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心理学论文 >> 体育运动对大学生自卑心理的调适作用论文

体育运动对大学生自卑心理的调适作用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02-17

体育运动对大学生自卑心理的调适作用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7)06-000-02

  自卑是个体由于某种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或者其他原因引起的轻视自我的一种态度体验,具体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和品质评价过低,轻视自己或者是看不起自己的心理状态。自卑心理在大学生中并不少见,帮助大学生预防和克服自卑心理,进而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激发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1]。

  奥地利心理分析学家阿德勒?日内瓦认为,每个人都有先天的生理或心理缺陷,这就决定了人们的潜意识中都有自卑存在,只是程度不同或者说表现形式不同而已。受高等教育改革及高额学费的影响,现在高校中贫困大学生的数量日益增长,针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疏导措施还不够完善,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

  一、大学生产生自卑心理的行为表现

  自卑是一种对自我评价过低而产生消极情绪的一种体验。大学生自卑心理是由其内心不良的认知、情感、态度等心理成分构成的,有其内隐性、自我性,但其通过外显的行为举止表现出来。一般具有以下的行为特点。

  (一)自我封闭,疏远他人

  现在对贫困大学生的定义不在仅限于经济上的贫困,还包括精神上的贫困,人际交往的贫困。大学生自卑心理往往是通过与周边的同学进行比较,以及过分在意其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及态度形成,所有对别人的反??比较敏感,会刻意关注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并做出反馈。一旦受到别人的蔑视或嘲笑,就会采取失当的心理防卫机制。为了保护自己不受伤,就会封闭自我,减少与他人的沟通,不愿与他人交流,更不会向他人敞开心扉,特立独行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长此以往下去,会更加剧学生的自我保护心理,形成恶性循环。

  这样的学生与同学的关系比较疏远,没有交好的朋友。在面对事情的时候,通常表现为焦躁不安,胆怯,不敢在公众场合表达自己的观点、发表意见,害怕自尊心受到伤害。在参加体育活动的时候,表现出一味的退缩和拒绝,害怕失败和嘲笑,甚至拒绝参加班级集体活动,害怕与人的交往,显然这样的行为表现,并非出于自己的本意,他们的行为的退缩性就是源自于心理的自卑,想与人来往,又怕被拒绝、嫌弃,想得到别人的关心与体贴,又因害羞而不敢亲近。当遇到问题或者困难的时候,又羞于向其他同学开口,只能自己内部消化,所以他们的心理很矛盾,也很痛苦。

  (二)消极被动,淡化交往

  大学生自卑心理的存在总是使得他们不能很好的积极主动的去参加各项活动(包括体育活动),自卑心理影响他们对待事物的态度,是他们不能勇于肯定自我,去面对新的挑战与环境,不敢自信的与他人交流。在各种活动中总是处于被动的角色,不积极,不热情,害怕遭受挫折与打击,害怕受到同学的拒绝与冷遇,遇事畏畏缩缩,加以回避,从不积极主动参与,甚至室外活动都很少参加。因为他们如此消极的态度,人际关系肯定就比较淡化,与班级同学的沟通交流较少,很难与同学打成一片,故在班级里与同学们融为一体就变得尤为困难。

  受自卑心理的影响,这样的学生情绪比较低落,学习和生活的动机较弱,更缺少参加各项活动的激情与欲望,大学生应有的活力和激情在他们身上的不到表现,总是沉浸在自己编造的象牙台中走不出来,也不愿意走出来与同学们多加沟通与交流。尤其是在社交与集体活动的场合,总是缄默不语,后退不前,畏畏缩缩,怕答不出问题来惹人笑话。如果这种自卑得不到积极的补偿,把它转化为前进的动力,那么伴随而来就可能是嫉妒和猜忌,再发展下去便会出现其他一系列消极表现,包括愤怒、排斥、积极性丧失,还会把全部精力花在对手身上等严重的心理疾病,这些因素会严重的将导致回避型人格障碍的产生[2]。

  (三)高傲自大,关系紧张

  大学生自卑心理往往会以完全相反的行为方式表现出来,就是高傲狂妄,夸夸其谈,自吹自擂,或吹嘘自己具有很大的能力,无所不能,只是不做而已;或夸耀自己家庭背景的优越和经济的富有,过分争强好胜,自视傲慢,盛气凌人,对他人不屑一顾等行为。其实这些往往都是以自我炫耀的方式掩盖内心的自卑孤独,也就是说,他们是因怕暴露内心的软弱和自身的某些缺陷而采取相反的方式加以掩饰,这就是反向心理防卫机制所表现出来的行为特点。

  显然,反向行为与动机相互矛盾,所以表现的行为就过分夸张与做作。虽然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掩饰他的行为动机,但掩饰包含着压抑,长期运用这样方式的学生会根本上扭曲自我意识,树立不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世界观,使动机与行为脱节,造成心理失常。

  (四)抵触仇视,人际关系恶化

  自卑感特别强烈的学生,爆发的点也比较低,对同学不恭敬的言行表现过激,这就是抵触与仇视。外在行为一般是采用攻击的方式,或反唇相讥,冷嘲热讽;或损坏物品,伺机报复,或恶语谩骂、拳脚相加,甚至密谋策划加以伤害。这种以极端特殊形式表现出来的自卑感,虽然是个别的极少数的,但往往造成的后果则是极其严重的。

  自卑心理比较严重的学生一般都存在人际关系恶化、具有攻击性行为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他们也属于心理失常或心理扭曲。这样的学生,并非一日一时之变,而是长期的自卑心理得不到转化与调节逐渐加重而形成的,如果他在大学期间和校园的环境里,得不到矫正与缓解,反而受到某种刺激或诱发,就会膨胀起来,甚至加剧恶化,最终导致为校园的恶性事件。针对这类学生学校老师要多加关注和疏导,减少校园恶性事件的发生。

  二、大学生自卑心理对体育活动参与度的影响   大学生自卑心理的影响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因为自卑心理,他们对集体活动是抵触的,害怕失败和挑战,所以拒绝参加体育活动,体育活动参与度不高

  (一)个人自主性

  大学生体育活动存在个人自主性特点,目前大三、大四都没有公共体育课,所以是否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全凭大学生本人的意愿。只有学生意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他才会积极主动参加锻炼,而自卑感特别强烈的学生本身就畏畏缩缩,于是就退缩,不积极主动参加体育活动。如果没有强制性要求,他们会选择呆在自己的世界里而不去参加体育活动,所以自卑感强烈的学生体育活动的参与度不高。

  (二)群体性特点

  人属于群居动物,肯定会与外界沟通交流,形成自己的小群体。许多体育项目都是集体项目,就算是乒乓球至少也需要两个人才能练习,而自卑心理强烈的大学生与周围同学缺少交流,不善于与同学相处,没有形成自己的小团体;且多数体育活动对技巧、技术都有所要求,如果自身没有基础,自卑感强烈的学生很少愿意去尝试新的体育项目,因为这具有挑战性,他们惧怕失败,怕被别人嘲笑,所以自卑感强烈的学生体育活动的参与度不高。

  (三)多样性特点

  体育有多种项目,每个项目都具有自己的鲜明的特点和技术。在面对选择的时候,自卑感强烈的大学生很可能找不准自己的定位,有的同学高估自己的实际情况,而有同学则一味的贬低自己,不敢做出尝试和选择,不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项目而产生挫败感、失落感,更加固步自封,不敢做出尝试,从此拒绝体育活动。

  三、体育运动对大学生自卑心理的影响

  (一)体育运动与大学生自卑心理的防治从生理学的角度分析,体育锻炼能够更好的促进人们的健康,经常从事体育锻炼能够让人心情非常的舒畅,并使人的不良情绪得到很好的调节。美国心理专家通过研究发现,跑步能够减轻大学生在考试期间的紧张心情;而且散步也能够使人们的紧张心情得到松弛。所以,通过体育锻炼能够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更能够矫正大学生沮丧、忧郁等不良的人格。

  (二)为了弄清自卑心理和抑郁症的生物化学基础,科学家们已经做过大量的研究。通过研究发现,5-羟色胺和去肾上腺素的含量太低是造成很多抑郁症的一方面原因,这两种化学物质对于大脑内部的神经脉冲的传导也有着很大的作用,合适的物质含量能够使人们的神经兴奋度适宜,能够保持一种乐观的心理状态。研究结果证实,每天进行30分钟以上的有氧运动能够促使体内产生更多的去甲肾上腺素,使人精神振,奋精力充沛,能直接缓解自卑状况[3]。

  (三)体育活动中,只从自卑者最在乎的氛围来说是积极健康的,特别是集体竞赛类的体育运动,如篮球、足球等,这类运动要求紧密配合,共同努力才能取得胜利,因此参与者之间会只用激励的语言和口号来鼓励每个人,即使失败了大家也会互相安慰。这种良好的评价环境会给参与者制造一个积极向上的暗示环境,每次的参加就如同是进入一个实践的模拟成功的暗示环境,经常的融入这种积极的环境暗示中会让人获得自信,从而消除自卑[4]。

  (四)体育运动是失败和成功同时存在的一个舞台,成功的时候你可以获得人们的赞赏,而失败时同样可以赢得别人的尊重,在体育的舞台里没有嘲笑。当一个人通过体育的舞台获得成功之后,更能体会到快乐的感觉。因此,体育锻炼的过程不仅是一个走向成功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步克服自卑的过程,更是一个让人们能够保持乐观心情,积极生活的过程。

  四、总结

  在生活中可以适当的通过运动心理咨询为有自卑心理的大学生提供帮助,帮助他们克服自身恐惧,更好的融入到生活、同学中去。自卑的克服与超越,是个人成功和人类发展的重要原因。每个人都无法达到他生命的最高目标,适当的自卑反而能够激发人的斗志,战胜困难超越自我。积极健康的体育运动不但能治疗自卑,还能够使参与者在这种环境中体现自我价值,享受成功的喜悦,同时还能激发人的生物潜能的释放,提高人的自我升华能力让人在紧张的社会生活中得到情绪无拘无束的宣泄。因此,体育运动将会成为未来治疗身心疾病的重要手段。

体育运动对大学生自卑心理的调适作用

论文搜索
关键字:对大 体育运动 自卑 作用 心理 运动
最新心理学论文
浅谈心理学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利用心理学理论提高税收管理与服务效应的研
无偿献血不良反应的心理因素及对策研究
传媒艺术类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模式
数学在心理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心理学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探索人本主义心理学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策略
浅析心理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地位
网络暴力游戏成瘾的心理机制探析
幸福能力培养的内容探析
热门心理学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论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
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家庭原因分析
浅析当代大学毕业生的择业心理及其调适办法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大学生择业受挫与应对
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障碍分析与对策
论大学生心理健康预警机制
心理学的发展与应用
青年心理健康的性别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