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工商管理论文 >> 企业研究论文 >> 试述我国企业技术引进的现状及应对策略论文

试述我国企业技术引进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作者:江涛 梅福林 杨姣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07-01-10
摘 要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技术进步是富国之源。我国的科学技术总体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因此我国企业应结合本国国情和自身实际,创造性地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在充分消化、吸收的基础上,积累知识、技术和人员经验,为使我国企业从技术引进过渡到自主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技术引进 新洋务运动 再生积累 二次创新

1 自主创新的劣势和技术引进的可行性分析
  自主创新侧重于技术方面的突破和创新,它是根据自然科学原理和生产实践经验,通过研发活动发展成各种工艺流程,加工方法等,自主创新的关键在于基础性的研究,它通常是为了获得关于观察和可观察的事实而进行的试验性和理论性的工作,没有特定的商业目标。由于我国的基础技术研究水平较低,企业的创新能力弱且发展缓慢与国外企业的差距正一步步扩大。况且基础研究的成本高、风险大,以美国为例,美国基础性研究的成功率仅为5%,技术的成功率一般也仅50%左右,并且要研制出一项开创性的成果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样就增加了创新成本。但就企业的长远利益来考虑,基础性研究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的意义尤为重要。企业一旦创新成功之后,在技术开发方面就要领先一步,就可以掌握产品的核心技术秘密,从而保证一定时期内对该领域的先进性,并对创新产品制定高价位,为企业带来超额的利润。
  相对而言,我国是一个中小型企业居多数的国家,企业的自主创新存在很大的难度,如前景的不可预测性。避其锋芒,可以采取与商业目标紧密联系的应用研究和试验性发展的方法,通过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来实现企业的技术跨越,为企业逐步实现自主创新积累丰富的资本——再生积累。其次,通过技术的引进可以节省基础研究的费用和时间。再者,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日益激烈的今天,市场占有率对于一个企业的重要性在某种程度上超越了长期的和无法预测的基础研究的重要性。由于我国企业自身的原因,许多企业不具备自主创新的基础,这就失去了先天优势,他们就通过对技术的引进来弥补基础研究的不足,通过对新产品用途和工艺方法等的研究来实现最接近市场化的这一环节。在短期时间内,可以有效的抢占市场,瓜分市场分额,实现利润增长的目的。
2 技术引进的积累和过渡阶段
2.1 技术模仿和创新战略
  这种战略指企业并不主要进行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工作,而是通过以购买为手段,以成果为目标来吸收领先的核心技术,通过消化、吸收、二次创新生产出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产品来投放市场。这种战略投资少、获得技术的速度快,且风险小,比较适合于那些技术开发力量薄弱而生产能力强的企业。但仍要注意,首先,技术模仿不是照搬而是在模仿的基础上有所改进和突破,如在产品的用途和工艺的设计等方面。它属于一种后来居上的创新行为,它投入的力量一部分用于消化吸收领先者的先进技术,另一部分是对原有技术和产品的专门研究和进一步开发,通过充分吸收和改良有价值的技术,进一步发展领先者所开辟的市场,走出一条创新产业化之路。同时这种创新战略可以有效地缓解我国企业资金紧缺的问题,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变劣势为优势。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技术模仿和创新是过渡到自主创新的必经之路,一个企业要做到自主创新,必须有好的模仿作为基础,并有所创新,在模仿中增加自主创新的比重,最终过渡到自主创新上来。
2.2 “优势互补”战略,即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
  “优势互补”战略是指企业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之间的联合创新行为,是以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科技成果通过企业的生产活动转化为生产力,实现产业化道路。我国企业的对外技术依存度高达50%以上,而发达国家都在30%以下。美国、日本则仅为5%左右。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中国的企业没有找到与产业化的结合需求点,并且双方在方向上发生了背向。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充分利用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技术优势来为企业服务。在我国,大部分的创新资源游离于企业之外,集中于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等。另一方面,我国大半的企业没有自己专门的技术开发机构,科研所缺乏的是将科技成果产业化、市场化,而企业需要的是科技成果,二者的结合则可实现优势互补,其意义重大。这样可以在区域范围内,甚至在全球范围内有效地整合资源,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大大降低重复投资和浪费,取长补短,从而改善企业的市场竞争和技术竞争地位,实现“1+1>2”的效能。
3 我国企业在技术引进过程中呈现的弊端及应对策略
  我国企业在技术引进方面主要存在着以下不足:首先,应对策略只重视引进数量,而无视对技术质量的要求。大量事实表明,对落后的或低附加值技术引进的比重较大,造成了资源的“二度浪费”;其次,技术引进结构不合理,重硬轻软,在技术引进成交额中,成套设备等硬件的比例远超过技术许可、专利、顾问咨询、技术服务等软件比例,造成软硬搭配不协调。这种引进结构虽然短期内可以较快提高产品的技术水平,但不利于我国科技进步的“造血”;再次,重复引进严重,消化吸收不力,创新困难重重。由于受信息不对称、统一协调引进机制不健全的影响,我国企业在引进技术时忽视了彼此间的相互协调和合作,往往造成国外的同类技术可以同时出现在几家中国企业中,造成了财源的重复浪费。“重引进,轻创新”,对一些技术的引进只停留在会使用,而忽视了对其产品用途和工艺等改良、创新上,这样就会形成“引进——生产 ——再引进——再生产”的恶性循环,不利于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对自主创新的积累和经验也就无法谈起。

 [1] [2] 下一页

论文搜索
关键字:企业 技术引进
最新企业研究论文
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提升途径分析——以中国
企业员工知识共享激励机制研究探讨
国有企业混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绩效提升的探讨
试论企业绩效的优化管理
浅谈体育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
关于人力资源在企业中的合理配置与管理研究
互联网时代如何提高纺织企业的销售管理
新媒体在国有企业新闻宣传中的实践和思考
基于价值链的高新技术企业成本控制方法研究
热门企业研究论文
民营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与制度创新
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思考
中小企业营销过程中的信用风险及其防范
我国高星级酒店服务质量研究
我国中小企业品牌战略实施研究
谈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人为本——论国有企业改革
浅析企业内部货币资金的控制与监管
国有大中型企业内部控制:问题、成因及对策
浅谈企业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