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经济学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金融危机冲击下的结构导向型科技创新体系论文

金融危机冲击下的结构导向型科技创新体系

作者:邹华,刘检,王洪钧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09-12-09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为减少危机影响,实现经济良性可持续发展,必须把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置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地位,并基于经济结构调整优化,重新构建一个适合当前经济和科技环境的科技创新体系,把与科技创新活动有关的各部门、各环节、各影响要素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官产学研相结合、责权分明、相互促进的科技创新体系。

  五、结构导向型科技创新体系的特征与要素变化

  (一) 结构导向型科技创新体系的特征

  结构导向型科技创新体系是基于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和升级的特点,以国家实施的十大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为依托形成的一种新型科技创新体系。它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1) 以经济结构变动趋势为先导。科技创新体系的建立以增强国家竞争力为目的,而经济结构是决定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经济结构的变动直接影响科技创新体系的建立,科技创新体系要以经济结构变动趋势为先导。

  (2) 以经济结构调整需求为核心。依照经济发展趋势,在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时,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技术支撑作用,适应经济结构调整的需求,发展合理化的经济结构。

  (3) 以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为动态衡量标准。不同经济发展时期,其经济结构也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改进科技创新体系来提供支撑。因此,科技创新体系需要以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为动态衡量标准,不断地进行完善。

  (4)以国家宏观调控为支撑。国家的宏观调控和政策支持是新体系运行的支撑点,突出表现在国家鼓励和引导企业成为科技创新主要力量、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营造创新环境、加大科技投入、保护知识产权等方面。

  (5) 以创新主体多元化为主要内容。结构导向型科技创新的全过程在金融危机环境下进行,通过国家的政策扶持等有利条件,创新体系强调主体多元化和主体功能的进一步增强,而且各组成部分都能发挥其重要作用,企业仍然保持在创新体系中最根本的地位。

  (6) 以网络化开放发展方式为手段。结构导向型科技创新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依托,在调整过程中以网络化运行,形成金融危机下各种创新资源在创新主体之间的流动网络,注重国际交流和联系,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实现技术、人才和知识等资源的优势互补和高效配置。

  (二) 结构导向型科技创新体系的要素变化

  在结构导向型科技创新体系中,原有的构成要素都有所改变,主要包括创新主体的调整变动、创新环境的变化以及创新服务体系的完善。

  1.创新主体的调整变动

  (1) 企业。企业应该和科研机构及高校一样,既要生产知识、供应技术,更要运用知识,并最终在市场上实现技术创新,从而参与创新的全过程。应建立“企业技术中心”,实行面向市场、充分调动内部资源、广泛利用外部资源的开放式运行机制,带动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和机制的建设,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以此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2) 高等院校。要充分发挥各类高等院校的特色,建设良好的科研资源平台,搞好团队建设,优化激励机制,拓展与其他组织人才、资金、信息和技术的交流渠道。

  (3) 科研机构。应由原来以国家、部门和地方所属科研院所为核心,转向以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为核心,建成一批相当数量的新型科研主体,按基础研究和工程化研制的两阶段,设置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两类承载主体,每类主体按国家和部门、地方的两级分类进行管理。

  (4) 政府。政府职能部门介入科技创新的主体,形成“官产学研”联盟,发挥政府的调控功能,在经济危机环境下,以政府出台的政策法规带动科技创新。营造“官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氛围,利用庞大的市场资源,通过政府采购为自主创新产品搭建应用平台,进一步深化改革,进而实现产业由大到强的转变。

  (5) 金融机构。金融机构应从原有的服务中介系统中分离出来,通过金融创新带动科技创新,力图创造出更为有效的金融资源配置方式,提高国家的金融竞争力,并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经济发展。

  2.创新环境的变化

  结构导向型科技创新体系是适应新时期经济发展的需要,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而产生的,其内外部环境如表2所示。

  表2 结构导向型科技创新体系的内外部环境

  3.创新服务体系的完善

  创新服务体系内容的完善,是指在原有的基础上添加新的服务内容,主要表现为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技术转移和扩散以及专业技术人才培训等,其行为主体主要有高校、科研机构、行业协会、教育培训机构、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信息网络、金融机构技术市场、政府科技咨询评估机构、技术产权评估机构以及公共创新与服务平台,如工程技术中心、中试基地、检测中心、公共实验室、生产力促进中心、创业服务中心等。

  六、结构导向型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要求与途径

  结构导向型科技创新体系是对原有科技创新体系的重新构建,其形成过程既包括对原有系统的保留,又包括对原有系统的改进。

  1.结构导向型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要求

  (1)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结构导向型科技创新体系仍然是一个以市场为导向的科技创新体系,因为技术创新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市场是技术创新的起点和归宿。因此在建立科技创新体系时,创新的目标应紧盯市场,依靠市场来配置用于科技创新活动的各种资源,利用市场经济的规则来经营创新活动,通过市场来获取创新的价值和利益,从而保证再创新所需的资金以及其他资源,使再创新变为可能,并形成良性循环。

  (2) 科技中介机构和支撑服务体系能满足创新需求。当今生产力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经济的持续增长,归根到底是由科技创新推动的,而促进科技创新及其成果转化,要求建立完善的科技创新中介服务机构。同时,各种技术市场、技术产权交易机构等己成为转移、扩散科技成果和有效配置科技资源的重要渠道,还有相当数量的科技风险投资机构、科技评估机构、专利代理机构、各类行业协会、专业技术协会等在结构导向型科技创新体系中体现出重要作用。

  (3) 企业真正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是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几年来科技创新体系内一直强调的内容,然而在实践中,并没有真正体现企业的科技创新作用,大部分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仍然以生产为核心,没有成为真正的创新主体。事实上,企业的扩大和发展造就了技术开发的强大能力,发挥好这种能力并使之成为企业特有的发展动力,实现科学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在当前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仍然是重要的。所以,应牢固树立企业作为科技创新主体的思想,由市场调整企业的技术创新行为,由国家给予政策支持与引导,并鼓励企业家和创新者的创新。

  (4) 提高产业创新能力。十大产业振兴调整规划制定与实施的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方向是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各规划以控制总量、淘汰落后、联合重组、技术改造、优化布局为重点。结构导向型科技创新体系的建立,抓住了产业技术创新的宏观概念,通过面向产业的科技计划解决产业的选择与抉择。所以,应重点提高产业创新能力,特别是在我国有优势、产业关联度大、市场前景好以及有利于解决国民经济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的产业领域,如突出电子信息等科技领域的自主创新、加速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装备制造业技术结构的合理化等。

  2.结构导向型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途径

  (1) 建立科学的科技创新制度。在结构导向型科技创新体系中,制度创新是最重要、最具难度的一个环节,合理的制度安排与制度选择成为关键因素,撇开制度创新而只谈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是片面的、不科学的。在新的科技创新体系中,应使科技创新制度作为构建的重要内容得以体现。

  (2) 积极培育有利于科技创新的良好环境。全球金融危机是在特定环境下形成的,对各国经济发展具有不同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应以我国的市场经济体系为背景,创造出一个有利于创新的新环境:一方面,通过国家对科研机构和企业的支持,创造出适合科技创新的环境,尽快制定和完善关于科技中介组织的法规,大力发展科技中介机构;另一方面,要完善科技人员的管理制度,实行鼓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知识产权政策,正确评估科技成果并进行科技奖励,以实现科技成果的商品化和产业化,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效应对金融危机。

  (3) 建立更加完善的金融体制。当前,要完善我国的金融体制,各级财政要切实改变以往对科研机构的一般支持方式,鼓励中小企业在金融危机环境下的技术创新。同时,国家要进一步要求金融机构改进信贷服务,积极培育有利于十大产业调整和优化发展的资本市场,逐步建立良好的风险投资机制。在科技创新体系中,政府要加入到创新主体中,与企业、大学、科研机构共同形成“官产学研”四位一体的组合,积极参与到科技创新活动中,从原来的为创新主体服务转变为创新主体的组成部分。

  (4) 制定科学的创新评价机制和创新利益回报机制。培养人才是企业科技创新的重点,所以企业应制定能激发人才创造热情的制度,真正体现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以人为本的人才方针。应完善企业的评价机制、分配机制、奖励机制、培养和选拔机制、考核机制、人才引进和流动机制等,使这些机制共同构成企业内部人才科技创新的良好环境。评价要客观、真实、准确地反映被评价对象的实际情况,增加评价活动的公开性与透明度,保证评价工作的独立性和公正性以及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参考文献:

  [1] 冀文, 汪作奇. 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最佳选择[J]. 现代化农业, 2006 (1):26-27.

  [2] 关凤利,孟宪生. 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现实导因[J]. 未来与发展, 2007 (9):7-9.

  [3] 王岳平.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对策措施[J]. 经济研究参考, 2009 (12):19-20.

  [4] 王平,云鹤. 产业结构优化的动力探源[J].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 2007 (6):679-683.

  [5] 陈宝明. 我国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科技和产业, 2006 (11):22-24.

  [6] 徐阿进,杨晓刚,聂津君. 知识经济条件下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研究[J]. 中国科技信息, 2008 (4):236-237.

  [7] 夏昱. 新时期我国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探索[J]. 企业经济, 2008 (4):44-46.

上一页 [1] [2] [3]

论文搜索
关键字:金融危机 科技创新 创新体系 经济结构
最新中国经济论文
试论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
试论中国共产党百年维护农民经济利益的历史
中国新时代海外经济利益保护能力建设探讨
后疫情时代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思考
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和冬奥会对中国经济的影
经济制度促进了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的OF
人口老龄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从房地产泡沫中论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
论改革开放后高储蓄、高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
供给侧改革与中国经济发展
热门中国经济论文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出口企业的影响分析
2008年金融危机是个机会
浅析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浅谈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试论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金融危机背景下和谐劳动关系问题的思考
当前中国经济政策的思考
关于当前中国经济问题的思考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