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工商管理论文 >> 企业研究论文 >> 关于企业间借贷的思考论文

关于企业间借贷的思考

作者:贾纬璇 邹洪华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07-09-04
[摘要]: 企业间借贷已经是公认的社会长期存在的民间经济行为,然而对此行为在法律上与现实状况之间却产生冲突。本文从法律和财务的角度对企业间借贷会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对关联方借贷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指出了使其合法化的相应措施与建议。
[关键词]:企业间借贷;资本弱化;关联方;委托贷款
引言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借款是一项重要的资金来源,而企业为了方便融资,常常直接与其他企业发生借贷款业务。虽然企业间借贷已是公认的社会长期存在的民间经济行为,然而在法律与现实状况之间,企业间借贷的实施却产生了冲突。
  
引例:
    面对一个好的项目,却苦于资金的周转困难,A公司向B公司签订借款合同,以借入一笔资金解其燃眉之急。合同约定:A公司到期还本付息(借款利率同银行利率)。
    对于上述引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阐析:
 
一、 法律分析
   企业间借贷是指没有金融业务经营权的企业之间互相拆解资金的民事行为。其判定主要依据:
1该借贷事项发生在两个企业法人之间,且两个企业法人均无金融经营权;
2 拆借物是资金而非其他; 
3 借贷是企业法人的真实意思。
    根据1996年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贷款通则》第61条规定:企业之间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办理借贷或变相借贷融资业务;最高院《关于企业互相借贷的合同出借方尚未取得的约定利息人民法院如何裁决问题的解答》规定:对企业之间互相借贷的出借方或者名为联营实为借贷的出借方尚未取得的利息,人民法院应依法向借款方收缴;另《非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取缔法》第四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联营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第四条等都明确了企业间借贷合同违反我国金融法规,属于无效合同,对其产生的后果,由各自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显然,上述引例中的A,B公司之间的借贷活动是违法的。
    但我们又从相关的法律中发现:税法并未对企业间借贷予以全面否定。根据《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国税发[2000]84号)中规定:纳税人向非金融结构贷款的利息支出,纳税人经批准的集资利息支出,按不超过金融结构同类,同期贷款利率水平范围内的部分在当期税前扣除。
    由上可以看出:税法是在承认既定的企业间借贷的基础上,允许其借款利息支出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在税前扣除,并没有彻底否定企业间借贷。还有合同法也没有明确禁止。
 
法律风险与后果:
    从微观的角度来说——当前法律的有关规定,尤其是最高院的批复:保护出借人的本金,向借款人收缴相当于银行贷款的利息。这样,对出借方其实根本没有处罚,对借款方也只是正常的利息成本支出,也不算是罚款。但若涉及借款方无力偿还本息的时候,出借方的风险将会加大,情况也会变得复杂。
    从宏观的角度看——企业间借贷,特别是在当前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中,难免会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这将会损失国家利益,对社会经济的稳定产生不利的影响。
    据相关报道,高法院曾就企业间借贷向有关部门征求意见,建议放开企业间借贷。相信随着立法进程的加快,新的规定会出台以适应新形势的变化。
 
二、财务分析
    企业借入资金(账面反映:借:银行存款 贷:借款),同时期末预提利息,进而减少了企业所得额(税法规定在一定范围内,企业可以扣除相应的利息)。
    从财务管理的角度看:企业间借贷,无疑是企业筹资的一个渠道。特别是在当前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大背景下,甚至有时它将是企业的一根救命稻草。因此,若将企业借贷合法化,更能体现国家对广大中小企业的扶持。

 [1] [2] 下一页

论文搜索
关键字:企业间 借贷 企业
最新企业研究论文
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提升途径分析——以中国
企业员工知识共享激励机制研究探讨
国有企业混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绩效提升的探讨
试论企业绩效的优化管理
浅谈体育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
关于人力资源在企业中的合理配置与管理研究
互联网时代如何提高纺织企业的销售管理
新媒体在国有企业新闻宣传中的实践和思考
基于价值链的高新技术企业成本控制方法研究
热门企业研究论文
民营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与制度创新
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思考
中小企业营销过程中的信用风险及其防范
我国高星级酒店服务质量研究
我国中小企业品牌战略实施研究
谈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人为本——论国有企业改革
浅析企业内部货币资金的控制与监管
国有大中型企业内部控制:问题、成因及对策
浅谈企业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