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心理学论文 >> 如何加强对青少年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论文

如何加强对青少年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5-29

如何加强对青少年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青少年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出现不喜欢甚至抵触的现象,究其原因,各种各样的因素都有,但笔者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们对青少年缺乏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因此,及时加强对青少年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我们迫在眉睫的任务。

  一、目前对青少年进行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思想教育手段相对单一

  首先学校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多以“我讲你听”,“你令我行”的行为模式,用“注入式”、“填鸭式”的教育方式培养教育学生,其后果是“鸭子”不但没肥,反而失去应有的灵性。其次,学校思想教育更多的是从约束性出发,更多的诉诸规章制度及行政管理手段强调说教管理及无条件的服从,而不是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去关心学生的发展,满足学生的需要,严重忽视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二)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忽视

  主体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最基本的因素。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较多的实施“单边政策”,往往不重视师生的双边活动,不认为思想教育是互动的过程,思想的交流,而是过分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及权威,很少照顾到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心理特点,一味从教师的主观愿望出发,忽视了学生在接受过程中的感受,使高校思想教育过程中的“双边关系”成为教育者的“独打”。这必然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命令主义注入,导致学生积极性严重挫伤,造成学生强烈的逆反心理,从而达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三)心理障碍、心理疾病频繁出现,心理素质弱化

  在福建高等专科学校的问卷调查中表明,36%的学生认为大学生心理素质一般,22%的学生认为大学生心理素质较差。在访谈中,27%的学生心理素质自我评价较差或很差。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包括缺乏自信、与人交往能力弱化、性格孤僻、情绪的不稳定、感情心理承受力弱、缺乏克制力、择业心理压力大等等。学生的心理素质将成为“木桶效应”中的“最短的那块板”,成为制约人才发展的瓶颈。

  (四)西方文化侵蚀高校校园

  高校是西方文化产品侵蚀的主要目标。高校随着教育开放力度加大,将有更多的西方文化进入我国,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主张、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在校园的影响是首当其冲,也成为受其影响最深的地方之一。1999年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说“由于全球化不仅限于经济领域,我们的相互依存要求我们想方设法迎接增强我们的价值观的挑战”。所有的这一切,自然引起部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理论的困惑,以致信仰动摇和信念失落。调查表明,33%的同学观看外国影片比观看中国的影片更多,西方的文化产品往往以其宣扬自由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或者是反文化的内容,有的甚至宣传色情、暴力、颓废等,满足青年学生猎奇的心理,青年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侵蚀,进而感到迷惘,造成思想道德观念、人生观、价值观等的冲突与失范。

  从生理上讲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时期,人体在形态、结构和机能方面都发生明显的变化和发展。从思想上讲,其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定型,正处于形成时期,对法律、道德等社会规范的认识和适应还不巩固,极易受家庭的学校的和社会的影响和冲击,能否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这个时期至关重要。从心理素质上讲,他们的心理发育不成熟、心理素质还不稳定,自我控制能力差,认识能力和意志能力较低,容易接受外界的暗示和诱惑,感情易冲动,行动易过激,往往会做一些出乎意料的举动。另外,伴随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水平、教育水平和文明程度的提高,个性张扬的要求愈加强烈。如何缓解人性与理性的矛盾,给青少年以心理慰籍,也提到了议事日程。

  二、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措施

  (一)切实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青少年心理健康出现许多不和谐的“音符”,这就需要学校及时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注重做好青少年的心理疏导工作更是至关重要。

  对青少年进行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首先要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的建设。以“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活动”为载体,通过个别心理辅导和整体心理教育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高质量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其次要结合学生实际,广泛深入开展心理谈心活动,有针对性地帮助青少年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提高青少年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再次加强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学培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整体水平,构建学校、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体系。最后要制定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计划,确定相应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把握好青少年群体的特殊心理状态,重视青少年的心理波动、心理感受和心理需求,特别是心理问题,不能把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当作思想问题来对待。要注重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方法,把思想教育与心理疏导和心理教育有机结合起来。针对青少年易发生的心理问题,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使他们树立自信、自尊、自强的心态,培养其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品质,并能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新形势下,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入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有利于高校普及健康知识,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促进青少年心理潜能的发展,而且有利于解决青少年心理问题,消除青少年心理疾病。

  (二)要建立和完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有效机制

  人的心理和谐,是指人的认知、情感、意志等内心活动处于平衡自然、协调统一的状态,并对外界事物抱有平静适度、热情友善的态度。心理和谐是行为和谐的前提,个人行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所以,社会和谐必须从心开始,心平才能气和,内和才能外顺。   首先在全社会建立起一种汇集和反映机制,以加强青少年对社会心态的了解,及时地发现和解决问题。同时对于青少年社会心态的疏导、调适与平衡工作也要及时跟上,让社会情感的交流能够畅通无阻,以避免消极心态和不良情绪的累积而产生恶化。其次要加强青少年与社会之间的交流沟通,及时帮助他们解决思想情绪和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此外还要充分运用现代传播媒体,健全心理咨询网络,以引导他们社会心态的良性发展,帮助青少年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心理和谐。最后就个人而言,就是要引导个人加强自身修养,提高精神境界,完善自我人格,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志向和目标,从劳动付出、从自己的创造和对社会与别人的关爱中获得幸福。前不久,乌鲁木齐市教育局规定从今年开始普通高中将心理健康课程纳入课改年级的必修课。这意味着继2006年这门课成为乌市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后,心理健康教育课正式成为乌市普通高中的必修课。乌市高级中学专职心理教师严林峰认为,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是为治疗和矫正,而是强调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实现人格上的成长和心理潜能的开发,使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常态化。只有从娃娃抓起才会“芝麻开花节节高的”。

  (三)重视校园文化建设

  文化具有很强的社会教化功能,社会主义文化具有导向、评价、规范人们行为的功能作用。新时期学校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学校的师生员工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根据校园文化的新情况、新特点,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推动校园文化的发展繁荣,充分发挥作为文化建设基地的重要作用,为加快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为强化高校文化创新、文化传播的功能和推动社会文化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要充分发挥校园之声、黑板报等宣传工具的作用,加强舆论宣传和正面引导,形成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坚持办好校报、校刊,弘扬主旋律;办好学生业余党校、业余团校、青年志愿者等活动,吸引和凝聚大批青年学生,使之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力军。文学社、书画社、艺术团等学生社团要开展多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娱体育活动,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构建文明校园的主阵地,为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做出应有的贡献。

  (四)充分发挥了班主任在学生管理中的主体作用,以诚相待,奉献爱心,树立榜样

  首先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一个班的“当家人”。可以这样说,有什么样的班主任,就会有什么样的班集体,班主任的性格、言行、举止都会直接影响一个班级的学生。以自身的良好道德行为引导和带动学生,用师表的形象感化他们,做到既言传又身教,处处起示范和表率作用。另外还可以从“查”、 “观”、 “谈” 、“访”几个方面来了解学生:“查”,就是查阅学生的档案,初步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情况。“观”,就是留心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进一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谈”,就是多与学生谈话,掌握学生的思想变化状况。“访”,就是加强随访,多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认真落实《班主任工作条例》。班主任要做到“腿勤、嘴勤、脑勤”,经常深入班级、宿舍,关心学生生活,解决学生困难,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使学生在温暖中受到熏染,得到教育。

  (五)占领对青少年来说的重要阵地:网络

  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在2007年9月曾发布《中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指出目前中国约有4000万未成年网民,其中“网瘾少年”有400万,约占10%,大学生网络成瘾率达到9%以上。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信息的依赖程度与日俱增。调查显示,79.8%的青年经常浏览网页查询新闻或相关信息;58.1%的人上网一定要打开QQ或MSN等即时聊天工具,不希望与人失去联系。

  青年为什么容易成瘾?调查中,76.1%的人认为原因是现代青年精神世界空虚,需要填补;60.5%的人认为是因为现代青年交际能力的缺失,容易沉湎在一些事物里;40.7%的人认为原因是社会压力太大让青年需要这些方式放松;32.1%的人认为是生活条件的改善使得青年有条件去实现自己的想法。成瘾很大程度上也是现代青年逃避现实的表现。当青年心情苦闷无法发泄、不知道如何解决的时候,或者在生活中找不到精神寄托和幸福感的时候,就很容易找一个东西让自己沉迷进去。网络成瘾和购物成瘾等新的成瘾形式更多的属于心理依赖,更好的办法首先是帮助他们找到生活的乐趣,找到应对挫折的方法,帮助他们重构自己的一套“挫折应对系统”,比如孩子经常上网,作为家长不能一味地禁止,而是要让孩子找到学习的乐趣、与人交往的乐趣、生活的乐趣,让他发现这些乐趣比网络更生动、更有价值。其次,要做好网络阵地这块巨大的“蛋糕”,对这个阵地要进行更多的人文关怀。在青少年不愿意和别人面对面敞开心菲畅所欲言时,网络就成为他们最好的朋友,而我们就要充分利用好这个阵地,让网络成为青少年的另一个心理医生。

  由于明年经济减速,全国将还有600多万大学生毕业,就业形势如此严峻,学校就更应该加强对青少年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从而使青少年们能健康地成长,成为建设我们祖国的钢铁桥梁。

如何加强对青少年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论文搜索
关键字:人文 青少年 关怀 心理 疏导 何加强
最新心理学论文
浅谈心理学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利用心理学理论提高税收管理与服务效应的研
无偿献血不良反应的心理因素及对策研究
传媒艺术类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模式
数学在心理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心理学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探索人本主义心理学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策略
浅析心理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地位
网络暴力游戏成瘾的心理机制探析
幸福能力培养的内容探析
热门心理学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论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
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家庭原因分析
浅析当代大学毕业生的择业心理及其调适办法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大学生择业受挫与应对
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障碍分析与对策
论大学生心理健康预警机制
心理学的发展与应用
青年心理健康的性别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