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决定科学课堂教学效果的五个“时间”论文

决定科学课堂教学效果的五个“时间”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9-16

决定科学课堂教学效果的五个“时间”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3-0024

  科学课堂教学过程经历了传统讲授式教学到探究式教学的演变过程,笔者从工作至今,也参与并经历了这次教学过程的变革,深感到传统的讲授法弱化了学生能力培养和学习自主性的培养,诸多方面需要改革。而实施探究式教学,教育理念新且顺应了教育改革的需要,但是笔者观摩了许多课,发现一个共同的问题:时间把握不到位,有时一节课居然在做一些学生已知知识的“探究”,令人不得不觉得这种“探究”过于形式化,对学生的能力提高根本起不到作用。结合科学课改的理念和对新课程课堂教学模式的反思,笔者反复研读了《中学科学课国家课程标准(7-9)》。

  课标指出,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离不开科学的学习过程。“科学的核心是探究,教育的重要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科学课程应当体现这两者的结合,突出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应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让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究活动,体验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探究所需要的能力并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

  “科学探究是一种让学生理解科学知识的重要学习方式,但不是惟一的方式。教学中要求运用各种教学方式与策略,让学生把从探究中获得的知识与从其他方式获得的知识联系起来,奠定可广泛迁移的科学知识基础。”

  从上面可以看出,科学教学过程尽可能地突出探究,而且注重突出“手脑并用的探究活动”,但是探究却不是“惟一”的教学方式。如果只注意形式,而不重视学生的学习规律,也会弱化教学效果。

  要让科学课堂合理化,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效率,笔者认为,教师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的五个“时间”,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关注学生预习的时间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也说:一切后教的知识都要根据先教的知识。这说明了预习对于后续学习知识很重要,通过预习,学生可以知道本节课中我们要学习哪些知识,要对哪些内容进行探究。使我们课堂学习目的明确化,从而为提高课堂效率打好一定的基础。

  叶圣陶先生说过:“练习阅读的最主要阶段是预习。”预习其实就是独立阅读过程,科学的知识内容的获得相当一部分也是建立在阅读基础上,科学教材中,任何原理及操作方法,都是以图文的形式展示在书面材料中,要获得这些信息,必须要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在近几年的学业考试中,从卷面分析可知,许多同学不能准确地阅读懂题意,不能对一些探究活动的操作结果进行很好的语言表达。这些问题,都要归结到现在科学课堂教学中讲授式太多或者是只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不注重学生的分析阅读训练,从而弱化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为了解决此矛盾,在学习每一部分内容前,笔者会事先让学生浏览本节内容3-5分钟,当然,如遇有较难内容,一般在前一节课留出几分钟时间指导学生预习,给学生简单列好预习提纲,提炼出下节课要讲的概念、公式、题型及涉及到的科学思想方法等,把它们设计成若干个小问题交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质疑教材并做出回答。比如,“指南针为什么能指南”这节内容时,因为内容多为小学科学内容的回顾与深化,因此,让学生预习阅读“磁体、磁极、磁化”等概念,再对书本的实验操作要求进行浏览。对“磁场、磁感线、地磁场”等一些新的概念进行自学,可以起到培养学生对新情境及新知识的领会能力,使学生真正做到自主学习。有目的地预习,让学生带着问题来阅读,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当预习成为学生的学习习惯,科学教学中学生思维的培养就能更好地体现。

  二、关注学生想象的时间

  学习科学发现史,我们知道,大多数重大的科学发现与发明是自由思维和想象力的产物。想象是人类创新思维中最活跃、最生动、最富有魅力的活动,想象的结果往往导致问题的解决和发现,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也离不开想象力的培养。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可以包罗整个宇宙,是知识化的源泉”。在人类思维活动中,科学想象起着最主动、最积极、最有创造性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想象,往往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获得发现问题的机会,锻炼学生思维。同时,想象又是创造的基础,想象能力是科学教学活动中进行创新教育不可缺少的认知能力。科学课程标准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要求将“能否尊重事实,尊重证据,能否大胆想象,勇于创新”作为一项评价指标,因此,我们应在科学教学中,创设想象情境,提供想象材料,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使学生在想象中得到科学发展。

  在科学教材中,许多内容都要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如“板块学说”“惯性定律”“宇宙大爆炸理论”等,教师可以给出语言描述或者一些理论基础,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让学生描述自己构建的模型。

  初中生的模型构建能力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训练,所以在课堂中,切不可过多地以实物展示代替学生的想象,特别是现在多媒体手段教学运用广泛的今天,课堂中过多地强调直观,一些事物都是以很直观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剥夺”了学生的想象空间,久而久之,学生的想象能力将要受到很大的影响。

  三、关注学生思考的时间

  思考是指针对某一个或多个对象进行分析、综合、推理、判断等思维的活动。学习是通过思考进行的,没有学生的思考就没有真正的学习,而思考问题是需要一定时间的。教学就是要通过学生积极的思维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著名心理学家O.K?吉霍米诺夫曾这样阐述道:“在心理活动中,思维被看作是解题活动,解题活动是一个复杂的综合心理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认识过程,只有靠积极思考获取的知识,才是真正的知识。在课堂中,针对一些科学现象,我们要鼓励学生好学多问,多思考,在思考过程中,学习一些原理,并将生活中的一些科学现象与我们所学知识进行联系,并将所学的知识服务于我们的生产生活,所以我们要多留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   例如,在讲电动机相关知识时,教材对通电线圈在磁场中运动情况只是采用直观教学方式,让学生接受事实,而没有引导学生去思考为什么会那么转,这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线圈为什么在磁极间发生那样的转动?”笔者发现,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学生会将所学过的知识进行整合,积极思考,最后得到,通电线圈相当于通电螺线管,相当于小磁针,在磁极间发生了力的作用,从而转动。学生解决了前面问题,再让学生思考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在电流方向没有改变,线圈会来回摆,“怎么让线圈一直转下去呢?”让学生思考,并设计方案。这样,在课堂中,一个一个问题环环相扣,让学生处于不断更新的思考状态中,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考力。

  在科学教学中,由于科学来自于生活,运用于生活的,所以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考使人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入、思考,使我们的思维更活跃。

  四、关注学生动手的时间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学生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由此可见,活动是学生认识发展的直接源泉,是联系主客体的桥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多创设让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等活动情境,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参与,以“动”启发学生的思维。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科学课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有许多探究活动,也有许多验证性的实验,那些探究活动和实验,取得效果的惟一方式就是让学生动手实践,在实践中掌握技能及思维方法,使学生得到“做科学”的体验。

  在科学课程设置中,每节内容中都设置了活动模块,比如《土壤中有什么》就有采集土壤样本活动、测量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分数活动、验证土壤中有水的活动、验证土壤中有有机物的活动、土壤中有无机盐的验证活动。其中除了第一个活动要在课外进行外,其他几个活动均可以在课堂内完成,如果有条件,让学生都参与到这些活动中,边活动边思考,做中学,学中做,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及科学素养的提高会有很大的作用。

  科学课本中的一些经典实验,如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奥斯特实验、伏安法测电阻等实验的开展,可以使学生体验科学家实验的情境和思维过程,让学生在实验操作中提高实验技能,掌握一些原理,并发现一些新的问题。所以,将实验开足开齐,让学生多动手实践是很重要的。

  五、关注学生讨论反馈的时间

  课堂教学是学生主体活动的过程,离开学生的主体学习活动,科学课堂教学的目标将无法真正实现,而课堂讨论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课堂上积极提倡学生开展讨论,是通过讨论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有利于疑难问题的解决和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有利于互帮互学,有利于学生的双边活动。与由教师讲授和个人探索相比,课堂讨论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科学有效地组织学生讨论,激发课堂氛围,激发学生争辩,使智慧火花不断迸发,不但能活跃课堂,而且能诱发学生的思维发展,有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探索怎样实施课堂讨论。

  科学教材中,每节内容都设置了一些讨论内容,如《土壤中有什么》设置了一个关于“测定土壤空气体积分数测量方法及操作方面”的讨论。在讨论中,学生通过交流得出了为什么要控制加入等量水的原因,并设计出了一些测定土壤体积分数的新的实验方案。

  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的需要,设置一些有一定深度的讨论,让学生发挥群体效应,发挥学生学习的合力,在讨论中,他们会纠正同伴的一些错误的见解,在讨论中,互相帮助,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实践证明,只有学生积极地参与科学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也只有我们教师充分考虑这几个方面的时间,我们的课堂才能避免重蹈应试教育的覆辙和远离低效率的“探究”。只有我们充分认识利用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才能将本节课最重要的知识点和能力训练力争在 “最佳注意时间”里“最高效率”地完成。因此,教师要把课堂的时间真正地还给学生,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积极地讨论、质疑和交流,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决定科学课堂教学效果的五个“时间”

论文搜索
关键字:课堂教学 课堂 效果 时间 科学 教学
最新学科教育论文
软件工程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研
“赛教学训”四位一体化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人
浅议幼儿美术趣味教学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何利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解读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及影响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营造快乐的氛围
微积分慕课教学资源与应对策略探究
浅析在德育课教学中如何灌输团队观念
MOOC引领下中学历史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研究
“情感过滤”假设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探讨
热门学科教育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变“教师教,学生学”为“教师教学生学”
素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初探
素质教育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现代体育课堂教学重在创新
浅谈《体育课程标准》与体育教师观念的转变
电教手段优化体育教学
陶行知健身思想研究
简论现代游泳技术与训练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