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有效提高体育教学效果探讨论文

有效提高体育教学效果探讨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7-04

有效提高体育教学效果探讨

  在教育水平高度发达的今天,身体教育不能与知识教育失衡。一个健康强健的体格是一个人赖以生存的必要基础。体育造就了强壮的体格,使得健全的精神得到寄托,在塑造自身的过程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在全面倡导和谐体育、健康体育、快乐体育的今天,学校体育教学水平的高低更是成为衡量其办学质量和效益的关键因素。在教育理念不断发生巨大转变的同时,人们对现代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教学不仅是为提升学生身体素质服务,而且要以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由此就涉及到了体育教学的有效性问题。作为体育教学中的核心问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受到课堂教学氛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因素的影响,也与学生运动能力、情感培养、社会价值观等有着直接而紧密的联系。只有对体育教学的有效性进行研究和探索,并分析总结,才能对体育教学的有效性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并对如何提高体育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有一些方向和灵感。有效体育教学是体育教师遵循体育教学过程的规律,成功引起、激发、维持和促进学生的体育学习,从而相对有效地达到既定教学效果的教学,其核心是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以及教学的效益。是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理论、自我效能理论、系统论以及非指导性教学理论,共同构建了有效体育教学基础理论体系,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对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巨大作用;对体育教师因素、学生因素、现代体育教学手段、自然条件等影响体育教学有效性因素的剖析和总结,旨在从多个方面对体育教学的有效性进行研究和分析,为提高体育教学有效性策略的探究打好坚实的基础;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内容量。

  要想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对其基本含义、类型、前提以及所遵循的规律等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有效性就是以最少的时间、精力投入来换得最大的收益,产生最好的效果。从体育教学的角度而言,不仅要求教师学会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设计并建立合理的课程以降低教学的难度,更要求学生以主人公的身份,充分发挥自身能动性,投入到体育教学活动中。因此,有效的体育教学就是在教师与学生的共同配合下,增强身体素质、挖掘自身潜能、提高个人综合素质的实践活动。其中,在有限的课时数里,学生各方面素质高低、能力的大小都是衡量体育教学有效性高低的重要标准,从类型的角度来看,体育教学的有效性主要可以分为教学目标的有效性以及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在教学目标上,就是整个教学完成后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作为引导者,教学目标的有效性对于体育教学的有效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对各个学生的身体、心理素质都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在实践中细心观察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动态,从实际出发,既不盲目追求高目标、高要求,也不过于简单轻松,让每一个学生都从中受益。在教学设计上,一方面,要保证教学内容的有效性。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把握好重难点,选择有针对性的内容,以免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及教师的压力。另一方面,要重视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教师要积极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有组织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保证教学计划的顺利实施。

  一、保证体育教学有效性,必须遵循体育教学规律。

  1、社会制约性规律

  体育教学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要受一定社会的物质、文化条件,特别是一定社会教育目标及其内容的制约。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国情,体育教学目标和内容不尽相同。

  2、认识规律

  教学过程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作为它的方法论基础。人们认识任何事物,首先是从对事物存在现象的感性知觉开始的。教学过程是学生的一种特殊认识过程。学生在学习和掌握体育知识、技术与技能的过程中,必须遵循认识活动的规律。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感知、思维、实践三个环节紧密结合起来,缺一不可。感知是认识事物的开始,是形成表象的基础;思维是形成理性认识,掌握动作的关键;实践是巩固和运用知识,改进提高运动技术,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促进健康,培养良好思想品德的途径。

  3、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在教学过程中,制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采用相应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与措施等,教必须从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出发,符合他们身心发展的实际,因材施教,才能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4、教与学辩证统一的规律

  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矛盾运动过程。为实现教学目标,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教与学的关系,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十分重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5、教育、教养和发展相统一的规律

  教学过程是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教师结合对学生知识、技术、技能的传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他们的思想感情、精神面貌、道德情操和意志品质都受到熏陶和提高,这是教学的教育目标。

  二、提高体育教学效果还要遵循人体机能特殊规律

  体育教学过程的特殊规律是指体育教学过程所持有的规律。

  1、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

  在体育教学中,技能的教学过程有自己的特点和规律。动作技能的形成通常分为3个阶段,即粗略掌握动作阶段、改进与提高动作阶段和巩固与运用自如阶段。

  2、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

  人体在进行运动时体内产生一系列的变化,机体对这些变化,有一定的反应与适应过程,它是有一定规律的。当人体开始运动时,身体承受运动负荷,体内汗化作用加强,体内能量储备逐步下降,这一期间,称为"工作阶段";经过间歇和调整,可以使体内的能量储备逐渐恢复并接近或达到运动前的水平,这是"相对恢复阶段";再经过合理的休息和能量补偿,机体恢复功能可以超过原来的水平,称为"超量恢复阶段"。超量恢复的状况将依赖于运动负荷的大小和人体新陈代谢能力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3、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的规律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身心同时参加活动,在反复的练习和休息的交替过程中,学生的生理功能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性。

  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无论成绩的好坏,都应该受到充分的肯定和重视。尊重学生身体素质、个性特点、心理变化特点的差异是体育教学有效性的基本前提: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与教师之间难免会有许多矛盾和分歧的产生,这就需要师生之间多交流与沟通,共同克服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难题。所以,保持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体育教学有效性的必要前提:任何教学活动的开展都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人身安全,尽量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所以,确保学生的运动安全是体育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前提。体育教学作为一种以实践为主、以理论为辅的教学活动,在课程的实施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不仅需要涉及到教育学的相关理论知识,还需要遵循不同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符合学生年龄、思维方式、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因此,重视体育教学所遵循的基本原理是体育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内容。

  三、保证体育教学的有效性,还要遵循一般原则

  1、自觉性原则

  人体的发展、身体素质的提高都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只靠一朝一夕的努力是达不到的,因此体育锻炼需要自觉性。

  2、全面性原则

  人体是统一的有机体,各个组织、器官、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体育锻炼的主要目的是促进人体体质的全面发展。

  3、渐进性原则

  人体为适应体育锻炼的需要,在人体组织和功能上会发生一系列变化,这是一个逐步适应、提高的过程。

  4、经常性原则

  "用进废退"同样适于人类。"持之以恒"、"贵在坚持"是人们长期参加体育锻炼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是逐渐积累、逐渐提高和逐渐完善的,只有坚持经常性的体育锻炼,才能使这些变化得到巩固和扩大。

  5、差异性原则

  人体生理结构虽然基本相同,但由于年龄、性别、身体功能、基本活动能力等方面存在个体差异,所以进行体育锻炼时,在选择锻炼的内容、方法、运动负荷等方面也应有所区别,要因人而异,区别对待。

  从本质上来看,就是保证教学活动高效开展的同时,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获得更大的进步和提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无论是理论知识的学习还是实践技能的掌握,都要依赖于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密切配合。一方面,教师所制定的教学内容、目标等都是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服务的,对学生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另一方面,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决定着整体的教学进度,影响着教学课程的设计。因此可以说,这是一个教与学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教师与学生也成为主导体育教学有效性的两个最关键的因素。

  随着教育教学不断改革,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是与学生接触最为直接和密切的人,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教学内容的选择、自身专业知识素质的高低、职业道德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学生最终所能达到的高度。部分教师对体育课程缺乏深入的了解,教学态度简单粗暴,抱着马马虎虎的工作心理,对学生不负责,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毋庸置疑,是影响整个体育教学进度、教学效果的最直接因素。一些学生文化理论基础知识不扎实、综合素质较差,体育课程学习的意识淡薄,参与实践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差,对教师的要求也不积极配合,体育课成为了他们偷懒、放松的娱乐课,不仅给学生造成不良的影响,也增加了教师管理的难度。

  有效的体育教学就是在教师与学生的共同配合下,增强身体素质、挖掘自身潜能、提高个人综合素质的实践活动。其中,在有限的课时数里,学生各方面素质的高低、能力的大小都是衡量体育教学有效性高低的重要标准。提高体育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一是寓教于乐,活跃教学氛围。要使学生产生兴趣,首先,教师自己要把教学当成一种乐趣,并在这种积极的心理暗示下不断丰富自身文化素质、道德修养,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为更好地实施教学计划做好铺垫。其次,教师应在保证学生生命财产安全的前提下,多开展体育竞赛、趣味游戏等吸引学生兴趣的实践活动,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并保持学习的兴趣。二是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与学生打成一片。教师要积极融入到学生群体之中,注重对学生心理的关注,与学生-起参与到各项教学实践中,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友爱、互敬互重、相互信任的友谊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使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充分彰显,这对于学生和教师而言都十分难能可贵的。三是优化体育教学结构、更新体育教学内容。优化体育教学结构最直接的方式是合理分配教学的课时数。体育课程的学习与单纯的文化课程的学习有一定的相似性,都需要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聆听,但要想学习好体育这门课程,最重要的是注重相关运动技能的掌握。因此,教师应尽量缩短讲解和示范的时间,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们训练,让学生在训练中真正掌握技能。此外,体育教学内容、观念的与时俱进是提高体育教学有效性的不可或缺的对策。四是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脱离了理论指导的实践往往是不成功的,没有实践,再先进的理论也只是纸上谈兵,没有理论,再刻苦的训练也只是事倍功半。尤其对于体育这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不仅需要加紧对基础理论课程的学习,更需要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分析总结,并积极吸收国内外优秀理论研究成果,为指导科学的体育教学实践提供支持。

  四、激发体育教学动力

  1、提升体育教育认知,畅通体育教学运行机制

  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体育教学在塑造健全人格和培养优秀人才教育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学科优势。体育教学动力的生成与激发需要充分提高体育教育价值的认知观念,要将学校体育教学放在人才培养与教育发展的核心位置,要充分提炼体育促进人的发展作用价值,提升体育教育的多元价值效应。为了更加凸显与发挥体育教育的功效,深化体育教学运行与长效发展的制度管理,要将体育教学过程的各种元素有机调动与组织协调,做好体育教学内部构成要素的整体划一与外部支撑条件的互动协同。

  2、明晰教与学的双边关系,确立教师与学生的主体身份

  体育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学校教育活动形式。体育教学动力的生成与发展是由教师与学生两种不同教学参与主体的双边作用力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而发挥效应。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须将教师与学生的主体身份予以明确,强化各自在教学活动中所承担的具体职责、任务和目标,有效构建起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通桥梁,促进师生之间新型关系的良好发展,做到教学相长、教学合一,实现体育教学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促进,共同提高。体育教师与学生作为体育教学活动的参与对象,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与完成都是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体育教学中要把主体属性、主题知识、主体职责、主体任务、主体目标、主体评价等分别对体育教师和学生进行规范,从而促进体育教师教的动力与学生学的动力双向作用,共同合力形成体育教学动力。

  3、优化教学内外部环境,分解动力形成与运转要素

  体育教学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受到来自内部教学要素的影响,以及教学范围之外的复杂多样环境的影响。要形成和发挥体育教学有效性,就需要分解体育教学动力的形成要素与运转环境,充分将动力产生与发展的内部与外部环境进行调控与优化,促进教学的有效性有序良好运行。

有效提高体育教学效果探讨

论文搜索
关键字:体育教学 有效 效果 教学 体育
最新学科教育论文
软件工程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研
“赛教学训”四位一体化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人
浅议幼儿美术趣味教学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何利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解读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及影响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营造快乐的氛围
微积分慕课教学资源与应对策略探究
浅析在德育课教学中如何灌输团队观念
MOOC引领下中学历史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研究
“情感过滤”假设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探讨
热门学科教育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变“教师教,学生学”为“教师教学生学”
素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初探
素质教育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现代体育课堂教学重在创新
浅谈《体育课程标准》与体育教师观念的转变
电教手段优化体育教学
陶行知健身思想研究
简论现代游泳技术与训练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