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任务导学”模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任务导学”模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10-18

“任务导学”模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3-200-02

  实施新课程以来,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发生了转变,但应试教育的根深蒂固、传统教学的影响、习惯性的教学态势的束缚,致使地理教学仍然是教师割舍不下“讲”的法宝,课堂教学仍然低迷、低效。如何走出低迷、低效的教学困境,实现学生会学、乐学的质的飞跃,“任务导学”可以助一臂之力。文章以《地球的形状与大小》为例,论述“任务导学”的几点实践体会。

  一、课前预习任务,抓住目标精心设计

  在关注课堂教学效果的背景下,教师们的课堂改革的路子逐渐明晰化、明确化、实践化。首先表现在教师们越来越重视“预习”环节的重要性。

  在预习环节,学生通过完成教师的“预习任务”――“预习学案”为主要方式,为有效预习埋下伏笔。

  如对于《认识地球》的《地球的形状与大小》的学习,预习任务可以设计为:

  1、地球的形状。

  (1)地球是圆的吗?

  (2)了解“天圆地方说”和“浑天说”。

  (3)阅读“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部分,航行的目的是什么、证实了什么?

  2、地球的大小。

  (1)地球有多大?

  (2)了解极半径、地心和赤道半径

  3、地球仪。

  (1)什么是地球仪?

  (2)制作地球仪的作用和意义是什么?

  这一节内容虽然简单,但预习任务的设计紧扣教材的重点,突出基础知识的掌握,课前通过对这些知识的掌握,课堂上再进行讨论、探究性的学习,将会事半功倍。

  二、课堂教学任务设计,促使学生有效学习

  1、导入环节不能小觑。

  传统的灌输教学,教师将知识点1、2、3、4地罗列出来,学生们跟着教师的脚步而追随着教师、接受着一个个要记、要背、要练的问题和条目,整个课堂教学,学生学得被动,教师讲得辛苦,但收效甚微。

  在《地球的形状与大小》的教学中,教师先组织学生针对预习学案上的任务而交流,使学生在学习前再次熟悉和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这个环节的“学生讲出来”也是“学会”的展示,也是对预习情况的检查。否则,如果上课时,教师“直奔主题”,忽视预习的检查,逐渐地学生对预习会掉以轻心,甚至有“钻空子”的心理――预习不预习,老师不知道,导致预习环节的失调和预习意义的失效。在预习检查、预习交流之后,再针对教材内容,创新教学,精心设计导学任务,是“导学”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使学生在课堂上会学、乐学,使课堂成为学生的学习和探究的乐园。

  因此,课堂“导学任务”的设计更体现教师的独具匠心。如在导入环节,教师呈现“地球的面貌”的情境,以启发性的语言,“我们的地球是什么形状,到底有多大?”等,带领学生走进“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的学习中。

  2、课堂主体部分不能忽视。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如果说导入环节不能小觑的话,那么,课堂的主体部分的导学更不能忽视。

  (1)设计探究性的任务

  在“地球的形状”的学习时,如果教师直接告诉学生“我们的地球是个椭圆型的球体”,这样的教学,教学“一言以蔽之”的简单做法,倒也为节省时间,但我违背了学生的探究性活动的开展、探究学习的培养,抑制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高、兴趣的激发。而设计探究任务:人类是怎么认识地球的?地球的真实形状是怎样的?

  提出问题后,开展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读、思、议、结等方式,探究:“盖天说”和“浑天说”;麦哲伦的航海旅行……

  再提出思考性、探究性的任务:从哪些事实可以证明地球是个球体?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的乐趣和欲望。

  (2)设计实践性的任务

  对于“地球的大小”的问题,教师可以以问题“怎样量地球的腰围――赤道的长?”

  再开展活动,让学生想一想毛泽东的“坐地日行八万里”而算出地球赤道的长度――是否是八万里?培养探究的意识。再根据赤道的长度,算一算地球的平均半径是多少km?

  对于“地球有多大”的教学,设计一个探究问题:从哪些数据可以表明地球的大小?引导学生读图:根据地球的数据,认识地球到底有多大。

  (3)设计互动的任务

  对于“地球仪”的学习时,教师就可以设计一个互动的互动:认识地球仪,认识地轴、南极和北极;认识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北极圈和南极圈。再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地球”,将这些要素在“地球”上勾勒出来。

  三、课后任务的设计,拓展延伸课堂学习

  课后复习环节也不能忽视。复习任务除了基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外,应突出课堂教学延伸的作用,让学生通过任务的完成,强化知识和技能。复习任务的设计应本着实践性的原则而设计。

  对于《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的课后复习任务,可以根据新课标的理念设计为:

  1、基础知识反馈。

  (1)地球是一个_____、_____的______的______。地球的平均半径为___km、赤道周长是____km.

  (2)生活中,哪些现象说明地球不是平面而是球体?

  2、实践活动的开展。

  (1)自动往西拨地球仪,从北极看,地球仪是按顺时针还是逆时针旋转?从南极看呢,地球仪的运动又是怎么样的?

  (2)用乒乓球制作一个地球仪。

  综上所述,无论是课前的预习导学,还是课堂导学,还是课后的复习到学,都是以“任务”为载体,以激发兴趣为手段,以培养学生会学、学会、乐学为目的,以发展能力、提高创新学习为宗旨,凸显教学方式的彻底变革。教学中,教师应有效利用任务导学,是我们的教学轻松、有效、高效。

“任务导学”模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论文搜索
关键字:地理教学 地理 初中 任务 模式 教学
最新学科教育论文
软件工程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研
“赛教学训”四位一体化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人
浅议幼儿美术趣味教学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何利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解读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及影响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营造快乐的氛围
微积分慕课教学资源与应对策略探究
浅析在德育课教学中如何灌输团队观念
MOOC引领下中学历史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研究
“情感过滤”假设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探讨
热门学科教育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变“教师教,学生学”为“教师教学生学”
素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初探
素质教育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现代体育课堂教学重在创新
浅谈《体育课程标准》与体育教师观念的转变
电教手段优化体育教学
陶行知健身思想研究
简论现代游泳技术与训练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