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生物教学中情感目标的实现论文

生物教学中情感目标的实现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10-15

生物教学中情感目标的实现

  目前,中学生物教学仍存在偏重于知识的传授,在课堂上“满堂灌”,课外“背重点”的教学现状,这种现状在基层学校的课堂上尤为凸显。此外,一些教师除了存在“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外,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往往也重视不够,这一方面与教师的课程理念认识不到位有关,另一方面可能也与教师对这一目标的要求以及具体落实方法不清楚有关。

  一、新课程标准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要求

  《生物学课程标准》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提出:“了解我国的生物资源状况和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形成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增强振兴祖国和改变祖国面貌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关注与生物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等。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下大功夫,充分挖掘教材中蕴藏的价值观因素,明确知识传授点和价值观渗透点,并找到二者的最佳结合点,使可渗透的内容具体化。又由于生物教学具有多种多样的教学实践活动,因此决定了这门学科有多种多样的实现情感价值观教学途径。

  二、中学生物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落实的现状

  (1)“重知识,轻情感”。受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中人们往往关注的是认知因素,而对情感因素缺乏足够的重视。生物教学中也存在类似现象。这不仅影响教学质量也限制了学生情感的健康发展,不利于三维目标人的达成。

  (2)中学生是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发展的关键时期,是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较为叛逆的时期。一方面,感情丰富,容易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渗透和教育,另一方面,又比较容易冲动,因此,在教育方法上应注意适合其年龄特点,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但一些生物教师在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时教学方法生硬,使学生产生被说教的心理,学生易产生抵触情绪。

  (3)没有很好地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联系。众所周知,未来的社会将是生物科学的时代,从身边最普通的瓜果蔬菜到转基因食品,大大提高了粮食的产量;克隆羊多利的问世、第一个试管婴儿的诞生等掀起的“克隆”风;刚完成的人类基因组计划,使我们弄清楚了人类身体的基因结构与功能,由此来诊断和治疗疾病,更容易延年益寿;DNA侦破技术、基因芯片、人工智能……,这些迅猛发展的高科技领域,对人类和社会的发展、个人的生活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这些领域的发展,离不开生物科学作为基础。而当前的生物教学,往往只是为了应付考试,以考试拿到高分为目标,而恰恰忽略了“生物来源于生活,而且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最终导致学生学的枯燥乏味,从而产生厌学情绪,不利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

  (4)忽视学生生物科学素养教育。中学生物学中的科学研究过程与方法、科学家的故事、与生物学相关的职业、生物学文学等许多内容都是进行人文及科学素养教育的良好素材,但在教学中一些生物教师往往只是浮于表面或很少关注这些内容,没有充分发挥这些内容对学生科学素养形成的关键作用,不利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

  三、中学生物教学中学生情感价值观目标的实现途径

  知识会被遗忘,但是情感态度可能影响人的一生。新课改要求中学生物课堂不仅是知识传授的殿堂,更是人格养成的圣殿。要求将所学知识转化成学生的一种能力。这样的课堂,我们如何实现呢?

  (1)重视学生课堂活动。中学生物教材中有各种学生活动,如观察、调查、收集并分析资料、模拟制作、探究、实验等。我们可以充分地利用这些活动对学生进行有目的地训练,培养他们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扎实有效的学生活动,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2)用真情感染学生。课堂教学首先创设情景,借助多种手段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应的情景氛围,用真情感动学生,使学生的情与教师的情,作者的情相沟通、相交融,从而体味教材内容的深层含义。

  在学习《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一课时,一位教师在上课时,用PPT展示了许多与生态系统有关的图片资料。当这些图片展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们不由得大叫起来:“哦,真好看!”,这是学生们由衷的感叹。大自然魅力的风景从心灵深处震撼着孩子们的心,使他们在共享大自然环境美的同时,能积极参与环境的保护,并在广泛的生态情景中认识生物的特征、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以及生物对社会生活的影响,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这正是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的最佳途径【2】。

  (3)在实验和实践中磨炼学生。中学生物课程基本理念之一是提倡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领悟科学的本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积极思考,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一理念,要求教师不能再是一味的教,而是要学生经过实验中的亲手操作、实践中的亲身经历,自发的进行感悟和体验。中学生物学教材上介绍了很多探究实验和实践活动。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本地本校资源,合理安排一些探究实验和实践活动,通过实验和实践对学生进行训练,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表达与合作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通过科技前沿与生物学的关系来激励学生。新课标要求当下的中学生物教学,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力求更注重社会的需求和学生的发展。考虑到生物技术的发展迅猛,已经显现出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并正在越来越多地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发展,中学生物教材中也安排了“生物技术”的主题。克隆、转基因、人类基因组工程等新名词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频率也越来越高,这些也逐渐成为学生所关注的热点问题。所以要在教学中多补充介绍相关知识,让学生的知识始终能够跟上时代的脚步;另一方面,指导学生收集自己感兴趣的生物技术,在课上介绍给其他同学,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收集资料和表达能力,也能让学生树立远大的目标,为今后学生步入社会的职业选择和学习方向提供参照。

  总之,在当下中学生物的教学中,不能再完全继承传统的传授知识而忽视对学生正确的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要通过生物教学,设法让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转化成某种能力去解释生活中的某种现象或解决生活中的某个问题,让学生能够真正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了解各种新兴的科学知识,用创新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去健康的生活,这才是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生物教学。

生物教学中情感目标的实现

论文搜索
关键字:生物教学 目标 生物 情感 教学
最新学科教育论文
软件工程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研
“赛教学训”四位一体化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人
浅议幼儿美术趣味教学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何利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解读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及影响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营造快乐的氛围
微积分慕课教学资源与应对策略探究
浅析在德育课教学中如何灌输团队观念
MOOC引领下中学历史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研究
“情感过滤”假设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探讨
热门学科教育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变“教师教,学生学”为“教师教学生学”
素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初探
素质教育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现代体育课堂教学重在创新
浅谈《体育课程标准》与体育教师观念的转变
电教手段优化体育教学
陶行知健身思想研究
简论现代游泳技术与训练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