建筑、民居建筑、宗教建筑、园林建筑等)的结构、布局特点,[5]以及体现出的儒释道思想;最后构建比较鉴别模块,对中西方建筑文化进行比较,使学生更加深入了解中华传统建筑文化的深厚底蕴和魅力。

  消除一些错误的迷茫的认知和误解,珍视传统建筑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要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既有传统建筑文化理念的讲解,又有具体古建筑的剖析,让学生直观理解所讲内容。同时,贯彻“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审美性与实用性相结合、抽象与具象相结合”的原则,使看似古老而枯燥的内容变得鲜活起来,让学生不仅爱学而且记得牢,在了解西方建筑文化中反思自己、提升自己,进而将建筑文化上升到哲学层面,并用通感、体悟等东方思维模式对其进行认识,获得完整的中华传统建筑文化的知识。比如,在讲解第六单元“中国园林的构成要素及艺术特征”时,知识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中国园林的构成要素(筑山、理池、植物、建筑、书画)、构景方法(抑景、添景、夹景、对景、框景、漏景、借景)、艺术特征,了解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文化内涵,使学生初步具备运用相关概念从艺术角度对园林要素进行审视的能力。活动目标设计了课堂分组讨论: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色有哪些?现代园林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可以对中国古典园林有哪些继承和发展?以《红楼梦》的大观园为例,分析大观园的主要园林建筑包含了哪些园林要素,又是怎样情景交融、以景托情,塑造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四)创新评价方式

  为了检测教与学的效果,给学生以督促和激励,教学考核评价采取过程性评价方式。在考核实施中,过程考核占比大约是60%,以课堂讨论、小组活动、平时作业为考核依据;学期末进行实践性考核,占比为40%,强调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察,而不是一张考卷定终身,考核形式是提交《传统建筑文化调研报告》。具体要求是:选择一处自己家乡有历史文化内涵的建筑物,或者某处景点中的某一古典建筑物,对选取的建筑物的外观样貌、总体特点、周边环境等进行介绍;网上查阅此处建筑物的相关资料,梳理要点,概述主要内容;分析这处建筑物的文化内涵。结合本学期所学要点,至少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建筑物的布局特点,如坐北朝南、中轴对称、背山面水、平面组群等;二是建筑物的文化内涵,如等级分明的礼制思想、天人合一的文化理念、阴阳五行学说等。在每个方面,能结合所选建筑物至少说明一点。

  这样的考核方式深受学生喜欢。学生普遍反映,通过理论教学、案例学习,再结合实践考察,最终能够学以致用,加深了对传统建筑文化的了解和认同,提高了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更加热爱自己的民族和国家。

  以上就是我们作为建筑类高职院校在文化自信视域下,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构建的传统建筑文化课程的全部研究过程,最终构建形成了“理念+感受+实践”的课程体系,建立了课程标准。为了检验教学效果,掌握更真实的数据,我们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如下:58.2%的学生通过学习对传统建筑文化有了深入了解,38.7%的学生基本了解,3.1%的学生只是一般了解,仍然不了解的学生人数为0;对于“是否有必要开设传统建筑文化课程”,66.7%的学生认为非常有必要,32.1%的学生认为有必要,1.2%的学生认为无所谓,认为没必要的学生人数为0;对于“学习传统建筑文化课程对你的专业学习是否有帮助”,70.1%的学生认为很有帮助,29.5%的学生认为有帮助,0.4%的学生认为无所谓,认为没帮助的学生人数为0;对于“你认为学习传统建筑文化课程的意义何在”,97.3%的学生认为可以了解传统文化、增强文化底蕴,93.4%的学生认同可以了解本民族建筑历史、助力专业学习,93.9%的学生认为可以更加热爱民族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86.2%的学生认为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课程教学效果给予了很高评价。尤其是前三个调查题目最后一项“认为没必要、没帮助”的选项结果全部为0,出乎我们的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更加凸显了课程的价值所在。

  五、结语

  中华民族几千年积淀的传统建筑文化,体现出我们民族的自信,也必将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振奋民族精神和灵魂的重要载体。实践表明,在新时代文化自信视域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学校专业特色进行衔接和融合、构建传统建筑文化课程,找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切入点,形成了一个更加形象、更加有着力点的弘扬传统文化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模式,是高职院校文化自信教育的一种探索和创新,达到了“知一斑而窥全豹”的教学效果。同时,为更多职业院校将行业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构建具有本校专业特色的传统文化课程体系,建立了范式并提供借鉴。通过教学,必将唤醒与增强高职学生的文化自信意识,提升高职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能力,使其成为新时代的文化传承者和建设者。

文化自信视域下高职传统建筑文化课程建设

论文搜索
关键字:文化 自信 高职 传统 建筑 文化 课程 建设
最新职业教育论文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高职体质健康档案系统研究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行为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文化自信视域下高职传统建筑文化课程建设
基于制度规则下的现代学徒制发展路径
1+X证书背景下BIM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
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旅游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
基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中医硕士专业学位
高职院校“工匠型”教师培养困境与路径探略
新时代女性职业发展探究
浅析高职英语教学中课堂导入的原则和方法
热门职业教育论文
职教教师的教学观念与学生个性发展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心理问题分析
提高学生自主性学习来进行班级管理的初探
论职业教育的泛化
迈向学习型社会的职业技术教育
职业中学教师招生体验的个案研究
职业教育兴衰与新旧教育思想更替—百年职业
论高职人文教育面向职业生活的问题
中国职业教育兴衰的制度主义分析—“市场化
论新型工业化过程中高职发展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