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证券金融论文 >> 银行管理论文 >> 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和陷阱论文

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和陷阱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06-12

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和陷阱

  “理财”还是“离财”?

  今天的资本市场提供了形形色色的理财产品,为普通百姓的投资打开了新渠道;但另一方面,随着这个市场的兴起,理财产品的诉讼不断增多。据统计,不少百姓的投资都屡屡缩水,甚至较低风险的理财产品也会有收益风险,出现了从“理财”到“离财”的相反结局。而曾经被人们视为最值得信任的银行,被扣上了“误导消费者”的帽子,面临严重的道德风险。

  无论是从频频亏损的理财产品个案,还是对理财产品的全局观察,我们有必要深入探讨作为经济发展引擎的资本市场到底对我们的财富动了什么手脚。

  理性看待高收益率

  多家银行营业厅的宣传广告上都是收益率颇为吸引人的理财产品。某理财周刊在《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调查》中发现,过半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有夸大嫌疑。由于专业与兴趣,笔者在豆瓣网上加入了不少关于银行业的小组,其中某个自称是某商业银行内部人士的小组成员爆料:“因为看到同行同类产品提高了预期收益率,也不得不内部修改了原定的预期收益率,以争抢客户。”

  且先不论这些言论的真实性,这些内部爆料的出现意味着预期收益率夸大的现象不是个例。理财产品宣传中提及的收益率未尝没有浮夸之嫌,这可以从多方面来解释。

  一是预期最高收益率不代表实际收益率。以市场上对以往所有银行理财产品的表现追踪来看,达到预期的概率并不高,一切还要视产品投资方向的相关表现及产品的设计情况而定。

  二是要看收益率是否为年收益率。比如一款产品称18个月可以取得18%收益,折成年收益则仅为12%。如此,一个文字游戏就会使产品吸引力大幅攀升。

  三是应该了解产品预期收益率的测算数据、测算方式和测算的主要依据,还需要关注收益率预测模型中有关外生变量的相关变化。银行理财产品在投资方向和投资收益计算方面显得非常不透明。例如开放式基金每天公布净值定期报告公布重仓股,这些理财产品都做不到,但投资者将资金交给银行打理就一定会有了解投资方向和收益产生方式的需求,如果银行不能满足,我建议投资者不要轻易购买这些产品,有知情人士如此分析。

  四是投资的币种引起的汇率损失,投资者有可能要承担相应的汇率损失,从而削减真正的收益。例如,假设投资的是一款投资美国市场的QDII的产品,即使实现了10%的收益,实际收益也随着人民币的大幅升值而应声缩水〔1〕。

  五是凡是“预期收益”都有风险。按照银行监管部门的要求, 除了银行储蓄以外, 其他多数理财产品均要用“预期收益”来表示。但有些产品主要投资于稳妥型产品, 所以实际实现的收益基本等于预期收益。另外, 许多银行推出的投资政府重点项目信托计划的理财产品有较好的风险控制机制, 此类产品的投资项目一般由国家开发银行或国有商业银行提供担保, 所以本金和收益一般也有很好的保障。但此类产品的收益率有限, 年收益率一般在4%以下〔2〕,实际上促使投资者购买的吸引力不尽理想。

  但是低风险理财产品也有风险和陷阱。尽管这些理财、保险理财产品相对风险较低,但也有一些产品是与资本市场挂钩的,受资本市场大环境的波动影响,这些产品也会面临“零收益”甚至亏损严重的现象。

  被忽视的风险提示

  部分银行理财顾问和产品销售人员为推销产品,常常有意无意忽视风险提示。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规定,理财产品宣传材料应当在醒目位置提示客户投资须谨慎,理财产品销售文件应当包含专页风险揭示书,风险揭示书应当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3〕,但是这条规定有时并不能得到落实。

  例如,一位老太太在申购某银行一款新股理财产品时称:“这个产品好,上次买少了。”银行销售人员在热情地招呼:“是啊,您上次买少了,太可惜了。”随之,马上为老太太办起了手续,只字未对老太太提潜在风险。

  此外,有的银行理财产品说明书使用的专业术语艰涩难懂,投资者无法完全理解。例如,“三年之后,如果该公司不破产,将归还本金并按实际情况支付收益。”事实上一旦公司破产,投资者可能会血本无归。这些对于投资者都是至关重要的信息,但是出于销售业绩的考虑,这些信息都被人为地忽略了〔4〕。

  从理财产品的购买人群来看,大部分投资者仍属于稳健型,因此,银行在设计产品时应尽可能地提供公众能够理解的说明。同时,银行客户经理在推销产品时,不能重收益轻风险,而且,理财产品不是一般储蓄产品,不能进行大众化推销,尤其是不能误导客户购买与其风险认知和承受能力不相符合的理财产品。

  因此,银行应在理财产品的发布和营销过程中进行规范管理,让投资者充分知晓全面信息。据悉,农行上海分行合规管理处目前已推出90多个业务品种的风险手册,对于人民币理财、外汇理财等各种个人业务都进行了详细规范〔5〕。而这些风险手册和已出台的岗位手册,需要让每一个客户经理都知道并告知投资者,让经营者和投资者都知晓在理财业务营销中每个细节所存在的风险。

  普通投资者可能牺牲的收益

  有些银行理财产品,在设计时会分优先级和普通级客户。一定情况下,普通投资者并不能平等分享收益。产品指向哪类客户,则这类客户很可能会成为优先级客户(VIP)。此外,一些机构也经常成为优先级客户。

  某招商银行零售银行部某位人士曾在网上称:“招商银行申购新股第10 期中,有打新股的产品,预计年收益率在5%以上。如果超过这个收益率,优先级客户还可以享受到10%的收益。如果收益率未达到,不够部分则由普通客户承担〔6〕。

  举例来说,如果一个打新股的产品,年收益率达到 20%,优先级客户除拿到银行承诺的5%收益,剩下15%收益中,他还可以再拿到其中的10%,即总收益率的1.5%,这样算下来,优先级客户则能拿到6.5%的年实际收益率。”投资者如果不分清楚该产品有没有优先和普通级别,很可能就成了优先级客户和银行的利益牺牲品。

  理财产品的同质化陷阱

  各家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只不过是银行吸取存款的一种手段。这种“同质化”一方面造成了消费者的难以选择, 另一方面, 也包含了银行在当前政策下无法突破人民币理财产品局限的无奈。其实“ 同质化” 不仅是人民币理财产品存在的现象,也可以说, 我国目前大部分的个人理财产品都存在“同质化”现象。

  据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2008 年上半年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报告》,2007 年全年共有47 家银行发行2453 款理财产品,2008 年上半年共有53 家商业银行发行2165 款理财产品〔7〕。但进行深入研究,就会发现其实多家银行提供的理财产品更多的是把现有的业务进行重新组合,同质化现象严重。这也意味着人们在选择投资理财产品的时候完全没有品牌的概念,对于这些不同银行推出的五花八门的产品公众只能通过数字进行比较,这更激发了银行之间的数字竞赛,增加了虚报以及夸张收益率的现象,形成不正当的竞争。

  这种同质化的陷阱也需要投资者充分认识,以避免亏损。W

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和陷阱

论文搜索
关键字:陷阱 风险 银行 产品
最新银行管理论文
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应用研讨
浅谈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应用
试论城市商业银行绩效考核管理存在的问题及
商业银行税务风险管理系统的建设研究
浅析商业银行公司信贷业务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公司信贷业务风险管理探讨
银行绩效管理体系的优化分析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研究
试论远程开立单位银行账户业务管理思路研究
城市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
热门银行管理论文
我国网络银行业务发展对策研究
关于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分析与思考
我国商业银行的会计风险与防范
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思考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成因及其对策研究
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的风险分析与对策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探析
银行改革――当前中国金融改革的重中之重*
银行风险及金融监管
来州市工商银行信贷风险的防范和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