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工商管理论文 >> 企业研究论文 >> 全面营改增对企业经济结构的影响论文

全面营改增对企业经济结构的影响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05-03

全面营改增对企业经济结构的影响

  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作用及意义

  (一)什么是营业税

  营业税是对在中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就其所取得的营业额征收的一种税。营业税属于流转税制中的一个主要税种。

  营业税自开征以来就是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在营业税实施的初期,营业税极大的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对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等方面起到过积极的作用。

  (二)什么是增值税

  增值税是以商品(含应税劳务)在流转过程中产生的增值额作为计税依据而征收的一种流转税。

  (三)什么是营改增

  营业税和增值税是我国现行的税制结构中两个最为重要的流转税税种。在营改增实施前,增值税的征税范围覆盖了除建筑业之外的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大部分行业则课征营业税。2011年11月,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发布《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改革试点的主要内容是在现行增值税17%和13%两档税率的基础上,增设11%和6%两档低税率。交通运输业试用11%的税率,研发和技术服务、文化创意、物流辅助和签证咨询等现代服务业适用6%的税率。试点纳税人原享受的技术转让等营业税减免税政策,调整为增值税免税或即征即退。

  (四)为什么要用增值税取代营业税

  营业税和增值税的并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对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起到过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双税并行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这些弊端造成了我国经济运行的扭曲,不利于我国经济结构的优化,不利于社会专业化的进步,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根本需要。增值税和营业税并行的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营业税和增值税的并行使得重复征税现象增多,加重了企业的累积税负。2、营业税和增值税的并行严重的阻碍了我国服务业的发展。3、营业税的征收使得增值税原本完整的抵扣链条发生了断裂。4、营业税和增值税的并行给税收的征收带来极大的不便,纳税人往往无法区分两种税种的征收额,增加了营业税征收的困难。5、营业税和增值税的并行严重制约了我国产品和劳务参与国际公平竞争,从而削弱了我国产品和劳务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从我国的劳务输出方面来看,由于我国对劳务输出征收营业税,使得我国的劳务出口缺乏相应的退税机制,造成了我国劳务出口无法以不含税的价格进入国际市场,这些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的劳务出口。

  二、营改增后可抵扣项目税率及政策依据

  自2016年5月1日起,中国将全面实施营改增,营业税将退出历史舞台,增值税制度将更加规范。2016年已纳入营改增的行业减税规模估计有2000亿元,金融业、房地产和建筑业、生活服务业等行业减税规模接近4000亿元,2016年营改增减税总规模接近6000亿元。营改增会确保所有行业的税负只减不增。营改增后可抵扣项目税率及政策依据如下:

  (一)水费

  抵扣税率:13%

  政策依据:增值税条例及细则

  抵扣税率:自来水企业选择简易征收:3%

  政策依据:财税【2014】57号

  (二)差旅费中的住宿费

  抵扣税率:6%

  政策依据:财税【2016】36号

  抵扣税率:全国91个城市月销售额超过3万元(或季销售额超过9万元)的住宿业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自己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3%

  政策依据: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6】44号

  (三)邮政费

  抵扣税率:11%

  政策依据:财税【2016】36号

  抵扣税率:取得小规模纳税人在税务机关代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3%

  政策依据:国税发【2016】156号

  (四)电信费

  抵扣税率:基础电信为11%;增值电信服务为6%

  政策依据:财税【2016】36号

  抵扣税率:取得小规模纳税人在税务机关代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3%

  政策依据:国税发【2016】156号

  (五)快递费

  同城快递:

  抵扣税率:收派服务为6%

  政策依据:财税【2016】36号

  抵扣税率:一般纳税人选择简易计税:3%

  政策依据:财税【2016】36号

  抵扣税率:取得小规模纳税人在税务机关代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3%

  政策依据:国税发【2013】106号

  异地快递:

  抵扣税率:运输服务业11%和收派服务业6%

  政策依据:财税【2016】36号

  抵扣税率:提供收派服务的一般纳税人选择简易计税:3%

  政策依据:财税【2016】36号

  抵扣税率:取得小规模纳税人在税务机关代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3%

  政策依据:国税发【2013】106号

  (六)租赁费(有形动产)

  抵扣税率:17%

  政策依据:财税【2016】36号

  抵扣税率:一般纳税人以纳入营改增试点之日前取得的有形?硬?为标的物提供的经营租赁服务可选择简易征收:3%

  抵扣税率:取得小规模纳税人在税务机关代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3%   政策依据:国税发【2006】156号

  (七)租赁费(不动产)

  抵扣税率:出租人在2016年5月1日后取得为11%,出租人在2016年4月30日前取得为5%

  政策依据:财税【2016】36号

  抵扣税率:取得小规模纳税人在税务机关代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5%取得自然人出租住宅在税务机关代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1.5%

  政策依据: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6】16号

  (八)培训费

  抵扣税率:6%

  政策依据:财税【2016】36号

  抵扣税率:一般纳税人提供非学历教育服务,适用简易计税方法:3%

  政策依据:财税【2016】68号

  抵扣税率:取得小规模纳税人在税务机关代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3%

  政策依据:国税发【2006】156号

  (九)高速公路通行费

  抵扣税率:3%

  政策依据:财税【2016】86号

  (十)一级公路、二级公路、桥、闸通行费

  抵扣税率:5%

  政策依据:财税【2016】86号

  (十一)取得固定资产(动产)

  抵扣税率:17%

  政策依据:增值税暂行条例

  抵扣税率:取得小规模纳税人在税务机关代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3%

  政策依据:国税发【2006】156号

  (十二)取得固定资产(不动产)

  抵扣说明:分两期抵扣,注意分期抵扣规定

  抵扣税率:一般纳税人转让2016年5月1日后取得的不动产为11%,转让2016年4月30日前取得的不动产为5%

  抵扣税率:取得小规模纳税人在税务机关代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为5%

  抵扣税率:取得自然人转让不动产在税务机关代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根据不同城市、不动产的不同属性,抵扣率不同

  政策依据:国税公告【2016】14号;国税公告【2016】15号

  (十三)劳务派遣服务

  抵扣说明:劳务派遣公司的一般纳税人选择一般计税方法,未选择差额征税

  抵扣税率:6%

  抵扣说明:劳务派遣公司小规模纳税人选择简易计税方法,未选择差额征税

  抵扣税率:取得小规模纳税人在税务机关代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为3%

  抵扣说明:劳务派遣公司选择差额计税。以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代用工单位支付给劳务派遣员工的工资、福利和为其办理社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后的余额为销售额,按照简易计税方法依5%的征收率计算缴纳增值税

  抵扣税率:5%

  政策依据:财税【2016】47号

  三、金税三期上线后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认证

  (一)增值税发票种类

  我国全面推开营改增以后,纳税人常用的增值税发票包括:增值税专用发票、增值税普通发票、增值税电子普通发票、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等等。

  (二)增值税发票开具

  从发票开具来看,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可以自行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和增值税普通发票、增值税电子普通发票。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只能自行开具增值税普通发票、增值税电子普通发票,若对方需要增值税专用发票,需要向税务机关申请代开。其他纳税人如自然人,同样只能通过代开方式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和增值税普通发票。

  从受票方来说,增值税专用发票只能开具给除自然人外的增值税纳税人,而增值税普通发票可以开具给所有的受票对象。

  (三)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认证

  增值税专用发票认证是指通过增值税发票税控系统对增值税发票所包含的数据进行识别、确认。一般情况下,采用一般计税方法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以后,需在180日内进行认证,并在认证通过的次月按照增值税有关规定据以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取得增值税普通发票,不得进行进项抵扣。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没有进项抵扣的概念,所以也不需要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和进行认证工作。

  (四)增值税专用发票认证基本流程

  远程认证:远程认证是由纳税人自行扫描、识别专用发票抵扣联票面信息,生成电子数据,通过网络传输至税务机关,由税务机关完成解密和认证,并将认证结果信息返回纳税人的认证方式。

  上门认证:上门认证是指纳税人携带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联等资料,到税务机关申报征收窗口或者自助办税机(ARM机)进行认证的方式。

  勾选认证:勾选认证是最新的一种认证方式。是指符合条件的纳税人通过特定的网址,查询升级版增值税开票系统开具给自己的增值税发票信息,然后通过勾选和确认的形式完成发票认证。

  四、全面营改增政策对企业经济结构的影响

  自从营改增税收模式在2012年1月1日上海试运行以来,其动态一直强烈处于各界人士的关注当中。随着营改增税收制度的不断完善,目前已超过12万户企业单位成为了营改增试点。随着我国特有的社会经济持续发展,营改增作为我国税制改革与增值税改革的发展必然趋势,这种税收模式将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同,并愿意接受和实施该税收制度。以下是该税收模式对企业经济结构的影响。

  (一)税负影响

  如果实行增值税制度,则对两部分的人群有绝对好处,第一是小规模纳税人企业,因为这类企业以前的营业税税率为3%或5%,而采用增值税制度可以使税负降低2%。第二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企业,对于这类的服务行业营业税是不能抵扣税额的,而增值税就存在抵扣税额额度与范围。值得注意的是用运输费用抵扣税额,抵扣的比例将增加4%。

  (二)发票影响

  税制的改革必然也会引起发票的改革。例如,在营业税税收制度下,服务企业仅仅需要开具服务行业的税务发票就可以了,但由于增值税存在进项税和销项税,以前的税务发票不能满足税制改革的要求,所以这对发票的改革已是必须的了。对增值税发票的改革首先应该区分小规模纳税人与一般纳税人。对于小规模纳税人,其发票和营业税的发票差别不是很大。对于一般纳税人,应该有两种发票,一种是专用发票,一种是普通发票,针对这两种发票的适用范围,税务部门提供了一个明确的规范。这是由于增值税中存在税收抵扣,两种发票不正规的使用会造成税金上缴不对应,从而使企业面临承担法律责任的不利局面。其次是两种税收制度的发票限额是不一样的,一般的发票限额比较低,一般新认定增值税税额仅有10万元,这对服务行业来说是一个很低的?~度,如果去税务部门申请大额度的发票则需要很长的时间,这对服务企业是一个很大的损失。所以采用增值税制度,发票的改革和规范使用是各个企业应该必须重视的一个环节。   (三)企业结构影响

  根据试点内的地区财税部门有关人士介绍,试点内实行营改增后实现了从道道征收、全额征收向环环抵扣、增值征税方向转变,有效地解决了重复征税的问题,并促进了产业转型,有力的推动了产业结构的调整。营改增在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上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主要概括以下三点:一是推动服务外包,形成了主辅分离。其中如销售代理、航空货运等都将生产性的服务业务外包,加快服务业从制造业的分离;二是推动了产业资源结构,提升总部经济。当试点实行程度越来越深入,各类投资与生产要素聚集的更加突出,有不少的律师事务所立足于本部向全国各省的客户开具增值税发票,把营改增影响扩大到了全国各地;三是推动了设备的更新换代,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因为增值税中的抵扣项,使得试点内的企业对设备的更新换代更加重视,不仅提高了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和内部的工作效率,也直接带动了制造业的发展。

  (四)企业管理影响

  营改增后,企业的管理也在提升,为了实现给企业减负,企业加强了管理,在上游和下游都形成了一个环环相扣的产业链条。当企业在管理中效果越好,则抵扣的税额也就越多,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还给下游的企业增加了抵扣额,各个企业在转型升级上得到了有效的加强。总体上来说,随着税收制度的改革发展,为了能更好的适应这种税收制度,企业不但在财务制度上进行改革,还要在经营模式、市场营销、对外服务、对内管理和生产组织方式等多方面进行改革。例如很多企业从商业链的构建开始,对财务管理、合同管理、合作伙伴的选择上等等都有明确的标准和企业机制,使得企业管理水平大幅度上升,再鼓励企业科技创新,加速企业资产更新,降低税收,最终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五、结论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可以说营改增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从国际先进的税收制度来看,绝大多数实行增值税的国家,都是对商品和服务共同征收增值税。在现阶段,逐步将增值税征税范围扩大至全部的商品和服务,用增值税取代营业税的做法完全符合国际惯例,也是深化我国税制改革的必然选择。营改增这一税制改革将从总体上减轻税负的改革模式,促进市场主体放开手脚发挥潜力,推进自身业务经营和发展中的专业化细分,提升服务水准,进而有利于促进消费和改善民生,并有益于扩大内需,推进产业升级换代,加快转变生产方式。

全面营改增对企业经济结构的影响

论文搜索
关键字:结构 全面 影响 经济 企业
最新企业研究论文
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提升途径分析——以中国
企业员工知识共享激励机制研究探讨
国有企业混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绩效提升的探讨
试论企业绩效的优化管理
浅谈体育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
关于人力资源在企业中的合理配置与管理研究
互联网时代如何提高纺织企业的销售管理
新媒体在国有企业新闻宣传中的实践和思考
基于价值链的高新技术企业成本控制方法研究
热门企业研究论文
民营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与制度创新
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思考
中小企业营销过程中的信用风险及其防范
我国高星级酒店服务质量研究
我国中小企业品牌战略实施研究
谈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人为本——论国有企业改革
浅析企业内部货币资金的控制与监管
国有大中型企业内部控制:问题、成因及对策
浅谈企业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