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伦理道德论文 >> 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规律与教学境界论文

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规律与教学境界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04-07

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规律与教学境界

  一般来讲,大学开设的课程具有两方面的目的:一种是教书,使学生对未来的职场生活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和理论研究,为职场生活的开展奠定基础;一种是育人,我们都知道,一个人人格的培养除了遗传条件以外,还需要学校的教育,大学是每一个学生人格培养的重要阶段,关系着每个学生的一生。这两点便体现了大学课程安排的基本规律。

  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概述

  (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简介

  任何类型的大学、任何层次的高等院校,它所讲授的只有两方面的大学问,那就是“教书”和“育人”这两方面。有一位教育家认为在进行学生的教育过程中不仅要认识到培养品格和积累知识的重要性,还要为其将来的就业方向提供指导。大学中为了实现这两个目标,不仅开设了“使人成为人”的课,还开设了“使人成为某种人”的课。这表现出来大学在课程设置上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教书”这方面的学问,是指教授学生知识以及做人的基本原则,为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提供导向。

  (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特点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政治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政治性在广义的方面可以理解为在课程教学的内容上要体现国家的性质和意志,在政治上要高度体现党和国家的政策和法规。第二,思想性:这一特性是由我国现阶段的国情所决定的。在当今,高校毕业生要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为重要的学习思想,树立正确的思想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第三:综合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起到一个引导性作用,这就要求这门课程在进行内容设置时,要对多方面的学问进行综合性编排,以促进学生的全方面发展。第四:理论联系实际:《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一门“育人”的学问。这不仅要求学生在进行学习时要认真学习本门课程的内容,更要求学生要不断地将其应用到实践当中,真正地将其融入到生活中。

  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规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学生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培养的重要课程,它的教学规律一直是教育界不断探讨和研究的话题。它主要表现为以下五点:第一,生活实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这就要求遵循学生的“生活实践”,尊重教学的“理论知识”,努力使生活实践和理论知识相结合。因此,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生活实践,坚持生活实践和理论知识相结合的规律。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教师要不断的扩展学习内容,学生群体要针对学习中遇到的难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打好理论学习的基础。另外,要求学生要将学习到和领会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当中去,才能真正的促使《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发挥作用。第二,学生知识的学习符合国家需要:从根本上说,教育的出发点来自国家意志、学校意志和学生意志三个方面,只有将这三种三种意志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使教学目标更加明确,才能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这一教学规律主要是从国家利益方面入手的,只有使学生学习知识符合了国家的需求,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意义,才会保证国家的利益不受侵犯,为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积极性作用。第三,是非判断与价值判断相统一:这一教学规律使教学目标的具体反映和要求。一般来讲,教学活动要不断地帮助学生做出非判断和价值判断,在这一过程中,不仅仅需要解决学生和客观事物之间的认识关系,还要解决学生和客观事物二者的价值关系。这一教学规律是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具体要求,在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时,要坚持正确的是非观念和价值观念,万万不可运用错误的观点进行社会实践和理论学习。第四,教学过程与修身过程相统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作为“使人成为人”这一学问中的教学重点,在教学的过程必须坚持“修身过程”为基础的原则,让教学过程和学生的“修身过程”有机的统一起来。第五:教师主体与学生主体相统一:任何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都具有教师和学生这两大主体的存在,不然则构不成教学。

  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境界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境界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知识境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一门“使人成为人”的高深学问,在这其中蕴含着广博的知识和学问,这就要求教师要学识渊博,在教学中不断启发学生。二,理论境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要求教师彻底地掌握理论知识,并在理论知识的运用过程中,以理服人。三,艺术境界: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学过程,不仅仅要具备理论境界,还需要艺术境界的辅助创造良好的教学互动模式,良好的艺术境界对理论境界具有促进作用。四,人格境界:人格境界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中所追求的最高境界。这一教学境界所追求的是对学生的人格、品格、思想等方面进行正确的引导,使之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和高尚的人格。

  四、结语

  通过本篇文章对以上几点的讨论,让我们深深的意识到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一门课程不是我们最初所认为的毫无用处,它对于促进学生的人格培养、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提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它的教学规律和教学境界,使《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心中。

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规律与教学境界

论文搜索
关键字:教学 思想道德 修养 境界 规律 道德
最新伦理道德论文
试论互联网平台异化导致的伦理问题及成因
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伦理道德建设探讨
浅谈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社会治理共同体的
基于我国代孕合法性问题的研究
浅析法律从业者职业伦理道德的规范建设
论Pad技术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
在文学伦理批评视角下解读《别让我走》
希腊神话中的“弑亲”母题刍议
中国孝道观念的代际传递效应
提高收入还是提高公平感?
热门伦理道德论文
美德是不可或缺的
当代青年如何培养正确的幸福观-兼评《道德生
技术·网络·人
关于“网络社会”的道德思考
网络伦理学初探
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的关系
耻感·罪感和底线伦理
论自私(上)
网络空间的自我伦理
论自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