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在初中古诗词的教学中如何捕捉意象论文

在初中古诗词的教学中如何捕捉意象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01-10

在初中古诗词的教学中如何捕捉意象

  古诗词的美,集中体现在意象上。意象是作者在作品中创设出来符合自己个性、时代的一种氛围、情味。它应该是外在的境界?D?D景物,与作者心中的境界――喜怒哀乐的高度统一,是外物与内情的自然融合,是饱含作者感情的艺术画面。优秀古诗词中的意与象是完整的、有机的统一体。作者在写“象”的同时,就注入了他的喜怒哀乐各种情感,“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而在抒情时,则往往又是寄情于物,借物载情。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把握好意象的美。就可以帮助学生从诗句的表层进入作品的“灵魂”,并由此获得美感。

  1 抓住意象,迅速理解诗意

  古代诗词(尤其是写景抒情类)特别注重营造意境。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通过意象的把握,进入诗词本身所营造的意境之中,调动学生自身的生活积累与审美经验,通过艺术的联想与想象,完成诗词意境的再现与再造。从而引导学生加强审美体验,提高审美情趣。比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就典型地体现了意境美这一特色。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首先找出全诗的意象(即诗中描写的具体事物):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和夕阳一共十个事物。接着,我又引导学生:这十个意象诗人是用什么把它们串联起来的?通过思考。学生得出结论:是用一种情(即一游子的羁旅愁思)作为线索把它们串起来的。就组成一幅非常美的图画(即本诗的意境),请同学们用自己优美的语言,把本诗的意境再现出来。有位学生是这样描述本诗的意境的――暮霭中,躯干上缠着枯藤的百年古树无声耸立,一只乌鸦静静地停在古树枝头,没有动,也没有叫。仿佛和古树枯藤结成一体。小桥下,一条小溪潺潺流淌。一座农舍悄然而立。在西风劲吹的古道上,一位游子正骑在一匹瘦骨嶙峋的马上,朝着夕阳走去,渐渐成为一个黑点,消失在地平线多美的意境啊!如果在教学中,我们只是简单地翻译一下,那么,古代诗词教学无疑就变成一杯白开水,哪来这种意境美的感染和熏陶呢?首先,抓住意象,解读诗句的字面义。读诗的第一步也是最基本的一步是必须弄清其字面基本的意义,这是进一步理解诗意的前提。要想很快地把握其字面的意义,迅速抓住意象是技巧。如李白的诗《渡荆门送别》的颔联和颈联,“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在这两联里,诗人写的意象有山、平野、江、大荒、月、云等。抓住这些意象,则解读其字面义为:(诗人)坐在船上,沿长江而下入三峡,来到辽阔的楚地平原之处,高山消失,随着山势的变化,滚滚长江也逐渐平静下来,在辽阔的原野上缓缓流淌。夜晚,诗人坐在船上,抬头万里长空,只见一轮明月,犹如天上飞下的一轮明镜,皎洁澄澈,照着大地。那碧空中的云彩,变幻而莫测,忽而幻成了壮观的海市蜃楼之景。抓住这些意象我们可以看到诗人由地上写到天上,由动景而至静景,由实景而至虚景。层次井然,曲折有致,摇曳生姿。一幅亦真亦幻的山水画卷,呈现在我们面前。其次,抓住意象中的象征意义,从而迅速把握诗意。在古体诗中,有很多具有特定象征意义的意象。如柳、如月、如雁、如鸦等等。在读诗时抓住意象也就能很快地关注到这些特定的意象。从而迅速解读诗意。如《天净沙?秋思》中的“鸦”,由于鸦到黄昏时会归巢,从而让游子产生深深的羁旅之愁。再如《渡荆门送别》中的“月”,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则代表着送别、思乡、思念亲人等等。其它折柳表示送别,黄叶表示美人迟暮,竹表示气节,红叶表示爱情,梧桐表示凄苦,桃花象征美人,红豆表示相思,菊表隐逸高洁,捣衣表示思念丈夫,吴钩表示建功立业等等。再次,抓住意象,把握其表达技巧。意象抓住了,诗意理解了,诗的表达技巧就很容易明确。如上面提到的李白《渡荆门送别》中,如果能抓住末联中的“故乡水”、“行舟”两个意象,我们就很容易看出诗人实际上写的送别之人原来是故乡的水,而不是友人。故乡的水多情,不舍诗人的离去,依依不舍,将诗人远送到荆门之外。在这里诗人用了一贯的拟人的手法来表达这种故乡之情。这种手法在他的作品中比比皆是。如《梦游天姥呤留别》中“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再如他的名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等等。当然在这首诗中的颔联颈联中诗人由地上写到天上,由实景写到虚景,由动写到静,可见诗人运用了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的写法。

  2 欣赏古诗词,感受诗歌意蕴之美

  品味古诗词的意象,是对古诗词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等的综合系统性探讨,品味可以从字词、意境、修辞、写法等方面进行。对诗歌的字词句等有特色之处细致评析。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全词几乎由意象组成,“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等共同组成了秋色凄凉悲切之景。每一个景象都带着令人凄清之感。古诗词中,还有一些客观事物早就被人们赋予了特定的意义,形成了一些特殊的文学景象。如,大雁南飞,形成了游子们思乡怀亲的寄托;折柳,暗示离别之苦、依依不舍;松、竹、梅、菊表示气节高雅、孤傲超逸之品性。抓住了这些特色,就大概反映了诗词的意象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我国古诗词比比皆是。拿王维来说,盛唐著名诗人与画家,作为诗人,他被誉为“诗佛”,他的五言诗被誉为“五言之宗匠”;作为画家,当朝盛誉极高。他的诗,诗中有画,后人千古传颂。诗配画是品味诗境的不错方法。这种直观的感受更能增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如杜牧的《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诗一开头,就像迅速移动的电影镜头,掠过南国大地: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里又过渡到江南风光的重要组成部分――寺庙,揉进了沧桑之感,南朝遗留下来的许许多多佛教建筑物在春风春雨中若隐若现,更增添扑朔迷离之美。如果能让学生对古诗词作画,更能增添学生对诗词意象的体会。例如,教授《送别》(无名氏)、《山居秋暝》(王维)、《相见欢》(李煜)等,学生创作配画都很有兴致,虽然画得不是很好,但是通过动手画、讨论和反复修改,充分认识到了诗词的意象。

  总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古诗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大语文教师应遵循《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感悟能力,提高阅读古诗词和鉴赏古诗词的水平,提升学生的文学品位,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古诗词的无穷魅力。所以,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循象入境,因境悟情,有效地引导学生抓住古诗词的意象去理解诗作,意义深远。

在初中古诗词的教学中如何捕捉意象

论文搜索
关键字:古诗词 意象 古诗 初中 教学 如何
最新学科教育论文
软件工程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研
“赛教学训”四位一体化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人
浅议幼儿美术趣味教学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何利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解读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及影响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营造快乐的氛围
微积分慕课教学资源与应对策略探究
浅析在德育课教学中如何灌输团队观念
MOOC引领下中学历史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研究
“情感过滤”假设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探讨
热门学科教育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变“教师教,学生学”为“教师教学生学”
素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初探
素质教育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现代体育课堂教学重在创新
浅谈《体育课程标准》与体育教师观念的转变
电教手段优化体育教学
陶行知健身思想研究
简论现代游泳技术与训练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