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浅谈新课改下的史料教学论文

浅谈新课改下的史料教学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10-04

浅谈新课改下的史料教学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历史资源,历史课堂应该是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但中学历史课堂常规教学却是尴尬的境地。如何焕发历史课堂的活力,要让学生真正的融入学习、感悟历史,就必须积极正确的运用史料,使史料教学成为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中学历史教学方法虽然有很多,但是史料教学法应该是一种最基本的教学方法。[1]

  一、史料教学重要性

  1.新课标下的要求

  中学历史教学方法虽然有很多,但是史料教学法应该是一种最基本的教学方法 , 外国历史教师只把教科书当做“参考资料”使用. 史料的运用是中学历史课程改革和发展的要求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课程目标明确提出,高中历史教学要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要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新课程否定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历史学习方式,提倡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以主动接受和研究性学习为基本形式的新的历史学习方式,《课标》已将史料在教学中的运用,作为开展历史课程改革,实现历史课程目标的重要媒体和途径。因此,中学历史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史料教学在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作用,积极利用史料作为教学的基本素材,改革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对历史问题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与科学精神,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历史地、辨证地分析问题和通过历史表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史料,并运用有效信息进行论证的能力等。

  2. 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需要

  高中生学习历史,不仅仅是为了记住一些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历史的思维方法,通过分析慨括比较评价一定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得出恰当的历史结论,从而达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目的。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要通过史料教学这一有效途径。中学生缺乏基础历史知识,表现为占有的史料少,了解的历史史实也少。这就需要我们历史教师在课堂上介绍相关重要史料,讲叙相关基本史实,引导学生再现历史场景,重构历史现象。史料是历史思维的基本素材,没有丰富详实的史料,中学历史教师的授课就会陷入照本宣科死气沉沉的境地,很多情况下学生只是一知半解地死记教材现有结论,机械记忆教师传授的知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作性无法发挥,其历史思维能力受到严重制约。丰富详实的史料能较好呈现历史的原貌,活化教材,拓宽视野。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史料的引用创设历史情境,激发探究的兴趣,进而将兴趣的的激发和历史学科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例如,必修二第四单元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导入时,通过多媒体播放《春天的故事》歌曲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展示材料《春天的故事》的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教师通过设问“这位老人是谁?这是什么的春天?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代指什么?”自然导入改革开放这一时代主题。

  学生的理性思维水平较低,感性思维水平较高时,直接接受和理解史论和史观的能力不足,而史料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学生们通过观察,阅读和讨论便能从中获得更多有用的历史信息。如对于伟人孙中山认识评价,课堂教学中我们不妨引入以下材料

  甲说: “他是有世界影响的政治家和革命家。”

  乙说:“他是移风易俗的倡导者。”

  丙说:“他是中国现代化的光辉先驱。”

  丁说:“他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上述材料从全球史观、社会史观、现代化史观、革命史观等多元史观展现了伟人孙中山的贡献,丰富了我们对辛亥革命的认识。培养学生多角度看待历史的思维能力。史料能比较生动地反映历史的本来面貌,既深化和活化了教材,又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帮助学生准确地领悟历史。

  3.高考复习备考的需要

  今天的高中历史学习,不论是期中、期末调研考试,还是武汉市统一的调研测试,甚至是全国高考,不论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无一例外的是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景,提出新问题,回答新问题。因此为了搞好高中历史教学,为了高考复习备考,我们也要毫不例外地运用史料教学,力争做到“无材料不成课,无课不材料”。

  二、史料教学的运用

  1.立足课本,充分利用教材中已有的史料

  高中历史教材是首要的历史课程资源,善于运用教材中的史料是我们的首选。新标历史教材包涵多种形式的历史史料,导言内容多以历史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学思之窗多以原始史料辅以思考题。探究活动课中材料可供学生课外学习扩大知识面。教材中穿插的大量地图及文字解释。历史纵横资料回放中史料丰富直接让学生感受历史。学习延伸以材料问答的形式供学生课后探究。这些史料都是专家精心挑选,有较高的利用价值,而有些教师有时间就讲,没时间就省略了,殊不知这些材料基本围绕教学重难点,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该分析史料,结合教材内容,精心推敲,预先做出简明扼要的答案,把史料、思考题有机融合进教案之中,以促进难点和重点内容突破,在教学中有目的引导学生在读懂读通的基础上分析史料,最大限度地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结合内容简明扼要回答思考题,充分发挥史料应有的作用,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如学习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二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郡县制时可结合前言部分朝廷内部关于郡县和分封的争论,说明郡县制此种地方行政管理体制的确立不是一帆风顺的,为汉初郡国并存制及王国问题埋下伏笔。   有时教材选取的史料并没有所设置问题,此时史料的运用上就需要教师精心设问。只有这样,才能用好用足史料,激发学生认真阅读,积极思考。促使学生思维向新情境的纵深推进,以更好地理解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内容。[2]

  2.精心备课,恰当地选择运用史料

  一些教师已经习惯于常规历史教学,总觉得史料的搜集劳心费时,有些资料上的材料又不对自己的胃口,殊不知大量史料我们可以运用。如历史著作,教师教学用书,历史学习资料,期中期末调考试题,特别是高考历史试题都是很好的史料来源,教学中我们都可以充分运用。

  近代以来大国崛起之路无不与海洋紧密相连,我们的中国梦要实现也要重视海洋,那么中国和海洋是什么关系呢。 2013高考文综第40题考查中国古代与近代对海洋的利用。

  材料一 我国是最早利用海洋的国家之一,殷墟即发现了来自南海乃至阿曼湾的海贝。……――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文》等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卷入世界市场体系,通商口岸不断增加。……19世纪60年代后,清政府与英法 等国签订条约,允许百姓出国,“毫无禁阻”,仅南洋地区,就有中国移民500万人。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等

  据此可归纳概括中国古代海洋利用 的特点,以及中国近代以来海洋利用的变化,对我们今天的海权提供有益启示,强化我们的海洋意识海权意识。同时也拉近了学生和高考的距离,熟悉了高考的模式。

  3.充分利用乡土历史

  乡土史料让学生有一种格外的亲切感。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的生动教材,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对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充分利用好乡土历史史料教学,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可由学生自己动手搜集史料。如学习必修一《辛亥革命>时 可以发挥武汉首义之区的优势,让学生讲讲辛亥革命遗存,特别是阅马场的辛亥革命博物馆即俗称的红楼。同时配合放映央视纪录片《辛亥革命》的节选部分。以此拉近学生和历史的距离,增强他们的历史责任感和学习积极性。

  4.学会利用网络资源

  互联网是一个无声的老师,各种资源应有尽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我们要学会甄别和运用。除了大量的课件教案学案试题之外,还有很多的史料我们要学会运用正规历史教学网站上的史料,少用或不用非正规历史教学网站上的史料,关于这一点学生不清楚,作为历史教师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三、史料运用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史料的真实性

  在引用史料时操作不够严谨规范,造成了一些偏差和问题,给教学与评价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有些文字史料,原文有正反两方面或多层次的表述,如果节录时只选择一部分,就会造成以偏概全.史料选择上要尽量真实的反映历史全貌,运用史料重建新的历史情境较为复杂,更牵涉到如何获得有效信息,以及有效信息如何诠释的问题。教师选择史料时一定要真实,在指导学生搜集史料时要教会学生鉴定真伪, 特别要排除影视作品对历史学习的干扰.在教学中,教师避免把野史、传说或者是道听途说的内容作为史料给学生分析、思考,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不会混乱.。如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4课有关军机处内容时,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可能盲目讲述有关雍正夺位的一些野史传说。这样学生往往把精力集中到这种无关紧要的野史故事上了,忽视了对君主专制制度这一重点难点内容的学习。

  2.注意史料的针对性和典型性

  课堂中史料的运用,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因此历史教师不应该滥用史料,这样会无形中加重学生的阅读负担,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因此教师要合理取舍,精选史料。史料的选择首先立足于学生的认知,应围绕课程目标教材重点、难点来选取,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基本史实的理解和把握。 如学习《辛亥革命》一课的时候,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辛亥革命的全貌,选择了四组典型的史料。 材料一:革命起(略) 材料二:政权立(略) 材料三:定约法(略) 材料四:风云变 (略) 通过四组典型的材料,使学生对辛亥革命广阔的历史背景影响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可见面对浩如烟海的史料,教师要把好关,一定要结合教学主题、围绕教学重点难点选择史料,做到目标明确,针对性强,这样有助于化解难点,突出重点,实现教学目标。

  3.精心设问发挥史料价值

  史料中的有效信息包括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显性信息是直接通过观察材料获取到的信息,而隐性信息,则是隐藏在材料里面,需要联系时代背景,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角度去挖掘的信息。为培养学生的能力特别是“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教师要用好史料。教师应精心设计一些高质量的、富有启发性、规律性的问题,激发学生阅读史料的兴趣,启发他们积极思考. 教师应围绕教学要求,设计一些高质量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阅读史料的兴趣,启发他们积极思考。根据史料精心设计问题这样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分析材料后就直接得出了结果,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例如必修二《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中关于“洋务运动的成败”,教师设计一场小辩论,让学生充分发掘教材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学生的观点大体分三类:一类认为成功了,着重于其历史功绩;另一类认为失败了,着重于历史局限;第三类认为要客观一分为二评价。这样一来培养了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多角度看问题,也丰富了课堂教学。因此要多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当然也可以让学生设计一些问题以供讨论,教师应给予及时指导。

  史料教学给高中新课程历史教学带来了生机,在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及新的教学资源开发方面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和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可以看作是最能够体现新课程理念和有助于提高学生历史学科能力的教学方法,因此常规课堂教学要用导学案作为史料教学的载体。但史料教学只是历史教学方式的一种,其它的历史教学方式也不可偏废,最终打造高效的历史课堂,更好完成新课标的教学目标,更好适应新课改高考的需要。

浅谈新课改下的史料教学

论文搜索
关键字:史料 教学 新课改
最新学科教育论文
软件工程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研
“赛教学训”四位一体化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人
浅议幼儿美术趣味教学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何利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解读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及影响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营造快乐的氛围
微积分慕课教学资源与应对策略探究
浅析在德育课教学中如何灌输团队观念
MOOC引领下中学历史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研究
“情感过滤”假设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探讨
热门学科教育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变“教师教,学生学”为“教师教学生学”
素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初探
素质教育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现代体育课堂教学重在创新
浅谈《体育课程标准》与体育教师观念的转变
电教手段优化体育教学
陶行知健身思想研究
简论现代游泳技术与训练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