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文学论文 >> 汉语言文学论文 >> 汉语论文《蕴涵与句义分析论文

汉语论文《蕴涵与句义分析

作者:未知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06-06-29


歧义句的语义有如下特征:任一个语句组(A或B组)中引入另一组所含异己语句的否定式后,非但不
会出现矛盾,反而能组合成更为完整、更为明确的语义。
如A组S2的否定式为“哥哥不是刚刚返回北京",试将其引入B组:
B—S1:小王有个哥哥。
B—S2:小王刚刚返回北京。
A—S2哥哥不是刚刚返回北京。
B—S3:我们见到了哥哥。
新组成的这组语句,不但可以进行组合,组合后反而避免了歧义现象。
同理,B组中S2的否定式引入A组是如此。
3.重复句
一个语句蕴涵着语义同一的语句,此句为重复句。
源语句S:处女之作《泪痕》是小李发表的第一部作品。
蕴涵语句:
S1:小李写了一部《泪痕》。
S2:《泪痕》是处女之作。
S3:《泪痕》是发表的第一部作品。
显然,S2与S3的语义是同一的。
重复句大都是由于句中含有语义同一的语词所造成,如“处女之作"与“第一部作品"。
这里说的“同一"是指语义同一,即概念同一,并非语词形式同一,形式同一,语义未必同一。
源语句S:那个老运动员很老。
蕴涵语句:
S1:那是个运动员。
S2:他是老运动员。
S3:他很老。
这组蕴涵语句中,S2与S3都用了“老"这一语词,但语义并不同一。S2中的“老"是时间久长,
S3中的“老"是年岁高迈,因此源语句S不为重复句。
4.矛盾句
一个语句蕴涵着语义不可共存的语句,此句为矛盾句。
源语句S:在悠久的历史发展中,我国历来是统一的,分裂只是暂时的。
蕴涵语句:
S1: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S2:我国历来是统一的。
S3:我国曾有过分裂。
显然,S2(历来是统一的)与S3(并非历来是统一的)是不可共存的。
“悖论"是一种特殊的矛盾句。此类语句包含有“预设语义",“预设"的语义与“显现"的语义形成
自我否定,因此“悖论"的矛盾语义是极其隐含的,运用解释蕴涵进行分析可以将其揭示出来。
源语句S:真实的判断是不存在的。
蕴涵语句:
S1:真实判断不存在。
S2:存在着一个真实判断(该判断)。
S2是言者默认的预设语义,S1是语句所显现的语义,两者不可共存。
五、语义比较
通过对不同语句的语义进行对比分析,以认定它们之间的语义关系,为语义比较。
大量的语句都是各自独立的,它们的语义之间不存在任何关系,这些语句可称为“独立句",这里不予
讨论。
语句间的语义关系区分,有同义关系、矛盾关系、对立关系等。
1.同义关系
两个语句所蕴涵的语句完全相同,这两个语句为同义关系。
同义关系所传递的信息是等量的。
源语句:
A—S:中国队又一次荣获冠军。
B—S:中国队再次夺魁。
C—S:中国队卫冕成功。
上列三个语句都蕴涵着下列语句:
S1:中国队曾获得第一。
S2:中国队本次又获第一。
此类同义关系的形成原因是含有同义语词,因此它们的表层结构也大都无异,这是“同构"的同义关系

同义关系大都不是同构的,比如由核心句经“移动转换"而生成的转换句,表层结构就是不同的。
源语句:
A—S:秦国灭了赵国。
B—S:秦国把赵国灭了。
C—S:赵国被秦国灭了。
蕴涵语句:
S1:秦国曾与赵国交战。
S2:秦国胜利了。
S3:赵国失败了。
S4:赵国已不存在。
由“省略转换"生成的转换句,不但表层结构缩减,语义也有所省略,蕴涵语句的语义有了差异,不能
认为是同义关系。
源语句:
A—S:赵国被秦国灭了。
B—S:赵国被灭了。
语句B—S并不蕴涵S1、S2两个语义,信息量减少了,A—S与B—S不是同义关系。
2.矛盾关系
两个语句所蕴涵的语句不能共存且两者传递的信息量之和等于信息总量,这两个语句为矛盾关系。
源语句:
A—S:这是件不易褪色的新款服装。
B—S:这件服装已穿用3年而没有褪色。
A—S语句蕴涵着:
S1:这件服装是不易褪色的。
S2:这件服装是新款的。
B—S语句蕴涵着:
S1:这件服装是不易褪色的。
S2:这件服装已穿用3年。
A—S所蕴涵的S2与B—S所蕴涵的S2(不是新款的)是不能共存的,而且两者传递的信息量之和
等于信息总量,即“是新款的"与“不是新款的"包含了全部信息,除这两种情况外,别无其他情况。
矛盾关系语句之间有如下特征:
(一)可以由一个真推知另一个假,因为两者是不能共存的,只能居其一。比如由“这件服装是新款的
"真,可以推知“这件服装不是新款的"为假。
(二)可以由一个假推知另一个真。矛盾关系语句的信息量之和等于全部信息量,别无其他情况,所以
非此即彼。如由“这件服装是新款的"为假,可以推知“这件服装不是新款的"为真。
3.对立关系
两个语句所蕴涵的语句不能共存且两者传递的信息量之和小于信息总量,这两个语句为对立关系。
源语句:
A—S:这批先进的机电设备是中国产品。
B—S:这批先进的机电设备是韩国产品。
A—S蕴涵着:
S1:存在着一批机电设备。
S2:这批设备是先进的。
S3:这批设备是中国产品。
B—S蕴涵着:
S1:存在着一批机电设备。
S2:这批设备是先进的。
S3:这批设备是韩国产品。
A—S与B—S所蕴涵的S3是不可共存的,而且两者的信息量之和小于信息总量,即“是中国产品"
与“是韩国产品"只包含了信息总量中的部分信息。
对立关系语句有如下两个特征:
(一)由一个真推知另一个假。因为两者是不可共存的,只能居其一。比如由“这批设备是中国产品"
真,可以推知“这批设备是韩国产品"为假。
(二)不能由一个假推知另一个为真,对立关系语句所传递的信息量只是全部信息的一部分,如“这批
设备是中国产品"与“这批设备是韩国产品"并未包含全部信息(还可以是其他国家产品),所以非此未必
为彼,由“这批设备是中国产品"为假,就推不出“这批设备是韩国产品"为真。
注释:
①[英]罗素:《数理哲学导论》,转引自[美]帕特里克·苏佩斯《逻辑导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社,1984年版,第6页。
②[日]末木刚博:《逻辑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35页。
③[英]尼尔·史密斯、[英]达埃德尔·威尔逊:《现代语言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
3年版,第163页。
④[美]G·J·马塞:《逻辑与语言学》,转引自《逻辑与语言论集》,语文出版社,1986年版

上一页 [1] [2]

论文搜索
关键字:汉语 论文 语句 语义
最新汉语言文学论文
汉语言文学对传统茶文化的作用研究
提升小学生汉语言文学运用能力的策略研究
浅谈创新高等继续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路径
试论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
中小学现代教育思想下的汉语言文学教学探索
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信息化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浅谈中职汉语言文学教学的现状
谈梦占文化对《梦游天姥吟留别》创作的影响
汉字在日本文化中的发展和演变
汉字的视觉语言形象
热门汉语言文学论文
文学论文:漫谈李白和他的山水诗
浅析《红楼梦》中妙玉的性格与爱情
试论《诗经》
莎士比亚诗歌中的爱与美
论秦牧散文的艺术特征
借代辞格的运用研究
人性在中国文学中的流变
中国语境中的文艺美学
‘把’字句的类型和语法特征
现代汉语语义场分析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