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数字化教学情境与英语学科融合模式探究论文

数字化教学情境与英语学科融合模式探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12-22

数字化教学情境与英语学科融合模式探究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14-0045-03

  信息技术发展至今,它在教育行业的运用被予以高度关注。数字化教室集成所具有的计算机媒体、学生端PAD以及灵活多变的课桌环境,能为英语课堂提供更加灵活的教学方式。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供课堂练习的实时反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为英语语言的个性化互动提供新的思路,并能够有效弥补当前英语课堂教学的诸多缺陷。

  英语语言的学习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获取第二语言的重要途径。我国2011年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第四部分关于“实施建议”中明确提出[1]:要“合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行业的运用已经成为现阶段教学改革的整体趋势,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能否在教学中充分应用信息技术方法、工具等显得尤为重要。

  一、 信息技术在英语学科应用历程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的IBM公司于1958年研制出一台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利用计算机向小学生介绍二进制算术,并产生相应的练习题,这是计算机在教学上的首次成功的运用。50、60年代,由于听说法的盛行,录音机、磁带等音响设备以及专门的语言实验室相继出现[2],使得信息技术在英语学科中逐步应用。20世纪80-90年代,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等技术日益成熟,促进了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CALL)的纵向发展[3]。

  Mark Warschauer[4]从语言教学理论和心理学发展角度将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CALL)定义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行为主义取向的CALL,该阶段始于50年代,60、70年代取得进一步发展,这一时期的应用模式主要将计算机看作是将学习资料传送给学生的工具。第二阶段是交际取向的CALL,该模式的提倡者主张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学习。该取向更加注重挖掘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更注重创造人-机之间及人-人之间的交互。第三阶段是整合取向的CALL。80年代末,随着对CALL潜力的挖掘以及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将阅读、写作也进行了整合,这种整合使得学习者的学习内容与方式更加丰富。

  随着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发展,逐渐出现利用计算机、投影仪、幕布和交互式电子白板开展教学的方式,直到现在以数字化教室为主的授课形式――通过把计算机、双板、学生端PAD以及教室周围的辅助侧屏关联,使得课堂更加多样化。

  二、我国基础英语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教学中的课堂反馈难以量化呈现

  传统的课堂上,教师通常需要仔细观察学生的动作和表情来了解学生对问题的想法、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度及其相应的掌握情况,以便实现针对性的指导。当教师实施问题导向式教学方法时,通常部分学生难以有效完成指定目标,比如在学习英语基础概念时,他们无法准确表达个人所思所想,因此课堂反馈难以量化统计与呈现[5]。

  2.传统板书难以有效存储

  传统教室的板书方式是教师用粉笔呈现教学内容,并配以现场讲解,学生在听老师讲解的同时记录笔记。板书是通过一定的方式展示教学内容的逻辑联系和教学过程,它不仅能够反映教师思维的过程,并且对学生思路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6]。由于板书可以反复感知,所以它能不断刺激学生的视觉注意,使学生明确教学过程,启发学生的思维随着教学的推进而循序渐进地发展。但是与数字化教室的资源云端一体化不同的是,传统教室没有智能化地与云端对接,导致教师板书无法保存,这也是传统教室的弊病之一。

  3.传统教室难以开展有效合作学习

  在传统的教室环境中,一间教室通常有40-60名学生,学生彼此的座位之间空隙很小。在课堂讨论环节,教师可能会让常规的学习小组或者临时组合的伙伴进行口语练习或者文段大意分析。由于传统教室的局限性,对于这种单一模式的合作[7],小组成员之间缺乏充分的交流沟通,成员间对问题的研讨流于形式,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低下。

  三、 研究方法

  1.研究目的

  信息技术能为英语课堂提供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帮助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教学环境下,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因此,本文目的在于探究数字化教室与英语学科融合的教学模式,了解数字化教室与英语学科的融合如何转变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凸显语言教育的价值。

  2.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的?^察对象是一所苏州市教育局直属公立中学的40名初二年级学生,他们是参加信息化教改的班级,每个学生配有学生端PAD。通过前期学习,他们已经能够熟练使用学生端PAD。

  该班级的老师是该校的中级教师,有着丰富的英语教学经验。这位教师是在苏州推行的“信息化教改暨未来教室”项目中的第一批“种子教师”,最早参加数字化教室及starC教学平台的培训,在数字化教室与英语学科的融合方面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3.研究场景

  数字化教室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打破原有的教室结构,将学生课桌以分组方式摆放。每个小组内部可以将课桌自由拼接组合,促进多维度的信息传递。数字化教室融合多种信息化教学设备,如交互式电子双板、交互式的学生端PAD、录播系统以及相关辅助软件。硬件与软件无缝连接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该校采用了starC教学平台。starC是云端一?w化的现代化教学平台[8],starC教学平台采用双轨展示教学模式,在双重编码理论、多媒体教学理论指导下,通过信息化手段将教学内容以双画面的形式呈现,图文并茂,意义关联。starC具有云端无缝对接、教学资源双轨展示、资源关联展示、基于活动的教学、移动授课等功能。提供多种课堂交互方式,支持多种教学资源同时呈现,提供丰富的学科教学工具等。

  4.资料搜集

  本文采用参与观察法,在刘老师为学生讲授新课时,根据课堂流程记录表,记录老师每个环节的课程安排以及用到的starC平台中的相关工具,如表1所示。同时,在开课前与老师协商进行课程录制,对课堂的具体流程进行完整的记录。课程内容是牛津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2SchoollifeTask――myidealschool。

  四、数字化教室与英语学科融合模式

  1.互动方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课堂互动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发生的直接交互作用与影响。教师作为课堂互动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参与者,是决定课堂互动能否成功的核心因素[9]。首先,在课程的导入部分,教学者利用starC平台与学生端PAD的对接来发送截图给学生,让学生描述对学校的看法。利用生活话题导入法导入课堂[10],将学生认知模糊的英语与自身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在与学生互动讨论之后,课程的开始便水到渠成。其次,通过starC平台的备课功能,在课堂活动部分以附加文档的形式添加问卷星网页,显示学生课前关于理想学校的问卷调查情况。通过将问卷星与starC学习平台有效结合,能够为学生带来不一样的学习体验。那么,在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亦提高了学习效率。

  2.双板呈现不同形式教学内容,强化学生认知

  佩维奥主张的“双重编码理论”认为[11],大脑中存在着两个在功能和结构上均不相同的认知系统――言语系统和表象系统,他们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地对信息进行加工和存储。因此,两个认知系统同时工作可以强化学生认知。课堂伊始,教学者在starC平台中播放校园宣传片,双板左侧呈现抽象的文本简介,右侧呈现形象的视频素材,加深了学生对校园发展历程的认识。(值得一提的是,教学者可以在starC教学平台中通过附加文档模块添加视频,这样在双板上即可同时呈现PPT内容和视频内容。)通过校园宣传片,既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主题,又为前来听课观摩的教师展示了学校的风貌。

  3.PAD师生互动,实时反馈评价

  课堂教学中的实时反馈,对学习具有积极的效果[12]。教学者利用starC平台的交互功能,在“随堂小练”模块制作答题卡,并且发送至学生端PAD,学生作答后传回至教师端[13]。接下来,教学者根据接收到的学生作答情况,点击“显示统计图”便能够呈现每个学生每题的作答情况。这样老师可以有针对性地为学生讲解,助力学生掌握知识点。

  4.双板随时可写,利于学生把握重点

  双板教学将多媒体与黑板高度融合。在为学生讲解时,教学者可以根据教学需求,选择性地标记文章重点内容。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使用“随手写功能”达到对教学重难点的标注,不仅帮助学生明确学习重点,而且能够满足自身在教学过程中“随时可写、随处可写”的需求。

  5.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习交流

  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新鲜感,并且有利于摄取个人能力提升的元素,从而促进学生广泛和深入的学习交流[14]。在课程活动之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文章每个段落的重点。大家集思广益,交流彼此的看法,最终将讨论结果填写在侧屏上,传送给老师。值得注意的是,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与学习情况都存在一定差异性,那么有必要遵从小组优化分配策略。例如:将班里相对积极的学生分散到每个小组,以达到带动所有学生积极性的效果。该现象也被称为“鲶鱼效应”,即以竞争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6.数字化教室应与书本巧妙结合,提高学习效果

  在数字化教室中的教学,信息化设备通常处于主导地位,学生更乐意把注意力集中在双板与学生端PAD,较少有时间记录课堂笔记。从这个层面上说,教师在数字化教室上课时,可以为学生预留更多的时间,以便学生记录笔记和回顾课堂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五、总结

  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者充分利用未来教室的starC平台与相关设备,有效地整合多媒体信息技术与课堂,实现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的深度融合。本文采用多维度的融合方法,比如通过starC平台与外部工具的对接,实现网络面对面的直接交流;灵活运用PAD相关学习工具,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课堂提问环节,学生可以利用PAD中的相关搜索引擎工具查找相关资料,当他们遇到学习困难时,及时给予针对性的反馈帮助。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学到相应的知识,又能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深度融合难以一蹴而就,在未来研究中仍需广大教师学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数字化教学情境与英语学科融合模式探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英语 情境 学科 融合 模式 数字
最新学科教育论文
软件工程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研
“赛教学训”四位一体化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人
浅议幼儿美术趣味教学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何利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解读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及影响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营造快乐的氛围
微积分慕课教学资源与应对策略探究
浅析在德育课教学中如何灌输团队观念
MOOC引领下中学历史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研究
“情感过滤”假设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探讨
热门学科教育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变“教师教,学生学”为“教师教学生学”
素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初探
素质教育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现代体育课堂教学重在创新
浅谈《体育课程标准》与体育教师观念的转变
电教手段优化体育教学
陶行知健身思想研究
简论现代游泳技术与训练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