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艺术类职校思政课体验式教学研究论文

艺术类职校思政课体验式教学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03-16

艺术类职校思政课体验式教学研究

  一、四川XX艺术职业学校学生思政课教学现状

  (一)艺术职校学生的特点

  艺术类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大多可以用感性,随性,真性等几个方面来形容:他们情感丰富,思维活跃、富有创新精神,但缺乏深度、统筹思维逻辑能力差,不太能顾及结果;他们纯真,率直,重情感,追求心里真实想法的表达与对待事物的平衡性;他们自我意识强烈,渴求民主、平等,向往绝对自由,不愿受规章制度牵绊,缺乏纪律约束,自律能力相对较弱。在思维方式上,艺术职业学校学生奉行求新、求异、求变的创作观,最忌雷同和保守。艺术专业的学生在自我意识的强化和张扬个性方面,有极强的自觉性,思想敏锐、敢于标新立异、富有创新精神。

  (二)艺术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现状

  大多数职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教学内容理论性强,脱离实际。其次,教学缺乏互动性。一般现行的“思政课”课堂教学片面强调教师的教,形成了以教师为本位的教学关系和师生关系,即以教学为中心,学围绕着教转。教学关系就是: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课堂的“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以教为基础,学生只能复制教师讲授的内容。教学枯燥乏味,使“思政课”自身丧失了应有的感染力和召唤力,还从源头上剥离了知识与智力的内在联系,最终成为学生厌学的直接原因。

  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讲,思想观念与思维方式的特点:艺术与政治有着不解之缘,艺术思潮与政治斗争密切相联,创作方法、审美观念与世界观互为作用,艺术专业学生因此应该更多地接受着政治的影响。

  二、在艺术类职校学生思想政治课中运用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一)我校思政课实行探索体验式教学的必要性

  对学生,通过转变学习方式,在主动积极的学习环境中,激发好奇心和创造力,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主动学习的目的;有利于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能力,创新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为以后就业,创业打下基础;同时通过对教育、教学的真实例子进行分析解读和理性思考,获得教育的新感悟,总结教育的新经验。

  对教师,通过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通过体验式教学法的实施,探索组织形式、活动内容、考核评价等的革新。也能减轻教师教学负担,实现教师的自我价值,真正实现寓教于乐。在实践中,教师操作起来也比较简单可以作为一个教学模式长期的坚持下去。

  (二)我校思政课实行探索体验式教学的可能性

  1.思想政治课程体验式学习环境和资源的研究

  体验需要环境,感受需要资源。通过对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环境和资源的发掘、选择和组织,建立起具有校本特色的思想政治课程体验式学习环境和网络资源平台。

  首先学校教师的多媒体教室覆盖率达到80%,教师上课大多都能实现声色并茂。其次继续把“Web 2.0”引入课堂,我们许多老师已经在利用微博、QQ、网站、微信等与学生交流互动,拉近了师生距离,扩展了交流空间,实现对学生的即时沟通、引导。再次我们正在探索推行翻转课堂,在“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各种场合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老师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最后我们也会尝试探索“幕课”在思政课中的应用,在“慕课”的世界里,视频课程被切割成10分钟甚至更小的“微课程”,由许多个小问题穿插其中连贯而成,就像游戏里的通关设置,只有答对才能继续听课。不少“上瘾”的学生因此津津乐道,“你被课程内容吸引住,根本不可能开小差,一秒钟都不能。要知道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已步入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化社会给我们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2.思想政治课程体验式教学中教师角色转变的研究

  在体验式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合理定位。教师的角色应转变成为学生体验与感受过程中积极的组织者、参与者、帮助者、促进者和激励者;教师可以运用行动研究方式和课例研究方式,以“设计――实施――反思――总结”的形式和微格研究,提高教师设计体验式教学的能力和实践反思的能力,形成学科典型的课例。教师通过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善于体验,主动发现,从而达到对所学知识意义构建的目的,为创新能力的提升夯实基础。

  3.思想政治课程体验式学习中学生必备素质研究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知识的主动构建者。体验式教学通过调动学生全部感官系统和思维机器,积极主动参与整个教学活动,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获得、提高、创新。要珍视并处理好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积极反思‘要辩证地处理好学生自主与教师指导的关系;体验式学习必须强调动心、动脑、动手的习惯。

  三、在艺术类职校学生思想政治课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实施效果

  (一)体验式课堂模式构建

  我们所提出的体验试教学法旨在把课堂学习主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师生运用协作探讨的方法、在情感的交流中、思维的碰撞中进行体验、感悟,使学生逐渐得以熏陶,促进其思维方式趋于成熟。它包括三个基本环节:提出问题(通过创设情境来完成)、方法探讨(通过师生、生生协作来完成)、实践运用(这是体验式教学的归宿)。在这师生共同参与的基本环节中,学生的心理变化依次为:启思激趣――感受――顿悟升华。我们的一堂课就是由这三个环节重复迭加完成的。师生共同开发和设计一系列相关项目,师生相互交流合作,学生借助经验达到领悟升华。学生在经过多次的思维,情感的冲突与碰撞后,灵感凸现,从而获得较为稳定、健全的人生观和社会观。   在这个体验式操作模式之下,我们又提出三种具体的体验式学习方法:

  情境体验法是教师根据特定的教育内容和学生实际,恰当地用实物演示情境,借助图像再现情境,播放音乐渲染情境和扮演角色体会情境等手段,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借助情感的直观性、形象性,对学生的感官产生强烈的刺激,使之进入所创设的特定氛围中,激起相应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触动自己的情感之弦,引起学生的共鸣与发展。如下表中的“情景剧表演”设计。

  换位体验教学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师生角色互换,让学生走上讲台,学生讲,老师评的一种合作体验方式。这种适合在教学进行到一定阶段后,教师把课本中一些学生熟悉、较浅、易把握的内容,让学生在吸取老师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如下表中的“PPT演讲”,“主题演讲”等。

  小组合作体验法。我们在体验式教学中,学生会主分成6-8人的学习小组,每组设有组长,接下来的体验项目全是以小组为单位集体完成的。当然在体验式教学中我们还会用到像项目驱动,案例教学法等方法。

  在体验式教学模式具体构建中,我们改变目前课堂教学按章、节、目顺序照本宣科的现象,根据学生现实需要,找准理论与现实的结合点,科学选择所讲专题的内容,每一个专题对应的就是一个项目。例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这门课,根据最新修订版13版教材,我们就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项目专题:

  (二)体验式课堂评价体系创设

  课程考核方案也应做相应的修改;为了配合课程改革,我们全面进行了考核方案改革,突破了一张试卷加平时成绩的方法,实行5+3+2模式。项目活动成绩:50% ;平时作业:30% ;平时出勤:20%。也就是说学生的成绩都来自于平时,那么为了公平公正的打出成绩,我们制定了详细的评价方案。每一次项目活动都有详细的评分标准,由学生和老师共同评价。每一次作业,老师都要打分。每一次课都有考勤记录。

  (三)体验式教学的实施效果

  我们用观察法,访谈法等对比已经实施体验式教学的班级和实施传统式教学的班级,同学们发生了很大变化:第一阶段实验结束,多数小组都认为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体验式学习是非常愉快的。在经验交流会上,老师们问他们体验式学习的最大特色是什么的时候,大部分小组选择了团体合作精神。不少同学认为体验式学习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和了解。有的同学认为,“这样的活动提高了我们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相互交流与合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而且提高了我们的团结精神。像实行了全员责任制一样,我们每个组员,虽然不是组长,都怀着一颗责任心,全身心投入这个课题来面对这一前所未有的挑战”。当然,也有个别小组由于合作精神不够而影响了课题研究的进度和质量,需要老师们注意引导。

  同时,我们又深切地感到理论上的过时给研究工作造成的巨大影响,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教学模式的结构需要进一步进行科学的调整;学生课堂行为如何规范;教师教学任务紧张,班级管理任务繁杂,牵扯了教师绝大部分的课余时间和精力等等,这些都是我们的课改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艺术类职校思政课体验式教学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思政 职校 教学研究 艺术类 体验 艺术
最新学科教育论文
软件工程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研
“赛教学训”四位一体化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人
浅议幼儿美术趣味教学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何利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解读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及影响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营造快乐的氛围
微积分慕课教学资源与应对策略探究
浅析在德育课教学中如何灌输团队观念
MOOC引领下中学历史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研究
“情感过滤”假设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探讨
热门学科教育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变“教师教,学生学”为“教师教学生学”
素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初探
素质教育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现代体育课堂教学重在创新
浅谈《体育课程标准》与体育教师观念的转变
电教手段优化体育教学
陶行知健身思想研究
简论现代游泳技术与训练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