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工商管理论文 >> 企业研究论文 >> 事业单位对下属企业财务监管的原则与做法探析论文

事业单位对下属企业财务监管的原则与做法探析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06-12

事业单位对下属企业财务监管的原则与做法探析

  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多元化发展过程中,许多事业单位都陆续投资设立了各类企业,由于事业单位公益属性、体制机制以及企事业财会差异等原因,事业单位在对下属国有企业财务监管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监管不完善、监管不科学、监管不严甚至监管缺失等问题,事业单位怎样有效做好对下属国有企业的财务监管,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是一项很重要的现实课题。笔者借鉴原在大型上市公司工作期间的所学所感,结合近十年来在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实践经验,总结提炼出以下四项基本原则和五个方面的具体做法,以期能对实际工作有所裨益。

  1事业单位对下属国有企业财务监管的四项原则

  (1)风险管控和价值创造并重。风险管控和价值创造是财务监管的两个主要目标,两者长远来说是内在一致的,最终都是提高企业价值和促进资本保值增值。但有些情形下会存在一定程度的矛盾而需要权衡。事业单位在对所属国有企业进行财务监管工作中,要坚持风险管控和价值创造并重的原则,根据实际情况平衡好两者的关系,并使相关方更多地认识到、体会到风险管控和价值创造的内在一致关系。

  (2)财务监管和自主经营并行。不少人对加强财务监管和尊重自主经营在认识上存在误区,认为两者是此消彼长的关系,财务监管严了影响企业经营自主性,自主性强了难以有效监管,从而或者是弱化监管、或者是影响自主经营。处理好财务监管和自主经营的关系,关键是要设好监管边界、遵守监管程序,使两者在各自跑道里齐头并进、一路同行。

  (3)全面性和重要性兼顾。事业单位对所属国有企业经营收入、成本费用支出、债权债务事项、权益变动及资金流动等财务活动的监管,既不能留真空失控地带,也不能事无巨细面面俱到,要兼顾全面性和重要性,做到“疏可跑马、密不透风”和“有轻有重、轻重适宜”。

  (4)原则性和灵活性兼具。“过刚易折,过宽易失”。监管过程尤其是检查沟通过程中,一方面要有上级单位的权威性,对原则问题具有刚性,对普遍规定要各企业一个标准一个尺度,另一方面也要具有良好的态度与沟通技巧,各企业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尽量寓监管于服务之中。

  2事业单位对下属国有企业财务监管的五方面做法

  (1)重视财务监管,建立健全监管体系,确保对重大事项有效监管。事业单位负责人、财务部门对下属企业财务监管工作的重视与职责定位是基础。不同于集团企业对其子企业在财务效益、财务管理上的天然重视,事业单位受本身公益性或者半公益性定位以及机制的影响,对下属企业的财务效益、财务活动的监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监管不够重视、监管不严等问题。因此,要提高事业单位负责人对下属国有企业财务监管的重视程度,明确相关负责人和部门在企业监管工作中的职责。将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纳入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体系中。对事业单位负责人的审计要涵盖到所属国有企业。

  建立健全对所属国有企业的财务监管体系,一是要处理好集权和分权的关系,界定好监管的边界,明确监管职责与分工,规范有序科学监管。二是要制定事业单位对所属国有企业的监管制度,至少应涵盖对企业会计核算与报表的监管,重大财务收支与经济指标的监管,大额负债(含对外担保)与对外投资的监管,国有资产处置的监管,产权及利润分配的监管等方面,按照性质不同与金额大小实行重大事项前置审批。三是要重点突出对所属国有企业银行账户和资金活动的动态监管或统筹管理。

  (2)规范会计核算,完善财务信息报送,开展财务分析。事业单位可对所属国有企业的会计制度、会计政策及会计信息化系统进行指导、规范甚至统一,以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和可比性。事业单位应对所属国有企业明确要求定期需要报送的财务信息,并设置好报送表格的格式和时间要求。所属国有企业使用统一会计核算软件的,事业单位还可直接在软件中进行在线稽核和审核汇总。

  在此基础上,事业单位财务部门定期进行所属国有企业财务分析、比较、评价,并上报事业单位负责人。发现异常情况的,及时要求相关企业进行原因分析并要求其提出改进措施。

  (3)指导企业构建和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实行经营指标考核,强化绩效挂钩。全面预算管理已日益成为企业财务管理和集团企业对成员企业实施监管的有效工具,事业单位应指导所属国有企业建立健全全面预算管理。根据企业具体情况,选择滚动预算或者零基预算的方法编制年度财务预算,并尽量细化收支项目,严格限定业务招待费、车辆使用费等预算金额与比率。要求各企业提早提交财务预算(一上稿),经事业单位及相关部门审批后调整并重新上报(二上稿)。督促所属国有企业全面执行财务预算,严格进行超预算审批,杜绝随意调整预算。

  事业单位应对所属国有企业设定年度营业收入、利润、资金周转速度等经营指标,可根据不同企业情况赋予不同的指标权重,引导企业按照战略定位健康发展。同时必须实行绩效挂钩考核,对企业负责人进行绩效激励,对企业工资总额实行绩效挂钩控制。

  (4)督导做好内控建设,定期自查自纠,并加强财务检查。督促指导所属国有企业建立和实施良好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有助于提升所属国有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也有助于提高财务监管效能和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指导各企业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在企业层面和业务层面设计一整套内控体系,并督促其有效运行。定期对各企业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进行全面评价、行成评价结论、出具评价报告,还可委托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内控审计

  事业单位应要求所属各企业定期开展财务规范性自查自纠,并及时跟踪督导其自纠落实情况。根据财政部门、国资部门的相关要求和各企业的实际情况,组织开展相关的专项自查自纠。

  事业单位要切实加强对所属国有企业的财务检查。定期财务检查的内容至少应包括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会计核算的公允性、财务收支的合理性以及资产管理的规范性。根据实际情况和管理需要,组织专项检查。财务检查结果应向企业书面反馈并督促整改,检查报告和工作底稿等材料应定期归档,以利于今后检查工作的延续性、针对性。企业年报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一般应由事业单位财务部门或者企业董事会来选定。

  (5)关注下属国有企业财会人员招聘、培养及考核管理。对下属国有企业的财务经理,事业单位可进行外部招聘或在企业选调,并按规定提名、企业任命。条件成熟的,还可探索对所属国有企业财务经理实施委派制。平时对所属国有企业财务经理加强政策传达和业务培训,督促其定期开展工作总结及年度述职考评。当其遇到工作困难时及时予以协调支持,确保其相对独立地行使财务审核监督等权力。

  对下属国有企业招聘、提拔、辞退财会骨干人员要及时关注,并按程序规定履行监管职责。鼓励财务骨干人员参加财税培训和职称考试。对下属国有企业财会人员结构要定期优化、补充或轮岗交流,打造一支业务素质良好的财会人员队伍,为企事业长期发展提供坚实的财务技术保障。

  事业单位财务部门负责人既要懂事业单位财会知识,也要知晓企业财会、税务、法律等知识。同时还应培养一些懂企业财会理论和实务的骨干人员,以提高监管工作的专业性、一致性、可持续性。

  事业单位对下属企业财务监管是一个逐步完善、持续改进的系统工程。财务监管人员应在深入领会事业单位与下属企业战略、了解业务的基础上,遵循财务监管的基本原则,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做好日常监管工作,突出监管重点,及时发现、有效处理财务问题,提高财务监管的综合水平,促进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

事业单位对下属企业财务监管的原则与做法探析

论文搜索
关键字:下属企业 事业单位 监管 做法 原则 事业
最新企业研究论文
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提升途径分析——以中国
企业员工知识共享激励机制研究探讨
国有企业混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绩效提升的探讨
试论企业绩效的优化管理
浅谈体育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
关于人力资源在企业中的合理配置与管理研究
互联网时代如何提高纺织企业的销售管理
新媒体在国有企业新闻宣传中的实践和思考
基于价值链的高新技术企业成本控制方法研究
热门企业研究论文
民营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与制度创新
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思考
中小企业营销过程中的信用风险及其防范
我国高星级酒店服务质量研究
我国中小企业品牌战略实施研究
谈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人为本——论国有企业改革
浅析企业内部货币资金的控制与监管
国有大中型企业内部控制:问题、成因及对策
浅谈企业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