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心理学论文 >> 李安影片中父亲形象的心理特征分析论文

李安影片中父亲形象的心理特征分析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4-21

李安影片中父亲形象的心理特征分析

  作为一名在国际上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导演,李安拍摄的影片可谓是丰富多样的,几乎涵盖了所有的电影种类。但是在众多类型的影片中,表现家庭关系,尤其是父子关系的影片, 却占了很大的比重。包含“家庭三部曲”(《推手》、《喜宴》、《饮食男女》)、“西方三部曲”《理智与情感》、《冰风暴》、《与魔鬼共骑》、以及《卧虎藏龙》、《绿巨人》,等影片,都有父亲的形象出现,不同的影片中,对于父亲的心理形象刻画也是各不相同的,充分体现出了李安文化观点的多元性和丰富性,本正是以这几部影片为例,探求了不同影片中,不同的父亲形象的心理刻画。

  一、理想父亲的心理分析

  所谓理想父亲,是指他们本身有着较强的人格力量和高尚的情操,能够通过自己的行为,对儿女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精神追求产生重大的影响。这些父亲形象有着较为相似的心理,即想要通过自己的种种努力,尽可能去引导自己的儿女,即使是献出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拿《卧虎藏龙》来说,李慕白和玉娇龙是一种师徒关系,在中国的古代,特别是文学作品里所描绘的江湖世界中,“师徒如父子”的古训是天经地义的。玉娇龙长期生活在深闺,这种封建礼教的束缚让她近乎疯狂。在学成武艺之后,她开始在江湖上掀起了腥风血雨,处处与人为敌,一心要把江湖搅的天翻地覆。这实际上是她对多年压抑生活的一种变相的抱负。这种子辈对于父辈们既成权威的挑战可谓是赤裸裸的,甚至一度具备了分庭抗礼的能力。而作为李慕白来说,是江湖上的第一高手,代表着权威,他本来可以轻易的将玉娇龙制服,为武林出去一个大害。但是李慕白的想法却和常人不同,表现出了其虚怀若谷的一面。面对玉娇龙一再的反叛和挑衅,他一直保持着足够的耐心,要去驯服她,或者说要以自己的人格力量去感化她。他甚至不惜以自己的生命去唤醒玉娇龙的臣服和醒悟。影片的结局是李慕白和玉娇龙的双双死去,李慕白以死换来了玉娇龙临死的忏悔。李慕白就是理想父亲的典型,他用自己的所固有的修养和情操,给儿女们的价值观和生命观带来重要的变化,特别是当他们误入歧途的时候。这些理想父亲没有任何的犹豫,几乎用尽全部的力量,甚至是生命去挽救。李安将这种理想父亲的刻画进行到了极致。

  二、欲望父亲的心理分析

  所谓欲望父亲,是指自身具有一定的潜藏和隐晦的个人欲望,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们个人并没有实现,于是他们把这种欲望寄托在自己的儿子身上,想要让儿女去实现自己的欲望。现实生活中,几乎每一个父亲都或多或少的带有一定的欲望因素,只是欲望和类型和渴求的程度不同。在李安的作品中,他对父亲的这种欲望心理予以了正面的描写和刻画。在他的“家庭三部曲”中,都有这方面的刻画。父亲因为自己身欲望的追求,在人格、品质和行为上,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并且由此产生了和儿女之间的争执,总是要用自己的思想和理念去操纵儿女们的行为,自然会引起儿女们的反抗和争执。在影片《绿巨人》中,就是一个欲望父亲的典型。在这部噩梦一般的影片中,父亲就代表着至高无上的权利的,他对于儿女的控制是无处不在的,甚至于这种控制是邪恶的。科学家大卫为了自己的事业,不惜将怪物的基因植入了自己亲生儿子体内,这对于儿子的生命无疑是一种极大的漠视。在儿子成长的过程中,他曾经多次想要杀死儿子,以获得儿子的DNA来继续自己所谓的科学研究,他认为是儿子的生命是自己给与的,自己随时都有收回的权力,儿子应当毫无保留的回报自己。这种邪恶的意志注定了儿子无可改变的宿命悲剧。欲望父亲和理想父亲可谓是两种极端,李安同样予以了深刻面对,而不是的予以回避,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李安的现实主义精神。3、期望父亲的心理分析

  期望父亲是大多数现实生活中父亲形象的真实写照。几乎所有的父亲都对自己的子女充满了期望,这本身无可厚非的事情。但是问题在于,由于两代人在多个方面的隔阂,致使这种期望并不能够为儿女们所接受,他们有着独立的思想和行为,往往会和父亲的想法产生冲突。这在李安的多部影片中都有着明确的体现。拿《喜宴》来说,父亲希望儿子能够像正常人一样,成家立业,传宗接代,但是儿子却是一个同性恋。这对于父亲这一代人来说,无疑是一个晴天霹雳。而且无论是父亲和儿子,他们的想法和行为,也难以用简单的是非对错来形容。最终解决的方式,多是以父亲的妥协而告终,父亲似胜实败,这位前任国民党师长在机场检票口举起了象征投降的双手;而儿子不得不和他的新娘,以及他的同性恋人一起面对他们共同的孩子。父亲对儿子同性恋事实的默认和退让,并不意味着完全投降,威威的存在和偶然得来的一星香火,使李安替高家父母挽回了颜面,不但满足了他们内心深处对抱孙子的愿望,而且成功化解了两代人之间不可避免的观念冲突。父亲的妥协更加显出了人格的高大,这一安排为东西方文化的和解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与李安崇仰的中国儒家中庸文化相暗合,对东方文化的理解、同情和热爱,成为李安电影一以贯之的情绪基调。影片以家庭生活中的父子关系为切入点,成功表现了当代社会两代人之间的矛盾,但是那份内敛深沉的父爱,却都可以深深体会到,无论孩子有什么样的选择,他总是能理解包容,所以,当他被孩子理解的时候,就是电影最美好的时候。东西文化传统的激烈冲突,以及亲情和爱情在道德困境中的迷茫.李安在坚持追求影片艺术价值和保持个人风格的前提下,也兼顾了其在商业票房上的收益。

  综上所述,作为一个世界顶级的导演,李安却对于表现父亲和父子关系的影片情有独钟,这本身就是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而且李安对于父子关系的探讨是较为全面的,对于父亲形象的心理刻画也是十分到位的,这种关系的探讨和心理的刻画,是有着深刻的文化意义的,随着二十世纪末,第五代导演张艺谋、陈凯歌等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中国电影开始走出国门,在国际上崭露头角,逐渐得到了全球观众的关注与喜爱,其影响力和国际地位都在不断提高。但是,与此趋势相伴滋生的,是部分电影片面追求商业价值,因而刻意迎合市场的庸俗趣味甚至西方观众的猎奇心理,致使中国电影的发展在曲折中难以找准方向。李安电影恰在这一角度给我们以借鉴,他在取得商业成功与观众口碑的同时,兼顾着艺术作品的人文关怀与终极价值,赋予了影片艺术价值与人性思索,他带给当代影视作品以深刻启示:将为研究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中国传统伦理、家庭成员之间的心理交流等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这可能是李安在创作之初所始料未及的,但是却又是实实在在的意义之所在。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从心理分析角度,对李安片中父亲的形象进行了分析,也期待着有更多人,从更多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基金项目:本文系课题“影视欣赏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编号:2012―JKGHAB―0047)的研究成果

李安影片中父亲形象的心理特征分析

论文搜索
关键字:影片 形象 心理 特征 李安
最新心理学论文
浅谈心理学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利用心理学理论提高税收管理与服务效应的研
无偿献血不良反应的心理因素及对策研究
传媒艺术类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模式
数学在心理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心理学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探索人本主义心理学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策略
浅析心理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地位
网络暴力游戏成瘾的心理机制探析
幸福能力培养的内容探析
热门心理学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论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
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家庭原因分析
浅析当代大学毕业生的择业心理及其调适办法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大学生择业受挫与应对
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障碍分析与对策
论大学生心理健康预警机制
心理学的发展与应用
青年心理健康的性别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