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英语教学中情感因素的探究论文

英语教学中情感因素的探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03-02

英语教学中情感因素的探究

  Abstract: Influenced by “exam-oriented education”, the present English teaching in china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cognitive knowledge, ignoring the role of the emotional factors.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Krashen’s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 It analyzed the emotional factors in English teaching practice and focused on how to make use of affective factors to promote English teaching strategies.

  Key words: emotional factors;English teaching;interest

  多年来的英语教学总是带给人们一个困惑:为什么中国学生在英语学习上投入了如此多的时间、精力、金钱、关注后,许多人最后学到的却是“哑巴英语”。多年来的英语教学改革研究者都把重点放在对教学方法和教材的改革上,过于强调大脑的理性和认知功能,而忽视了英语习得过程中情感因素的深刻影响,造成了教学上的“情感空白”,这一现象直接体现在教师在英语课堂上重讲授,轻情感,重进度,轻口语,以至于英语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低下。

  一、理论依据

  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Krashen)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二语习得理论”其中包括“五大假说”,即:习得假说、监控假说、输入假说、自然顺序假说、情感过滤假说。情感过滤假说认为: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对语言的输入起过滤作用,也就是说像一个过滤器一样控制学习者输入和学习语言的量。学习者的情感因素会阻碍或加速语言的习得,如果学习者目的明确,学习动机高,自信心强,焦虑感适度,“情感过滤”就弱,可理解的语言输入便能迅速进入语言习得机制(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加速语言学习进程。反之,情感过滤就强,如果“情感过滤”过强,大脑中会形成障碍,语言输入就会遇到阻碍,无法进入语言学习机制,最终造成学习语言困难或无法学习语言。①

  二、情感因素的构成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英语教学中情感因素主要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学习者的个体因素,包括学习动机、兴趣、焦虑、自尊心、自信心等;二是教师的情感因素,包括教学情绪、教学自信、教学期待等;三是学习者与教师之间关系的情感因素,包括合作互信的积极情感与冷漠专制的消极情感两个方面。本文将围绕学生、老师、师生之间的情感因素所发挥的作用进行分析,并根据克拉申的情感过滤假说重点探讨教师如何巧用情感因素来促进英语教学。

  三、学习者的个体因素

  “情感过滤假说”强调了包括动机,自信和焦虑等情感因素对二语习得的重要性,而动机则是决定学习者成功与否的最重要因素。英语学习中的动机是指学习者学习英语的强烈愿望和求知欲,它成为推动外语学习的一种内部推动力,这种自觉能动的积极心理状态能同时克服学习者自身消极的情感因素的负面效应,发挥积极情感的促进作用,行成学习过程中的良性循环。

  我们经常讲“态度决定一切,兴趣决定成绩”,一个学习动机强的学生势必会怀着浓厚的兴趣投入到英语学习中,并克服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坚持不懈地达到预期目的,而在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成就感会促使学生越学越有劲,并增强自信心,削弱或消除学习者的焦虑情绪。反之,学习动机弱的学生通常会把英语学习视为一种负担,大大降低学习效率,继而产生学习过程中的沮丧、抑制、自卑、厌恶等心理。在课堂上的具体表现为:有的学生喜欢坐在教室后排以逃避课堂活动(自卑),有的回答问题时浑身发抖或语无伦次(焦虑),有的担心被老师提问而总是低头(抑制),有的干脆把玩手机或逃课(厌恶),这些消极情感成为英语教学中的“拦路虎”,影响英语习得的效果。

  四、教师的情感因素

  教师是连结学生与教学的纽带,其情感因素对英语教学起着关键性的激发和调节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情绪。教师对自己从事的英语学科的热情,会使自己处在一个情绪饱满的精神状态,这种情绪极易感染学生,使他们也处于一个相应的积极状态。同时这种情绪交融的气氛又会进一步促使教师迸发出思想的火花,点燃其教学激情。反之,一些教师把生活中的个人情绪带到课堂,表情冷漠、烦躁易怒,学生就会产生畏惧甚至厌学心理,增强情感过滤的阻碍作用。所以教师在讲课前要有意识的酝酿良好的心境,调整好自己的情绪,面带微笑的对待学生,以此在课堂上感染学生,让学生学习更有劲头。

  (二)教学自信。所谓教学自信,简单的说就是教师在教学中,相信自己既然做了教师这份崇高的工作,就一定能凭借自己丰富的知识基础,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教学自信是教师上好课的前提,也是培养学生学习自信的前提,同时也可以形成教师独特的授课风格和人格魅力,而人格魅力也在某种程度上决定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喜好程度。只有自信的教师能够游刃有余的驾驭一堂生动和谐的课,促成师生间的教学相长。

  (三)教学期待。美国有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这就是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也被称作“期待效应”。1968年,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罗森塔尔(R.Rosenthal)和雅各布森(A.L.Jacobson)带着一个实验小组走进一所普通的小学,对校长和老师说要对学生进行“发展潜力”的测验。他们在6个年级的18个班里随机抽取了部分学生,然后把名单提供给任课老师,并郑重的告诉他们,名单中的这些学生是学校中最有发展潜能的学生,并再三嘱托教师在不告诉学生本人的情况下注意长期观察。8个月后,当他们回到该小学时,惊喜的发现,名单上的学生不但在学习成绩和智力表现上均有明显进步,而且在兴趣、品行、师生关系等方面也有很大的变化。②可见教师的期待对学生的学习有着多么深远的影响。   五、师生间的情感因素

  (一)合作互信的积极情感因素。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积极情感的土壤,师生间如果能彼此当作朋友来对待,会缩短师生间的距离,从而产生情感上的理解与共鸣。英语中的一句谚语说得好:‘Love 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我们在多年的学习生涯中总有这种体会,当你喜欢尊重某一个老师时,会更加热爱他所教授的课程,并怀着巨大的动力攻克学习中的困难来把这门课程学好。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教师要重视“感情投资”,尊重、理解、善待每一个学生。

  (二)消极的冷漠专制情感因素。从生理上讲,单一的形式容易导致大脑刺激的单调,使兴奋转化为抑制,这种消极的情感因素导致“情感过滤”过强,语言输入遇到阻碍,最终造成学习语言困难或无法学习语言,从而降低学习效率;从心理上讲,积极情感有助于使学生在感情充沛的学习中延长注意力,高效学习。而许多英语教师对于情感因素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不重视,对英语教学坚持“题海战术”,“填鸭式”地向学生灌输语法词汇或者靠罚写单词等消极教学手段,这些违反心理规律的方法和手段把学生对于英语的兴趣扼杀在摇篮中,往往造成学习者严重的两极分化或培养出高分低能的学生。

  六、英语教师如何巧用情感因素促进英语教学

  (一)增加英语课堂趣味性。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因此,教师要善于在英语教学中运用情感过滤的理论,创造一个低情感过滤的氛围,从而有效的促进学习者的语言习得。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兴趣不仅是在活动中发展起来的,而且是认识和从事活动的巨大动力。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其中“好”和“乐”就是愿意学,喜欢学。英语作为一门特殊的实践课,在很大的程度上语言习得的成效取决于学生的主观性与参与度,所以想要学生学好英语这门课程,就必须想方设法增添英语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求知欲以降低英语习得中情感过滤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课前预热要有趣味性。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堂预热环节充分有效,容易引起学生兴趣,并保持对接下来的教学活动的注意力。但要增加这一环节的趣味性也绝非易事,教师可以采用故事导入、设置悬念,头脑风暴等方法引入主题。例如,一些老师平时注意花一些功夫研究或积累希腊神话故事,并能相应的结合所学内容引出课题,使人印象深刻;教师亦可介绍与课题相关的社会人文,历史背景,特别是介绍那些与我国不同的西方国家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容易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2.创设真实的情境活动。以马斯洛(A.H.Maslow)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学习过程中人的因素,关注学习者的意愿,情感和需要,重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形成情感融洽,气氛适宜的学习情境。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任务,创设与之相应的积极互动的教学情境,在讲授知识和练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参与其中。例如,讲授英语教学中最常见的打电话场景,可以先利用头脑风暴法让学生把相关的高频词汇和日常句型说出来,并进行梳理归纳解释,然后把全班同学的电话号码统一录入多媒体课件中,先是老师使用自己的手机,采取随机的形式抽取其中的号码进行拨打,在与学生经过几次英语对话后再一起探讨纠错,然后鼓励学生间随机拨打。这种方法不仅有利于诱发学生兴趣,而且会为学生带来新鲜感、愉悦感、成就感,并消除口语交际的紧张感,从而弱化情感过滤,促进英语学习。

  3.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增加课堂趣味性。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其中最强大的助手便是集文字、声音、图像和动画于一体的多媒体系统。课件中图片的丰富运用,文本的插入,音频与视频的处理改变了沉闷的课堂。例如:在讲述应聘场景中的词汇和句型时,可以先播放一段“时尚女魔头”中主角应聘时的电影片段,迅速吸引学生注意力,然后分析这一对话,再结合图片展示应聘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其他场景和对话,接着播放音频文件让学生根据所听到的内容判断或复述场景,最后反复播放重点句型,强化学生记忆。给学生的作业也可设计成有创意的录制场景或录音作业,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又学到了知识,使教学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这就要求老师设身处地的从学生角度考虑并揣摩学生的心理特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自发的参与课堂。例如: 在大学的英语课堂上可以尝试让学生领读和讲解单词,分析长句的句子结构等;也可在作文课上给出写作题目后,让学生自己说明写作思路,然后老师进行点评和补充;分析文章时则可采取任务型教学法把每一个段落落实到每一个竞赛小组,由每个小组成员分别完成阅读,翻译,讲解语言点,概括大意等环节,小组间可互相发问,派出讲解员,最后由老师进行补充总结和评价。这种教学模式能让学生体会到合作交流的快乐和获得成就感。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体验成功愉悦的同时会产生积极的情感倾向,从而更加积极热情的投入对新知识的学习。

  (三)巧用移情与学生建立信任关系。移情即暂时放弃自身的主观参照标准,尝试设身处地地从对方的角度来看待事物,从对方的处境来体察他的思想行为而产生的独特感受。

  首先,教师要努力与学生建立平等互信的关系,教师是学习者语言习得过程中的助手与朋友,这样学生可以坦诚地向老师倾诉其英语习得过程中的各种情绪因素,老师及时提供合适的建议并进行心理疏导,以尽可能地将情感过滤降到最低点。

  其次,尊重每一个学生。根据乔姆斯基的观点,学习语言的过程是按“假设(Hypothesis),验证(testing),纠正(correction)的过程进行的。因此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出错在所难免,教师对于学生学习中的失误和错误采取宽容理解的态度,并科学性的纠正,注意纠正中语言运用的艺术性,采取积极的隐性词汇,避免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欲望,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学习知识的积极性。

  此外,教师要注意增加自身的亲和力。国内有一些专家探讨了英语课堂中亲和力的构建,研究发现:学生们希望自己的英语老师具有一定的幽默感,性格耐心,体贴而容易相处。所以作为英语老师要注意使用简单使用的课堂用语,语音语调优美动听,让学生体会到英语的韵律之美。还要注意个人表情、风度、气质和服饰搭配等方面,善用得体的肢体语言,给学生留下良好的印象,努力成为学生崇拜的偶像。

  七、结语

  社会的不断变化引起教育思想的不断转变,这就需要英语教师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转变传统观念的同时让英语课堂注入新思想,而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就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关注英语教学中情感因素的作用,对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促进语言习得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作者单位:吉林师范大学大学外语部)

英语教学中情感因素的探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英语 英语教学 因素 情感 教学
最新学科教育论文
软件工程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研
“赛教学训”四位一体化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人
浅议幼儿美术趣味教学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何利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解读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及影响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营造快乐的氛围
微积分慕课教学资源与应对策略探究
浅析在德育课教学中如何灌输团队观念
MOOC引领下中学历史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研究
“情感过滤”假设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探讨
热门学科教育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变“教师教,学生学”为“教师教学生学”
素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初探
素质教育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现代体育课堂教学重在创新
浅谈《体育课程标准》与体育教师观念的转变
电教手段优化体育教学
陶行知健身思想研究
简论现代游泳技术与训练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