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理学论文 >> 农林学论文 >> 传统农业的升级发展论文

传统农业的升级发展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05-04

传统农业的升级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3-000-01

  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互联网+”的行动计划。据《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1],“互联网+农业”将利用互联网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加快完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形成网络化、智能化、精细化的现代“种养加”生态农业新模式。

  一、“互联网+农业“发展背景

  1.“互联网+农业”的定义

  互联网+农业是传统农业的一个升级。它将农业从生产到销售之间的各个环节结合在一起,以农村商贸、物流等体系,实现农业发展现代化、信息化、科技化,释放更多农产品价值。

  2.农村发展现状

  我国农村经济水平快速提高,互联网环境也不断改善。据2014年官方数据[2]显示,我国农村居民人均支配收入为10489元,比上年增长11.2%。截至12月,我国农村网民总数为1.78亿,占比27.5%,农村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8.8%。

  二、传统农业产品流通模式的问题

  同国外相比,我国传统农产品流通模式存在终端规模小(即农户生产商与零售),中间流通环节复杂,流通效率低下,农户地位不高等问题。

  1.农产品流通流通链复杂,流通效率低下

  现阶段,我国农产品的生产销售链比较复杂,成本高,损耗严重,主要流通模式分为五级结构:“经纪人-产地批发商-销地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农产品具有很强的产品属性,若流通模式与之不协调,除了出现成本高的问题,还会出现很高的农产品腐损率。

  2.农产品生产者议价权受限

  从流通主体看,我国农产品流通主体主要是个体农户,加入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的农户约在10%,而美日国家却高达90-99%。相较而言,个体农户规模小、分散性大,信息获取能力差,在谈判地位上只能被动接受批发商或零售商给出的价格。

  3.农产品流通服务设施体系跟不上市场发展

  我国大部分批发市场还没有信息服务,连锁经营、订单农业等新型的流通方式发展滞后。拥有电子屏幕、网络信息系统的批发市场占比不到35%,超市销售占比不足10%[3]。

  这些问题的出现加剧了消费需求与落后的服务设施体系的矛盾,体现出农产品特殊属性与工业化流通体系之间的不协调。

  三、互联网下农产品流通模式的改进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经济时代,带来新基础设施、新要素、新组织的分工建立,为新型农产品流通模式的建立提供了可能。其中主要形式为电子商务的新型流通模式快速崛起,在流通主体、组织方式、上下游影响等方面都呈现了积极的创新与变化。

  1.各类生产者直接对接电子商务平台

  在互联网的发展普及下,越来越多的农民与合作社离开传统集市,在互联网上直接销售农副产品,大大提高了议价能力,扩展了市场范围。如衢江区周家乡的“土地哥农家店”,借助淘宝平台,30天就能销售出900多件农副产品。

  2.传统批发商和零售商走线上销售路线

  传统渠道的批发商和零售商往往掌握着农产品链上商最丰富的资源,他们具有高度的市场敏锐度,一旦与电子商务进行对接,将产生巨大的效益。例如拥有140家门店、1000多个供应商的民润超市批发商们,其果菜等大部分货品由中农网网上平台撮合、配送;去年一年,通过中农网达成的交易额超过5亿元。部分批发商甚至搬出市场,专营网销。

  3.消费者“反客为主”成主导

  在移动、社交等网络的信息公开化、透明化和迅速传播下,消费者能够更快的获得更多的信息,打破之前接收信息的孤立局限性,与生产者达到信息同步化,从被动消费到积极参与,在产销格局中占据主导地位,为未来“互联网订单”奠定基础。,

  四、“互联网+农业”的意义

  1.简化生产链,降低流通成本

  在互联网造成的这个信息经济时代,农户生产者与消费者可充分共享信息,缩短产销链,提高流通效率,降低中间成本。据阿里研究院调查表明,在线销售流通效率比实体店高4倍左右。若能在农业上充分利用电子商务,可节约很大一部分社会资源。

  2.让农民“做主”,提高农民收入

  在互联网提供的大平台下,农户从生产者转型为卖家,与消费者直接接触,减少了中间流通环节,在交易地位上由被动变为主动。通过较高的议价权提高收入的同时,农户也更好的了解了社会需求变化。部分农户虽未直接与消费者接触,但也通过农产品电子商务降低了成本,获得更高效益。

  3.提高农业生产市场化程度,促进现代化农业服务体系的发展

  新型农产品流通模式完善了现代化农业的服务体系,在促进农产品市场发展的同时,也发展了特色农产品品牌,创立特色项目,形成了一批成熟的农产品电子运营商,在分销、质检、物流等环节上强化了农产品服务体系的提升。

  4.提高农民素质,创造新价值

  借助互联网技术和大平台,部分农农民的网络意识、创新意识得到提高,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新农人可以打造出更加贴近消费者、更加个性化和人格化的新型互联网品牌。

  五、“互联网+农业”的发展趋势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网络信息化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互联网农业解决了传统农业发展的信息闭塞性、产业链复杂性等问题。农产品从生产到售出,全程透明化,通过物联网检测和大数据分析,农户能够精准掌握市场需求,避免产生滞销、缺货现象,大大降低单位成本,提高收益。

  同时,互联网农业为传统农业组织提供了良好的渠道,使其充分发挥互动性,提高生产销售效率。农业市场是非常广阔而分散的,拥有互联网上的农村渠道网络资源,就等于掌握了农村互联网发展的关键点,未来可以大展拳脚。

传统农业的升级发展

论文搜索
关键字:传统 升级 农业 发展
最新农林学论文
新型农林人才培养模式下果树栽培学有效教学
浅谈林业生态保护与林业产业发展
新疆与哈萨克斯坦农业合作模式的对策及思考
从“农业现代化”到“乡村振兴战略”
供给侧改革视角下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研究
北方秋葵育苗技术
蔬菜病虫害防治农药减量增效的影响因素及改
甜玉米去留分蘖对产量及产值的影响
宁阳县蔬菜标准园区创建措施及成效
甜玉米新品种江甜088的选育经过及高产栽培技
热门农林学论文
关于规范园林设计行业的思考
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浅谈园林绿地中的道路规划
中国农业科技园区简介
试论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趋势
生态旅游农业开发模式的研究-珠海生态农业科
我国种业发展的现状和对策
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的基本现状与对策措施
论农业产业化的理论基础
农业现代化转型进程中的土地制度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