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心理学论文 >> 团体心理辅导技术与大学生德育工作的结合论文

团体心理辅导技术与大学生德育工作的结合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2-11

团体心理辅导技术与大学生德育工作的结合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工作中,必须更加重视德育工作,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断完善的心理素质是大学生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基础和有力保障。大学生的心理困惑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往往就会引发一些劣性的思想和行为问题。因而,如果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结合起来,就更能为大学生提供充分帮助,为其解决困惑。研究表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促进高校德育工作的改进及完善。

  一、团体心理辅导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形式

  近年来,各高校开始采用团体心理辅导的模式对大学入学新生进行日常的心理健康教育。团体心理辅导,它是人本主义心理流派中“集体心理治疗”的一种代表形式,起源于60年代罗杰斯提出的“交友集体”这一名词。交友集体可以使团队中的个体通过团队成员中友谊的建立,寻求更多种的社会支持和帮助渠道。贾晓波等认为团体心理辅导是“教师或辅导人员,面对多数被辅导者――学生,基于社会及团体动力原理,运用适当的辅导技术,以协助个体自我了解、自我发展及自我实现的过程。”[1]实际上,我们可以简单地把团体心理辅导理解为,团体成员在团体领导者的带领下,围绕一些大家正在或者即将面临的共性问题,通过一定形式的活动和经验、技巧的学习,在相互启发、相互帮助的基础上形成团队的共识与目标,最终促使团体成员观念、态度和行为产生良性改变。

  在大学生这一群体中产生的心理问题大多数属于发展性的心理问题。发展性心理问题具有阶段性和普遍性的特征。埃里克森认为,在每个人生命发展的不同阶段,都会面临不同的成长任务,随着身体的成熟和环境的改变,继而产生一些具有普遍性特征的心理危机。这种发展性的心理危机符合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高校根据发展性心理问题所开展的心理辅导工作,重在对大学生此阶段所出现的普遍性、规律性问题的发现和预防。强调完善大学生心理发展的任务,排除心理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障碍,促进健全人格的发展。大学生在这个年龄阶段所遇到的普遍问题就是,“如何客观全面地认识自我、接纳自我”,以及“如何建立和发展良好的社会关系”。针对高校大学生的这一发展性心理问题的解决,团体心理辅导具有绝对优势。

  跟一对一的个体心理辅导与咨询相比,团体心理辅导不仅具有节约时间和师资力量上的优势,而且具有一定程度上的预防性和发展性。团体心理辅导运用团体活动情景和氛围,设计出具体可操作的活动课程、方案,用来预防大学生发展阶段中可能遇到的各类心理困扰。最重要的是,团体活动能够为学生们提供特定的交际情景,使他们有机会与其他成员在一起尝试和体验新的行为,这样更有利于通过人际互动的参与形式达到一种较为深刻的自我探索体验。

  二、高校德育工作的任务和常规模式

  高校德育工作是培养大学生的核心工作之一。大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任务是,帮助大学生塑造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引导其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主要强调对大学生意识形态的影响力。我们知道,意识形态是一种较高层次的思想观念,它的核心内容就是价值观。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常规形式以课堂教学、日常生活管理为主。现如今,高校大学生不仅是数量逐渐增多,思想和行为表现方式也更加多元化,由群体性思维向个性化发展,这要求当今教育工作者着力于构建更加科学、高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掌握大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把握大学生思想规律和发展特点,能更准确、更有针对性地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团体心理辅导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形式之一,其特殊的辅导形式能够帮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找到一种全新的工作思路,增强大学生的团队凝聚力,有利于促使大学生形成积极、统一的行为规范。

  做好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关键点在于创新。这种创新不仅要在观念、理念上呈现出来,更要在实际运用中表现出广泛的可操作性。新时期,处于时代前沿的这一大学生群体思维活跃,善于表现自我,具有广泛的网络和社会影响力,这种变化在教育者眼中逐渐呈现出与以往大学生的不同。如果依旧采用先前的方法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势必收不到预期的效果[2]。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说教”为主,注重教育者的施教行为,通常是以课堂说教、思想报告和参观等方式对大学生进行教育。这种方法缺少对受教育者的更深层次上的心理诉求的倾听和必要的思想沟通。因此要根据当前社会发展和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必要把社会学、心理学以及行为学的最新研究成果运用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增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渗透力,其中适当的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是不可或缺的。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团体心理辅导模式的介入

  团体心理咨询的重要基础理论之一是团体动力学,重点在于团体活动中彼此间的交往互动对个人心理成长的影响。团体动力学强调的就是在生活情境中研究人的行为。心理学家勒温认为:团体这一单位的不可分割性,使其中每个成员的心理活动都包含在其他成员的心理场中,团队的变化以及团队中每个成员细微的心理变化都会在彼此的互动中相互影响[3]。团体心理辅导的作用不仅仅在于能够帮助大学生解决这一特定人生阶段发展性的心理问题,更重要的意义是,形成具有共同价值观和相近目标的团体,在这个团体的相互交流与行动中使彼此的思想行为得到提高和完善。

  首先,团体活动通过契约建立,在团体指导老师特设活动的帮助下,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快地建立友谊。在后续的活动环节中,引导大家主动关注、了解他人,并主动打开心扉寻求他人帮助。在对他人充分认知的基础上也能反思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从而在每一环节的互动中深化对彼此间社会关系的认识,提高社会适应力。

  其次,在团体活动过程中,团体成员一起交流思想,交换意见,通过平等地分享彼此经验,增加了对团体成员的了解和认同感。在团体成员和谐相处的基础上能够更快地建立起团体规范,增强大家的集体认同感和凝聚力,有利于调动大学生团体活动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工作顺利开展。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借鉴心理学团体心理辅导的技术和方法,其教育的重点不仅仅在于关注学生的心理成长问题,而是通过关注学生的普遍心理问题,帮助塑造合乎我国社会发展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和“思想问题”并不是绝对分离的,要解决大学生更深层次思想问题,首先要从心理问题着手,因为多数思想层面的问题、价值取向失衡等产生的根源是心理问题,这是大学生群体心理反映的进一步深化。通过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式解决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是一种创新思路。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团体心理辅导的进一步融合体现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以人为本,能够充分调动起大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更有利于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思想教育工作科学性的提高。

团体心理辅导技术与大学生德育工作的结合

论文搜索
关键字:德育工作 心理辅导 德育 团体 辅导 心理
最新心理学论文
浅谈心理学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利用心理学理论提高税收管理与服务效应的研
无偿献血不良反应的心理因素及对策研究
传媒艺术类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模式
数学在心理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心理学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探索人本主义心理学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策略
浅析心理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地位
网络暴力游戏成瘾的心理机制探析
幸福能力培养的内容探析
热门心理学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论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
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家庭原因分析
浅析当代大学毕业生的择业心理及其调适办法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大学生择业受挫与应对
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障碍分析与对策
论大学生心理健康预警机制
心理学的发展与应用
青年心理健康的性别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