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新常态下高职毕业生就业困境及对策研究论文

新常态下高职毕业生就业困境及对策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1-28

新常态下高职毕业生就业困境及对策研究

  Abstrac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graduates face severe employment situation and they wouldn't like to get the jobs that they don't prefer. It needs the joint efforts of society, government, enterprise, college and students to solve this problem, to make laborers match positions and students meet the requirements for enterprises.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employment;difficulty;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08-0256-03

  0 引言

  经济新常态下,中国劳动力总量供给和经济增长速度从双增长转向双下降,人力资源市场从总体看供求同时下降,但高校毕业生却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在经济结构调整升级变化下,以高校毕业生为主的青年就业问题将更为凸显,特别是高职毕业生就业更趋困难。对新常态下影响高职学生就业的因素进行分析,把握其变化规律,探索高职毕业生就业困境的解决之道,使劳动力供需双方、劳动者和岗位相匹配,实现毕业生和企业需求对接,是事关新时期校园和谐乃至社会稳定的要务。

  1 高职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1.1 有岗不就现象严重

  在我国经济转轨过程中,高校毕业生的增长速度超过了社会新提供的“理想”工作岗位增长速度,很多高职学生陷入选择性失业怪圈。有些就业岗位供求比超过3:1或更多却无人问津,特别是对中小企业提供的基层就业岗位不感兴趣,“有岗不就”现象比较突出。

  1.2 薪酬预期过高

  当下高职生心里预估的起薪标准明显高于市场价格,对2015届高职毕业生薪酬调查显示(如图1所示)有75.8%的学生期望薪酬在3000元以上,而实习期薪资水平在3000以上的不足30%,现实状况和理想预期出现落差,导致很多学生对目前工作岗位不满,这也是学生有岗不就现象的另一原因。

  1.3 职业稳定性差,跳槽频现

  90后高职毕业生个性张扬,工作稍不满意就会选择跳槽,且辞职理由“丰富多彩”,特别是销售、行政、服务类岗位离职率较高。岗位工作时间多则数月,短则几天,这些“说走就走”的新生代员工让不少企业老板难以适应,频繁跳槽也不利于学生的职业发展。

  1.4 职业定位在城市,不愿到基层就业

  当前大城市生活成本日渐提高,很多学生不再一窝蜂的涌向一线城市,职业选择地域定位在生活成本相对较低的二、三线城市或县域城市,但多数毕业生仍不愿到基层就业,特别是条件艰苦、岗位待遇低的老少边穷地区。

  2 新常态下高职毕业生就业困境的因素分析

  高职毕业生就业难是一个社会问题,社会、政府、企业、学校和学生多个维度导致高职生就业困难。

  2.1 从社会、政府维度看

  在经济发展迅猛时期,“学而优则仕”仍成为社会普世价值,这就决定了高职学生在未来社会竞争中的尴尬地位。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对称导致劳动力市场运行效率低下,人才高消费现象严重,劳动力市场结构性失业日益凸显。当前生活成本增加,贫富差距加大,劳动力市场需求总量下降,导致高职学生就业困难。政府针对高校毕业生制定了一系列就业创业政策,但有些就业创业政策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2.2 从劳动力需求方看

  企业是高校毕业生最大的雇主,特别是中小企业是高职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去向,很多企业盲目追求人才“高消费”,同时为追求企业利益最大化不愿做长期的人才贮备。企业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一方面需要有充分的资源,另一方面学生就业不稳定,人才培养周期长,难以满足企业对人才即时性要求。另外,企业为高职生提供的薪资待遇、社会福利和职业发展不能满足学生需求,也是导致高职学生就业困境的重要因素。

  2.3 从劳动力供给方看

  高职院校教育理念与新常态下社会经济发展、学生个性发展不相适应。作为劳动力供给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价值取向有失偏颇,盲目追求“高层次就业、高质量就业”,重技术技能培养,忽视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意识的养成教育,学生的沟通能力、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等职业综合素养不能满足企业需求,很难适应新常态经济下新职业不断产生和职位的不断变换。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本身具有滞后性,不能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计划,与市场需求有失偏差。

  2.4 从劳动者自身维度看

  无能力就业、无意愿就业和就业期望过高是高职毕业生就业困难的重要因素。有些高职生专业知识不扎实,没有掌握必备的技术技能,职业综合能力欠缺,没有形成自身核心竞争力,导致这部分学生无能力就业。到了毕业季有些学生无心寻找工作,近几年高职生升学、出国的比例逐年增加,有的学生觉得“还没有玩够”,有的学生对未来职业认知不够对就业充满恐惧。高职学生就业定位不科学,就业期望过高直接影响高职生的就业状况。

  3 高职毕业生就业困境的对策研究

  3.1 社会、政府要发挥社会价值导向和政府政策导向功能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但现实中人们却把职业教育看成是二流的教育,高职生源数量和质量偏低,就业途径偏窄,多面向中小企业一线工作岗位就业,而这些岗位薪酬和社会地位较低,很多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去做蓝领。要彻底改变这一现实问题需要社会价值导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落到实处,评价人们成功的标准不是用地位和金钱二元因素,而应该是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各地方政府人才政策被视为人才竞争的重要方式,在制定人才政策时要充分考虑当地的经济发展现状和经济结构需要,避免有些岗位出现人才“高消费”现象,给高职学生留些希望和机会,使政府的人才政策发挥正向导向作用。   3.2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要与人才市场需求接轨

  在新常态经济下,我国人才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随着经济逐渐向好对专业技术人才需求总量巨大。高职院校承担着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任务,面对庞大的市场需求,高职院校要把专业建设和改革与人才市场需求相衔接,对行业发展和岗位需求趋势进行预测,对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进行调研、分析,根据行业和企业需求以及毕业生就业状况确定招生计划,确保设置的专业是行业领域真正急需专业。

  从入学伊始就要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强化职业意识教育,带领学生到企业参观或邀请企业家进校园,使学生通过认知、体验、实践等形式推进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与职业意识培养。改革课程教学模式,增加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实施课堂工学交替,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紧密结合就业取向,提升学生从业的综合职业素质和能力,同时高职院校要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培养学生能够胜任不同岗位的职业能力,使高职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与企业需求接轨。

  3.3 建立校企联动、岗位联通、重构课堂、双师共有办学模式

  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实现校企联动,根据专业特色以及所面向的就业岗位群,选择行业中优质企业以实习实训、专业共建、“订单班”、前校后厂或校企联盟等形式,建立多层次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按照企业岗位标准要求,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以及课程体系,课程实施和评价要体现企业岗位对职业能力素质的具体要求,与企业岗位需求进行深层次联通,保证学生所学为企业所用。课程教学实施以工作任务形式进行模拟教学或现场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真实工作场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课程实施实现双师教育,将课程工作任务分模块,由企业技术人员和学校教师共同实施,分批次安排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从根本上实现校企合作共同实施教学过程。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把优秀的企业管理理念、企业文化带入校园,实现企业与学院的强强联合。

  3.4 企业要规范用工机制关注员工的职业发展

  在新常态经济下,科技创新已成为决定企业竞争地位的重要因素,员工的素质与活力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企业要可持续发展,就要用好人才,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储备。90后高职毕业生作为新生代员工在企业中已占据半壁江山,他们充满激情、有闯劲,接受新事物快,富有创新精神,可塑性强,企业要结合他们的特点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内在潜力,注重人性化管理,主动适应员工的个性和诉求,把员工利益和企业发展有机融合,为他们提供公平合理的收入,关注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让员工通过学习和充实自我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使他们把智慧、能力和需求与企业的发展相结合,让他们成为企业发展的主人,他们才能“留得住,用得上”,企业才能降低人力资源成本,实现企业与人才的双赢。

  3.5 学生要加强岗位认知,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

  高职毕业生就业是面向企业一线从事技术技能型的工作岗位,要适应企业的岗位需求首先要对工作岗位认知清晰,通过职场访谈、实训、实习、实践等多种形式了解专业岗位群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和素质,根据职业需要和劳动力市场需求培养自身的综合职业能力、职业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高职学生核心竞争力是知识、技能和能力的有机协调和整合,它具有独特性、和能量性,在长期或短期之内对学生自身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是学生能够长期保持竞争优势的一种竞争力,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高职学生核心竞争力结构如图2所示。在新常态经济下,职业变动和职业技能的更新日新月异,这就要求求职者不仅要拥有较高的知识程度和纯熟的职业技能,还要具有根据不同职业环境对知识、技能进行重组整合的能力,和重新获取新的职业知识和技能的能力。所以高职学生在大学期间不仅仅是获取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获取知识和技能,培养自身“首岗适应、多岗迁移、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要破解高职毕业生就业困境需要社会、政府、学校、劳动力需求方和学生共同努力,需要全社会对基层工作岗位的尊重、认同,政府的政策扶持和引导,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网络。劳动力需求方要转变固有的人才观,按需选择人才,建立长效人才储备机制,参与高职学校人才培养战略,高职院校和企业实现“校企联动、联通岗位、重构课堂、双师共有”的一体化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学生要培养自身获取“首岗适应、多岗迁移、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最终促使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利益与共、文化互通、共同发展,使学生与企业需求形成有效对接。

新常态下高职毕业生就业困境及对策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常态 高职 困境 对策 毕业生 就业
最新职业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旅游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
基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中医硕士专业学位
高职院校“工匠型”教师培养困境与路径探略
新时代女性职业发展探究
浅析高职英语教学中课堂导入的原则和方法
济南市体验式拓展培训行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动力链视域下功能性训练方法与传统体能训练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高职院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翻转课堂在高职院校幼教专业体育教学中的应
新时代体育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面临的机
热门职业教育论文
职教教师的教学观念与学生个性发展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心理问题分析
提高学生自主性学习来进行班级管理的初探
论职业教育的泛化
迈向学习型社会的职业技术教育
职业中学教师招生体验的个案研究
职业教育兴衰与新旧教育思想更替—百年职业
论高职人文教育面向职业生活的问题
中国职业教育兴衰的制度主义分析—“市场化
论新型工业化过程中高职发展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