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观察类实验的几种教学策略比较论文

观察类实验的几种教学策略比较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01-26

观察类实验的几种教学策略比较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实验教学是初中生物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为一种直观的教学手段,可以帮助学生构建生物学核心概念,培养科学的思维,提升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提高生物学素养。根据内容,实验可以分为观察、探究、调查、模拟等类型,其中观察类实验是最基本的。学生通过观察类实验,不仅可以通过感觉器官为概念的建构提供必要的事实和证据,还能培养敏锐细致的观察能力,同时对所观察到的表象进行分析推断,使观察的初级形式上升到思维探究的高级形式。

  “观察种子的形态和结构”实验是初中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7单元“生命的延续和进化”第十九章“植物的生殖和发育”中的内容。该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完善种皮、胚、胚乳等概念,使学生理解不同植物种子结构的异同点,掌握“绿色开花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种子萌发、生长、开花、结果与死亡等阶段”这一重要概念,最终形成种子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念。在教学中,笔者发现使用不同的实验教学策略,在调动学生积极性和提高学习效率等方面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对几种常用的教学策略进行了比较分析。

  1 不同策略的教学过程比较

  1.1 “先演示后操作”策略的教学过程

  活动① 观察种子:教师在投影下先后由外到内介绍蚕豆种子、玉米种子的颜色和形状、种皮、种脐、种孔;剥开或切开种子后,介绍子叶、胚芽、胚轴、胚根构成的胚、胚乳等结构。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照教师的演示步骤观察蚕豆、玉米种子,辨认各个结构并进行展示介绍。

  活动② 填表归纳(表1)。

  1.2 “先指导后操作”策略的教学过程

  活动① 观察蚕豆种子:教师利用幻灯片,展示观察步骤:(1) 观察种子的外形颜色、找出种脐和种孔;剥开种皮,尝试探究种皮的坚韧性,理解种皮的作用;(2) 剥去种皮,掰开子叶,辨认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的结构,说出它们的作用。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小组观察蚕豆、花生、芸豆种子结构。

  教师展示蚕豆种子模式图,让学生填写相关结构,并总结蚕豆种子结构组成(图1)。

  活动② 观察玉米种子:教师利用幻灯片,展示观察步骤:(1) 取一粒玉米种子,尝试分开种皮和果皮;(2) 纵向剖开玉米种子,尝试找到胚的各个结构。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分小组观察蚕豆种子结构。

  教师展示玉米种子模式图,引导学生说出每一结构的名称,并总结玉米种子结构组成(图2)。

  1.3 “先探究后观察”策略的教学过程

  活动① 自主探究:教师为每个学习小组提供蚕豆、玉米等种子、培养皿、解剖刀等实验材料,但没有给出固定的实验步骤。学生自主探究寻找种子的各结构,并提出观察中产生的疑问。

  活动② 解疑释惑:各小组展示探究成果,提出问题:怎么区分胚芽和胚根?种脐是什么,有什么作用?怎么寻找种孔?为什么有的种子没有胚乳?……各小组在讨论发言中,解决实验的疑问,总结实验成功的经验和注意事项。

  活动③ 二次实验:教??重发实验材料,小组成员针对本小组不足进行二次操作,完善实验。

  活动④ 类比归纳(表2)。

  活动④ 学生自评:最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表3)。

  2 不同教学策略优缺点的比较

  从学生参与积极性、实验效果等方面,对三种不同的实验教学策略进行比较(表4)。

  3 观察类实验教学策略选择建议

  3.1 根据实际,合理选择

  孔子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提出了因材施教,主张在统一的培养目标下,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和能力高低,注意因材施教。不同的教学策略有各自的优缺点,在进行选择时,教师要综合考虑学生的认知和能力水平、教学的内容、教师的教学能力等因素,力求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的教学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提升生物科学素养。

  3.2 突出探究,培养能力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版)》的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实验教学既是一类探究活动,也是生物学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同时指出“倡导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在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中,每个实验的目的和侧重点是不同的,但是基本的教学理念是相同的。因此在观察类实验中,教师可以适当拓展提升,把按部就班的操作变为自主实验,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和操作空间,使他们体验探究的乐趣,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积极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让自主、合作、探究成为实验教学的主题。

  3.3 注重生成,丰富课堂

  在实验教学中,学生通过对实验原理的理解、亲自动手操作、获取信息、分析综合等体验,促进对知识从表象到本质的认识。但实验中常常会出现“意外”和“失败”,如果教师把这些生成性的“意外”和“失败”转为课程资源,作为引导学生思考的切入点,可以成为培养学生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机会。如本实验中学生通过自主观察提出了“为什么我找不到蚕豆种子的种孔”的问题。教师可以顺势引导学生用手挤一挤种子来寻找种孔,并推测种孔在萌发时的作用。学生在自然的生成中体会到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关系。

  观察类实验如果能按照“重探究、轻模仿”的思路进行教学,会给学生一个开放的情境和广阔的思维空间,生成更多有价值的课程资源,同时能使学生的能力和思维得到充分的锻炼,让观察类实验课堂更加丰富多彩。

观察类实验的几种教学策略比较

论文搜索
关键字:策略 观察 实验 教学
最新学科教育论文
软件工程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研
“赛教学训”四位一体化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人
浅议幼儿美术趣味教学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何利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解读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及影响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营造快乐的氛围
微积分慕课教学资源与应对策略探究
浅析在德育课教学中如何灌输团队观念
MOOC引领下中学历史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研究
“情感过滤”假设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探讨
热门学科教育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变“教师教,学生学”为“教师教学生学”
素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初探
素质教育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现代体育课堂教学重在创新
浅谈《体育课程标准》与体育教师观念的转变
电教手段优化体育教学
陶行知健身思想研究
简论现代游泳技术与训练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