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经济学论文 >> 地方战略论文 >> 推进中部地区吸收外资的理论思考论文

推进中部地区吸收外资的理论思考

作者:杨昌荣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06-08-19

  2、“企业集团控制力”理论

  是指一个地区企业集团吸收、增加和扩大吸收外资投入的能力。一个地区企业的存量资产集中度高,企业集团发展越快,集团总部的财务、会计、信息、法律、研发、营销等服务机构的区域经济地位就越高。区域企业集团服务机构的经济地位,决定了企业集团对区域内外企业的服务引导和扩张的实力强弱,实力强的企业集团服务机构不仅为区域内的企业服务,还可以为区域以外的企业服务,并实现以服务为主与控制相结合的更高形式的群体经济集团组合。

  企业集团控制力强对外资的吸引强度高,而外资受集团规模经济极化效应、资本扩张效应和收益增值效应的驱使,一般都积极加盟并把资本投向有强势企业集团控制力的区域。从国际上看,近两年来在WTO贸易与投资自由化的推动下,国际产业分工、生产体系和生产力布局出现的新变化,也进一步促使国际直接投资的流向和注意力越来越多的朝着全球化产业内贸易及全球产业集团化的方向发展。

  2001年东部地区一些大型装备制造业企业集团利用外资占总投资的比重有的高达40%以上,上海汽车企业集团利用外资的规模、增幅和占总投资的比重在全国汽车企业集团中位居榜首,比中部地区汽车企业集团利用外资的投资比重要高出20多个百分点。

  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东部地区大型汽车企业集团的产业内贸易、投入产出价值链和上下游产品配套企业的关联度高、链节连接紧密和资源配置集约。

  更重要的是沿长江三角洲高速公路而形成的极具权威和产出控制力的跨区域大型装备制造企业集团能最大限度的满足外资快速扩张、产业快速成长与资本快速增值的要求。

  现代国际直接投资极为崇尚产业内贸易的极化效应和“积极投资”的优化理念,外资越来越多地趋向具有强效力集权和高效率运作控制力的大型企业集团投资,其关键是寻求对受资企业集团进行控股并直接参与管理,以减少投资风险,降低投资过程的交易成本,达到投资利润最大化的目的。

  为了尽可能避免因投资多个关联又集权分散企业信息不对称而造成投资选择的失误及“绿地投资”过程中控制不力等因素影响投资效率,外资只好选择对受资企业控制力强的企业集团,以便在24小时的距离内与受资企业直接接触,帮助企业进管理、经营,了解最新的情况,及时处理发生的问题,从而快捷地控制投资失误。

  3、“产业聚集力”理论

  是指一个地区产业集中和企业集群发展的程度。由生产要素的地域集中、企业的区位集群和交换行为的空间重叠,能使分散个别企业和投资需要解决的能源、供水、交通、区域信息网等公共设施,以及企业外部相关产业上下游供应价值链等产业要素,成为众多企业及外资投资互补发展的共同资源,形成极强的产业集约发展势能和企业成长力量。

  东部地区吸收外资快速增长的实证表明,产业聚集力产生的群体效率、低交易成本和高回报是外资主动投入的最强驱动力,而产业聚集区域显著的人才、资本和管理的集中度是吸引外资的基本动力。

  国际上亦同样,外资流向集中度超高的产业聚集区诸如美国西部硅谷、德国索林根刀具业群、意大利威尼斯玻璃器具业群、印度北方邦阿格拉鞋业群的外资回报率一般都比同类产业分散的个别企业要高出5 - 10个百分点。

  但产业聚集过度也会引发能源、水资源和交通的供应紧张,导致环境质量的下降,从而影响外商投资的积极性。严重的“产业聚集不经济性”会出现外资撤资或转移的问题。

  从中部地区入世新阶段吸收外资的整体发展上看,产业聚集力弱是中部地方对外资吸引力差的重要方面,而比较资源吸引力和企业集团控制力也面临吸收外资交易成本偏高、跨省市企业集中度低的问题。

  积极推进区域吸收外资空间及条件由改善环境和放宽政策为主向提高产业聚集力为主与外资偏好区域化趋势互动发展的转变,是实现中部地方吸收外资快速增长的重要战略选择和主要发展途径。

上一页 [1] [2]

论文搜索
关键字:中部地区 吸收外资
最新地方战略论文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化发展战略思考
政府扶持优质企业发展策略研究———基于广
东莞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
长沙市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长沙地区二手房业务发展及对策
长沙城郊农业休闲产业集群化发展研究
安徽县域经济发展研究
浅析海南旅游公共服务的发展建设路径
上海物业服务企业生存状况分析
中国智能手机产业链研究及赶超之路
热门地方战略论文
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地方经济的对策思考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走势与趋向
浅谈深圳经济发展中的政府行为
农村税费改革对乡镇财政的影响及其后果――
“浙江模式”和“苏南模式”的本质及其演化
黑龙江省小城镇发展战略研究
深圳房地产现状、发展趋势和对策分析
西北地区资源环境发展报告摘要
边远民族落后地区发展经济的制约因素—贵州
宁波、舟山两港区域空间结构的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