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将职业素养培养融入任务教学的高专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改革探索论文

将职业素养培养融入任务教学的高专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改革探索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11-13

将职业素养培养融入任务教学的高专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改革探索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6C-0067-03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幼儿园教师职业素养的高低,除会影响到自身的发展外,还直接影响着幼儿教育的质量,甚至会影响幼儿一生的发展。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应重视和加强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不断拓展有效的培养路径。本文针对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现状,分析造成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不高的原因,提出“基于课程、立足于课堂、融入任务教学”的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模式,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探索一条常规的、可行的、有效的路径。

  一、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现状分析

  由于国家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逐渐实施,近几年各级各类学校学前教育专业都在不同程度地扩招,幼儿教师的供需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数量的增加并不等于质量的提高。受当下社会实用主义、功利主义思潮的影响,高专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并不令人满意,主要表现在:

  (一)学生缺乏职业理想和职业认同感。相当一部分学生入学时并不是因为真正热爱幼教事业,到高专学校来就读学前教育专业的原因要么是听从父母的安排、要么是为了能在高校读三年书,至于毕业后干什么则没有明确的想法,缺乏长期的职业规划。再加上受社会上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福利待遇不高等客观现实影响,一些学生在入职时并没有坚定要在幼教行业打持久战的决心,她们仅仅是把当幼师当成职业生涯的跳板,缺乏职业感情。党爱娣于2012年在兰州城市学院对300名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的职业认同感的调查表明,仅有27%的学生是因为喜欢幼儿或幼师工作而报考的本专业,高达41%的学生表示毕业后不愿意从事幼儿教育事业。这说明了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入学前和在读期间对学前教育专业缺乏职业认同感。

  (二)学生职业意识淡薄、职业行为不规范。职业认同感是职业情感的晴雨表,高度的职业认同感必然产生良好的职业情感。由于学生对幼教事业没有高度的职业认同感,因此职业意识淡漠,学生没有意识到学习既是对现在的自己负责,也是对将来的职业负责。在学习方面表现出学习的内在动机不强烈,被动学习的多、主动学习的少;模仿学习的多、创新学习的少。这就造成学生的学习力、反思力、创新力不能满足今后工作的需要,毕业到岗后的职业行为不规范,不能适应工作要求。

  二、造成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不高的原因

  (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入口质量得不到保障。近几年,为了尽快满足社会对幼儿教师数量上的需要,各级各类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不断扩招。而高专学校由于按照高考专科线批量招生,学校基本不设置面试环节,学生的入口质量难以得到保障。主要表现在把大量的对学前教育专业并不了解、并不热爱的学生招了进来,学生在开始专业学习之前,对本专业没有专业认同和专业情感。

  (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还有待完善。反思高专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往往包括必修课(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和选修课(公共选修课、教育类专业选修课、艺术类专业选修课)。分析这样的课程体系可以看出,高专学校是非常重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作为准幼师的教师教育类技能(听、讲、读、写、画、唱、演等)的培养的,这类课程往往占据了学生总学时的三分之二。而在这样的课程体系设计中,往往没有设置职业规划课程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科学的职业规划方面的指导。

  (三)专业课教师往往只注重本课程核心知识的传授而忽略职业素养的浸润。学前教育专业的大多数专任教师在看待学生职业素养问题时往往存在以下认识误区:一是认为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是属于学生思想教育的范畴,这是思政课教师或是班主任、辅导员的主要工作,与专业课教师无关;二是认为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培养的主要路径是学生活动,如文化类的各种知识竞赛或艺术类的技能比赛、表演等。因此,专业课教师在课堂上往往更注重本课程核心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利用课堂这一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的浸润。

  三、将职业素养培养融入任务教学的教学改革措施

  综观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为了不断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采取了很多办法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如优化课程结构,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或相关内容的专题讲座,帮助学生科学、系统地思考职业方向,加强职业认同感;加强对学生参与见、实习的指导,让学生在实践中多接触幼儿、了解幼儿,在实际工作中滋养对幼儿教育事业的感情;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大力营造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的氛围,让学生在耳濡目染及亲身经历中建立起自己最朴素的职业道德。

  但这些并不够。学生在学校的一日生活中,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课堂中度过,每天接触最多的就是各课程的任课教师。郑永森于2014年对全国40所职业院校的教师、学生代表及25家企业进行了相关的问卷调查后认为:“教师对职业素养培养满意率低的主要原因是职业素养培养没有与专业学习相结合,学生对职业素养培养满意率低的主要原因是职业素养培养方法太落后”。也就是说,接受调查的教师和学生都认为通过课堂教学抓好学生的职业素养养成乃是当前高专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一个薄弱环节。因此,加强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主阵地应该是在课堂。“基于课程、立足课堂、融入任务教学”才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最常规、最有效的路径。教师应抱着“我的课堂我负责”的态度,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把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让学生在“任务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提升职业素养。

  (一)明确课堂总学习要求和任务,让学生学会尊重职业道德。不少高专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导致其学习态度不端正,在课堂上经常会出现玩手机、睡觉等现象,而不少教师也认为这是学生的学习常态而置之不理,认为只要学生不影响我上课就行了。其实良好的职业道德的培养就是要让职业人从遵守职业规矩开始。学前专业的学生将来是要为人师表的。如果这些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学会遵守规矩,将来他们又怎么会有规矩意识去自觉遵守幼儿园的相关纪律要求特别是安全方面的纪律要求呢?因此,教师在每个学期开学的第一次课上,应给学生强调上课纪律,并在之后的每一节课上都不断检查、强化。其实对绝大多数的学生来说,他们是更欢迎管理严格的教师的。   当然,遵守课堂纪律是最基本的要求。教师还应通过学习目标的管理让学生每节课都带着学习任务进行学习,强化学生的学习意识和责任。在课堂上真正学到知识和本领,这才是对今后的自己及工作对象――幼儿最大的负责,才是作为一名准幼师应该有的基本职业道德。具体的做法可以是:在每节课的上课前,利于1分钟左右的时间向学生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在临下课前3分钟左右对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情况进行检测,可以让学生自己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对学生是否掌握本节的学习目标进行一些小测试,或让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向同学提出一个相关的学习问题等。

  (二)开展丰富的案例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准幼师的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就是向前辈学习工作的经验和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多向学生展示正面和反面的鲜活案例,通过案例教学,组织学生深入分析案例背后的教育行为、教育理念是什么。如向学生播放一些虐童事件的视频,组织学生讨论:事件中教师的哪种行为不当、为什么不当、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进而深入分析当事人教师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行为;作为教师,应怎样避免虐童事件在自己的身上发生。又如,向学生展示一些优秀的幼儿教师的故事,在为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标杆、给学生带来感动的同时,引导学生理性分析:这些教师身上体现了哪些科学的儿童观、展现了什么样的职业价值观。组织以学生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案例分析,深入的讨论、自主的思考,能让学生逐渐明晰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念。

  (三)充分利用好见实习任务,丰富学生的职业情感。大多数高专学前教育专业每学期都会为学生设置见习和长达半年的实习。这是增强学生职业情感的大好机会。但许多学校对于学生的见实习疏于管理,使得见实习等同于放羊。对此,学校要明确学生见实习的意义不仅仅在于通过见实习培养、锻炼专业技能,更在于让学生通过见实习真正爱上将来所要从事的职业。学校要强化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实训考核评价。在学生到幼儿园之前,教师要精心设计给学生布置本次见实习的任务、看点,引导学生去感受幼儿的活泼、可爱、去感受幼儿教师工作中的点滴幸福;在学生见习结束之后,除让学生上交书面总结外,教师最应该做的就是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开展面对面的交流:“在见实习期你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什么?”“你在见实习期觉得最困惑的事是什么、最幸福的事是什么?”“你的见实习指导教师有哪些教育智慧是值得你学习的?”等等。不同学生对同一事件的感受不会完全一样。让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视角去看待事物。同时,通过交流,提升学生的幸福力,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在幼儿教师这个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的点滴小幸福,从而增强对幼教事业的感情。

  (四)设置情境类学习任务,规范学生的职业行为。教师应积极改变教学方法,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一言堂”的教学局面,组织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模拟设置工作情境,组织学生在相关情境中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教师再加以点评,如“请准备一份长度为30分钟的小班第一次家长会的发言稿”、“设计一个以‘欢乐中国年’为主题的庆元旦亲子游园会方案”、“假设你的班级新转来一个性格急躁、动不动喜欢动手打人的小朋友,作为班主任,你有什么办法来教育这个孩子”、“在幼儿的餐饮活动中,教师可以在哪些方面对幼儿进行随时、随人、随处的教育”、“请列举幼儿的一日生活活动中的安全注意事项”,等等。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即相当于完成模拟工作任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逐步了解职业行为的规范要求是什么,自己怎么做才能做到职业行为符合得行业规范。

  四、结语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麦克利兰提出的素质冰山模型指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作为人员个体素质的“冰山以上部分”是外在表现,是容易了解与测量的部分,相对而言也比较容易通过培训来改变和发展。而“冰山以下部分”包括社会角色、自我形象、特质和动机,是人内在的、难以测量的部分。它们不太容易通过外界的影响而得到改变,但却对人员的行为与表现起着关键性的(下转第82页)(上接第68页)作用。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通过一两个学生活动就可以达成的。这是每一位专业课教师的事,也是每一堂专业课上的事。从所教授的课程内容出发,在课堂上把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这是全体专业课教师应努力追求的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

将职业素养培养融入任务教学的高专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改革探索

论文搜索
关键字:教学 教学改革 学前教育 高专 学前 素养
最新学科教育论文
软件工程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研
“赛教学训”四位一体化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人
浅议幼儿美术趣味教学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何利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解读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及影响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营造快乐的氛围
微积分慕课教学资源与应对策略探究
浅析在德育课教学中如何灌输团队观念
MOOC引领下中学历史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研究
“情感过滤”假设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探讨
热门学科教育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变“教师教,学生学”为“教师教学生学”
素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初探
素质教育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现代体育课堂教学重在创新
浅谈《体育课程标准》与体育教师观念的转变
电教手段优化体育教学
陶行知健身思想研究
简论现代游泳技术与训练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