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文学论文 >> 新闻传播学论文 >> 论沉浸传播的新闻传播学课程思政实践路径论文

论沉浸传播的新闻传播学课程思政实践路径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23-05-29

论沉浸传播的新闻传播学课程思政实践路径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课程思政教育是一个传播问题,课程思政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种种方式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一过程正是传播的过程。无论是高校师生对课程思政的认同,还是社会层面课程思政的理念推广,都离不开传播的作用。因此,如何加强课程思政教育,可以从传播学的角度思考。沉浸传播从多角度考虑传播,带给受众全新体验,对于课程思政的探索有着重要而现实的意义。沉浸传播带来的沉浸式体验的应用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沉浸式体验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也较为普遍。一、沉浸传播为提升新闻传播学课程思政效果提供新的思路

  课程思政是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对于学生素质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课程思政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新闻学科课程思政的特殊性在于,它与政治、舆论和意识形态的关系都特别密切,自带思政元素,但是课程思政的建设效果却并不佳。从学生角度而言,学生对新闻传播学课程思政的兴趣不大,难以真正认同课程思政内容,课程思政内容虽然可以入学生的眼和耳,但是难以入学生的脑和心。在新闻传播学课程思政的教学上,许多课程的思政教育不是和专业课程进行有机地融合,而是强行加入思政内容,不但难以得到学生的认同反而加深了学生的反感心理。教师是新闻传播学课程思政的关键主体,虽然近年来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得到了许多教师的认同,但是对于如何做好课程思政,不少教师并没有积极参与其中,仍然是沿袭多年来的课程教学内容和方式。随着新文科建设的提出,国家对新闻传播学专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课程思政的重要性愈加突显。与此同时,新闻传播学课程思政建设中的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影响到了课程思政的实施成效。

  如何提升新闻传播学课程思政的成效,成为了亟须解决的问题,沉浸传播为课程思政提供了新的思路。“沉浸传播”是一个新的术语,对于其中的核心词语沉浸有不同的理解。随着沉浸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范围的扩大,越来越多的学者对此进行了探讨,更多的领域关注沉浸传播。美国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认为“沉浸状态是最佳的本能运动状态。在那里,人完全沉浸在他所做的事情上。这是每一个人都会不时有的感觉,其特征就是最大限度的专注、参与、直至完成,展示出最好的技能。在这个过程中,时间、食物、自我意识等全部被忽视了”。在此基础之上,李沁提出了“沉浸传播”的概念,认为“沉浸传播是一种全新的信息传播方式,它是以人为中心,以连接了所有的媒介形态的人类大环境为媒介而实现的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无所不能的传播。它是一个使人完全专注的、也完全专注于个人的动态定制的传播过程。它所实现的理想传播效果是让人看不到、摸不到、觉不到的超越时空的泛在体验”。沉浸传播是整合了教育学中的沉浸教育、心理学中的沉浸理论等相关理论的一种新的传播理念,是新闻传播学课程思政教育所需要的手段,有利于传播效果的提升。因此,基于沉浸传播,可以为新闻传播学课程思政教育提供新的思路和新的契机。沉浸传播作为一种全面沉浸的信息传播理念、形式,在新闻传播学课程思政教育中,可以使思政内容得到全方位传播。

  沉浸传播是一种以受众为核心、围绕受众进行的传播,对于新闻传播课程思政教育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当代大学生处于信息饱和的状态,单纯地向学生灌输思政内容显然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沉浸传播与传统的思政教育相比有很大的不同,沉浸传播将视角转向学生,营造满足学生在场体验的氛围感,让学生沉浸于课程思政内容之中,从而提升传播效果。

  沉浸传播的沉浸有两方面,一方面是通过技术来营造沉浸感,通过内容的吸引力使得受众沉浸其中。新闻传播学专业对于新技术手段十分重视,在新闻传播实践中技术得到广泛运用,因此,新闻传播学课程思政要充分运用技术手段营造沉浸体验环境,使得学生置身于沉浸环境中。另一方面,新闻传播学课程思政教育的现实教育层面要将社会现实内容和精心设计的内容引入课程思政教育中,以真实事件和真实经历增强课程思政的沉浸感。

  二、新闻传播学课程思政沉浸传播构建中的共同体理念

  推进新闻传播学课程思政建设的进程和构建课程思政沉浸传播的格局,需要多方努力,树立共同体理念。新闻传播学课程思政建设涉及国家教育管理部门、高校、新闻传播学专业教师和学生,他们是新闻传播学课程思政的主体。国家教育管理部门出台有关课程思政建设和新闻传播卓越人才培养的文件,为课程思政提供宏观性的指导。高校是新闻传播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政策执行者,负责有关文件的执行落地,为新闻传播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保障,提供技术支撑,指导教师做好课程思政教育。新闻传播课程思政沉浸传播对技术的要求较高,需要将课程思政内容与新技术进行结合,因此需要高校从制度层面和资金层面进行支持,为沉浸传播的开展保驾护航。新闻传播学专业教师是实现课程思政沉浸传播的主力军、执行者和关键要素,需要制定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新闻传播学课程思政沉浸的传播效果,主要是通过对学生的培养体现出来。在课程思政沉浸传播中,要改变学生将自己定位为旁观者和被动的接受者的状况,要引导他们树立主体意识,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发挥好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由此可见,新闻传播学课程思政沉浸传播格局的构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国家教育管理部门、高校、新闻传播学专业教师与学生等多元主体树立共同体的理念,为提升课程思政效果共同努力。

  三、新技术赋能新闻传播学课程思政沉浸传播

  新闻传播学课程思政沉浸传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营造沉浸感,使得用户沉浸于课程思政的环境之中。当前大学生是互联网“原住民”,对于传播技术和工具的使用有着天然的热爱,对于新技术所营造的沉浸氛围有着较强的适应性。新技术应用于新闻传播学课程思政教育对于提升课程思政的效率、塑造课程思政的新样态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新技术赋能新闻传播学课程思政沉浸传播,为新闻传播学课程思政教育带来变革。新技术的发展所营造的沉浸传播环境,拓展了新闻传播学课程思政教育的空间,融入真实生动的现实素材,运用先进的交互技术手段,使得原来囿于课堂教学的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例如可以通过VR、AR技术手段打造虚拟现实场景,增加学生的体验感。通过新技术的运用,营造沉浸环境,能够提升学生在新闻传播课程思政教育中的心流体验,全面调动学生的感知经验,营造出学生身处其中、亲身参与的氛围,促进学生对新闻传播学课程思政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四、新闻传播学课程思政沉浸传播的具体实践路径

  新闻传播学课程思政沉浸传播的效果需要从三个层面来达成:首先是学生生理上沉浸,通过技术手段使学生的感官能力得到扩展和延伸,增加对相关场景的亲身体验,达到身临其境的状态;其次是学生心理上沉浸,通过精彩的新闻传播课程思政内容和先进的传播手段,使学生注意力集中,产生心理效应的沉浸感受;最后是学生的情感认同,课程思政的重要目标是价值传递和情感认同,学生形成情感共振的共鸣感,在情感上认同课程思政传播的内容,将其内化于心并付诸实际工作。因此,需要从生理上沉浸、心理上沉浸、情感认同三个层面推进新闻传播学课程思政沉浸传播的具体实践。

  (一)生理上沉浸:新闻传播学课程思政沉浸传播的基础和前提

  通过新技术手段来营造沉浸氛围,是新闻传播学课程沉浸传播的重要环节、基础和前提,对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要求较高。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新闻传播学专业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有待提升。有的教师授课主要采用PPT等较为基本的方式,较少运用一些较为复杂的新技术。新闻传播学中的一些基础类课程如“中国新闻史”“外国新闻史”“新闻学概论”对信息化要求不高,教师对信息化技术的运用也不积极。其他一些新闻传播学课程,比如“新闻采写”“新闻编辑”虽然涉及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但一般是由实验人员完成相关教学工作,使得专业教师的信息化能力并不能得到提升。新闻传播学课程思政的沉浸传播,要求教师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同时要能够熟练地运用多种信息化技术手段。因此,专业教师要积极参加信息化技术培训、掌握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手段、提升信息化素养。

  学生是课程思政沉浸传播中体验、感悟、学习的主体,要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有的学生沉溺于信息技术所营造的沉浸环境,将大量的时间用于虚拟空间之中,例如有的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满足于游戏所带来的沉浸感,浪费了学习知识的时间。因此,正确利用信息化技术所营造的沉浸感提升学习效果,是学生们需要掌握的技能素养。

  (二)心理上沉浸:新闻传播学课程思政内容要创新

  从微观课程教学的角度,课程思政是指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地设计教学环节,以间接、内隐的方式将施教主体所认可、倡导的道德规范、思想认识和政治观念有机融入教学过程,使学生成为符合国家发展要求的人才。当前新闻传播学课程思政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内容肤浅、零散、教学方法单一和生硬的问题,导致课程思政的效果不佳。因此,新闻传播学课程思政应进行内容创新,以使学生产生正向心流体验从而提升传播效果。

  新闻传播学课程思政专业教师要形成一体化思维,在课程思政内容开展上相互配合,才有利于形成整体的课程思政内容,增加对学生的吸引力。新闻传播学专业课程由新闻传播业务、新闻传播史、新闻传播理论等组成,不同课程的教学侧重点有所不同,教师之间的配合较少。在新闻传播学课程思政沉浸传播实践中,教师要注重相互配合,在思政内容的选择上互补设计、分工合作,确保课程思政教学形成合力和整体。由于新闻传播学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课程思政内容的打造可以引入新闻传播业界的案例,增强课程思政内容的鲜活性,以吸引学生。

  新闻传播学专业教师要提升政治素养,以更好地开展思政课程沉浸传播。对于教师而言,要从政治高度来认识开展新闻传播学课程思政的重要性,要真正认识到教师在课程思政中的作用,做好课程思政建设工作。

  在课程思政沉浸传播中,新闻传播学专业教师要进行角色调适,从传统课堂的主导者转化为引路人。教师要和学生一起进入思政学习情境,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教师要及时回应学生的关切,保证学生在沉浸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新闻传播学课程思政沉浸效果的形成,离不开鲜活的课程思政内容。因此,对于教师来说,在课程思政中需要进行课程思政内容和形式的创新。教师要具备较强的教学设计能力,精心设计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教师要主动挖掘思政教学资源和课程育人元素,在教材选取、教案设计、案例分析等方面,将专业教学与思政教学融合,有效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能力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新闻传播学课程思政内容建设要善于利用其他社会系统资源,如博物馆、历史景观、红色革命基地等。正在发生的中国时代故事是课程思政教学的核心内容,是课程思政建设的最生动素材。让社会现实中的素材成为课程思政的源泉,既提升了内容的针对性和说服力,也强化了课程思政的沉浸感。

  (三)情感上认同:新闻传播学课程思政成效达成

  新闻传播学课程思政沉浸传播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学生课程思政学习的效果,弥补传统单纯课堂教学的不足,使学生从情感上认同课程思政的内容,并且将课程思政的知识付诸社会实践。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的不足在于,在宣讲式和灌输式的教学中,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难以对思政内容产生认同。新闻传播学课程思政的沉浸传播模式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传统思政教育存在的不足,沉浸传播是一种正向心流体验,学生自觉接受思政知识,从而真正实现培养社会主义卓越新闻传播人才的目的。

  五、结语

  新闻传播学课程思政沉浸传播是适应新文科建设和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传播人才培养需要而构建的一种教育模式,同时也是解决新闻传播学课程思政效果不佳的方案。沉浸传播是对新闻传播学课程思政的新塑造,它不只是沉浸传播技术的运用,更是课程思政学习对象的体验转向。沉浸传播为新闻传播专业学生提供了沉浸式、交互式的体验。打造新闻传播学课程思政沉浸传播格局是一项系统的工作,需要教育管理部门、高校、新闻传播学专业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通过新闻传播学课程思政的沉浸传播,学生在生理上沉浸、心理上沉浸、情感上认同课程思政的内容,从而提升课程思政的效果。

论沉浸传播的新闻传播学课程思政实践路径

论文搜索
关键字:新闻 新闻传播学 课程思政
最新新闻传播学论文
论沉浸传播的新闻传播学课程思政实践路径
辅导员视角下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学生就业现状
新闻传播政策与法规“课程思政”案例教学研
试论红色文化融入新闻传播学课程思政的实践
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理念与路径研
浅析混合式教学在新闻传播学中的常态化应用
试论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新闻传播类专业实践
基于新闻传播研究理论与实践融合发展的思考
国有企业新闻宣传工作创新应用研究
国有企业新闻宣传工作创新应用
热门新闻传播学论文
娱乐新闻和新闻的娱乐化
广告中女性形象的思考
论电视新闻编辑学
广告与欲望修辞学
大众传播·民主政治·公共空间
新闻传播学论文写作的规范化问题
传媒业发展回顾及展望
中国社会变革与新媒体使用
中美传媒网站比较
网络广播的今天与明天——对中国国际广播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