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浅谈中学散文教学中的人文情怀论文

浅谈中学散文教学中的人文情怀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9-03-23

浅谈中学散文教学中的人文情怀

  林海音的散文《秋的气味》是其散文集《北平漫笔》中的第一篇文章。这是一篇充满着北京文化和北京人生活气息的文章,我把它作为学生的散文欣赏课的内容。从语言到情感,重点让学生感受在这篇文章中体现出的人文情怀。

  一、从语言特色感受人文情怀

  语言的品味与欣赏是散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一篇好的散文也总是具有其非常鲜明的语言特色。大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虽有这一环节,但不够深入,有点流于形式。如:在讲到某篇文章的语言特色时,教师一般先让学生读一遍,然后学生发言,老师再从文中举几个例子,加以分析。学生已经习惯于这一模式,语言欣赏流于表面。而我认为散文的语言欣赏是应该关注到人文的。在语言欣赏中,不仅仅要知道从表面上看出这篇文章有什么样的语言特点,而且更要深入文本,体会这篇文章的语言为什么会是这样。《秋的气味》是一篇描写北京的秋天的文章,口语化的语言特色十分明显。

  “在等待称包的时候,另有一种清香的味儿从身边飘过,原来眼前街角摆的几个水果摊子上,枣、葡萄、海棠、柿子、梨、石榴……全都上市了。香味多半是梨和葡萄散发出来的。沙营的葡萄,黄而透明,一撅两截,水都不流,所以有“冰糖包”的外号。京白梨,细而嫩,一点儿渣儿都没有。“鸭儿广”柔软得赛豆腐。枣是最普通的水果,郎家园是最出名的产地,于是无枣不郎家园了。老虎眼,葫芦枣,酸枣,各有各的形状和味道。“喝了蜜的柿子”要等到冬季,秋天上市的是青皮的脆柿子,脆柿子要高桩儿的才更甜。海棠红着半个脸,石榴笑得露出一排粉红色的牙齿。这些都是秋之果。”(林海音《秋的气味》)

  如这一段对于秋之果的描写语言十分口语化。但作者在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喜悦的情绪。如何让学生体会到这些语言特色,感受到作者的当时的心情?我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三次朗读。第一遍学生齐读,读完老师加以指导,引导学生注意到语言的特点。然后请几个学生范读,指出学生朗读的问题,引导学生注意到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感情。第三遍再让学生齐读,要求学生热情洋溢的,身临其境,仿佛自己就是一个卖水果的商贩。读完三遍再深入文本通过对比阅读的方法,体会口语化语言的好处。在这里我是将这一段文字与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中对秋天的描写加以对比。都是描写的北京的秋天,通过两种语言风格的对比,体会本篇文章语言特色及其好处。

  二、从人物描写感受人文情怀

  一般来说,人物描写主要出现在叙事性文学作品中,而不是以抒情议论为主的随笔散文之所长。我们一般认为在讲散文时,无需涉及到人物,分析人物形象那是讲小说时的做法。然而,我认为在散文中如涉及到人物,稍作分析一下也无不可。《秋的气味》中卖烤肉的老五就是一个很重要的点,如果说在讲这篇文章时不涉及到他的话,总觉得缺少些什么。在讲到这一部分时,我用文章中的一句话作为切入点。

  “老五是公平的,所以给人格外亲切的感觉。”为什么这样说,公平所以亲切?这个因果关系成立吗?法律很公平但它也从未给过我们亲切的感觉,反而是威严而庄重的!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注意到后文对于老五的描写,总结出老五的形象特点。从而总结出这个问题的答案,“他们只有两个炙子,总共也不过能围上一二十人,但是一到黄昏,一批批的客人来了,坐也没地方坐,一时也轮不上吃,老五会告诉客人,再等二十几位,或者三十几位,那么客人就会到西单牌楼去绕个弯儿,再回来就差不多了。没有登记簿,他们却是丝毫不差地记住了前来后到的次序。没有争先,不可能插队,一切听凭老五的安排,他并没有因为来客是坐汽车的或是拉洋车的,而有什么区别,这就是他的公平和亲切。”老五对于不同地位不同身份的都是相同的态度,老五的公平是人性的公平,所以才会给人温暖亲切的感觉。

  其次,再把学生思维扩展,作者的目的只是写老五这一个人吗?其实,老五是个普普通通北京人,他代表了大部分北京人的生存状态。因此,他的性格特点也就代表了整个北京人的性格特点。老五是淳朴而善良的。作者通过老五展现的是北京人的精神风貌,北京人的文化

  三、人文情怀需要教师的提炼

  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特点,这与他们个人的性格特点有关。然而,能够教出人文情怀的教师,也必然是一个具有人文情怀的人。一篇具有人文情怀的文章也需要教师的提炼和升华,让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对于《秋的气味》一文,我做了如下的提炼和升华。

  首先让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选择这些气味作为“秋天的气味”?或者说它们凭什么成为秋天的气味的代表?我们知道文学作品的魅力在于它的弦外之音。林海音写秋的气味,又不仅仅是写秋。其实对于上一个问题,我们可以这样作答:因为作者写的这些味道是:①这是普通人生活的味道。一个季节的气味必是自然的味道,它应该存在于北京的街头巷尾,存在于普通人的生活当中。坐在高级宾馆里,必然是不能体会到季节的味道的。②这是收获的味道。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街头巷尾的水果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水果。“枣、葡萄、海棠、柿子、梨、石榴……全都上市了”。③这是人性的味道。老五是千千万万的北京普通的老百姓的代表,他的特点就是北京人的特点,这篇文章写出了整个北京人的精神风貌。

  文学作品是一个感性的东西,他的美丽在于意料之外而又在情理之中。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做的便是找出其中的妙处,并让学生体会到其魅力所在。我不愿意把语文完全当做一个工具性的东西去教,语文的魅力远胜于此。语文更多的应该是对学生心灵熏陶,情感的升华。让学生成为一个有着敏感内心的人,有着丰富情感的人。我愿意用一颗感性的心去体会每一篇文章,并把我所体会到的传递给学生。

浅谈中学散文教学中的人文情怀

论文搜索
关键字:情怀 散文 人文 中学 教学
最新学科教育论文
软件工程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研
“赛教学训”四位一体化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人
浅议幼儿美术趣味教学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何利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解读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及影响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营造快乐的氛围
微积分慕课教学资源与应对策略探究
浅析在德育课教学中如何灌输团队观念
MOOC引领下中学历史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研究
“情感过滤”假设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探讨
热门学科教育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变“教师教,学生学”为“教师教学生学”
素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初探
素质教育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现代体育课堂教学重在创新
浅谈《体育课程标准》与体育教师观念的转变
电教手段优化体育教学
陶行知健身思想研究
简论现代游泳技术与训练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