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遵循儿童游戏精神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论文

遵循儿童游戏精神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4-12-08

遵循儿童游戏精神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游戏与儿童从来都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儿童的生活处处是游戏,时时有游戏。因此,我们应该遵循儿童的游戏精神,优化语文课堂教学,释放儿童的身心,从儿童的游戏精神出发,实施课堂教学设计转型,让儿童享受适合他们的语文课堂。

  一、教学活动如游戏般展开

  所有的游戏活动都具有两个共同的特点,即游戏者都高兴愉快地参加游戏和游戏的自我满足。学生最喜欢在游戏中学习,因为这样的学习是不知不觉的,是自觉自愿的,是没有任何压力下的自由自在的学习。因此,我们要使课堂教学像游戏一样展开,这在低年级语文课堂显得尤为重要。

  (一)识记字母――“找朋友”

  用孩子喜闻乐见的玩乐方式寓教于乐,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教学拼音“b、d、p、q”时,我经常鼓励孩子用“找朋友”的游戏来引导学生记忆。我请几个表演欲望很强的孩子用简单的动作来演示这几个字母的样子,然后老师根据他们的造型,让其余孩子来找一找,教师边拍手边说:“找、找、找朋友,‘b’的朋友在哪里?”孩子们一下子就能找到一个“双脚并拢站定,左手叉腰,右手上举”的孩子的造型,随之另一个孩子调换手即成了“d”,左手叉腰右手放下则成了“p”,反之就成了“q”,孩子们轮流上来摆造型,乐此不疲,兴致盎然,孩子们在游戏过程中获得了更多的直观形象,使拼音字母生活化、形象化。

  (二)识记汉字――让字“活起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与内容中就识字与写字作出了具体而明确的规定,出现频率最高的是这样三个关键词:主动识字、独立识字、书写习惯。在教学建议部分,又对识字与写字分别提出了具体而切实的建议: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心理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练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

  众所周知,遵循规律的语文教学才是科学的教学,才能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而识字与写字教学,则需要遵循汉字的构造及规律,遵循儿童的识记规律,遵循识字与写字教学的规律。如此,才能创造出适合学生主动而充分发展的游戏课堂。

  1.转盘识字

  “转盘识字”属于归类识字,这么多字形相似的生字堆积在一起,一个一个分开认读,不难记忆;可一旦堆放在一起,极易产生混淆。因此,如果仅靠多读几遍是不够的,对于那些缺乏识别能力的学生来说,更易成为一种记忆的负担。记忆心理学表明,当一个陌生的知识与自己熟知的生活建立密切而多维的联系时,记忆就变得清晰而又牢固。因此,在学习形声字时,我引导学生自己创作识字的转盘,并作为相互之间的游戏项目,互教互学,学生讲自己熟知的基本字,添加偏旁,造出新字让别人游戏、识字,这样的识字,自然变得更有挑战性和游戏性,变苦为乐,学生就能主动识字,独立识字。

  2.字理识字

  汉字起源于汉民族的劳动与生活,是表意文字。可随着时代的变迁,汉字进行了演化和简化,部分汉字已难以按其字源义来解析其字理了。著名的语言学家殷焕先先生认为对汉字的字理解析应该与时俱进,“重新赋予汉字构型的理性,我们先民发扬过这种智慧。”斯霞老师在教学“蚓”字时引导学生识记为:古人认为蚯蚓是一种昆虫,所以“蚓”字有一“虫”字旁;蚯蚓爬行时身子弯弯曲曲的像“弓”字形,有时又拉直了身子像“1”行。斯霞老师把形声字灵活地当作会意字解析,形象、生动,是一种创造性的字理识字教学,学生饶有兴趣,求知的欲望和学习的满足感油然而生。

  3.猜字谜识字

  猜谜语是学生很感兴趣的一项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汉字的字形特点,设计相应的字谜,让学生来猜一猜,同时开展小组之间的比赛,看哪一组猜得准,猜得快。如,在教学“告”这个字时,我说要给大家出一个字谜。教室里鸦雀无声,学生个个瞪大了眼睛望着我。“一口咬掉牛尾巴”,学生小组讨论后争先恐后地回答出了“告”。下课后,学生还三五成群地谈论着那个字谜。这个字也牢牢地印在了学生的脑海里。

  4.编儿歌识字

  教学中,我把一个个枯燥乏味的汉字编成儿歌,帮助学生记忆字形。如,合手拿,人门闪,土里埋等,并鼓励学生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进行自主识字和创造性识字。如,记忆“喝”和“渴”时,学生就能自编顺口溜:“口渴要喝水,‘渴’是三点水;喝水要用嘴,‘喝’是口字旁。”学生自己创编的儿歌,念得顺,记得牢。

  5.生字乐开花

  低年级学生常会出现把同音字、形近字相混淆的情况,为此,我让学生多做组词练习。我把扩词的练习设计成了新鲜有趣的“生字开花”游戏,学生玩得趣味盎然。在玩的过程中,也让学生正确区分了同音字和形近字。

  二、学习共同体转化为游戏共同体

  教学如游戏一般,学习活动丰富多彩,除了把知识转化为游戏规则,还把学习共同体转换成游戏共同体。例如,在教学《秋姑娘的信》一文时,发动学生采集枫叶,在自己采集的枫叶标本下面写上秋姑娘给她的好朋友们写的信的内容,布置在教室里,相互交流。完成这个项目,学生要去大自然中采集枫叶,还要自能读书,想想秋姑娘给她的好朋友写了什么,相互交流。学生兴致勃勃,把自己收集到的枫叶装扮得很精致,在这个过程中也充分感受了秋天给大自然带来的礼物。孩子们经历了生活,体验了收获,丰富了内心的感受。

  再如,在学完童话类的课文后,我带领学生制作头饰、面具等,学生积极投入,相互合作,制作完以后,我让学生尝试着把课文故事表演出来,学生有的演故事中的角色,有的配音,有的帮着搬道具,有的提出自己的建议,个个全身心地投入,每个人在此过程中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训练和提高。   三、语文作业设计成游戏性作业

  人生最大的乐趣就是求知。知识的获得过程是一种精神的享受过程,是奇妙的、有趣的。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人的内心有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发现、研究、探索者。”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唤醒、鼓励、发展学生的这种需求,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在设计语文作业时,力求形式多样化,既注重基础,又要兼顾拓展,把“听、说、读、写”的训练寓于多种形式的游戏活动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一)唱一唱

  在学习完有关文章后,让学生用歌声唱出来。如,学习了《快乐的节日》,让学生用自己的歌声唱出来,学生积极性高,兴趣浓,在掌握了歌曲的旋律之后,很快就把歌词(文章)背出来了。

  (二)画一画

  图画有绚丽的色彩和生动直观的画面,儿童能敏锐地感知鲜明的富于色彩、色调和声音的训练,并将其深刻保持在记忆里。如,学习了《月亮湾》后,让学生根据文章所描述的内容来画一画美丽的月亮湾,从而真正感受到月亮湾的美丽、可爱。

  (三)做一做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多贴近生活实际。我经常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学生来做一做,在实践中感受文章所表现的内容。如,在学完了《雨后》这篇文章后,利用下雨天,我领着学生学文中那调皮的小哥哥、踩水、戏水,学生充分感受了兄妹俩在雨后水中嬉戏的情景,由于文章内容就是学生平时生活中的事情,学生感觉非常亲切,做的过程中充分展示了学生的天真可爱。从而使学生愉快地解读文本内容,真切地体会到作品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情感,感受到学语文的乐趣。

  (四)查一查

  通过作业把学生引向课外,拓宽知识的来源。在学习《花木兰》之前,让学生查找有关花木兰的资料,学生通过自己查资料,增加了阅读量,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多方面获取信息的本领。

  最好的作业、最好的积累,是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渗透,是在眼角、眉梢、嘴边,那悄然流露的醉心的微笑,是由心而发的接纳,像吃饭和睡觉那样自然,不必强求,无需生搬,不在只争朝夕的分秒必争,而是细水长流地慢慢流淌,直至不知不觉水到渠成。

遵循儿童游戏精神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论文搜索
关键字:优化 游戏 教学 精神 语文 课堂
最新学科教育论文
软件工程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研
“赛教学训”四位一体化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人
浅议幼儿美术趣味教学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何利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解读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及影响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营造快乐的氛围
微积分慕课教学资源与应对策略探究
浅析在德育课教学中如何灌输团队观念
MOOC引领下中学历史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研究
“情感过滤”假设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探讨
热门学科教育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变“教师教,学生学”为“教师教学生学”
素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初探
素质教育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现代体育课堂教学重在创新
浅谈《体育课程标准》与体育教师观念的转变
电教手段优化体育教学
陶行知健身思想研究
简论现代游泳技术与训练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