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小议发声练习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论文

小议发声练习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11-06

小议发声练习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随着高效课堂建设步伐的加快,音乐课堂教学也出现了较多变化,人文性、审美性和可操作性在教学实施中越来越重要,逐渐形成较为全面的课堂教学模式,使现代音乐教学理念得以有力贯彻,逐渐形成具有反思性、主体性和多元化的音乐教学模式,而在高效课堂的具体实施中,基础性的音乐教学元素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在聆听教学曲目、发声练习和教材弹唱等方面。依据音乐新课标,基础性的发声练习有助于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表现、创造音乐的审美感,在反复练习中学生能快速掌握聆听与演唱、知识与技能、创编与活动的表现方式,最终完成各种主题性的音乐教学活动,实现音乐教学目标。

  一、日常教学中的发声练习问题

  在日常声乐课堂中,声乐教学由三个部分组成,首先是发声练习,即练声;然后是演唱教学,即声乐作品的演唱技巧训练;最后是作品处理,即声音表现力、情感表达准确性等的训练。但高中音乐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向艺术类大学输送具备基本专业知识的学生,那就是使学生正确地认识音乐知识、技能与音乐教学方法之间的关系,使之融合转换为演唱实践能力。在发声练习教学实施中,教师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所学的音乐知识要点,掌握练习的方法,更要引导和启发学生充分调动其音乐表现的主动性,使学生能够将体会到的用气、发声、气息调节和掌控等系列方法,转化为流畅的音乐表现能力,为将来的演唱服务。

  而在声乐学习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很容易忽视发声练习的重要性。在练声时,很多学生仅凭对老师示范演唱的感觉印象进行简单的模仿,而没有用心体会发声技巧各知识的要点。有的学生在课后练习时因错误的练声方法,导致作品演唱时发声状态的失控,更让人遗憾的是,另外一部分学生几乎很少在课后进行发声练习,这样便导致了一个令人担忧的后果,因为大部分学生在练声过程中敷衍了事,没有仔细体会发声时声带、咬字位置、气息三者结合的基本状态,所以,在演唱具体声乐作品时就难以达到相对稳定的发声状态。

  二、发声练习中的用气关键:打“嘟”练声曲

  气息掌控气流的律动是声乐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练声的难点,而最好的解决办法是用打“嘟”的练声曲,因为打“嘟”的练声曲有益于气息的流动和嘴唇的放松,这样有助于发声练习中两类问题的解决。

  第一种类型是憋气、拽气、气息僵硬性。在学生中,音乐感比较好又有有一定的基础和方法的学生较常出现此类情况,其实质是没有掌握好具体的发声方法,常表现为吸足了一口气,可是不会使用,即使憋得脸红脖子粗,声音还是很微弱,没有力量,咬字吐字都十分僵硬,气息全是憋住的,没有任何流动性。

  第二种类型是气冲、气不均、气息不受控制型。这一类型大多是掌握了一定的方法,能够较好地吸气和呼气,气息也能够流动起来,但对气息缺乏控制力的学生,常表现为气息不够均匀,有的字气息特别足,有的字就没有气息的支撑,导致音量不在同一水平线上,忽大忽小,通常是一个乐句的前几个字气息很足,后几个字就气息微弱,隔横膜缺少对抗的力量,没有很好地掌握控制气息的方法。

  国内外很多知名教育家都采用了打“嘟”这种练习曲来解决气息上的相关问题。在打“嘟”的过程中,需要做到嘴唇完全放松,横膈膜向外扩张,并要求腰、腹有相应的对抗力量,气息均匀地吐出来,否则打“嘟”就不能连贯,只要学生能让每个乐句的“嘟”都可以连贯起来,证明之前所要求的要领都已经掌握。此外,贝基先生还要求歌者不要用嘴去控制声音或用嘴去做声音,这样往往会影响面罩共鸣,在中声区的基础上,适当扩展音域,加强气息与共鸣的配合训练,练好过渡声区(即换声区的训练),为进入头声区的训练打好基础。通过长时间打“嘟”的练习曲训练,可以让学生较好地解决气少、气僵和气不受控制等诸类气息问题,并且通过打“嘟”练习还可以很好地解决学生在演唱过程中的嘴唇、舌头、下巴僵硬等问题。

  三、找准演唱位置和头腔共鸣的途径:哼鸣的练习曲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饱含情感,在音乐中创设演唱者与听众情感交融、心灵共鸣的有效方式,而其实现的载体则是发声练习中具有较高位置、实现共鸣的直声和白声,一旦学生练习中所有的声音都停留在口腔和喉咙里,没有达到高位置和共鸣的演唱是不能打动听众的,也无法完成曲目的情感表达要求,这种演唱不但不能获得明、清脆、自然的音色,而且在音域的扩展上也会受到影响,高音缺少头腔共鸣和高位置就无法站稳,声音也将是“喊叫式”极度缺乏美感,声音没有任何穿透力,音色暗淡,在艺术表现上也将缺少修饰,严重的还会导致声带长期受损,久而久之,就无法再歌唱了。贝基先生说:“高音最需要面罩共鸣。”在声乐教学中,对于初学者难以找准头腔共鸣和高位置演唱的感觉,而导致情感表现力大打折扣,甚至曲目完成的难题,业内认可的哼鸣练声曲确实能够起到很好的矫正作用。通常的做法是这样的,首先,让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倾听大自然的各类声息,注意蚊虫类飞翔时的声音,然后模仿夏日蚊虫飞过的“嗡嗡”声,用鼻子将声音哼出来,反复练习仔细体会,待掌握后,需要刻意训练其控制音量的能力,使其能够在发声瞬间调节气息转换音量而无阻滞,流畅地完成声音转换。其次,指导学生在发声瞬间将气息通过鼻腔哼送到头腔,找到头腔振动,有点眩晕的感觉,再加上音符,让他们进行哼鸣的练声训练。在具体练习的过程中,方法的掌握至关重要,让学生嘴巴动起来,如口中含物意欲咀嚼,如能在放松嘴巴、牙齿、舌头、下巴、脸颊肌肉的同时,哼鸣的声音延续不断,如丝如缕,完全不受共鸣腔的影响,这表明发声要领已经掌握,反之,则不然,需要进一步的方法调整和发声训练。最后,能使学生的哼鸣贯穿于各个声区,可以从高声区开始快速地经过中声区,滑落到低声区,也可以从低声区反向快速地直至高声区,犹如云雀腾飞,时上时下,婉转自如。如果让学生坚持进行哼鸣练声曲的训练,可以使学生完全掌握高位置演唱和头腔共鸣的运用,并且在各个声区随意上下而不受影响,这样可以确保音乐表现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从而提高声音气息的掌控和情感的表达,最终有助于学生获得清亮婉转、圆润自如且不失极强穿透力的声音。   四、发声练习的力量源泉:跳音练声曲

  发声练习的物质基础毫无疑问来自于腰腹,尤其是小腹力量的巧妙运用尤为重要,小腹力量对气息的导引和调控,能很好地表现声域的变化,增强声音的颗粒性,在声乐教学中,有很多学生都会出现小腹没有力量,不能很好地支撑声音,使声音和气息不能够很好地结合,声音没有力度,缺少颗粒性。跳音的训练较好地解决如上问题,可以让学生通过咳嗽、喘气、气息调整等呼吸方法定位出小腹支持声腔发音的腰腹位置,然后进行腰部及腹部的肌肉律动训练,反复练习方能完全掌握,等掌握好这些练习以后就可以加入音符做跳音练声曲的训练,从而增强学生腰腹的支撑力量,让声音更饱满、更富于感情性。

  五、演唱流畅性的保证:元音练声曲

  发声练习过程是以声音效果和发声器官肌肉适度的标准去调整发声器官的机能和状态的,每个人的发声器官的构造、嗓音条件、声音类型、发声习惯甚至运气感觉各不相同,这样,元音练声曲的练习有助于演唱的完整性和字与字之间的完美转换,因此,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元音练声曲练习,而且不同的学习阶段,选择的发声练习也是不同的,但一般情况下,学生开始的练习总是选择元音和比较平稳的音阶开始练声。究其原因,学生不能熟练地将作品中所有字放在统一位置来演唱,从而导致演唱的不完整和字与字的衔接生硬等问题,通过平稳的元音练声曲练习,这种问题会得到很好的解决,无论学生演唱外国作品还是中国作品,所有的字基本上都是围绕那几个元音来展开的,所以,不仅要规范演唱每个元音字母,而且还要经常进行一些必要的元音快速转换训练,这样在歌唱的过程中才可以更好地让字与字之间的连接没有瑕疵,让学生可以完整、完美地演唱作品。

  总而言之,当前音乐教学不仅要培养出专业性比较强的演唱人才,更需要通过声乐课拓展学生知识面,开发学生的智力,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音乐的独特魅力,进而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综合发展。而在我们的声乐教学中还有很多的练声曲训练,可以帮助解决在声乐演唱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和悉心研究练声曲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这样无论是声乐个别课还是声乐集体课,都能在声乐课的授课形式中,扬长避短,实现从个别课到集体课的转变,最终使音乐教学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得到根本性转变,实现新课改目标。

小议发声练习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论文搜索
关键字:声乐 重要性 重要 教学
最新学科教育论文
软件工程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研
“赛教学训”四位一体化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人
浅议幼儿美术趣味教学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何利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解读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及影响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营造快乐的氛围
微积分慕课教学资源与应对策略探究
浅析在德育课教学中如何灌输团队观念
MOOC引领下中学历史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研究
“情感过滤”假设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探讨
热门学科教育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变“教师教,学生学”为“教师教学生学”
素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初探
素质教育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现代体育课堂教学重在创新
浅谈《体育课程标准》与体育教师观念的转变
电教手段优化体育教学
陶行知健身思想研究
简论现代游泳技术与训练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