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工商管理论文 >> 企业研究论文 >> 新常态经济下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的分析论文

新常态经济下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的分析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6-27

新常态经济下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的分析

  “新常态”最早由美国太平洋基金管理公司总裁埃里安提出,是指世界经济已步入一个全新的经济发展趋势,称之为“新常态”。此后,新常态就常被用作于对全球经济现状的代名词。在我国,新常态的内涵是指改变过去以牺牲资源作为代价来换取经济的高速发展,将以经济高增长率为发展目标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为中低增长率同时统筹考虑高质量、高科技含量、高国际竞争力,既保持经济增长,又维护好生态环境,提高国民生活质量,同时还包括净化经济领域贪腐问题,治理好经济发展大环境为中国梦的实现增添动力。

  一、 新常态下小微企业融资的现状

  在新常态经济的发展下,小微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显,但是由于经济的发展处于一种放缓的状态,导致了小微企业融资难度的提升。金融机构和政府对此做出了一些政策上的应对,但是由于小微企业的规模小、融资的金额低,信用度不高等原因,小微企业融资难一直未得到有效的解决,融资成本也居高不下。

  1. 小微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加大。近年来,小微企业的高速发展对我国GDP的快速增长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从2000年至今,小微企业的数量扩大了一倍多,达到了30万户,其资产规模扩大了6倍,达到了24万亿,小企业的总产值在2015超过40万亿,增长了10倍。体现出近年来小微企业的强劲发展与扩张对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战略的实施,小微企业将成为推进这一战略实施的基础而重要的平台和载体。其发展模式将由过去主要是量的扩张转变为质和量协同发展与进步,才能肩负起这一重要的历史使命。那么小微企业必将在技术研发、设备更新、人才培养及引进上投入更多的资源,对企业的资金投入将会加大。小微企业的资金资金需求将会出现较快的增长。

  2. 小微企业的资金供应渠道不通畅。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有:直接融资、间接融资、民间融资。在新常态经济下,导致小微企业融资难的直接原因就是小微企业的资金供应渠道不通畅。

  (1)直接融资渠道准入门槛相对较高。近年来,我国为创新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开通了创业板块、新三板等股票市场直接融资渠道。这类直接融资渠道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和满足了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但也是由于创业板块、新三板等市场容纳能力有限,开放程度不够及准入门槛相对较高等原因,如对小微企业的规模、盈利状况、偿债能力及其未来的发展前景都有相对不低的要求和准入门槛,而当前相当数量的小微企业都达不到这样的要求,这类小微企业就不能从创业板块、新三板等直接融资渠道获取资金支持,导致在直接融资这一渠道上能够给予小微企业的帮助是很有限的。

  (2)间接融资渠道受阻。小微企业的间接渠道主要是以获取银行信贷资金为主。自2008年以来,我国颁布了一系列对小微企业进行信贷支持的政策和文件,在2009年,中央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2011年,中国银行业监督委员会颁布了《关于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通知》的政策性文件,要求各银行业机构成立针对中小微企业的专门结构,单独设立对小微企业的考核机制;2013年,中央政府再度颁布了以对小微企业进行信贷支持的《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以及《关于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2015年中国银监会发布《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相对于小微企业来说,这一系列政策文件的陆续出台与发布,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其在获取银行信贷资金所面临的困难和难度,使小微企业相对于过去来说,获取了更多的银行信贷资金,其获取信贷资金的绝对量和增速相对过去来说都有一定程度的增长。但是,银行业的信贷资金主要还是集中于投资大中型企业的项目,相对小微企业对资金上的需求来说,银行业的信贷资金供给远不能满足需求,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3)民间融资渠道收窄。这几年以来,民间融资渠道成为了小微企业融资的一个重要补充点,其大量的社会资金来源都是以其在独有的人缘、地缘等优势上给予小微企业强有力的支持,是小微企业获取资金的一个的较有力的支撑。但是近年来,由于受到经济发展减速的负面影响,民间资金借贷关系出现断裂甚至崩溃的趋势,非法集资、地下交易、欠款潜逃等现象时有发生。民间资金供应方为了规避越来越高的民间借贷风险,相继收紧甚至停止向小微企业放贷资金,这使得无论从民间资金供给量,还是从民间资金供给方的供给意愿来说,都相对过去大大的收紧和减少了,导致小微企业很难从民间融资渠道获取急需资金来弥补直接融资渠道和间接融资渠道获取资金不足的困境,更加剧了小微企业的困难。

  3. 社会资金分配不合理。从整个社会的资金面来看,我国的资金市场供给规模并不小,相反的,其供给量还相对较大。截至2015年末,中国社会融资规模存量达到138.14万亿元,同比增长12.4%;显示出我国的社会资金规模是相对比较大的,然而却无法满足小微企业资金的需求。在这种相对比较充足的资金供给环境下,如果分配比较合理的话,应该会有比较充裕的资金流向小微企业的需求渠道,从而减缓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但是由于社会资金分配不合理,使得社会资金的结构分布不均匀,也间接造成了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现状。如果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打破社会资金分配不合理的现状,建立一个相对分配合理的社会资金结构,从而疏通资金的供求渠道,缓解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

  二、 小微企业融资问题分析

  1. 内部原因。

  (1)自身条件不够。这也是小微企业融资难的一大难题。由于小微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处于偏高的状态,而且可以用于银行抵押贷款的物品也十分匮乏,与此同时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也给出了相关的规定,其中银行对于小微企业的抵押品设定的折扣率就比较高,且对小微企业抵押物品的资产评估还有一系列严格的操作过程,使得小微企业的抵押成本过高,从而造成抵押融资过于困难。   (2)信用度缺乏。我国目前融资体制的社会基础是一种纵向的信用关系。这种关系主要是以国家信誉为依托的自上而下的信用关系,控制着信用体系的运转和发展。小微企业的信用关系评价往往是没有被列入其中的。因此在这种纵向的信用体系中,大多数的小微企业的信用评价机制都是以政府的评价为标准,导致小微企业信用度评价不高。此外,小微企业的信用评价担保体系不健全,担保制度不够完善。这主要体现在为小微企业的提供担保的机构较少、即使有相应的为小微企业提供担保的小公司,其可提供担保的物品也较少,担保能力不足,不能满足小微企业的担保需求。目前的信用担保法律机制也不符合小微企业负债多,资产少的实际情况,成为小微企业达不到银行贷款要求的主要原因之一。

  (3)竞争力弱。小微企业由于自身的原因,使其在抗风险方面较弱,与此同时对于市场风险的敏感程度也较高,使得其经营的业绩一直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在同类行业中的竞争力也不强。而且小微企业在管理机制上很不健全、在财务制度的管理方面也相对比较为落后。所以小微企业相对于大中型企业来说,其被淘汰的可能性相对较高,而且对于银行来说,贷款风险是相对较大的。小微企业对于资金的需求次数较多,但每次的资金贷款量不是很大,这也使得其贷款率高于大中型企业。因此小微企业的竞争力相对较弱。

  2. 外部原因。

  (1)融资市场的专业化水平低。大部分类似于商业银行的金融机构对于小微企业的融资贷款并不给予重视,缺乏针对于小微企业的贷款产品,导致商业银行中的大多数信贷产品难以满足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金融机构还是立足于发展大中型企业的贷款业务。相反的,对于小微企业的贷款产品匮乏,并且提高其获取贷款的门槛,增大了小微企业的融资难度。

  (2)融资渠道单一,直接融资渠道狭窄。近年来,我国证券市场出现了“创业板”,“新三板”等可以为小微企业提供直接融资的渠道,债券市场上也出现大量的基金公司也可以为小微企业寻求资金。但是由于这类渠道的市场体系、相关的监管机制不很健全同时缺乏政策性引导,相对缺乏针对小微企业的靶向性,小微企业要通过以上渠道获取资金,准入的门槛比较高,所以小微企业很难通过证券市场来获取直接融资,同时由于小微企业是处于创业初期,发行企业债券也非常困难。

  (3)贷款审核与资金需求失效矛盾。小微企业向银行贷款申请贷款,需要接受银行对其相关能力的调查,这就需要准备和提供大量的资料,相对小微企业来说,这是一项较大的工程。准备时间相对较长,银行在收到和熟悉了解了小微企业提供的资料后,还需经过层层的贷款审批,进行企业的信息核对,也需花费相对较长的时间,等待银行审核通过,准予下发贷款的时候,该企业可能就已经失去了需要这笔钱的最佳时期,从而导致错失良机,出现资金暂时闲置的状态。使得小微企业错失最佳资金获取时间,融资得到的资金也就出现了闲置。

  三、 对策和建议

  1. 建立、健全小微企业的融资制度环境。从国家政策层面上,首先通过制定和完善一些相关的法律制度来维护小微企业的权益,从而使得小微企业在融资的过程中可以获得合理公平的对待,建立一个适合小微企业发展的环境;其次成立一个专门管理小微企业发展的机构,该机构主要管理和规划小微企业合理、有效的发展,维护小微企业的合法权益,减少小微企业在融资时遇到的不公平待遇。

  从金融机构的角度看,首先需要对于债权人和信贷人有一个权利保护,通过制定和完善市场主体失信的惩罚机制,使得小微企业对于诚信贷款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培养小微企业的信用意识,从而保障了金融机构的权利,降低金融机构的贷款风险;其次可以建立一个破产机制,让小微企业在破产的时候,金融机构有权快速地维护自身的权益,处置出现不良贷款的小微企业,这样可以增强金融机构向小微企业进行融资和贷款的信心。也可以进一步地提高小微企业在金融机构中的信誉,减少了小微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为小微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融资制度环境。

  2. 建立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为了减缓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首先就目前来说,小微企业主要还是以银行贷款方式为主,小型的银行发展不是很全面,因此大中型银行在小微企业融资方面的地位和作用不容忽视,需要继续巩固和强化大中型银行的作用。其次可以继续改进小微企业的专营制度,建立一个具有独立性的考核机制和核算机制,专营部门独立运行,让小微企业在贷款的同时遵守不一样的授信审批制度和激励制度;还可以加大对银行业务的监督,减少银行在贷款方面对小微企业有不公平的待遇;最后还可以对政府主导的贷款风险补偿机制进行合理地修改和补充,采取一些减税的方式来减少债权方的风险,同时采取一些措施,防止小微企业以正当的理由贷款之后,用在不必要的地方,导致银行资金并没有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

  3. 建立和完善小微企业的信用评价体系。小微企业和贷款银行间的信息的不对称极大地阻碍小微企业向银行获取信贷支持,是融资需求和信贷资金供给不平衡的首要因素。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建立和完善小微企业的信用评价体系。首先,制定一套合理的小微企业信用评级标准。信用评级标准可以结合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工商、税务、社保等相关数据,在服务的过程中摸索出适合小微企业的企业信用评价机制。相关的部门机构和银行机构可以根据这些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总结,来判定什么样的企业信用评价机制是最适合小微企业的。其次,引进权威的信用评级机构对小微企业的信用度进行评价,评级机构通过大量的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可以得到一个相对科学的信用评级,以这个评级结果作为银行对小微企业进行风险评估与信贷定价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最后,可以站在小微企业的角度上,让小微企业积极地参与评级活动,多使用一些评级的产品,促进市场对小微企业的信用度有一个具体的了解,形成一个资信评级、商业征信、个人征信和信用管理等在内的“信用评级链”,进一步加大小微企业的信用评级。

  4. 增强小微企业的融资竞争力。小微企业的融资竞争力弱也是导致小微融资难的直接原因,为了增强小微企业的融资竞争力,必须先从小微企业自身的角度出发。第一,小微企业应该建立一个科学的公司管理方式,制定一个长远的目标和阶段性的目标,提高自身的发展空间;第二,拥有合格的管理人员,对于公司的整体发展有一个明确的把握,对于公司上的问题有果断的处理能力;第三,建立、健全企业的财务制度,防止出现为了贷款而弄虚作假,不仅影响企业自身的信誉度,更加损害了金融机构的利益,从而会导致企业融资竞争力进一步地被削弱;第四,加强与金融机构之间的联系,争取做到自身的融资信息可以及时更新,以防止信息滞后,造成不必要的麻烦;第五,企业应该做到按时还款,提升自身在网络融资市场上的信用级别,提高在金融机构之间的信用度。   5. 扩大小微企业融资渠道。随着新常态经济的发展,小微企业处在了一个转折点上,这对小微企业来说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需要更好地引导小微企业步入融资结构多元化,扩大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

  首先在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引导下,扶持小微企业发展上市,运用好“新三板”扩容等政策机遇,小微企业也可以为自身企业上市做一些准备工作,通过收集上市的相关资料来积累经验,而在整个大市场下,可以做好针对小微企业上市做一些上市资质培育工作,从而进一步推动企业上市工作的进行;其次可以发展债务融资工具,增大债务融资工具在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宣传和推广,结合经验和教训,可以更有效地发展债务融资工具,从而进一步减缓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的发展;最后可以发展基金,投资的基金大致有股权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私募股权基金等等,小微企业可以通过发放这些基金来获得投资,从而解决融资的问题。

  小微企业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并与政府、金融机构等相关机构相配合,来发展融资渠道,扩大融资渠道。

新常态经济下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的分析

论文搜索
关键字:企业融资 常态 融资 分析 经济 问题
最新企业研究论文
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提升途径分析——以中国
企业员工知识共享激励机制研究探讨
国有企业混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绩效提升的探讨
试论企业绩效的优化管理
浅谈体育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
关于人力资源在企业中的合理配置与管理研究
互联网时代如何提高纺织企业的销售管理
新媒体在国有企业新闻宣传中的实践和思考
基于价值链的高新技术企业成本控制方法研究
热门企业研究论文
民营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与制度创新
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思考
中小企业营销过程中的信用风险及其防范
我国高星级酒店服务质量研究
我国中小企业品牌战略实施研究
谈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人为本——论国有企业改革
浅析企业内部货币资金的控制与监管
国有大中型企业内部控制:问题、成因及对策
浅谈企业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