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提高化学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的策略初探论文

提高化学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的策略初探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10-01

提高化学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的策略初探

  

  现代教学论认为,课堂教学本质上是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有效的学习活动的过程。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其教学行为是关乎教学成败的关键。化学新课程改革,不仅赋予化学教学许多新的理念和要求,而且使化学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性面临新的挑战与考验。能否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广大化学教师有效的教学行为,对化学新课程改革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怎样才能提高化学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呢?

  一、立足三维目标,提高目标达成的有效性

  教学目标规定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学习的内容和要达到的学习要求,它决定了教学活动的方向和过程,决定了教学结果的测量和评价,是判断教学有效性的直接依据。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有效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与把握,如果一个教师的教学背离了教学目标,那么他的教学只能被认为是无效的。确立鲜明的目标意识,保证每一节课都有明确的任务指向,这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前提。化学新课程倡导“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三维目标是不可割裂的整体,是化学新课程为提高学生科学素养而构建的课程总目标。三维目标的全面体现和有效落实,是新课程背景下化学教学目标是否有效达成的重要标志。因此,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化学教师必须重视三维目标的相互渗透和有机融合,努力探寻三维目标的最佳结合点。要防止对三维目标的片面理解,如把“过程与方法”理解为纯粹的方法指导,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误认为是思想政治教育,并人为地将它们与知识教学割裂开来。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首先,要认真体会和深刻理解三维目标,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实际,准确定位教学目标的范围和层次,提高教学目标的适切性和可操作性,确保学生在每一节课上都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和情感体验。其次,要针对教学内容和课型特点,协调好各目标之间的关系,充分挖掘蕴含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中的思想方法与价值观,努力使学生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

  二、优化教学资源,提高知识建构的有效性

  将新课程标准下的化学新教材与以往的大纲教材进行对比,可以明显地感受到它们之间的较大差异。新教材以其科学合理的教材结构、富有情趣的学习素材、新颖丰富的呈现形式、生动活泼的练习设计和富有弹性的教学内容,既为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开展提供了基本线索,又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可供选择的范例和素材,毫无疑问,化学新教材是实现化学课程目标和实施化学教学的重要资源,但却不是惟一资源。在化学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除了要用好、用活教材资源外,还要重视其它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通过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和优化,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促进学生知识学习的意义建构。一方面,要注意从化学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学生生活的广泛联系中发掘有用素材,丰富教学内容,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另一方面,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促使学生充分利用原有知识经验参与知识的建构活动,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效果。另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还应特别关注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

  三、精心组织教学,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钟启泉教授在“有效教学的最终标准是学生成长”一文中明确指出:有效教学是关注学生成功的活动。重视教学活动的开展,并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成功体验,这是提高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的关键。让学生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是化学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因此,化学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教师精心组织教学,既要充分利用活动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又要善于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学习知识,习得技能,获得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及形成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有意义的价值观。首先,必须重视课前准备,在认真研究课标和教材的基础上,精选教学内容,在认真分析学情的前提下,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其次,应重视课堂教学的有效管理,不仅要让学生能够在活动中放开的想、大胆的做,而且要让学生想有方向、做有目标,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既有轻松愉悦的心情,更有紧张有序的思维。在安排分组活动时,要指导学生进行合理分工,使每个学生都能明确任务,明确责职;在实施探究活动时,要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引导、点拨和具体的帮助;在组织交流活动时,要设计高效的交流方式,并对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适时引导。

  四、营造良好氛围,提高学生参与的有效性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知过程,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没有学生的参与,尤其是学生思维的参与,就难有学生认知的发展,也就谈不上有效教学。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情感因素对思维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促进学生的主体参与是教师实现有效教学行为的保证。首先,教师应以积极高昂扬的情绪感染学生,以饱满真挚的情感打动学生,要面带笑容走进课堂,和颜悦色地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促使学生精神振奋,心情愉悦,思维活跃。其次,教师要主动亲近学生,既关注和理解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还必须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一方面,通过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另一方面,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及解决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不同认知水平和认知方式,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尤其要关爱学生中的弱势群体,注意呵护他们的自尊心,不仅在学业上给他们以更多的帮助和指导,而且在情感上予以更多的投入,要主动关心,真诚相待,鼓励他们的每一次投入,赞赏他们的每一点进步,使他们乐于参与学习活动,并敢于在活动中大胆表现。

  除了以上策略外,还可以通过改进评价方式,提高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提高化学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的策略初探

论文搜索
关键字:有效性 策略 有效 行为 化学 教师
最新学科教育论文
软件工程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研
“赛教学训”四位一体化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人
浅议幼儿美术趣味教学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何利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解读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及影响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营造快乐的氛围
微积分慕课教学资源与应对策略探究
浅析在德育课教学中如何灌输团队观念
MOOC引领下中学历史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研究
“情感过滤”假设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探讨
热门学科教育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变“教师教,学生学”为“教师教学生学”
素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初探
素质教育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现代体育课堂教学重在创新
浅谈《体育课程标准》与体育教师观念的转变
电教手段优化体育教学
陶行知健身思想研究
简论现代游泳技术与训练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