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歌剧演唱在声乐教学中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向论文

歌剧演唱在声乐教学中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向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01-28

歌剧演唱在声乐教学中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向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17-0091-02

  一、歌剧演唱与声乐教学

  歌剧艺术是人类天才创造力的伟大奇迹和音乐戏剧光辉成果的综合体现,因此,能够献身于这项艺术,是我们的幸运和光荣,同时也向我们的整体素质提出了十分严峻的、极高的要求。歌剧艺术在西方已经发展了近四百年的时间,传入中国不足百年。在短短的几十年中,中国歌剧艺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形成了自己的特点:无论是创作还是唱法上都融入了中国戏曲、民歌以及西洋音乐经验,形成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多种音乐风格形式。然而,八十年代以后至今,由于各种因素,它的发展逐渐走入低谷,始终只被少数人认知,只有少数人才能掌握其演唱技巧,相对于民族声乐和流行歌曲,民族歌剧的大众认同度和社会影响还很小。在声乐教学中的歌剧演唱的重视程度也不够,因此本文结合歌剧名家演唱来分析歌剧特点,同时指出我国声乐教学中歌剧的发展趋向。

  随着歌剧的不断创作和美声唱法的不断完善,每个时期的歌剧演唱风格也略有不同。亨德尔(George Frederick Handel,1685-1759年)德国作曲家,是西音乐史上享有盛名的音乐大师,被誉为圣乐之祖。亨德尔与巴赫并称为巴洛克音乐最伟大的作曲家,演唱巴洛克时期的作品要严格注意速度和节拍,不允许抢拍或者渐慢和减弱,要保持很中规中矩的巴洛克庄严的风格。

  在学校里,无论是初级程度的学生还是高级程度的学生都会演唱亨德尔的作品,亨德尔所处的年代正是阉人歌手的黄金时代,亨德尔的音乐庄重而富于英雄气概,不需要用浓重的胸声,或者威尔第歌剧式的英雄主义硬起音,亨德尔的作品要保持声音的抒情性和灵巧性,下面我以个人的演唱实践,谈谈《绿树成荫》这首咏叹调,《绿》选自歌剧《赛而斯》(Serse)中的一幕第一场。场景中赛尔斯在他逍遥逸乐的王宫后花园中,面对暴风雨后,一棵葱葱大树,上面绿叶青葱,地上一片绿茵,由此触景生情唱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前面部分是宣叙调,采用一部曲式,亨德尔的作品,往往一句歌词重复多次。

  这首歌曲在演唱时要求气息连贯,如在咏叹调中第一句是6拍子,而且要求做渐强处理,演唱时不能因为气息不够而换气,这样就破坏了歌曲的意境,在演唱这首歌曲时要注重表现音乐整体的宏伟庄严的气势,所以不必像演唱沃尔夫艺术歌曲那样一字一句的精雕细刻。这首歌曲的演唱标识很多,每句之间甚至都有标识,主要是强弱标记。所以在训练演唱这首歌曲时,要求学生要有良好的呼吸支持,和在同一音上做渐强减弱练习,亨德尔作品中的力度变化不同于浪漫主义作品,一般都是呈阶梯式的变化,要求平稳的声音和音量,所以在演唱时值得注意,在学习过程中,其实这首歌曲已经成为不分男女声种雅俗共赏的歌曲,歌者如何掌握巴洛克时期声乐作品的风格,这就体现出不同歌者的艺术修养。

  贝里尼(Vincenzo Bellini,1801-1835年)意大利作曲家,音乐风格激昂振奋并带有浪漫主义的梦幻意境,独特的声乐旋律蕴藏着一种内在动力,感人至深。贝里尼的歌剧声乐部分常有技巧很难的装饰性花腔,所以要求演唱者有很好的声乐基础才能够完成。

  威尔第(G.Verdi,1813-1901年)意大利作曲家,是19世纪下半叶名望最高,影响最大的浪漫主义歌剧作曲家。演唱威尔第的歌剧要求声音铿锵有力,慷慨激昂,从演唱技巧上看,要有戏剧性的激情和硬起音。下面我就个人的演唱实践浅析一下歌剧《弄臣》中的吉尔达的选段《每逢那节日到来》,该咏叹调描述的是被抢走的吉尔达从公爵的屋里逃出来面对着父亲讲述事情的经过:每逢那节日到来,我都要去教堂,遇见一个漂亮的青年……虽然这是一首痛苦的叙事歌曲,但是由于里面用了一些花腔旋律,把吉尔达的形象描写的十分生动。这首咏叹调是e小调,4/2拍子,小行板,A段开始四个乐句,然后是一段花腔,经过两小节的过门,A段曲调反复一遍,但是歌词不同,接下来是B段,转调变为C大调,最后一段是全曲的精彩部分,用一连串的三连音加上六连音组成花腔,将激动的感情推向顶端,最后落在主音上结束。

  在演唱威尔第的作品可以适当的加进华丽的上下滑音,如我在演唱开始部分时就使用了下滑音。因为这是一个下行的纯五度,加进下滑音可以使感情得到更为淋漓尽致的发挥,这也是浪漫主义作品与古典主义演唱风格的主要不同。另外在演唱者这首歌曲值得注意的是六连音要唱的均衡,而且几乎每段都是弱拍起,感情符号标记很多,将这些都唱出来,不失为好的演唱。普契尼以后的意大利歌剧演唱风格是经常运用随意拍来演唱,节拍进行不均衡。那么20世纪至今的歌剧演唱风格可以说是不拘一格,各种新旧演唱风格都竞相存在。总之,演唱歌剧还要看具体内容和声部而定,但总体来说演唱真实主义歌剧都需要更为浓重的戏剧性的声音,它要求混以更多的胸声们要求浑厚,深沉及更洪大的音量。中国现代意义上的歌剧艺术是“五四运动”以后,在借鉴西洋歌剧基础上,融汇中国民间音乐戏剧传统的养料发展而来。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歌剧艺术取得了辉煌的成果,但是在新时期还将面临多许多困难,对中国民族歌剧的普及和发展还将是一个长期的研究课题。

  二、在中国普及歌剧的措施

  如何使民族歌剧走出困境,走出低谷,发挥它应有的效应呢?在承认中国当代歌剧可以有不同的美学追求和审美趣味的前提下,要求大多数歌剧家在从事歌剧创作时眼睛盯着市场,心理装着观众,把歌剧的戏剧性和歌剧的剧场趣味作为艺术构想的重要出发点,把雅俗共赏当作歌剧的艺术目标去追求,力争以最精湛的制作把失去的观众重新吸引到剧场来。其实,歌剧的演唱就是要掌握社会与艺术的脉动,洞悉了观众的心理,全心投入,服务于观众的审美需求。在中国普及并发展民族歌剧,让广大群众都理解并喜欢歌剧,至少要做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一)创作和演唱风格的民族化

  歌剧要实现民族化,走民族化的道路,首先是创作。歌剧最早诞生在意大利,之后在意大利乃至整个世界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意大利作曲家如罗西尼、贝里尼、多尼采蒂,威尔第、普契尼等人创作了许多部风格各异的歌剧。这些作品在一定意义上促进了歌剧艺术的形成、成熟和发展。因为“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莫扎特、威尔第、瓦格纳、普契尼等等歌剧大师,他们的作品无不传达着自己国家的人文精神,卡拉斯、帕瓦罗蒂、多明哥等众多的歌唱家的演唱无不透露出浓郁的乡土气息,我们能够感受到西班牙人的豪放、法国人的浪漫、德国人的严谨。从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异国的文化气息,我更希望我们的歌剧演员用自己的语言,向全世界人民传递我们民族的精神和文化,这当然需要创作人员和歌唱家们共同努力。其实,我国的戏曲博大精深、有丰富的唱腔,仅润腔就有几十种,更不要说众多少数民族不同的民间音乐元素,都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应该值得我们研究和学习。

  实际上,在我国的民族声乐中,一直以来在歌唱的音色方面是相当丰富的,而这方面出色的歌唱家也是大有人在。如我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郭淑珍,她演唱的《黄河怨》,运用不同音色,以巨大的艺术感染力震撼了观众的心灵。她的演唱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她用音色多变的演唱技巧表现了戏剧性的感情色彩。青年歌唱家吴碧霞,她演唱的歌剧选曲和中国民歌都同样受到人们的喜爱,两种不同的声乐体裁在她身上完美的表达出来,带给听众是美的享受。她演唱的《洗菜心》、《八月十五月儿园》等民歌,韵味浓郁,特色鲜明,就像一股股清泉涌出,又像各地的‘土特产’。她演唱的《霍夫曼的故事》、《夜莺》等颇具难度的外国歌剧咏叹调,高音甜美圆润,字正腔圆,眉目传情,手、眼、身、法、步准确地表达了每一个细节,人们在转瞬间又看到了一个抒情花腔女高音的完美艺术表现。这是文化移入或文化适应的一个成功例证,即在民歌中移入美声唱法的发声方法,在西洋歌剧中移入传统民歌、戏曲的行腔咬字、舞台表演等。所以,在艺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今天,对于歌剧娴熟的歌唱技巧、独具个性的舞台表演、百变音色的运用我们都可以移入到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发展中来,为民族声乐艺术走向世界奠定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二)深入生活,敢于在艺术形式上不断创新

  任何文学艺术都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冶炼优秀民族风格音乐的大熔炉。我国历来就有采风的传统,采风实际上就是深入生活。不管是五、六十年代的优秀声乐作品还是八、九十年代广为传唱的曲目,都是生活长河中人民大众创造的艺术闪光点的复制和再现。对创作者来说,深入生活就是捕捉灵魂闪电的过程,对演唱者来说,深入生活就是把自己和时代、生活以及作品融为一体,把作品升华到一个更高层次的过程。卡拉斯在排演歌剧《美狄亚》期间,每天早晨都很早起床去体验主人公美狄亚的生活,一遍又一遍地体验和研究主人公生活的点滴。所以她演唱的《美狄亚》被认为是二十世纪歌剧舞台上最伟大的表演。

  俄罗斯著名戏剧理论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对待歌剧演员的演唱时是这样说的:“只有全面地领会生活,演员才能找出人人能理解的、简单明了的角色任务。”他号召未来的歌剧演员不要脱离他们周围的现代生活,而相反地,是要深入生活,研究生活。我国前辈歌唱家胡松华、王昆、郭兰英等都有深厚的民族民间戏曲艺术为功底,参加过抗日歌咏运动、延安秧歌剧运动等历史实践,所以她们演唱的作品、表现的人物真挚、朴实,蕴含浓浓的乡音情、浓浓的民族情怀,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因此,只有通过不断深入生活、了解生活、研究生活,才能继承与传播民族传统文化,也才能在继承的基础上真正做到创新。这就是歌剧,对歌剧的演唱创新可以让歌剧洗去铅华,直入人心。歌剧不再是风雅,不再是堂皇的剧场和盛装的男女,它已经进入流行和大众的行列,雅俗共赏。它超越了语言,超越了时空。歌剧演唱,始终透露出意大利传统美声唱法的优美风格;超越声音技巧,透过音乐表达戏剧,把人性中相同的情感揭示得刻骨铭心。

  纵观歌剧演唱艺术的发展成就,我们可以看到:本身歌唱技术及歌剧表演艺术的成功;浓郁的民族风格贯穿始终的成功;既是歌唱家又是专业演员的成功实践;意大利歌剧在世界范围内的成功。这些都值得我们很好总结,认真汲取。

  三、结语

  笔者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关心和研究歌剧及声乐大师们的演唱,更好地为繁荣我国声乐艺术事业服务。所有从事声乐艺术者如果能够本着开放的态度和灵活的思维,坚持科学的观念与探索的精神,那么,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一定可以立于世界声乐艺术之林。作为一个声乐艺术实践者,应该把一切有利提高和发展演唱方法的经验都吸收过来,无论是传统,还是西洋,这就是文化的继承与移入。敢于在艺术形式上不断突破,使艺术思维与作品与时代文化需求接轨、与国际大文化圈接轨,这样的歌唱艺术才能引领时代潮流、反映大众心声。

歌剧演唱在声乐教学中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向

论文搜索
关键字:声乐 歌剧 特点 及其 教学 发展
最新学科教育论文
软件工程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研
“赛教学训”四位一体化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人
浅议幼儿美术趣味教学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何利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解读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及影响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营造快乐的氛围
微积分慕课教学资源与应对策略探究
浅析在德育课教学中如何灌输团队观念
MOOC引领下中学历史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研究
“情感过滤”假设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探讨
热门学科教育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变“教师教,学生学”为“教师教学生学”
素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初探
素质教育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现代体育课堂教学重在创新
浅谈《体育课程标准》与体育教师观念的转变
电教手段优化体育教学
陶行知健身思想研究
简论现代游泳技术与训练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