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加强高校老年文化建设管见论文

加强高校老年文化建设管见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5-01

加强高校老年文化建设管见

   中图分类号:C9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2-0255-02

  高校老年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但可以提升广大高校离退休人员的生活质量和精神文化生活,还可以丰富和发展养老理论。2013年12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强调,要完善人文交流机制,创新人文交流方式,发挥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作用,综合运用大众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等多种方式展示中华文化魅力。以该讲话精神为指针,用先进文化感染广大高校离退休人员,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创新发展先进的高校老年文化,是摆在广大高校离退休工作者和离退休人员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

  一、加强老年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老年文化建设是一种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人文关怀的养老方式,它以文化先行,强调建立一种积极的养老理念。高校老年文化建设对离退休人员的个体生活、整个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乃至我们党优良传统的传承而言,均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和重大现实意义。

  1.有利于传承老一辈优良传统,光大中华精神

  在2011年9月15日召开的全国老干部先进表彰大会上,习近平同志在讲话中说到:尊重老干部就是尊重党的光荣历史,爱护老干部就是爱护党的宝贵财富,学习老干部就是学习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重视发挥老干部作用就是重视党的重要政治资源。[1]习近平同志的讲话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一以贯之的重要理念和优良传统。

  高校离退休人员在艰苦环境的磨练下,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作风,形成了艰苦奋斗、勤俭朴素的生活作风,形成了严谨求实、刻苦勤勉的工作作风。至今,这些风范在他们身上犹存。这些作风既是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学校发展的传家宝,是激励我们加强党的建设和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强大精神动力。因此,开展形式多样的老年文化活动,不仅能满足离退休人员的不同精神需求,更能使老一辈的传统美德得到传承和发扬。

  2.有利于营造心齐气顺的良好氛围,构建和谐校园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构建和谐校园,必须塑造高尚的人格,筑牢思想道德根基。加强老年文化建设工作,是和谐校园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当前我国正快速进入老龄社会,各高校的离退休人员也在逐年增加。以中南大学为例,截至2014年12月31日,学校共有离退休人员6704人,是除学生外的第二大服务群体。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加强老年文化建设直接关系到和谐校园的建设。

  当前,社会思想文化越来越多元多样多变,我国改革发展中的矛盾问题也反映到广大离退休人员头脑中,过去形成的主流价值观受到一定干扰。再加上部分老同志离退休后有的思想松懈,组织观念淡薄;有的贪图安逸,失去了正确的理想和信仰。这些现象的出现使离退休人员思想政治工作遇到不少新问题和新挑战。为此,我们要认真研究新形势下离退休人员思政工作的特点, 根据老同志的身心特点、思想实际和理解接受能力,加强老年文化建设,在全校范围内形成心齐气顺、风正人和的良好局面。

  3.有利于发挥老同志余热,推动学校科学发展

  高校离退休人员队伍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原动力和宝贵财富,我们的党历来非常重视这支队伍的作用。在党的领导下,各高校离退休工作部门创新途径方法,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营造了浓厚的文化养老氛围。

  有关调研表明,离退休人员主流思想积极健康向上,坚决拥护党的领导。且随着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极大调动了广大离退休人员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为学校发展发挥余热的热情。以我校关工委为例,仅近五年来,先后1800余名离退休老同志参与到了关工委的工作当中。他们充分发挥在发展学生党员和马列辅导工作中的作用,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中的传帮带作用,为促进校园和谐和推动学校科学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二、加强老年文化建设要紧扣六个老有的目标

  中组发[2008]10号文件明确提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不断开创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新局面,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创造良好条件。[2]这“六个老有”构成了高校老年文化建设的基本目标。

  老有所养是广大离退休人员对生活的总需求,也是老同志老年生活幸福之所在。马斯洛的需求理论认为,人的需要划分为五个层次: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会上的需要(友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了解离退休人员的需要是应用需要层次论对高校老年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前提。离退休工作者应当经常性地运用各种方式进行调研,弄清老同志未得到满足的需要是什么,然后有针对性地适当予以满足。老有所医是离退休人员生活中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各种生理机能开始减退,老同志抵抗疾病的能力也开始减弱,因此随之而来的就是疾病的增多。离退休工作者要注意引导老同志养成健康生活习惯,增强老年人自我保健意识,提高健康水平,确保实现“健康老龄化”的目标。老有所教是形成老年教育文化的途径,也是国家构建学习型社会、高校构建学习型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年教育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文化知识、艺术、养老保健、退休后老人“角色”的转变等等。多方位的老年教育能使老年文化建设的各项文化理念得到落实,让其成为大家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老有所学,是指离退休人员根据社会的需要和本人的爱好,学习掌握一些新知识和新技能。这是老同志充实、提高、完善自我,不断提升生活和生命质量,形成终身发展文化的一个过程。老有所乐是开展适合老年人特点的文化、体育活动,丰富老年人的文体活动,使他们幸福地安度晚年。离退休人员晚年生活乐与否是高校老年文化建设的重要显性标示,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高校老年文化的建设状态,对老同志提升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老有所为是离退休人员老年价值文化的体现,它立足于老同志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之上,充分体现离退休人员崇高的人格品质,在整个高校老年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表率和导向作用。   离退休人员的“六个老有”,从提法上看,各有侧重,互不重复。但从实质上分析,这“六个老有”相互完善、相互补充,形成高校老年文化建设缺一不可的有机整体。

  三、高校老年文化建设的着力点

  传统文化是高校老年文化建设的重要历史背景。我国古代的养生经典,“大器晚成”的昭示,孝道文化的宣扬,和谐文化的倡导,皆为老年文化的精华,对当代老年文化有着无形的渗透。因此,高校老年文化建设应从几千年儒家伦理中吸取精华,以“孝、慈、寿、和”为着力点,在全校范围内形成尊老、敬老和爱老的良好风尚。

  一是大力弘扬“孝”文化。百善孝为先。“孝”是人道第一步,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也是高校老年文化建设中团结离退休人员的精神纽带,是老年文化建设中的重中之重。

  广大高校离退休工作者担负着推动老年文化建设的重任,要成为“孝”文化的示范者。“有孝之养”才能体现出人类的道德进步,人文关怀和文化精神,才能展现出“人”之所以为“人”的文明内涵。[3]这既是学校建设和发展的需要,也是营造良好风尚的需要。

  在社会发展变革中,广大离退休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与广大高校离退休人员精神追求的内在一致性,坚持以离退休老同志为本,把“让党组织放心、让老同志满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自觉站在离退休人员的角度,不断注重传承深融于中华民族血脉的谦敬、孝道、守礼等优秀素养的积淀,强化“老同志是宝贵财富”的观念,时刻带着一颗对党、对国家和对人民的感恩之心,倡导与离退休人员需求相切合的善举,不断推进离退休工作的观念、体制、机制和方法创新。同时要注重动员各方面力量,用真心、真情、真爱服务好每一位老同志,推动个人、家庭、校园紧密协作的养老网络的建设,让广大离退休人员永怀爱党、爱国、爱校之心,欢度幸福晚年。

  第二,着力倡导“慈”文化。古人云,父慈子孝。“孝”与“慈”两者具有正向的互动性。后辈对父母及长辈尽顺从、敬养义务,即为“孝”,“亲爱利子谓之慈,恻隐怜人谓之慈(《贾子道术》),可见“慈”同样是中国传统文化对长者的一贯要求,两者皆为维护校园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能否真正让高校离退休人员以“慈”为本,是老年文化建设的关键所在。

  当前,高校离退休工作应以加强离退休人员思想政治建设为着力点,引导广大老同志成为老年文化建设的主力军。首先,要发挥先锋模范的典型引路作用。近年来,中南大学大力倡导用先进的思想引导广大离退休人员。通过学校校报、电视台、新闻网等多种媒体大力宣传杨善洲等离退休干部的感人故事,同时通过开展“向身边的共产党人学习”的活动,挖掘身边的好人好事,激励和带动广大老同志为学校的改革发展发挥余热。其次,引导广大离退休人员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学校发展的战略部署上来。长期以来,离退休工作处通过召开校情汇报会、完善阅文制度等措施,使离退休老同志更快捷、更方便接触到最新的思想动态和文化,使他们不断更新思想观念,提高政治理论水平,保持政治坚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再次,通过老有所教和老有所学,在老同志中大力倡导慈爱文化,使老年人识大体,顾大局。对在职人员多一些仁慈、厚爱、宽容,多一份理解、帮助和支持,从而更好的把握自我、完善自我,深化校荣我荣的价值取向。

  三是积极宣传“寿”文化。寿文化是中国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诗经》、《老子》等古典文献中有极其精辟的论述。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寿文化更加完善。百姓日常生活也充满“寿”的文化情趣,饮酒的有长寿酒,吃面的有长寿面,宴席有长寿宴。可见中国人对寿文化的追求,无时不在,中国的寿文化,无所不至。因此,高校老年文化建设中“寿”文化的研究与思考是一个永恒的课题。

  长期以来,中南大学把老同志“七十以前没有病,八十以前不衰老,九十以前能散步,轻轻松松一百岁,快快乐乐一辈子,自己少受罪,儿女少受累,节省医药费,造福全社会”作为老年文化建设中“寿”文化的刚性行为导向,以老年活动中心为阵地,发挥医学院和附属医院的作用,经常性开展老年保健教育和身体健康检查,使老同志得到便利、优质的医疗保健服务;发挥老年大学和老年文体协会的作用,引导老同志开展歌舞、书画摄影、体育运动等有益身心的活动,使老同志在学习和娱乐中养老,满足对“寿”的追求。如日本专家山崎史郎所言:要鼓励年长者放弃原有的上了年纪的观念。这样,他们就可以继续在社会上发挥健康和中心的作用。那便是长寿社会的真正含义。[4]

  四是努力营造“和”文化。崇尚和谐的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精髓,是中国文化的灵魂,也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我们要把“和”作为高校老年文化建设的旨归,大力推进高校老年文化建设“和”文化,以“和为贵”,“和兴校”,切实加强“两项建设”,积极落实“两项待遇”,处处营造“和”文化,时时厉行“和”精神,使之为校园和谐发展保驾护航。

  “和”文化氛围的营造有赖于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加强高校老年文化建设的组织保障。改善单纯由离退休工作部门承担过多的现状,逐步建立“学校党政主导、整合各项资源、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为高校老年文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组织保障。另一方面,推动广大离退休人员成为老年文化建设的生力军。从离退休人员自身出发,大力挖掘离退休人员潜能,使广大离退休人员正确认识自身的价值,把个人的智慧、知识和经验转化为全面推进高校建设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在“学、乐、为”方面创造新的辉煌,形成积极向上的老年文化的群体意识。

加强高校老年文化建设管见

论文搜索
关键字:管见 文化建设 老年 高校 建设 文化
最新高等教育论文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及优化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提升措施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研究
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体系构建
我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培育及意义
如何在新时代引领大学生正确追赶时代潮流
高校大创经费报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探讨
热门高等教育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
社会实践的加强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
应对危机 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英语教学如何适应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研究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三个代表”思想与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学生利益如何维护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