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以教学设计为主线的 “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改革探索论文

以教学设计为主线的 “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改革探索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11-13

以教学设计为主线的 “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改革探索

  “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历来是高校师范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本课程以培养师范生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为核心,要求学生在掌握教育技术基础理论的基础上,能用教育技术的手段和方法实现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的优化,具备教育技术的实践能力,以适应当前中小学教育信息化与现代化的需求。本课程是很多高校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唯一主干课程,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水平。

  一、存在的问题

  当前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大多数师范院校教学内容基本相似,均采取以传统的媒体技术及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教学内容[1],比较典型的教材体系如:张剑平老师编著的《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黄河明老师等编著的《现代教育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等,这些教材在教育技术界有较强的影响力,其用量也相对较大。从其教材内容及教学纲要分析,其教材写作体系依照传统的教育技术学的内容划分,既关注教育技术学的教学体系,又关注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全面培养学生的教育技术综合能力。但随着当前很多高校“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课时的削减,教师发现这种教学体系受到较大挑战。细分析其原因,有如下三点:

  1.教学涉及内容繁多,知识结构庞杂。

  当前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包涵内容繁多,从内容分析看,恍如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浓缩,内容涵盖“大而全”。如教材的第一部分一般会涉及教育技术学的一系列概念、理论及相关知识的介绍,而仔细分析,会发现这些内容理论性很强,是作为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学习后续的一系列课程的理论基础,一般在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导论中会涉及。现将这些内容放在“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中学习,分析发现部分内容在教育学和心理学中已有涉及,如学习理论等,有些内容对于非专业学生学习意义不是太大,对公共课程的学习不具有实际意义,如教育技术学的定义、传播理论、传统视听教学媒体设备的原理及应用等。类似的问题在技术教学方面也存在,如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媒体技术的极大丰富,“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在内容选择上需要关注的技术越来越多,这些技术在“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中用短短的几个课时一带而过,学生只能掌握皮毛,不能真正达到学以致用。

  2.教学课时紧张,实验设备短缺。

  当前很多高校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的理论课时多为16学时左右,而教学内容有6个部分,分别为教育技术基础理论、传统教学媒体设备的使用、教学信息资源的收集与加工、教学软件的编制、教学设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2]。平均来看,每个部分所用学时不到3学时,在兼顾教学内容的系统化的基础上明显不足以实现教学内容的深化。因此,在有限的课时内,有必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精心选取核心内容,帮助学生强化相应的教育技术能力。同时,本门课程有32个实验学时,需要进行实验的内容有9个,涉及内容较多,当前因为师资比较紧张,而开课班级的规模都比较大,实验时间相对集中,因此实验设备会相对短缺,经常实验时间都会安排在周末进行。

  3.“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教学与学科专业应用相脱节。

  当前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教学主要是由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教师担任,主要讲解及练习的是教育技术专业所关注的知识与技能,但这些知识与技能如何在学生自己的专业学科教学中应用,在课程中很少涉及,这就造成“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与学生的学科专业应用相脱节,不能很好地服务于学生的专业应用领域。

  以上这三点原因对于当前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妥善解决这三点问题关系到我校师范生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形成,同时也关系到本课程的生存与发展。

  二、解决问题的思路

  要解决当前这些问题,有必要对课程的组织方式、内容选择及教学理念进行改革,必须转变当前课程教学中关注课程体系性与科学性而忽略课程内容应用性的观念。高校师范教育主要是为广大的中小学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到中小学校一线教学将是大部分师范生的就业选择。开设“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的目的就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以使他们能够适应教育现代化及信息化发展的需求。本课程对于师范生而言,首先应当是一门应用性课程,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师范生以后在教学岗位上就能够有效应用教育技术手段和方法解决学科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这才是这门课程存在的目的。基于这一点看,高校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的教学必须突出应用能力培养,特别要突出现代教育技术的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同时,应该将教学内容与学生自己的专业相结合,确保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不至于技术与教学脱节。

  针对以上目标,当前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改革应当与国家对于职后教师所建立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简称“标准”)相适应,对于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要求应当符合国家制定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教学人员版)的要求。由对“标准”分析可以发现,“标准”对于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应用层面的要求为“教学设计与实施”和“教学支持与管理”,其具体描述为“能够正确地描述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并能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条件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有效途径”、“能够收集、甄别、整合、应用与学科相关的教学资源以优化教学环境”、“能在教学中对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管理”、“能在教学中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管理”等[3],从以上描述看,其核心思想是如何利用教育技术或者说是教育信息技术来支持教学过程,管理教学资源,实现教学的最优化。这种思想的表现形式可以涵盖教学设计过程。   从高校现有师范生所开设的课程来看,在低年级阶段,已普遍开设了计算机文化基础类课程,这些课程的开设,使学生初步具有了信息技术的基本能力,能完成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发布等相关工作。同时,师范专业都开设了学科教学论之类的专业学科教学课程,这些课程的开设使学生具备了初步的学科教学设计及教学实施的能力。从这些知识储备来看,高校师范生已具备了开展类似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中要求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条件,在“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中,如果经过精心的选择、设计和有效的教学实施,将学生在低年级已经学习过的信息技术与高年级正在学习的学科教学论联系起来,用教育技术的手段和方法进行规范化的教学设计,则应该可以取得不错的效果。在当前的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的情况是:具有基本的信息技术能力,但不懂得如何将现已具有的信息技术能力有效应用到自己的学科教学工作中,这正好可通过建立以“教学设计”为主线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来解决。所以,如果能有效建立以“教学设计”为主线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体系,把“标准”的要求融入“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教学中,把本课程从传统的关注技术转变到以关注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和教育教学服务”的这条主线上,就可以解决当前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三、具体解决方案

  要解决“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存在的问题,具体可从以下三方面完成:

  1.建立以“教学设计”为主线的课程内容编排方式。

  从教学过程分析,教育技术的应用环节其实是教学设计过程的体现。一般将传统的教学设计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教学分析阶段―教学策略选择阶段―教学媒体选择阶段―教学评价阶段[4]。根据这四个阶段的特点及实施的过程,可以建立如表1所示的课程内容体系:

  从表1的内容可以看出,课程内容体系的设计思路是:学生根据自己学科的知识进行选题完成一个初步的教学设计方案(此部分内容一般在学生自己专业的学科教学论中已涉及)→针对这一教学设计方案选择要用的教学媒体(此部分内容为“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中的媒体相关知识)→根据教学设计的需要及媒体的选择确定信息化教学环境及所需的信息化教学资源(此部分内容为“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中的教学信息资源知识)→根据信息化教学环境及资源的选择而集成或开发信息化教学资源(此部分内容为“现代教育技术”与“计算机文化基础”中信息处理部分相关内容)→形成完整的教学设计成果(此部分内容为“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论”相结合的内容)→对教学设计成果实施与评价反思(此部分内容为“学科教学论”、“微格”、“现代教育技术”等相关课程相结合)。

  以上设计思路将繁多庞杂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内容紧紧围绕“教学设计”这一主线梳理,所有学习活动都依托“教学设计”开展,解决了课程内容的选择问题,将一系列与实际教学应用无关的内容进行了删减,增加了信息化教学环境与教学资源选择的内容,使教学活动的开展有的放矢,学生学习的临场感加强,能体验到“学以致用”。同时,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中,将部分与“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论”、“计算机文化基础”重复的内容以活动形式展开,使学生能将其他课程所学内容应用到教学设计中,既可节约出不少课时,又可解决学科之间整合的问题。整个“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内容的组织及活动开展由于都是围绕课程之初学生选择的教学设计选题完成的,在整个课程学习中,所有活动的开展都为此选题服务,而学生的选题均为其专业学科教学中的选题,这使得整个教学设计活动都是围绕学生的专业学科开展的,也解决了原来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与学生的学科专业应用相脱节的问题。

  2.建立以小组协作的活动教学为主体的课程教学方式。

  “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传统的教学是采用课堂理论讲授+实验室验证实验的方式完成。这种方式将课堂教学与实验实践分割开来,而且实验内容多为验证性实验,学生在听完教师讲解后需要过段时间才能进行实验活动,遗忘率较高、临场感不强,学生学习相对困难,很容易出现应付学习的情况。

  从表1的内容中可以看出,按表1思路开展的教学活动不适合采用课堂理论讲授+实验室验证实验的方式来完成,因为所有教学活动都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及实践,比较适合采用以“小组协作”为主体的活动教学方式开展,因此,可以考虑将理论讲授与实验教学的学时合并在一起完成。这样,本门课程的整体规定学时就可达到48课时,学生通过48课时的教学活动,能系统完成一次完整、规范的教学设计体验并进行教学实施与教学评价及反思,对于其在以后的学科教学中开展教学活动将受益匪浅。

  3.建立以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注重过程的课程评价方式。

  由于课程的内容及课程的教学方式的改变,对于学习者的考核方式也要进行相应的变革,传统的纸笔测验不能很好地反映学习者按“教学设计”为主线而进行的课程学习状态及学习成果,因此需要建立以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在本课程中,应该更多地关注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及阶段性成果,才更能发挥教学评价的激励、调控及导向功能。因此,学生的课程成绩应当由以下几部分构成:每个模块的学习成果(20%)+教学设计成果(30%)+教学测验(40%)+课程学习活动参与情况(10%)。并且这样的评价方式在课程开始之初就应进行公布,这样的评价指标才能有效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的开展,确保以“小组协作”为主的学习活动的开展。

  四、结语

  “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是关系到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一门重要课程,其教学质量将直接影响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水平,建立以“教学设计”为主线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体系,改变课程教学方式,既能解决当前“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中存在的问题,更能有效培养出符合“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要求的师范生,以适应当前我国教育现代化与教育信息化的要求。在当前教学中,通过有效的课程改革实验,建立有效的课程教学体系、教学方式和考核规范,才能使本门课程绽放出新的活力,成为高校师范生教育技术不断提高的动力之源。

以教学设计为主线的 “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改革探索

论文搜索
关键字:课程改革 教育技术 教学设计 公共 改革 课程
最新学科教育论文
软件工程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研
“赛教学训”四位一体化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人
浅议幼儿美术趣味教学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何利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解读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及影响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营造快乐的氛围
微积分慕课教学资源与应对策略探究
浅析在德育课教学中如何灌输团队观念
MOOC引领下中学历史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研究
“情感过滤”假设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探讨
热门学科教育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变“教师教,学生学”为“教师教学生学”
素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初探
素质教育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现代体育课堂教学重在创新
浅谈《体育课程标准》与体育教师观念的转变
电教手段优化体育教学
陶行知健身思想研究
简论现代游泳技术与训练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