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以“自主学习”改进“纲要”课教学效果的思考论文

以“自主学习”改进“纲要”课教学效果的思考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03-08

以“自主学习”改进“纲要”课教学效果的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2-0229-02

  《中??近现代史纲要》课(以下简称“纲要”课)列入高校思政课的实施方案,距今已有十余年。作为思政课的主干之一,“纲要”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不能不引起笔者的思考。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对“纲要”课的态度分化为两个极端:文科专业的学生,在中学阶段已经把这段历史完整、认真地学习了一遍。到了大学,再来听这门课,觉得不外乎老生常谈,“车轱辘话”再说一遍。即使大学里讲授的侧重点与中学并不相同,深度与中学有明显差异,但是因为先入为主的成见,学生连尝试听下去的兴趣都没有,自然也不会发现这门课与中学的不同。理工科的学生,因为中学阶段的会考之后就不再学习历史课,多数对这段历史都比较陌生。对这些学生而言,由于缺乏必要的相关背景知识,听这门课有一定的困难。另外,作为思政课的一部分,存在思政课整体面临的难题:学生接受程度不高,重视程度不够,觉得这类课程不能为将来的职业生涯提供直接的支撑……这些都同样困扰着“纲要”课的教学。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提高“纲要”课的接受程度,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不能单凭教师填鸭式的传授,而要把“要他学”变为“他要学”。要实现这种转化,就要借助“自主学习”理论,来改进“纲要”课的教学。

  一、自主学习的概念

  近年来国外较有影响的自主学习的定义是由美国纽约城市大学的齐莫曼(Zimmerman)教授提出的。他认为自主学习指“学生以对学习效率和学习技巧的反馈为基础,选择和运用自主学习策略,以获得渴望的学习结果。”在国内,自主学习比较有代表性的定义是庞维国教授提出的。他认为应从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来界定自主学习:“从横向角度是指从学习的各个方面或维度来综合界定自主学习……如果学生本人对学习的各个方面都能自觉地做出选择和控制,其学习就是充分自主的。从纵向角度界定自主学习是指从学习的整个过程来阐释自主学习的实质……如果学生在学习活动之前自己能够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做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后能够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做出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那么他的学习就是自主的。如果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完全依赖教师或其他的指导和调控,其学习就不是自主的。”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自主学习就是指学生在强烈兴趣与求知欲望的引导下,产生了主动学习的愿望和积极性,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方法,对自己特别感兴趣的学习内容进行选择性的学习和超过课程目标要求的深入学习,学习结束之后,对学习的结果能进行有效的自我评估。

  二、“纲要”课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策略

  1.阐明学习近现代史的现实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了持续、长期的观察,发现无论是自以为对中国近代史有一定了解的文科生,还是历史知识积累较少的理科生,对“纲要”课有一个共同的认识:都认为这门课没什么用,对将来就业乃至安身立命没有什么帮助。在他们眼中,专业课、外语或计算机等工具性的课程,才是有用的、值得学的,甚至考驾驶证、学驾驶技术,都比上这门课重要(笔者经常遇到学生为了驾校练车、考试而理直气壮地来请假不上课)。学生有这样的认识,当然与社会上流行的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的风气有关,但是作为“纲要”课教师,有责任将学生从这种肤浅、浮躁的认识中引领出来,向学生阐明历史学对今日中国、对今日大学生的现实意义。

  历史学作为鉴古知今的一门学问,在今日中国有着尤为现实的意义。我国改革开放发轫于20世纪80年代,今天已经进入深水区,各种社会矛盾凸显,舆论场上的角力也日益激烈。就中国近现代史,尤其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产生的各种争议、争论不时见于网络媒体。随着微博、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的爆炸性发展,可以想见这种争论、冲突可能会愈演愈烈。就学术问题进行争论,百家争鸣,本是理所应当的好事。但学术争论应遵循一定的学术规范,有意识地歪曲甚至篡改历史,持历史虚无主义的态度,却是我们必须要警惕和反对的。如果大学生被历史虚无主义所误导,那产生的后果是不堪设想的。灭人之国,先去其史。在这个意义上说,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地研究近现代史,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纲要”课的教师,应该也必须把这种重要性传递到学生的内心深处。

  学习、学好中国近现代史,对今天的年轻人,有着更为现实的意义。年轻人是一个很特殊的群体:一方面,他(她)们已经是成年人,接受过基本的教育,对社会问题有了自己的立场和看法,也有了表达立场、看法的要求;另一方面,他(她)血气方刚,涉世未深,容易受到误导,走向偏激和暴戾。青年学生自古就有心忧天下的传统,每当国家面临危机,青年学生都冲在最前面。但是只有让年轻人在历史课堂上看到过往的惨痛教训,了解到盲目排外并不能让国家富强,才能更好地引导他(她)们理性爱国,爱国而不误国,最终成为民族复兴的坚实基础。作为一名“纲要”课教师,应该让学生深切地认识到,中国近现代史课绝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于国于己它都是一门必修课。

  2.突出教学重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纲要”课的授课时数一般定为32学时,内容多、课时少是授课过程中教师要面对的一大难题。如果只是按部就班、从头至尾地讲授,所有的章节都只能蜻蜓点水一带而过。不但不能使学生获得比中学历史课更为深入的认识,甚至有可能连中学历史课的深度都达不到。如果是这样,学生即便对历史课有了先入为主的重视,也无法把学习的热情一直保持下去。面对有限的学时,在给学生整体讲解历史脉络的前提下,教师必须有所取舍,突出重点,有详有略。在涉及 “三个选择”的历史关键点,要讲深讲透,论从史出,既让学生认识到历史的必然性,又让学生了解到丰富的历史细节。比如开启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鸦片战争,因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而使中国革命焕然一新的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革命面临重大危机又力挽狂澜、转危为安的长征和西安事变,中国近代第一次反侵略的重大胜利、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的抗日战争,深刻体现了民心向背的解放战争……这些都应该重点讲授。要通过详尽丰富的历史细节使学生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让学生知道历史绝不能简单地等同于枯燥的历史教科书,绝不能因为熟读了教科书就自以为了解了历史。   3.引导学生设计、实施自主学习

  教师要改变那种在课堂上唱独角戏的习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使学生初步掌握整理、分析史料及表述历史的技能。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动探究自己感兴趣的历史课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给学生提供思考历史、探究历史的空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获得亲自参与、探索的体验。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综合理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收集、分析、利用历史信息的能力。

  教师绝不能仅仅满足于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课,否则就失去了开这门课的真正意义。开设这门课,是为了给学生今后学习了解中国近现代史打开一扇门,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是在课下、课后,也就是所谓的终身学习。针对“纲要”课学时较少、内容较多的现实,教师可以把不在课堂上重点讲授的内容分成若干问题,供学生自主选择,要求学生课下对所选问题进行深入了解和分析,最后以口头报告或书面报告的形式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选定问题的学生要自己规划自己的研究方案和进度,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学会利用图书馆网络来获取资料。在获得充分资料后学生要对资料进行整合与分析,最终形成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看法。这种自主学习一般应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在得出结论后小组要进行充分讨论和反思,反复推敲探究结论的合理性,总结学习过程中的心得和不足。

  三、结语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已经成为从最高领导层到基层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思政课教学面临困境也是毋庸置疑的。作为思政课教师,只有以对学生的理解为基础,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才有可能走出困境,实现“教学相长”。

以“自主学习”改进“纲要”课教学效果的思考

论文搜索
关键字:纲要 效果 教学 学习
最新学科教育论文
软件工程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研
“赛教学训”四位一体化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人
浅议幼儿美术趣味教学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何利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解读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及影响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营造快乐的氛围
微积分慕课教学资源与应对策略探究
浅析在德育课教学中如何灌输团队观念
MOOC引领下中学历史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研究
“情感过滤”假设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探讨
热门学科教育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变“教师教,学生学”为“教师教学生学”
素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初探
素质教育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现代体育课堂教学重在创新
浅谈《体育课程标准》与体育教师观念的转变
电教手段优化体育教学
陶行知健身思想研究
简论现代游泳技术与训练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