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古代蒙学作文教学的现代启示论文

古代蒙学作文教学的现代启示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11-03

古代蒙学作文教学的现代启示

  我国古代作为“作圣之基”的蒙学教育,用其在千百年教育教学实践中摸索、总结出来的教材和教法,较好地完成了启蒙、养正的工作,也给我们留下了一笔丰厚的财富。像《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一类的蒙学教材,至今还活跃在我们的视野中。蒙学中识字、写字、读书、作文的教法,也有许多值得称道之处。作文教学在古代蒙学教育中一直是比重较大的内容,蒙学在以读书为主的阅读教学开始不久后,便按固定的程序(先属对、再作诗、作文),用多种方法对蒙童进行写作训练,而这种写作训练一直要持续到能应对科举考试的要求为止。虽然我们现代的作文教学在要求和步骤上都与古代差异较大,但我们若能本着“继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的宗旨,对历经岁月沉淀的古代蒙学作文教学经验去粗取精、加以借鉴,相信仍能给当今教学带来一定的启发。

  一、读写结合,以读带写

  众所周知,读书对于写作的影响非常重大。读书能够充实词汇,增强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能够拓展思维、启迪文思;还能够让我们了解到无法亲历的生活和知识,丰富写作素材;更能够帮助我们把握写作规律,习得写作方法。古代蒙学素来提倡“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以读书为写作的基础。在蒙学中“选前辈老程文,极简、极浅、极清者,每体读两遍”,经由反复诵读积累语感、促发理解力,并学习范文的写作技巧,积累写作经验,以运用于语言实践。蒙童通过大量阅读,领悟内化,读写能力不断增强。因此,尽管当时没有多少专门的写作教材,他们写作时也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反观现代的作文教学,读写严重脱节,学生学习课文只是机械地记忆其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写作特点,无法从中汲取写作的养料,却迷信于各种“优秀作文选”、“考场满分作文”,写出不知所谓或千篇一律的文章;教师也怕上作文课,总觉得吃力不讨好,不知该从何指导。要改变这种状况,就需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紧密结合,做到“读写结合,以读带写”。

  首先,应以阅读为教学中心,不在具体的写作知识上过多纠缠。教师可在学生学好课文的基础上,将阅读教学要点与写作训练要点对应起来进行序列化设计,通过“以读导作”、实现“读以致作”,加强“读写结合”。比如可由课文的课题讲解进行作文的审题和拟题训练;由课文的主旨概括进行作文的主旨表达训练;由课文的分段、概括段意进行作文的列提纲训练;由课文的详略排布进行作文选材的详略安排训练;由课文的词句赏析进行作文的遣词造句训练等等。还可以选择与课文相对应的文本正反例,作为写作技巧和策略的示范。 (下转第4页)

  (上接第3页)

  其次,开阔阅读视野、加大阅读量。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学生的阅读更要广泛联系生活,不断从中感知时代的变化,领略中外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差异,积累鲜活而又丰富多变的语言材料。还要增加阅读数量,通过阅读不断提升基本的鉴赏能力,进而逐步推进写作能力的提高。现在的互联网和纸质传媒都发展迅速,阅读的广域性、便利性远超过去,给我们提供了非常便利的平台。可要求学生依自我兴趣每日阅读一篇文章,古今中外不拘,诗歌、散文、小说、新闻、时评等文体不限,只要保证一周内文体不重复即可。但由于网络阅读容易产生“浅阅读”、“泛阅读”的弊病,所以学生读后还要要求他们选取词句摘录、记诵,并用一段话简述摘记的理由,落实“以读带写”。有了这些日常的阅读积累,才能在正式写作时避免出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

  二、先放后收,入格出格

  古代蒙学的作文训练,大多采用“先放后收”的教学方法。蒙童初学习作时以“放”为主,不多设限,鼓励蒙童大胆想象、自由写作,消除他们的顾虑和畏难心理。当他们有了一定基础后,才要求行文合“格”,并提出立意高远、构思严谨、用词恰当等要求,即所谓“收”。这种教法顾及了学生的习作心理和心智发展特点,在今日的作文教学中仍然可行。

  至于所谓的“格”,简单说就是格式、规范,因为任何一种文体的写作都有其固定的“格”的要求。古代蒙学在其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有一套实用的写作格式――“破题、承题、分股、大结”或者“起、承、转、合”。这种格式在明代以后的科举考试中定型为刻板、僵化的“八股文”,一直为人所诟病,以至于对格式本身也加以反对。但事实上,这是人们认识的偏差。首先在蒙学教育初期,写作八股文并非作文训练的主流;其次“八股式”的写作格式,对初学写作的蒙童而言,其实是有利于培养他们思维的条理性和连贯性的,让他们作文时有规范的步骤可以依照。比如“破题”或“起”,是导入主题;“承题、分股”或“承、转”即分析问题、发挥主题;“大结”或“合”则是得出结论。文之有八股,尤诗之有律诗,这种格式基本上符合议论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或得出结论这三个基本步骤,是对写作规律的探索和总结,至今对文章框架的构建仍具备规范的意义。所以我们现今的作文教学中仍可引入,用以帮助学生对议论文的格局做整体认知,建立规范性,然后再分步细化、逐层深入。

  此外,作文训练“入格”后还要力求“出格”。古人一直强调“文章之道,必师古人,而不可袭乎古人”要求“师其神”而不“师其貌”。我们现今的作文教学也应当注重学生自我个性、创新意识的培养,学前人作文的章法,只是把握规律,却不能囿于前人的思想,泥于他人的风格,而应不断开拓进取,写出新时代的新气息,唱我真我个性。

  三、多写多改,多留少改

  写作是多种语文能力的综合运用,必须通过不断地反复训练才能达到效果。古代蒙学尤其注重写作量的累积。要求蒙童每日“或破题,或破承”,即每天练习“破题”或“破承”为整篇作文做好前期准备,整篇作文则每隔一天做一篇。还有一些蒙学要求蒙童每月逢三、七作文,一月写作六篇;也有的蒙学要求蒙童每月逢三、八作文,初一、十五还要加作史记和诗赋。可谓次数多、数量大。当然这是因为过去的蒙学教育是小班化教学,且不分科,时间和精力上都有余地。而我们现今学校的作文教学,因为学生数量多、教师教学任务重,正规课堂作文训练的数量实在偏少。但可以通过其它形式保证学生能有充分的写作训练。比如可以通过“周记”的方式,要求学生多写。对于周记的主题和文体不加限制,可以记叙生活中的趣事、琐事,也可以对社会热点问题有感而发,还可以对国际形势指点评论,只要价值观正确、态度端正,抒真情、写实感,都予以肯定。如此可对学生完整叙述事件、陈述观点等能力进行训练。老师也只需略加批改,简要评点,省时高效。   同时“多写”在古代蒙学中,也并非总给出新的题目让蒙童写,而是蒙师先给蒙童出一个极其明了浅易、便于发挥的题目,在给他们讲明题意和文章体式风格的要求后,让他们自行写作。若是蒙童写出来的文章不合题旨,蒙师还会再细讲一遍,然后仍让作此题目。并且常常“一题三作”,让蒙童极尽其思维的能力,在反复中自然通达其中的道理,这样的效果远胜于一日一题的浅尝辄止。今日的我们也可以“一题多作”,深度挖掘。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立意,用不同文体写作,然后反复修改,通过前后比照总结得失,看到自己的进步,不断有所收获。

  古代蒙学作文教学中还强调“多改”。蒙师们经常给蒙童“改文”,但这种“多改”,不是大幅度改动学生文章的内容,而是增加批改的次数,并且多是面批,效果显著。我们现在教学规模较大、任务较重,人人、篇篇面批可能性不大,但正规课堂训练的作文,可由教师分组详批、适当面批,然后做好记录,每次选择不同的学生面批,争取每学期每个学生至少有2次面批的机会。也可在老师进行立意角度、选材要点、范文展示等指导后,由学生交换互批,把学生评判中一致推崇或普遍评价较低以及有争议的文章作为样本重点详批,以点带面,让学生也能够转换角色站在教师的角度去看文章,对他们自己的写作会更有启发意义。

  古代蒙学中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十分注意“多留少改”,即使修改也依照蒙童作文的“立意”而行,极少大删大改,更不会脱离蒙童作文的原意而强改。此经验在今天的作文教学中较好地被继承下来,教师们一般都会考量到学生作文的信心和兴趣,除明显的结构、逻辑问题外,很少会有教师对学生的作文“大动干戈”、“伤筋动骨”。教师们一般都在可改之处,着力修改,以期达到点铁成金的效果。这种充分考虑学生的水平和心理特征作文教法,我们可以继续坚持。

  当然,我国古代蒙学作文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受教学内容和教学思想的制约,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历史局限性。但是许多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来的并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作文教法,还是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特征和我国语言文字规律的,具有超越时空的实用价值。希望这些有效经验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启发,促使现代的作文教学更为有序、高效。

古代蒙学作文教学的现代启示

论文搜索
关键字:启示 作文 古代 教学 现代
最新学科教育论文
软件工程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研
“赛教学训”四位一体化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人
浅议幼儿美术趣味教学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何利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解读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及影响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营造快乐的氛围
微积分慕课教学资源与应对策略探究
浅析在德育课教学中如何灌输团队观念
MOOC引领下中学历史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研究
“情感过滤”假设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探讨
热门学科教育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变“教师教,学生学”为“教师教学生学”
素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初探
素质教育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现代体育课堂教学重在创新
浅谈《体育课程标准》与体育教师观念的转变
电教手段优化体育教学
陶行知健身思想研究
简论现代游泳技术与训练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