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刍议以高校合作模式提升外语专业学生的翻译能力论文

刍议以高校合作模式提升外语专业学生的翻译能力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6-19

刍议以高校合作模式提升外语专业学生的翻译能力

  近年来,在全国各高校中均出现学习外语专业的学生创建翻译公司,这一现象受到社会广泛的关注。大学生依托高校建立的翻译公司,对于学生、学校和社会都产生了巨大影响。从规模上看,中国已成为“翻译大国”。中国翻译协会网提供的数据表明,中国翻译市场已经超过30亿美元,并还在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翻译需求已经渗透到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各个角落。中国注册翻译公司有近3000家,翻译从业人员至少50万人,但专业翻译人员只有6万人左右,大多数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或者政府部门。相比而言,中小型城市的翻译公司数量很少且规模较小,翻译人员的翻译水平参差不齐,翻译的专业性、统一性和及时性也很难得到保障,而翻译专业人才更是严重不足,缺口很大。

  大学生创建翻译公司,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创业者均是致力于翻译事业的人才,具有对外语有强烈的爱好和扎实的外语功底。熟练的听,说,读,写能力,加上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吃苦耐劳的品质,大学生创建翻译公司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如何将这些具有专业知识和高水平的外语类学生聚集到一起,使他们更加专业化、统一化就成为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通过大学生创建翻译公司的创业训练,希望建立一种属于大学生自己运作的翻译模式,为学生、学校和社会企业提供一个合作互利的机会。

  一、创新型外语专业翻译发展模式――高校合作模式

  目前,大学生翻译群体是较为分散的,只是少数拥有独立的翻译实践经验的同学在毕业后进入一家翻译公司,其余的是处于个体或小团体(2-4个人组成)在进行翻译交易活动。这就造成了翻译技术有缺口,影响翻译活动的效率和准确率。为此希望通过翻译技术和翻译研究的结合形成新的、具有共时翻译能力的创新型的翻译发展模式――高校合作模式。

  首先,通过高校合作模式,可以利用各方资源,以达到翻译时有足够的理论支持和材料补充,最后达到翻译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其次,是希望通过高校间的相互合作,使学习外语类专业的学生翻译技术得到不断提高,特别是计算机软件等高科技辅助性资源的使用。再次,通过高校合作翻译模式来加强学生的专业化和统一化,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实践和就业平台,同时可以为社会企业输送优秀的人才,也可以减小学校间的差距,以此达到全面发展。

  (一)共享高校资源

  全国各大高校,甚至是全球各高校在科学设备、人才资源、科研成果、信息资源等方面具有巨大的资源优势。以往这些优势由于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往往得不到充分的利用。但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化、高科技的时代,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和运用使资源共享得以实现,例如:网易公开课、YouTube、百度等。小范围的平台,有校内网、图书馆站内网等。对于语言类的学生来说,他们除了学习、掌握本国知识和母语翻译技巧以外,外国的语言、文学、自然、科学、哲学等多方面的知识都需要扩充。除了利用书本知识外,网络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大量的信息资源、电子文献资源。对于翻译专业的学生来说,更多的需要外国的资源来提高翻译技巧以及翻译的实践指导,从而减小文化差异造成的冲突和提高全球交流信息传达的准确性。高校资源共享跨越了时区和地域的界限。目前一些城市中的高校都在一个大学城中,大学城里既有工科类院校也有文科类院校,再进一步的可分化为农业院校、科技院校、师范院校、经济管理院校、医学院校等。在这些学校中,每个学校对于知识交流的对象、来源、方法都别具一格。因此他们所具有的国内外知识就各不相同,通过高校资源共享就可以解决信息资源不到位的问题。高校只有通过客观准确的分析当前不同学校拥有的资源优势,发挥自己的资源优势,才能准确地确定自身定位和发展目标,吸引企业、高校合作、教育研究,不断的加强资源的利用和开发,更好地实现发展目标。有了充足的信息资源对于翻译人员来说无疑是提供了一个丰富的大环境,提高了翻译的准确性。

  (二)翻译技术和翻译研究――人才专业化

  关于翻译技术的学习和掌握,以英语翻译为例,在校学生受到的教育多数都是汉语和英语的基本功训练,加大汉语语法和文言文的含量,突出英语驾驭能力的培养。由此可见多数的翻译技术的教授还是传统方式。在理论知识作为基础的同时,高校应重视对学生翻译技术的培训,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如何利用计算机翻译软件。计算机本身除了具备语言记忆、翻译记忆、智能化等特性,还可以安装各类笔译软件、口译软件,进行笔译、口译。翻译人员的翻译技术是从事翻译活动的基本条件。但是对于文科类院校来说,这些电子计算机设置和计算机软件的开发是一个既耗时又难跨越的障碍。相反,对于工科类院校这个问题很容易就能解决,但工科类院校缺乏的是在翻译技巧上的能力。这时候就体现出高校合作模式的优势,学校间相互合作为彼此提供科学技术和技巧理论知识上的支持,共同进步和创新。不断的提高翻译技术的专业化、科学化、效率化,并系统地教授能更好的实现人才专业化。

  关于翻译研究方面,是通过在校大学生不断的翻译实践中的尝试和创新,取得科研成果,促进翻译人才专业化的发展。而这些成果通过高校资源共享,建立翻译材料对应的数据库,又有利于学校科研的语料库建设,做到高校科研与企业工作实践相结合。但目前这方面的翻译发展还缺乏研究。一方面,翻译的智能化不能只靠增加词汇量,智能翻译系统应该是一个会学习的、多种技术能力综合的系统。语料即语言资料,它是编写字典、词典和进行语言研究的依据。另一方面翻译语料库的建立还涉及知识产权问题,对企业有一定价值。企业要求翻译能力钻、尖、深,无疑是要求高校要强化翻译教学。目前,翻译公司对译员的应聘要求越来越严格,这就要求在校期间对学生的专业化水平的培养必须是系统化的。

  (三)可实现的高校人才的统一化

  现在,从事翻译事业的大学生是处在一个比较孤立的状态,多数学生都是一个人或小组合的方式进行,所以大学生翻译呈现出来的是弱势的一面。专业的翻译人员数量较少,尤其是在中小型城市或者内陆不发达城市。调查显示,学习语言类专业的学生愿意加入到由同学或学校组织的翻译组织或翻译社区中从事翻译活动。这就表明在校学习语言类学生在实践方面是有需求的。翻译的高校合作模式可以很好地实现和满足大学生的需要,同时也为翻译公司提供了良好的译员资源。各大高校联合成立一个大学生翻译公司,通过应用公司运作的方式把学校想从事翻译实践的学生集合到一起,对他们进行进入社会公司前的培训。

  由于是高校合作联合,无论师资力量还是可利用资源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有效地接受系统训练,形成属于自己但又不与时代脱节的翻译模式,同时也保证了译员的素质。在有效保证的前提下,与相关的翻译公司签订合作协议,这样既能为翻译行业不断地输送新的血液,也能解决了学生毕业就业问题,减小了就业压力。这样的高校合作模式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最重要的是通过各高校的合作能相互促进和相互融合,也就迎合了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二、结语

  在翻译方面创建新的高校合作模式,通过新模式的形成为学习外语专业的学生提供更好的翻译实践和锻炼机会,同时也提高各高校的联系,加强资源的合理利用。最重要的是可以提高目前翻译行业输送的人才的质量,为学习语言类专业的学生提供更好的就业机会。学校间相互合作、取长补短,共同创新,缩小差距。另一方面可以优化翻译产业,创造一个优良的翻译环境

刍议以高校合作模式提升外语专业学生的翻译能力

论文搜索
关键字:专业 高校 合作 模式 提升 外语
最新高等教育论文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及优化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提升措施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研究
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体系构建
我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培育及意义
如何在新时代引领大学生正确追赶时代潮流
高校大创经费报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探讨
热门高等教育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
社会实践的加强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
应对危机 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英语教学如何适应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研究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三个代表”思想与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学生利益如何维护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