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式教学问题研究论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式教学问题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03-1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式教学问题研究

  专题式教学就是指在教师吃透教材基本内容的前提下,结合教学对象、课程学时、教学过程等各种教学要素,对教材体系与内容的高度凝练与概括,是完成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关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下简称《纲要》)专题式教学就是《纲要》课教师在以中央精神为准绳,坚持政治性、思想性原则,以教材为根本、理论联系实际、以学生为中心,切实转换教学理念,整合教材体系,以增强教学的实效性与针对性。

  一、《纲要》教学内容改革的必要性

  (一)在教学内容设置上面临着诸多问题

  1.教学内容与授课课时不成比例。按照要求,《纲要》课为 2 学分,授课时数为 36 课时。而《纲要》教材内容涉及从鸦片战争到至今为止 170 余年的历史历史跨度如此之大,涉及内容如此之多。教师在教学之中如果面面俱到的话,必然面临着授课课时严重不足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自身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规划,在相对不足的课时中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要求。

  2.教学内容与中学历史课存在一定的重复性。《纲要》课教材虽然在编写体例上和中学历史课存在着不同,采用了专题式和时间发展顺序相结合的形式构建了教材内容。尽管编写体例虽有不同,里面涉及的历史时间历史人物、思想文化、历史结论跟中学历史课并没有什么不同。所以,《纲要》教材内容难以把大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

  3.教学内容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具有一定的重合性。《纲要》课和高校另外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概论课在教材内容上也存在着较大重合。如《纲要》第五章《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和《概论》课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部分内容重合;《纲要》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和《概论》课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基本重合;《纲要》课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的内容基本上是概论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容的缩减版。如此多的内容重复,必然造成重复性的教学。

  (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僵化,教学效果不理想。在《纲要》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这样的观点:教师是掌握知识的权威,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灌输的对象,是被动的接受者。这样的教学模式只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支配地位,重视知识灌输,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居高临下地说教,师生之间缺乏平等的沟通与交流,这与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心理需求相去甚远,不适应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严重损害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学生对《纲要》课枯燥的理论说教存在逆反心理,影响了《纲要》课的教学效果。

  2.理论与实际脱节,教学实效性较弱。目前,《纲要》课教学主要局限于课堂,片面地注重理论知识的传输,对实践环节的关注较少,不注重把科学理论与社会现实结合起来,也不注重把抽象概念与学生实际相结合,忽视了对学生理解、掌握及运用理论的能力培养。学生脱离实际地学习理论,无法对理论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不能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及方法分析变化了的客观实际,不知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不能做到“知”与“行”的统一。理论实践的脱节,不仅扼杀了学生学习《纲要》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禁锢了他们的思维,制约了他们思想和能力的提高,难以达到《纲要》课的教学目的。

  3.教学目标狭隘,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建立起来的传统《纲要》课的教学模式,往往只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轻视对学生情感意志的培养,导致学生对于所学知识不做深入理解,不能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身素养,违背了认识和教育的规律,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与《纲要》课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性质向背离,不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心理素质的培养以及未来发展的可持续性。

  为了克服上述《纲要》教学的缺陷,《纲要》课教师必须以教材为依据,遵循党和国家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把握课程性质和特点,进行专题式教学。

  二、《纲要》专题式教学必须坚持的原则

  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纲要》课教学内容改革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否则的话,教学内容改革就容易陷入误区概括起来。《纲要》课教学内容改革需要遵循的原则有以下四点:

  (一)坚持政治性原则

  《纲要》课作为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只是一般的理论知识传授,更多的是侧重于政治思想和意识形态的教育。《纲要》课的教学必须完全遵循中央的文件精神和上级要求。教师要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增强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纲要》课的特殊性质,决定了其专题式教学不能背离政治性、政策性原则。如果偏离了这一原则,教学内容充斥着光怪陆离的历史情节哗众取宠的历史事件,这虽然满足学生的猎奇心理,貌似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但这样的教学内容却丧失了课程的核心价值,因此不可能是成功的。

  (二)坚持以教材为本的原则

  《纲要》教材是全国统编教材,教材体系和内容是统一且固定的,具有科学性、严肃性和权威性,专题式教学必须以教材为根本。《纲要》教材具有涉及面广泛、知识点繁多的特点,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的需要,对教材结构做适当调整,重新整合教材内容。专题式教学不论如何设计都不能脱离教材体系。这样,才会有生动活波的课堂教学和入耳入脑入心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才能有效实现《纲要》课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在《纲要》专题式教学中必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这一环节。《纲要》教师要挑选社会热点问题作为教学的侧重点,促使学生密切关注现实,参与对现实问题的解决,这一原则体现了《纲要》课程的开放性。只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加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才能增强课程教学的吸引力,提升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增强课堂教学的时效性,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理解的能力。增强《纲要》课教学效果,关键在于任课教师能够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实践教学的效果。   (四)坚持贴近学生实际的原则

  让学生在教师营造的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政治知识,提高政治素养是《纲要》课专题式教学的重要原则。教师设置的专题要以学生为中心,贴近学生思想实际。在遵循教材体系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把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做到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关注,不断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求,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深化教学内容。由此,使学生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能力。

  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式教学的路径

  (一)转换教学理念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是一般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公共课,而是塑造大学生灵魂的课程。在“纲要”教学中,教师必须认识课程性质,转化教学理念。教学理念是专题式教学的灵魂和方向。转化教学理念,就是要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多样性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和思维训练,坚持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转换教学理念,是构建《纲要》专题式教学体系的前提。

  (二)提高教师能力

  教师的业务能力和素质,对《纲要》课专题式教学有着重大影响,这对于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教师能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一支高水平的,专博相济、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是专题式教学的保证。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广博的相关知识和高超的讲课方法和艺术,能够转化教学语言,把握时代脉搏,拓展教材内容。教师的知识素养和人文素养是专题式教学的基本前提。教师要以扎实的理论功底感染学生,通过各种努力,加强理论素养,完善专业结构,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三)运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

  在《纲要》课教学中,存在着教学形式和方法单一的缺陷,缺乏师生之间真正的互动和情感交融,没有充分运行各种媒体资源为教学服务,只灌输给学生知识,内容空洞无趣,这种状况必须加以改进。在《纲要》专题式教学中,教师要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法。具体而言,可以综合运用讲述、演讲、小组讨论、课堂讨论、读书指导等教学方式,实施互动式教学、研究式教学,注重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参与性、实践性,强调问题意识,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思考,真正把课堂变成一个师生思想交流、共同表演的舞台。灵活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启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高尚人格,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避免了传统灌输式教学枯燥、实效性不强的弊端。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式教学问题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近现代史 近现代 纲要 中国 专题 教学
最新学科教育论文
软件工程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研
“赛教学训”四位一体化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人
浅议幼儿美术趣味教学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何利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解读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及影响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营造快乐的氛围
微积分慕课教学资源与应对策略探究
浅析在德育课教学中如何灌输团队观念
MOOC引领下中学历史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研究
“情感过滤”假设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探讨
热门学科教育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变“教师教,学生学”为“教师教学生学”
素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初探
素质教育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现代体育课堂教学重在创新
浅谈《体育课程标准》与体育教师观念的转变
电教手段优化体育教学
陶行知健身思想研究
简论现代游泳技术与训练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