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走向关怀型教学论文

走向关怀型教学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10-08

走向关怀型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现代社会对人才、教育质量以及教师的素质都提出了新的构想和要求, 为了回应时代和社会的要求,教育事业要不断改革。在诸多教育改革和学校变革的政策与实践中,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学校发展和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20 世纪80 年代由诺丁斯提出的关怀伦理伴随着“学会关心”这一国际教育思潮的兴起而备受关注。她围绕着“学会关心”这一中心主题,对整个教育领域的改革都提出了建设性的主张。

  1目标的转向:培养教师的关怀素养

  关怀素养是教师开展关怀实践行为的充分必要条件。培养教师的关怀素养,就是提高教师对学生个体需要和内心感受的敏感性、理解力和判断力,并引导教师主动接近学生并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缓和他们的焦虑感,提高他们的果断性,从而形成并巩固学生待人处世的积极态度的能力。具有关怀素养的教师如同教育学家范梅南所说的“替代家长”,他们不仅仅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关心学生的生活,关心学生的情感、心理和精神等方面的需要,并努力形成关怀学生的日常生活和教学环境, 使学生在情感和心理上获得强有力的支持;具有关怀素养的教师平易近人、积极乐观、富于爱心,学生乐意向他们敞开心扉,感到与他们交往是一件轻松而愉快的事情;具有关怀素养的教师能够冷静帮助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调节情绪、减轻焦虑,能够耐心包容和教导犯错误的问题学生,能够真诚关怀和帮助有生活困难的学生。总之,提高教师的关怀素养有利于教师更敏锐的体察学生的各方面需要,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2课程的转向:关心知识

  传统的教师教育课程,只注重各种知识,认为教师专业发展就是教师掌握各种专业知识的过程,教师通过获取新知识、技能以及各种价值观念,就可改进教育教学水平。在师资培训方法上,教师主要是通过参加各种专家讲座、教育培训班、会议、自学专业期刊等方式来获得发展。这种理智取向的教师教育课程缺乏实践关注, 忽视教师在实践活动中的感悟和体验,难以激发和提升教师的实践智慧,无法有效调动教师成长的积极性,造成教师教学能力低下,无法胜任中小学的实际教学工作。

  教师发展不仅是教育技能与知识的成长,更是专业伦理、道德品质、实践智慧、文化底蕴等方面的成长。因此,必须改革当下的教师教育课程,超越狭隘的学科主义和片面的专业化教育,突显教师教育课程的实践品性、伦理品性和智慧品性,以真实的教育教学实践问题为中心, 帮助教师成为兼具人文底蕴、伦理关怀、实践智慧的教育者。关心取向的教师教育课程会突出现场实践、真实体验和个体反思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事实上,欧美各国已开始尝试建立“说的少一些,做的多一些”的课程体系。在过去的十几年当中,在教师教育课程内容方面已经形成了一个潮流,那就是将大学教育学院中的理论课本尽可能地削薄,甚至于扔掉,而追求学校真实场景中的经验和叙述。这些潮流从旧课程内容的弊端中获得动力,并在新的个人教学体验、教学叙事紧密联系的模式中获得人们的赞赏。在这股潮流中,教学的叙事方式被认为是教师教育中一个非常好的例子。从叙事的角度,教师生涯其实就是经历充满故事的人生,真实的经历和对经历的体会才是成为合格教师的关键。

  3教学的转向:淡化职业意识,建构关怀型师生关系

  传统课堂教学是以知识教学为中心开展的活动,师生关系主要是围绕着知识的传授形成和展开的,师生关系的存在是为更好地传授知识服务的。这种以知识为主导的课堂教学导致师生关系的疏远化和抽象化,造成师生及学生之间交往的缺乏。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以学科知识的教育者或道德生活的指导者的身份与学生交往的,“师道尊严”的观念容易使师生关系变成一种“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关系,这种关系“由于一方在年龄、知识和无上权威等方面的有利条件和另一方的低下与顺从的地位而变得根深蒂固了。”因此,传统的师生关系失去了对学生人格发展和精神陶冶的作用,学生也无法全面理解课堂教学交往中人际关系的丰富内涵。

  关怀伦理强调关心的关系性。关心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它的关系性。关心是出于关系之中的一种生命状态,它最基本的表现形式是两个人之间的一种连结或接触。两个人中,一方付出关心,另一方接受关心。关心行为开始于关心方的付出,完成于被关心方的接受。教师与学生的关心关系由教师和学生组成。认识到教师关心的关系性很重要,它使教师明白关心不是一种一厢情愿的事情,作为被关心方的学生在关心关系中具有特殊的首要地位,他或她是教师关心行为的起点, 应重视学生的需要和关心的效果,应明白学生真实的感受和心灵的回应直接决定着关心关系能否维系和发展。从这个角度看,关怀型师生关系不是一味地要求教师去关心学生,而是通过师生之间相互依赖、平等对话的关系来“阐明”关怀,即教师以自身的行为让学生感受到“关怀”的意涵,学生在自己的行为中体现出被关怀和被鼓励的结果。在关怀型师生关系中,师生双方的交流是心灵的互动,情感的共鸣。也就是说,他们以自己的精神亲临现场,以彼此内在的心灵情感去理解对方、感受对方、陶冶对方。这样所形成关心关系的双方是“我”和与“ 我” 一样的“ 你”, 而不是与“ 我” 相对的“它”。关怀型师生关系可以给学生留有自我生存的空间和时间, 有助于引导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实现其整体素质的提高。

走向关怀型教学

论文搜索
关键字:关怀 教学 走向
最新学科教育论文
软件工程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研
“赛教学训”四位一体化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人
浅议幼儿美术趣味教学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何利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解读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及影响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营造快乐的氛围
微积分慕课教学资源与应对策略探究
浅析在德育课教学中如何灌输团队观念
MOOC引领下中学历史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研究
“情感过滤”假设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探讨
热门学科教育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变“教师教,学生学”为“教师教学生学”
素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初探
素质教育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现代体育课堂教学重在创新
浅谈《体育课程标准》与体育教师观念的转变
电教手段优化体育教学
陶行知健身思想研究
简论现代游泳技术与训练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