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寓教于乐,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论文

寓教于乐,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11-19

寓教于乐,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小学语文教学担负着弘扬和传承人类文明精华的任务,语文课本中所蕴含的那些语言、那些故事,以非常丰富的内涵、非常宽广的视野,带给小学生无限的美感,让小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也接受了真、善、美的熏陶,这样的功能优势,是其他学科所远远难以匹敌的。然而,小学语文学科所具有的这种特点,同样会使学生产生畏惧学习的心理,如果教师只依靠传统教学模式教学,学生就势必逐渐失去学习兴趣。所以,许多富有远见的教育工作者都已经意识到了寓教于乐思想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现实问题是,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使寓教于乐的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是许多一线教师困惑之处。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寓教于乐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一、创设寓教于乐的情境

  小学生正处在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特别是其思想发展的转变特色突出,既有的形象思维日益朝着抽象思维过渡,然而这种过渡并不是立即就会完成的,抽象思维很大程度上受形象思维的影响。所以,若想使寓教于乐思想落到实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努力进行情境创设工作的完善,充分借助实物、投影、图片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以期达到教学情景的逼真化效果,以此影响学生的兴趣点、激发学生的兴趣点。

  比如在讲解《赵州桥》这篇文章的时候,在上课初始阶段,教师可以采取多媒体技术,使几幅“赵州桥”的图像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能够边看图边听教师进行描述:“赵州桥处在河北省赵县,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石拱桥,它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一千多年以来,任凭车马行人、风吹雨打、地震摇撼的考验,始终毅力不倒。”在图片的影响、教师的描述双重带动下,学生会产生好奇心理,接下来纷纷提出问题:“为什么有一千多年历史的赵州桥依然可以完好无损地保留到现在呢?”在这个问题的带动下,教师安排学生对教材进行细致阅读,从文本里面寻求答案,学生便会兴味盎然地同文本产生对话,并深刻理解赵州桥的设计之独特、李春才智之聪明。

  创设情境时,首先对问题加以强调,同样可以达到情境创设的良好状态,保证教学质量。比如在接触《翠鸟》这篇文章时,其中有一个段落写到了翠鸟在行动时的敏捷,对于这段内容而言,学生理解起来可能存在一定难度。教师可以将问题先行作为情境引导:“我们从什么地方可以发现翠鸟行动是敏捷的?”学生可以找到“锐利”、“难以逃脱”、“像箭一样”等词句,却容易遗漏下“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一类“隐藏较深”的句子。这时,教师再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使学生看到翠鸟捕鱼时的场景,学生如身临其境,发现翠鸟动作的敏捷。教师再回顾刚才那个问题,学生便会豁然开朗,明白了这个句子的真实含义,并在反复朗读教材原文的基础上,领悟到文章用词的生动。

  二、在寓教于乐情境中善用问题

  小学语文教学中,采取情境化的直观做法,对学生来讲是极有必要的,电教手段所具有的形、色、画综合特点,有利于鲜明地表现出直观形象,从多个感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依然会出现同教师思维、同教材内容不相协调的状况。当出现这种状况时,教师便应当以科学理性的态度对待学生提出的不同观点,并以赞赏的态度对学生质疑加以鼓励,从而让寓教于乐的精神保持下去,不断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之所以强调这一点,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语文学科的个性化特点,很多问题实际上并没有一个非常固定与准确的答案,只是要求学生的答案符合标准答案的目标方向即可。出于这种考虑,教师有必要按照学生的现实情况,带领其进行相关内容的质疑活动,并使之对于教师已经讲解完的内容提出反对意见。这样的做法,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处在一个相对集中的状态,利于学生在亢奋思想中思考。同时,质疑活动除了面向教师以外,还可以大胆面向教材,让学生敢于寻找文本作者在写作时存在的不足,使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对作者所描写的内容加以重新整理、再度表达。比如在接触《自然之道》一文的时候,教师便可以将问题展现给学生,让学生说明究竟什么是“自然之道”。如此一来,学生即可以从问题出发,对教材原文进行阅读,从而主动寻求答案。同前面所讲以问题带动情境有所区别的是,此处所说,乃是以问题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化,同样是问题,二者侧重点不同。

  强调在寓教于乐情境中善用问题,还有一点需要特别说明,那就是小学生年纪偏小,这种年龄上的特点使其更容易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深入研究。这样,教师在寓教于乐情境问题引导过程中,便应当注意自身语言的趣味性,让语言更加风趣幽默,更加符合学生的接受心理,从而对学生构成影响。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应当留心,按照课文内容对语言进行先期设计,从而借助自己的语言给学生形象化展现课文内容,并以语言引导学生,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特别是当学生就某个知识点提出质疑时,教师尤其应当给出针对性的差异化细致点评,防止点评的千篇一律和枯燥乏味。比如对于一些较有深度的知识内容,如果学生能够提出质疑,那么无论学生的质疑对错与否,鼓励都是必需的,特别是对于那些平时较少回答问题的学生而言,接受教师真诚而风趣的鼓励更会使其提高学习兴趣,保证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三、保证寓教于乐情境的丰富性

  为了从根本上促进课堂情境创设的成功,使之成为寓教于乐理念的最终贯彻手段,教师还应当注意保证情境本身的丰富性,而不是让情境最终沦为填充知识的乏味工具。具体可以采取下述几种做法:

  一是快乐游戏的方法,按照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观点:“游戏促进愉悦心理的形成,这是游戏的作用之一。”正因如此,小学语文教师应注意游戏教学方法在课堂上的随时有机融入,以便促使学生情绪处在持续高涨且持久稳定的状态。在小学阶段,进行语文教学时能够融入的游戏方法有很多种。比如单就生字教学而言,即可以应用猜字谜的手段,自己创编或者寻找网络资料字谜,使学生猜测;应用找卡片的手段,将事先准备好的字卡和拼音卡拆散开来,让学生分别组结成对,等等。

  二是竞赛激励的方法,注意到小学生在自尊心方面的特点,且留意其好胜心足、表现欲突出的优势,使竞争机制有意识地融入课堂中,由此可以让寓教于乐心理贯彻得更加彻底,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保证教学质量。比如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不管是生字的记忆还是词语的积累,不管是阅读的把握还是作文的创作,均能够成为学生参与竞赛的目标内容。再者,采取的竞赛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分组竞赛,可以同桌竞赛,也可以在课堂上模拟《成语大会》、《诗词大会》等。

  三是音乐融入的办法,轻松的音乐一方面可以起到陶冶情操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在启迪智慧方面发挥特有优势。按照心理学家的研究:大脑在古典音乐中得到放松,在此基础上再集中精力,将会让心境处在更加良好的状态,从而保证大脑左右半球工作的协调性。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当教师讲解到某些课文内容时,适当插入与此课文内容相关的音乐,无疑能够提高学生兴趣,并帮助实现寓教于乐的目标。

  四、结语

  我们一直在强调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的寓教于乐特点与情境,并且利用问题指引相贯穿、丰富形式相协调的办法,使这样的教学特色彰显出来,从而最大限度地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更好地接触教材、接触知识。在此过程中,师生双方均应当有几个意识,一是寓教于乐并不等同于教学的完全放松;二是寓教于乐并不等同于“哗众取宠”;三是寓教于乐并不否认忧愁、悲愤等情感的介入。总之,一切当以教材目标为中心、以学生需要为旨归,使课堂达到情感的最好表达状态。

寓教于乐,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论文搜索
关键字:寓教于乐 语文教学 语文 质量 教学
最新学科教育论文
软件工程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研
“赛教学训”四位一体化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人
浅议幼儿美术趣味教学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何利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解读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及影响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营造快乐的氛围
微积分慕课教学资源与应对策略探究
浅析在德育课教学中如何灌输团队观念
MOOC引领下中学历史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研究
“情感过滤”假设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探讨
热门学科教育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变“教师教,学生学”为“教师教学生学”
素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初探
素质教育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现代体育课堂教学重在创新
浅谈《体育课程标准》与体育教师观念的转变
电教手段优化体育教学
陶行知健身思想研究
简论现代游泳技术与训练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