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谈声乐教学中乐感的培养论文

谈声乐教学中乐感的培养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02-03

谈声乐教学中乐感的培养

  

  乐感,指人在创作、演奏、欣赏等音乐活动时因节奏、音高、和声听觉、旋律等音乐要素产生的感知、理解和驾驭能力的概念表述。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就是要传达某种感觉,而乐感就是人们了解这种感觉的感官能力。在歌唱中,乐感反映了歌手对声乐作品的乐思的领悟和发挥能力,一首作品能否被歌手演绎的感人、动人心弦,不仅仅在于歌手的音色、声音技巧等等,更重要的是他(她)的演绎是否让听众进入了忘我的全情投入状态,让听众与他(她)一起体验作品中的酸甜苦乐与悲欢离合,这才是歌唱的最高境界,具有这样一流乐感的歌手才称得上为大家。

   但是,现实中的具有一流乐感的人并不多,大部分的人都是乐感平平,或处于较好状态。可是人们并没有因乐感水平的参差不齐而减少对歌唱的热情,更多的人希望通过学习、深造来改善自己的歌声,以期唱的更为动听、动人。作为声乐教师,在声乐课堂上如何提高学习者的演唱水平、改善演唱者的声音感染力是一项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

   也许,大多数的声乐教师认为,乐感是一种天生而成,不可改变的能力,一个人的音色、音量等可以通过技巧的学习而得到提高,但无法教会一个乐感平平的人唱的如歌唱家一般的动人;也有的教师在教学中依据学生乐感水平的高低来制定教学计划,对乐感较好的同学有重点的进行培养。通过多年的教学,笔者认为:学生乐感水平的高低是客观存在的,但不能因此而给他们扣上等级的帽子,区别对待;虽然声乐教师不能把一个二流乐感水平的学生培养成一流乐感水平的歌手,但是通过科学、有计划的教与学,每个学习者在原来的乐感水平上得到改善与提高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事情。

   一、科学、规范的声乐技巧是改善乐感的基础

   声乐艺术的灵魂就是艺术表现,艺术表现就是一个歌手自身乐感的外在体现,而艺术表现必须依赖于呼吸、发声、语言等声乐技巧来得以实现。声乐技巧就好比是宏伟大厦的基石,打好了地基,高楼才有了立身之本,设计师的匠心独具(艺术表现)才能得到体现。兰培尔提在《歌唱的艺术》中说:“为了求得很好的表现,使歌唱变得富于表情而且优美动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掌握呼吸方法,因为艺术性的歌唱时决定于正确的呼吸的;2、会唱轻声和强声;3、会变化嗓音并唱出不同的重音;4、熟悉各种各样的演唱方法:如跳音、顿音、断音等和多样化的音色;5、能把一个个的音的起讫唱得干净利落,又能保持声音;6、掌握正确的吐字和细致的色调变化等。”(薛良,《歌唱的艺术》,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9年版,P117)

   在这里,兰培尔提比较全面的概括了有关艺术表现方面的技术手段,在演唱中,如果表演者能够在技术上基本上达到上述要求,他(她)至少应该称的上是一个二流乐感的歌手。虽然在歌唱中,艺术表现居于主导地位,技术手段从属于艺术表现,而且主次不可颠倒,但是,在学习阶段,如果离开技术谈表现,那根本就达不到艺术表现的目的。以高音技巧为例,有许多初学者有畏“高”心理,一到高音区便畏畏缩缩,甚至“失声”,“本钱”好的学习者会以喊叫的方式来完成高音,听起来毫无美感可言,这时候的首要问题不是跟他(她)谈高音的艺术表现力,而是首先要在技术手段上突破唱高音的难关,这样才有助于作品的流畅与完整性,有助于乐感的实现。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哪怕是乐感较差的学习者,只要学习者有着强烈的学习要求和歌唱欲望,通过一段时间的技巧训练,他(她)都会在作品的完整性、声音的流畅性以及音色等方面有比较明显的进步,在外人看来,他(她)的歌声比以前动听了,有表现力了。有时候,技巧难点的解决还能够激发学习者的乐感潜能,因为技巧的突破有助于把学习者从发声技巧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注意力放到了乐感的表达上,当一个人的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自己全情投入的事情中的时候,她所有的动作与表情都是自然的,无意识的,也符合自然的生理规律,一切做作、僵硬都会离她远去,他(她)的歌声也就会自然、动听起来。(薛良,《歌唱的艺术》,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9年版,P178)

   二、灵活的教学方法是改善乐感的手段

   虽说声乐技巧是改善乐感的基础,但声乐教师在课堂上不能仅仅只讲发声,还应该创设多种教学情境,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方法,提高学生对音乐律动的敏感度,体验音乐传达出来的情感、情绪,学会欣赏、理解、接受声乐作品中包含的美。

   1、 加强舞台实践性教学环节

   人生来就有表现的欲望,那些看起来胆怯、害羞的学生并不是因为他(她)天生缺乏表现欲望,而是因为在成长的过程中各种各样的原因使他(她)们没有足够的舞台让他(她)们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如果声乐教师在课堂实践教学环节中,经常创设舞台实践机会,使舞台表演成为一种家常便饭,那么,久而久之,你会发现绝大多数的学生在舞台上都要比琴房要唱得好。这是因为,由于学习者与生俱来以及后天专业训练中培养起来的表现欲,加之舞台上演出气氛的烘托,学生更能抛开思想上的束缚,调动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演唱起来更为投入,有时候,甚至连学生自己都会惊讶自己的投入状态是如此得超常而得到意想不到的演唱激情与效果。因此,舞台实践性教学对于乐感的培养与提高有着显著的效果。

   2、创设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

   在传统的声乐课堂里,一般沿用的是音乐院校的“一对一”式你唱我教的教学模式,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钟的时间里,学生要配合教师要完成练声、作品演唱、情感处理等诸多课堂任务,往往没有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表演当中去,教学模式的单一性往往导致教师与学生把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技巧的学习上,阻碍了学生演唱激情的发挥,妨碍了乐感的提升。

   其实,声乐课堂教学形式可以丰富多彩一些,在基本的练声任务完成之后,可以让学生采用多种表演形式来演绎声乐作品,比如表演唱、朗诵或举行不定期的教学观摩,小型演唱会等等,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不但不会妨碍教学计划的完成,不同场合、地点的刺激往往能够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记得我在声乐大课上给学生教授《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作品时,并没有把时间花在如何教授歌曲处理上,而是给出十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自由组织编排演唱形式,尽可能地发挥同学们在朗诵、表演、舞蹈形体方面的特长,深度挖掘这首作品的情感内涵,表现出它的音乐风格特点。课堂气氛在霎那间顿时活跃起来,似乎不用排练,同学们各就各位,合着音乐节奏,投入地表演起来。当教师给出适当的时机让学生把内心强烈的表演欲望与演唱激情结合起来后,她们的表现是令人吃惊的:歌声虽然不那么完美但非常和谐,强弱控制得当,高潮部分的潮涌是一蹴而就,没有半点生硬与牵强,甚至有很多同学是含着泪花唱完这首歌。有的同学是被歌声感动,有的同学是自己情不自禁,有的是被她人的表现所感染。在这样的课堂中,没有乐感的优劣之分,只有情感的投入与否。歌声最终是要以情动人,只要在声乐教学中达到了这样的教学效果,那么你的教学就是成功的,也达到了改善乐感的目的。

   3、重视伴奏的作用

   作曲家为声乐作品所编配的伴奏,不仅仅是对主旋律的衬托和补充,它也是作曲家借助乐器表达乐思、塑造音乐形象的有力手段。好的伴奏能让演唱者忘掉周遭现实环境对她的干扰,提前进入音乐角色的内心世界,准确把握好全曲的情感基调,她既为演唱者营造好了音乐背景,又为音乐走向高潮推波助澜。在演唱的间歇部分,伴奏又担当起人声的延续功效,使音乐形象更趋于丰满、完整。

   声乐教师必须在课前事先熟悉、研究、理解所教作品的词曲含义、结构以及音乐风格等等,并在伴奏中预先给好作品的情绪先现、转折、发展以及高潮,让学生在有准备、自然的状态下进入教师预先营造好的音乐氛围,体味音乐传达出的喜、怒、哀、乐,因此,声乐教师应当具备相当的钢琴伴奏水准,这对于学生准确把握声乐作品的音乐形象、提高学生对旋律运动的敏感度与音乐表达能力起着相当大的作用。

   4、重视逻辑重音的处理

   对于那些乐感平平的学生,教师可以选择从朗诵的声调与语调入手,找出作品中每一句的逻辑重音,并反复吟诵,从而加强学生对语感的敏感度,加强音乐的对比度。

  我们平时在说话时,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有轻重强弱的不同,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除了音节与音节之间声调的区别之外,还因为构成一句话的词语或词组的每个音节在音量上的不均衡,那些在语句中因为语义需要强调而音节又较重的词或词组就称为逻辑重音。学生如果掌握了逻辑重音的处理,演唱起来会更自然,更富有感染力。

   以作品《海风阵阵愁煞人》中的第一句“海风阵阵愁煞人”为例:从字意表达与音节的轻重上来看,这一句的逻辑重音应该是“海风”与“愁”两词,从音乐旋律的走势上分析,“愁”一词更具有戏剧性色彩,它为全曲定下了基本的情感色调。因此,在朗诵与演唱中,一定要突出“海风”与“愁”的重音地位以及把握好两词的感情投入。学生在练习中一定要反复吟诵、琢磨,找准语感、情感分寸,可以说,唱好这一句,你的演唱就成功了一半。

   教会学生加强作品的案头分析工作,将朗诵与歌唱结合起来,让逻辑重音成为演唱中的一种自然情感流露,那么,学生的乐感就会在日积月累的练习中得到加强。

   三、教师自身良好的修养是培养乐感的沃土

   首先,一个富有丰富乐感的人,首先应该是一个富有爱心,对生活充满激情的人,其次,他(她)应该是一个品德高尚、思想丰富,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实际上,很难想象一个只有“自我”、思想情操、文化素养低下的人能够唱出打动人心的声乐作品。传授技艺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让学生学会如何“做人”,也就是如何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如何找到人生价值的定位。

   其次,真正杰出的声乐作品,无论在作品的风格、体裁、形式和内容上都浓缩了一个时代的文化精粹,充分表现了一个时代的社会思想文化思潮和风格,演唱者要表现其作品的内涵与蕴含的思想感情,本身必须要具备丰富的文化素养,那些仅仅在技术水平、基本功上下功夫,而对音乐史论、音乐文化的意义理解潦草的学生是很难创造出真正具有艺术价值的声乐作品,很难与观众产生共鸣的。

   再者,声乐教师在学生们的心目中往往具有绝对的权威地位,好的声乐教师往往是学生正想模仿的对象,包括他(她)的演唱风格、审美取向,甚至喜好、言行等等,因此,声乐教师首先必须具有全面的文化艺术修养,要从情感上和心理上具备爱心、宽容、欣赏的良好素养和完好的个人魅力。

  全面的文化艺术修养能够保证声乐教师在解析声乐作品不至于发生偏颇。声乐是音乐、诗歌和演唱技巧完美结合的艺术,好的演唱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发声技巧、丰富的情感体验和浓厚的文化底蕴基础之上,同时,声乐教师还必须使自己具有较高的文学修养、音乐史学修养、语言修养、美学修养等等方面的知识。只有在二者都具备的情况下,声乐教师才能将一首作品的思想情感和内在含义充分、准确、清楚的传达给学生,在解析作品情感处理的时候能够才能做到恰如其分,这对于提高和丰富学生的乐感将起到极大地示范作用。

  当一位教师在声乐课堂上尽情投入的示范演唱的时候,他(她)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一种声音形象,更多的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对美的追求与创造。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模仿教师的演唱,哪怕他只有一个普通观众的乐感水平,他也会被你深深打动,更何况你要向他亲自传授!同时,如果你能够尊重每一位学生的演唱,并对他们表现出足够的关切和耐心,主动挖掘、欣赏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学生自然就会消除与教师之间的隔阂与心理压力,而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到演唱当中。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能够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乐感潜力。试想,面对一个不苟言笑,动辄对学生的演唱评头论足、言语挖苦的教师,哪怕这位学生有十二分的激情与表现,也会在凝重、冰冷的课堂气氛中散失殆尽。

   总之,作为声乐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的乐感放到全方位培养人才的层次上来,首先应该重视学生在理论、知识、思想及文化底蕴等方面的学习,其次才是传授技艺,教师要做到言传身教,以德服人,这样才能培养出在声乐演唱方面有所成就的人才。

  

谈声乐教学中乐感的培养

论文搜索
关键字:乐感 声乐 教学
最新学科教育论文
软件工程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研
“赛教学训”四位一体化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人
浅议幼儿美术趣味教学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何利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解读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及影响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营造快乐的氛围
微积分慕课教学资源与应对策略探究
浅析在德育课教学中如何灌输团队观念
MOOC引领下中学历史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研究
“情感过滤”假设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探讨
热门学科教育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变“教师教,学生学”为“教师教学生学”
素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初探
素质教育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现代体育课堂教学重在创新
浅谈《体育课程标准》与体育教师观念的转变
电教手段优化体育教学
陶行知健身思想研究
简论现代游泳技术与训练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