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艺术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浅析本雅明对机械复制时代艺术的矛盾情感论文

浅析本雅明对机械复制时代艺术的矛盾情感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9-08

浅析本雅明对机械复制时代艺术的矛盾情感

  在20世纪的西方思想经典文库中,有一位令人震惊的忧郁大师――本雅明,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的早期代表,他的作品《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有很深刻的理论深度,同时他独具一格地提出了很多学术概念。他的理论深刻揭示了机器时代艺术的特征与本质。笔者尝试从作品诞生的背景切入,探析作品产生的社会原因以及作者对机械复制时代艺术的矛盾情感。

  1 诞生的背景

  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于是诞生了马克思主义。作为一名思想家,本雅明公开接受马克思主义,同时他认识到:“当马克思着手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时,这种生产方式尚处于初级阶段。”[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他认为相比基础的变革,上层建筑的变革要缓慢得多,而艺术就是上层建筑的一个方面。这点带来的结果就是大家对艺术相关论题的研究少之又少,而这也就意味着对创造力、永恒价值等一些传统概念的忽视,意味着存在法西斯主义意识兴起的危险。

  在充分研读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本雅明提出了几点创造性的论断。首先,他认为艺术内在价值的演变是随着机械复制技术的出现而发生的;其次,在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学艺术倾向的观点中,他创造性地认为机械复制技术让艺术品的展示价值走到了前台,促进了大众的进步;最后,他提出了艺术生产理论,认为在艺术生产过程中,艺术家就是生产者,读者观众就是消费者;艺术创作是生产,艺术欣赏就是消费,艺术创作的技术则代表着一定的艺术发展水平。艺术技术构成了艺术生产的艺术生产力,而艺术生产中的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构成了艺术生产关系。而技术决定着艺术生产关系,在整个艺术生产系统中技术起着决定作用,这就是著名的技术决定论。

  2 “机械复制”与“灵韵”

  由于本雅明体内的马克思主义和犹太教神秘主义的激烈碰撞,他对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有着特别复杂的情感,通过“机械复制”和“灵韵”这两个对立词就可以表达这种矛盾。

  作为一个创造性词语,“灵韵”寄托了本雅明太多的思想和情感。它被认为是“时间和空间的波动,特指古典艺术王国带来的那种神秘感和优雅氛围”。

  而与之对应的“机械复制”便体现了这个时代的特点,也是本雅明思想体系中富有纠结、矛盾情绪的一环。以“逼真性”“批量性”“快速性”为特点的机械复制能够通过某种技术手段和器械对某种对象实施批量生产,正如本雅明所说:“艺术作品的可机械复制性在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把艺术品从他对礼仪的寄生中解放了出来,复制艺术品越来越成了着眼于对可复制艺术品的复制。”[1]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机械复制导致数量剧增、批量生产的情况出现,那么艺术品的“灵韵”就会被影响并最终导致其消逝,这便是本雅明思想体系中的矛盾体现。

  3 本雅明美学体系中的矛盾情感的原因

  3.1 对机械复制的欢迎

  第一,本雅明认为,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满足了大众的需要,促进了大众的进步和发展,打破了传统艺术的堡垒。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艺术品的“礼仪形式”。他认为,“礼仪形式”和“神性”是密切相关的,当一件艺术品被创造出来,就会出现大众对它们的欣赏,在没有机械复制的时代,艺术品被拘泥于一个地方,慕名而来的观赏者在研究艺术品之前必定会把艺术品放在另外一个角度,那就是象征物,体会神意,这种神意就是笔者之前提到的“光韵”。“艺术作品的可机械复制性在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把艺术品从它对礼仪的寄生中解放了出来。”可见,本雅明对这种改变是持赞赏态度的,他用到了“解放”这个词,他认为通过机械复制,大众对艺术有了一种亲切感,也便于大众平静地欣赏艺术作品。

  第二,那个时候的艺术品不是面向大众的,上段提到的圣母像之类的艺术品在那个年代具有很崇高的“膜拜价值”,因为大众不会轻易见到它们;对于观赏者来说,他们想怀着敬畏之心去参拜,但是机会不多,因为少数的高级神职人员才能够接近。在这样的环境下,大众不可能充分地欣赏到那些伟大的艺术品;而出现了机械复制之后,“膜拜”变成了“展示”,大众可以随时随地欣赏到那些曾经没有办法接触到的艺术。所以在这一层面,本雅明对机械复制也是持欢迎态度的。

  第三,本雅明在书中对电影艺术大加赞赏,这是因为虽然电影的出现代替了光韵,但出现了震惊。他认为震惊是一种感受,它弱化了光韵对艺术的联想和经验回忆,强化了一种对艺术品的瞬间关注,而这种瞬间关注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它正好和人们求新求异的需求相吻合,是一种促进现代艺术发展的体现。

  由于解放了“膜拜价值”和“礼仪形式”,同时出现给人们带来不同感受的震惊的出现,从这个方面来说,本雅明是欢迎机械复制的出现的。

  3.2 对灵韵的怀念

  第一,在本雅明内心潜在地对机械复制的矛盾中,最令本雅明觉得不舍的是灵韵的消失。灵韵有三个最明显的特征。一是“独一无二性”。“独一无二性”就是“原真性”,艺术品的创作是有一定的时间和地点限制的,一件艺术品只能在某时出现在人类历史上的固定的某地,这种特性是即时即地的,是独一无二的,就是这样组成了艺术的原真性,这种原真是复制所不能企及的。二是若即若离的距离感。上文对光韵的解析中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在一定距离之外,但在感觉上如此贴近之物的独一无二的呈现。这一点说的就是在欣赏艺术品的时候,要在一定的距离之外,也就是敬而远之;也正是因为所有人对艺术的态度都是敬而远之,才回让欣赏的人如此着迷于艺术的这种独一无二的本真性。三是自律性。自律是说任何一件艺术品,由于它的独一无二和大众对它的敬而远之,所以它创作出来就是为自己而存在的,它从不依附于欣赏者给它赋予的价值,它是自律的。

  第二,本雅明提出一个词――“经验”,这种经验是记忆中潜意识材料的汇聚,不断打开人的记忆闸门,赋予了人回头看的能力。就像他在《讲故事的人》里认为的那样: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禀赋,可以用独一无二的方式塑造经验的原材料,并在故事中打上自己的烙印。这样的人讲出来的故事才是有经验的故事,它们能够带给听故事的人以不同的感受,因为本身的故事加入自己的经历,然后再和听故事的人的经历相互碰撞,产生了一种类似于“灵韵”的感受;而随着当代技术的出现,讲故事正在被机械复制代替,那种灵韵在自己体内迸发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经验的贫乏对于艺术而言就是一种不可挽回的牺牲。

  总之,本雅明在机械复制时代对机械复制和灵韵的矛盾情感正是那个时代背景中他对于改变的态度体现,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时代才出现这样伟大的作品。本雅明对这个时代的艺术感受既有“震惊”又有怀旧;既有对解放“膜拜价值”的欢迎又有对灵韵“即时即地性”消失的缅怀。我们通过作品看到本雅明内心对机械复制的感受,理解本雅明有如此复杂矛盾心理的原因,对我们现在的艺术创作将大有裨益。

浅析本雅明对机械复制时代艺术的矛盾情感

论文搜索
关键字:本雅明 矛盾 情感 艺术 时代 机械
最新艺术理论论文
行为艺术中的审美意蕴探讨
庆城县博物馆馆藏唐代彩绘陶马俑造型艺术探
网络时代下芜湖铁画艺术的困境与发展
浅谈艺术设计——艺术与设计的融合
艺术三度空间的多样性
浅析二十世纪中国竹笛艺术发展的主要特征
从《艺术作品的本源》看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思
宫崎骏影视动画作品的艺术特色分析
中国传统饮食艺术
百年来西欧声乐艺术的中国化发展进程及思考
热门艺术理论论文
设计艺术发展态势解析
对艺术与设计的再思考
浅谈宗教艺术
艺术的意义
全球化影响下的现代艺术设计
感人,关切,艺术
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审美与教学
探讨艺术的意义的详细内容
后现代广告:人本观广告的新形态
感性诉求广告创意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